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灣戰爭創造了很多美軍的神話,比如愛國者飛彈的驚人命中率,雷射制導炸彈的殺傷力,M1A1坦克的無堅不摧和金身不破。後來的大量事實被披露,證明這些所謂的神話,大多數是出於美國軍方單方面的拔高宣傳。雖然多國部隊的武器和戰術水準確實都比伊拉克軍隊強,但是遠遠沒到出神入化的程度。
而這些武器神話,被打破最晚的,是M1A1坦克的裝甲防護能力。M1A1坦克是美軍研發的第三代主戰坦克。在海灣戰爭期間,首次裝備了貧鈾裝甲和貧鈾穿甲彈的M1A1,似乎毫髮無損,就摧毀了對手的數百輛蘇式坦克。但是實際上M1A1當時就已經有被擊穿側裝甲的記錄,但是美國陸軍嚴密封鎖消息,並把被擊毀的這輛M1迅速的秘密運輸回國,對外仍然維持M1坦克的無敵形象。不過M1坦克集群的這次進攻行動,很快就結束了,美國陸軍最終也沒有直接攻擊巴格達,導致M1的神話還在繼續。
常在河邊走,哪有不溼鞋,裝出來的金身不壞,最終還要被戳穿。到了911以後,美國不顧聯合國大的多數國家的反對,自行發動了伊拉克戰爭,這次就是要徹底推翻薩達姆,因此美軍陸軍的裝甲重裝部隊,開始大規模突入巴格達。雖然最終戰略行動很迅速,達到了目的。沿途的抵抗也不算激烈,甚至薩達姆的正規軍早就潰散,只剩下一個面對鏡頭的宣傳官員在宣揚著不存在的幾個主力師。即使這樣,伊拉克的少量抵抗人員發射的一種反坦克飛彈,還是終於擊毀了一輛裝備貧鈾裝甲的M1A1坦克,引發了全球的關注。這種反坦克飛彈就是俄羅斯的短號。「短號」反坦克飛彈是俄羅斯出口的輕型第3代反坦克飛彈,由俄羅斯圖拉儀器設計製造局研製,代號為AT-X-14,用於取代有線制導的第二代AT-5「競賽」式反坦克飛彈。生產和裝備的「短號」反坦克飛彈數量非常龐大,並大量出口到中東戰場,在伊拉克戰爭中首次取代重大戰果後,後來更是大批量出現在敘利亞戰場,讓更多的M1和豹式坦克中招。
「短號」反坦克飛彈反坦克為主,具有較強的破甲能力,也可以用來打碉堡和其他地面火力點。現代地面戰鬥,反坦克飛彈在戰鬥中的目標只有30%到35%是坦克和裝甲車。在絕大多數情況下,反坦克武器都可以用作伴隨步兵作戰的輕型火炮,用來打擊各類掩體和野戰工事。「短號」反坦克飛彈主要裝備團級以下部隊。可以搭載在越野汽車、裝甲車和坦克上使用,也可在地面上發射,用來對付具有披掛反應裝甲的新型主戰坦克,還用來攻擊各類野戰工事。
「短號」反坦克飛彈彈徑152毫米,採用鴨式布局,前面有2片可以摺疊的鴨式舵,彈體為圓柱形,尾部有4片摺疊式梯形穩定翼。其動力裝置由1臺起飛發動機和1臺續航發動機組成,起飛發動機把筒裝飛彈推出發射筒後,續航發動機便開始工作,使飛彈獲得最大飛行速度240米/秒。飛彈最小射程100米,最大射程5 500米,夜間最大射程3 500米。為了對付不同的目標,「短號」反坦克飛彈配備了2種戰鬥部,即9M133-1反坦克戰鬥部和9M133F-1多用途戰鬥部。
當攻擊坦克,特別是披掛爆炸反應裝甲的主戰坦克時,使用9M133-1雙級串聯聚能破甲戰鬥部。飛彈的結構與常用的新型反坦克飛彈結構差不多,從前向後分別是:引信、前置小型戰鬥部、續航發動機、主戰鬥部、制導電子組件、起飛發動機和4片尾翼。前置戰鬥部用來擊穿和引爆爆炸反應裝甲,主戰鬥部用於擊穿坦克的主裝甲,可穿透1 200毫米的軋制均質裝甲,也可穿透厚達3~3.5米的混凝土防禦工事和建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