啥也別說就是幹 《毀滅戰士》評測

2021-02-14 遊戲時光VGtime

  一開始讓我玩《毀滅戰士》,我是拒絕的,因為那個讓人無限無感的多人模式Beta,讓我對它的期待度降到了冰點。

  到了正式版,我的反應可以用下圖來形容:

「空閒的時候,我並不能找出一個非常明確的理由或者目的打開《毀滅戰士》,但是一旦我拿起手柄開始遊戲,就真的很難停下來。」

時代在變化,一些老的東西會隨著時間慢慢的從我們生活中逐漸的消失。新一代的射擊遊戲都在向《使命召喚》和《戰地》等遊戲靠齊,而以《毀滅戰士》為典型的老派射擊遊戲已經很多年沒有推出過讓人眼前一亮的作品了。我以為這個是遊戲類型的一種「自然選擇」現象,而2016年全新的《毀滅戰士》告訴我錯了。

遊戲最開始,《毀滅戰士》首先就向玩家介紹了本作最重要的系統之一,壯烈擊殺。這個系統讓玩家在敵人處於低血量硬直的時候,可以上前去對他們進行近身的特殊擊殺,在短暫的極度暴力和血腥的動畫之後,敵人要麼被肢解,要麼被捏爆。隨著血漿的飛濺,敵人會掉落一定量的血包,偶爾還會掉落一些彈藥。

壯烈擊殺是整個遊戲中極為重要的一環,他給予了玩家在高速緊張的戰鬥中留下一口喘息時間。更重要的是,在毫無防禦手段的情況下,敵人掉落的血包保證了玩家在戰鬥時的續航能力,從而讓玩家不用總是因為擔心血量的問題而滿地圖找血包,影響了戰鬥的節奏。

進攻才是最好的防守,幹掉敵人就有機會回血,一個及時的壯烈擊殺就可以拯救只剩一絲血的主角。通過這個系統《毀滅戰士》讓玩家進一步的把心思放在戰鬥上,讓遊戲變得更加緊張刺激。

說到武器,你見過幾款 FPS 遊戲在遊戲中先給玩家介紹霰彈槍的?《毀滅戰士》告訴我們一個深刻的道理:「武器不猛,就不值得。」遊戲中有10把武器,每一個都生猛無比。你或許會發現自己喜歡用其中某些武器,但是絕對不會說任何一個武器是雞肋。其中電鋸和 BFG(是的,It’s a BIG FUCKING GUN)作為兩個特殊武器,都有各自不同的用途。

使用電鋸擊殺惡魔可以獲得大量的彈藥,真的是很大的量,你可以直接把電鋸看作備用的彈藥庫。而 BFG 是在遊戲後期獲得一把超強力的武器,範圍大,有貫穿效果,往敵人堆裡扔一發,整個世界都會安靜幾秒。關鍵是被擊殺的敵人會掉落大量的血包,瞬間讓玩家原地滿血復活。

作為兩個關鍵的特殊武器,他們簡單粗暴的解決了玩家在戰鬥中最常見的兩種窘境——沒彈藥了以及沒血了。而這個做法仍舊是為了遊戲的核心:緊張高速的戰鬥節奏。

《毀滅戰士》的每場戰鬥都是在一個封閉的場景裡,而且幹架之前有非常明顯的徵兆。畢竟,遊戲的設計師們不會平白無故的突然在地上扔一大堆彈藥和血包,根據他給出的彈藥和血包數量,你甚至可以估算這場戰鬥的困難程度。戰鬥場景幾乎都是立體的,而且一般都會是上中下三層的結構。熟記補給的位置,靈活的跳躍和遊走,選擇合適的武器,優先擊殺哪些敵人等都是很重要的。而這些決定都將在緊張戰鬥分秒之間通過本能做出反應和決定,不成功便成仁。

事實上,如果有玩過《血源詛咒》的話,就會發現兩者雖然類型不同,但是遊戲各個系統都在為一個目的服務,那就是進攻。

強調進攻,並在殘酷的戰鬥中存活,從而獲得巨大的成就感和滿足感,這就是《毀滅戰士》想帶給玩家們的樂趣,這是近30年前,卡馬克的《毀滅戰士》曾給無數少年帶來的樂趣,這是一種在掩體、喘氣療法和電影過場的世代不再有的樂趣,這是新的《毀滅戰士》重新還給我們的樂趣。

除了戰鬥,《毀滅戰士》的成長系統系統也做的十分用心,而且要素豐富。每把普通武器都有兩種特殊攻擊,並且可以進一步升級;主角的盔甲可以根據玩家自己的戰鬥風格強化不同的方向;符文則為玩家戰鬥風格提供了更強的輔助;而稀有的亞金球則可以進一步升級玩家的戰鬥力。

不過,戰鬥固然刺激,但是連續不斷的戰鬥和風格大同小異的場景也會讓人感覺疲憊。於是這些散落在遊戲關卡的各個角落的收集要素,便成為了戰鬥與戰鬥之間的調劑。更重要的是,這些收集品可以提供豐厚實在的回報,從而讓玩家們的收集欲望大漲。同時也進一步提升了遊戲的可玩性和遊戲時長。

如果你已經厭倦了躲在掩體裡喘氣回血,如果你想找一個宣洩你心中暴力與血性的遊戲,如果你想找一個打惡魔像打兒子一樣的遊戲,《毀滅戰士》就是你最好的選擇。


這是我見過的最有腔調的職員列表

我不知道要怎麼形容《毀滅戰士》的多人模式。你想想,《毀滅戰士》是個啥?知道 「Deathmatch」 從哪來的麼?從1993年的《毀滅戰士》裡來的!後來 id 做出了啥?《雷神之錘3》!

我費了老鼻子勁玩了一個小時的《毀滅戰士》多人模式 Beta,我的心情是這樣的。

  然後正式版來了。

  一般來說,不要指望那種發售前一個月的 Beta 到正式版會有什麼變化。

  可你們還真的一點也沒變啊……

首先要說明白的是,本作的多人模式並不是 id 自己開發的,而是交給了多人模式外包老油條 Certain Affinity。這 CA 是何許人也?這家工作室的創始人叫 Max Hoberman,簡歷上有一條,寫著「《光環2》多人模式首席設計師」。他們此前的履歷表上淨是各種多人模式外包:《光環 戰鬥進化周年紀念》多人模式、《光環2 周年紀念》多人模式、《光環4》的地圖設計、多部《使命召喚》的地圖 DLC 等等。想想有點可笑,開創了競技場射擊對戰這個類型的 id,多人模式卻要外包。

《毀滅戰士》的多人模式一言以蔽之:莫名其妙,用好聽一點的詞來說,叫「沒有獨特性」。你會看到所有現代射擊遊戲如今必備的要素:角色造型定製、等級經驗解鎖、預設武器裝備,模式除了 TDM、佔點等傳統模式之外,新的動態佔點模式 Warpath 以及 Freeze Tag 倒是有些新意。

但問題在於,《毀滅戰士》多人模式所有的要素,都看不到一個重心。自設武器裝備減弱了傳統競技場 FPS 的地圖控制要素,地圖上的重要拾取物只剩下了即刻打破平衡的惡魔符文以及 BFG/高斯電磁炮/電鋸等強力武器;升級的解鎖要素集中在了頭盔、護甲和紋路上,武器和裝備在16級就會全部解鎖,全然沒有同類遊戲貫穿整個滿級過程的解鎖曲線,你要用棍子上的胡蘿蔔,為何不再徹底一點?


這角色自定義基本就是《光環》


這賽後排名展示基本就是《黑色行動3》

再來說實際遊戲本身,傳統混戰 Deathmatch 的缺席令人驚訝,倒不因為這是個多麼好玩多麼有創意的模式,而是因為這是系列創始以來就有的經典,甚至可以說是標誌之一。預設武器裝備的存在意味著戰場上的所有玩家使用的是不一樣的武器,每一次交戰都帶來了不屬於競技場FPS的不確定性。多人模式下武器的傷害偏低,加上角色的移動速度很快,導致交戰中的擊殺時間過長,雙管霰彈貼臉一槍只能打出60點傷害?火箭直接命中只有65點傷害?這讓多人模式下的戰鬥由於節奏上的變化,全無熱血賁張的單人模式的爽快,然而它又不具備深厚的地圖控制元素和隨之而來的高策略性,我不知道 Certain Affinity 想要在這樣的一個遊戲中表達什麼。


這「黑客模組」基本就是《泰坦天降》

我並不是說,《毀滅戰士》的多人模式是個爛遊戲。它的武器庫算得上有特色,模仿《泰坦天降》中強化卡的破解模塊系統有點意思,但一個遊戲永遠是它所有要素的集合體,而 Certain Affinity 交出的答卷,不能讓人感到滿意。它既沒有抓住這個系列,乃至 id 之前成功作品的靈魂,又不能提供其他 FPS 遊戲無法帶來的獨特體驗,它缺少平衡性,又沒有足夠的爽快感,它想要達成的事,早已被《光環5》和《使命召喚》做過並且做得更好。「缺乏想像力」可能是《毀滅戰士》多人模式最好的註腳,「平庸」則是它的墓志銘。

還好,我們有 SnapMap,即本作的地圖編輯器。即便你不是一個對 FPS 地圖編輯有興趣或者有技術的玩家,id 在 SnapMap 模式中推介的社區創造作品也足夠你玩上很久,如果你想從 SnapMap 開始創作生涯,遊戲本身提供的簡單和進階教程也足夠你從零開始摸索,我期待下一個《Brutal DOOM》一樣的MOD神話,能再次從《毀滅戰士》的世界崛起。


SnapMap 簡潔又豐富的地圖建造則是個驚喜

最後,要給不科學上網就連不上的(至少PC版)的多人模式差評。

*本評測由騎士和digmouse共同完成

想看更多遊戲資訊與趣聞?點擊閱讀原文,獲取遊戲時光App,更多精彩內容等著你。

相關焦點

  • 「夫人有喜了,是個毀滅戰士!」
    最騷的是,甚至有人讓《毀滅戰士》在驗孕棒上成功運行,想像一下,有一天你老婆激動地說她懷了,懷的還是個毀滅戰士時,那你的心情.好像還挺複雜的.那麼問題來了,系統運行成功後要幹的第一件事是啥呢?那當然是玩《毀滅戰士》了!而且開了這個先例,那麼距離在《我的世界》中玩《我的世界》然後玩《毀滅戰士》的循環終極套娃,或許也不遠了。
  • 《毀滅戰士4》評測6.5分 只是引擎宣傳片
    《毀滅戰士3》本質上就是一部能玩的引擎宣傳片,能靠情懷賺點兒小錢兒的話,任務就基本完成了。  這是ID在2004年的玩法,2016年的《毀滅戰士4》大抵也是這麼回事。  此外,近年來許多遊戲IP都喜歡搞「重啟」,《毀滅戰士4》也隨了個大流。所以,這部新作的本名中其實沒有數字,就僅是《DOOM》而已(英文消歧義的寫法應該是「DOOM 2016」)。
  • 《毀滅戰士:永恆》將於12月8日登陸Nintendo Switch
    Bethesda官方宣布《毀滅戰士:永恆 Doom Eternal》將於12月8日登陸Nintendo Switch,遊戲將僅發售數字版本,支持官方中文
  • 《毀滅戰士4》顯卡測試:這一次N卡領先
    《毀滅戰士4》已經於前天正式解禁,按照慣例媒體們也在第一時間放出了顯卡測試圖,那麼這一次對於N卡和A卡來說,孰優孰劣?
  • 《毀滅戰士 永恆》評測:地獄徵戰,永恆不息
    (延伸閱讀:我從地獄歸來:《毀滅戰士》重生記)  更豐富、更有趣的《毀滅戰士》,這是明確了系列前進方向的 id 最希望通過《毀滅戰士 永恆》達成的目標,而《永恆》正是這樣一款將前作所有精華的部分加料精心烘培的野心續作。
  • 《毀滅戰士》的誕生丨觸樂
    明天,也就是3月20日,是《毀滅戰士:永恆》(Doom Eternal)上市的日子,此時,距離「毀滅戰士」系列的誕生已經過去了27年。
  • 《毀滅戰士:永恆》遊民評測8.5分 地獄空蕩蕩
    然而喜迎更豐富的遊戲內容之餘,我們還是能發現《毀滅戰士:永恆》存在一些有待修繕的細節問題。爽快的戰鬥體驗作為一款標杆級別的FPS遊戲,《毀滅戰士:永恆》的射擊體驗表現得非常優秀。特別是那標誌性的霰彈槍,其威力和力量感都非常「豐滿」。而且肩炮裝備還能發射新增的「冰彈」,把敵人們轟成冰渣子。
  • 那個基辛格到底是幹啥的?
    基辛格這人在中國和司徒雷登有點像,是中國人最熟悉的陌生人,幾乎誰都聽說過,但好像又誰都說不上來這人到底是幹啥的。他這兩天發了一篇文章,在國際上影響比較大。我本來準備講講那篇文章的,不過發現大家都不知道這人是幹嘛的,所以就先開一篇掃盲貼,給大家介紹下這人,順便介紹下那事。基辛格在中國被稱為「中國人民的老朋友」。
  • B社真的搞了臺超級電腦讓《毀滅戰士:永恆》跑到1000幀
    早在今年3月《毀滅戰士:永恆》發售的時候,B社就曾宣傳稱「只要你的電腦配置足夠好,遊戲就能夠跑到1000幀」。當然,那時候誰也沒信。為了證明自己不是虛假宣傳,B社最近真的搞到了一臺「配置足夠好的電腦」,努力讓《毀滅戰士:永恆》跑到了1000幀。要讓一臺電腦超頻達到1000幀,需要的除了超高的配置,還有專業的團隊。
  • 《毀滅戰士:永恆》GI 評測 9.25 分:將燃情的戰鬥做到極致
    毀滅戰士從來都是一位狠角色,如今更是各項裝備應有盡有。他隨身攜帶八種武器,甚至還用上了一把可發射多種彈藥的火箭發射器。然而槍械並不是他的唯一攻擊方式。毀滅戰士如今有著一把從臂甲上彈出的刀刃,用來掏出惡魔的心臟。局勢危急之際,他也可以再度掏出魔堝(其實就是把一擊致命的光劍)。玩家在多種武器的幫助下可自由選擇戰鬥方式,隨心改變行動策略,帶來了後勁十足的深度策略體驗。
  • 我從地獄歸來:《毀滅戰士》重生記
    約翰·卡馬克和約翰·羅梅羅已經不是id的骨幹力量和公眾面孔,對id來說這是一段公司史上最困難的時期,但就是這樣的id,為我們在2016年帶來了一部極具自信的新《毀滅戰士》。開發團隊嘗試過幾種更……「傳統」的開場方式,讓這種「我該幹什麼」的疑問顯得不那麼「突兀」。在一個版本中,玩家要經歷一個冗長的教學關卡,聽一個NPC介紹背景的方方面面,或者是被固定在椅子上,聽完遊戲反派奧莉維亞·皮爾斯的嘮叨。「我的媽呀誰會在乎這些啊?」雨果·馬丁一臉的無奈。「我們越是加入各種交互與介紹,越是以各種方式牽著玩家的鼻子走,越覺得不對勁。」馬蒂說。
  • Steam全球熱銷第一,91%好評的《毀滅戰士》是如何讓玩家爽到?
    文/袁晨因為撞了檔期同一天發售,《毀滅戰士:永恆》(以下簡稱毀滅戰士)和《動物森友會》被玩家們湊成了CP。
  • 電競的傳奇:《毀滅戰士(DOOM)》回憶錄
    id Software於1991年2月1日成立於美國德克薩斯州的達拉斯,四位聯合創始人分別是約翰•卡馬克、約翰•羅梅格、湯姆•霍爾以及阿德裡安•卡馬克(和約翰•卡馬克並無親戚關係),早期是充滿活動的遊戲開發公司,後來更多的變成一家在引擎技術卓有建樹,順帶開發遊戲的公司,其在遊戲行業的最大的貢獻在於推動了遊戲圖形技術的發展,為許多知名遊戲作品提供引擎技術(Valve
  • 鬼哭神嚎——《毀滅戰士:永恆》
    地獄空蕩蕩 《毀滅戰士:永恆》是一個多面體,作為FPS遊戲中的古典派,它在包括射擊與近身肉搏等戰鬥方面比前作更加完善,而在它此前並不擅長的敘事領域,也踏出了堅實的一步。
  • 5天6000條差評,《毀滅戰士:永恆》的D加密還是被玩家們噴退了
    公眾號回復「COD查詢」這幾天,發售不久的《毀滅戰士:永恆》在steam的評論開始反向走高。這件事說起來挺奇幻的,因為在3月末本作剛發售時,作為半個DOOM粉的我還興致勃勃地為它寫過一篇文章:「制霸steam:《DOOM永恆》,惡魔殺手的正確打開方式」,當時在這篇文章的開頭,我更是相當獻寶地貼出了《毀滅戰士:永恆》在發售後取得的成績:但現在,《毀滅戰士:永恆》的狀態不那麼好。
  • 4月15日Xboxone兼容Xbox360遊戲公布《毀滅戰士3重置版》《摩納哥:你的就是我的》獲支持
    今天(4月15日)2款Xbox360遊戲《毀滅戰士3:BFG DOOM 3 BFG Edition》和復古風像素動作遊戲《摩納哥:你的就是我的Monaco
  • 《毀滅戰士》的單人模式值得一試 體驗
  • 淺析《毀滅戰士》中的惡魔形象出處
    從古至今無數宗教故事、坊間傳言、神話傳說與文學作品也帶來了各式各樣的惡魔形象,所以《毀滅戰士:永恆》中的惡魔長得千奇百怪也情有可原。下面我們來認識一下毀滅戰士的敵人們都是參考了什麼作品吧。不過專研聖經的學者們能確定一件事,那就是惡魔的腳一定是山羊蹄。許多特殊惡魔有自己的名字、階級、甚至還有《地域辭典》這樣專門描繪他們的書籍。不過這類惡魔通常地位較低,還有一份永遠折磨有罪之人的日常工作。恐怕沒有哪部作品能比但丁的《神曲》影響力更深遠。這部作品中作者下到了九重地獄,親眼見識了許多對人類罪行而設的經典酷刑。
  • B社騷操作致《毀滅戰士:永恆》遭大量差評!| Steam速報
    《毀滅戰士:永恆》突遭大量差評《毀滅戰士:永恆》在最近的更新加入了Denuvo防作弊軟體。此軟體不僅有能力收集用戶作業系統中的隱私信息並上傳,還可隨時幹擾作業系統的運行、甚至引發內核錯誤。對於普通玩家來講,最常見的情況就是連不上網,完全無法進行遊戲,更別說聯網對戰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