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媒稱,臺灣防務主管部門邀請臺灣媒體參訪臺軍春節期間戰備狀況,1月18日前往左營基地,展示兩棲突擊車由登陸艦上泛水搶灘登陸、機動式「雄風」飛彈發射車、S-70C反潛直升機緊急起飛等課目,71歲高齡的老潛艇「海豹」號,更成為焦點。
據臺灣《聯合報》1月19日報導,「海豹」艦於1946年服役,姐妹艦「海獅」1945年服役。美國海軍在上世紀40年代末期,針對現役潛艇進行大規模改造。計劃縮寫為Guppy,音譯為「茄比」級。1971年,美國同意出售兩艘即將退役的「茄比」級給臺灣,於1973年成軍。
▲「海豹」號潛艇
報導稱,許多國家和地區都曾引進二手「茄比」級,如今都已淘汰,只剩下臺灣的「海獅」與「海豹」,成為全球最高齡的現役潛艇。臺海軍在前負責人陳永康任內,開始推動潛艇自造,蔡英文當局標榜防務自主工業,更把潛艇自造當成宣傳指標項目。但即使一切順利,首艘最快也要2025年才能服役,代表兩位「老小姐」至少必須再撐8年。
走進「海豹」艦,仿佛置身時光隧道,幾乎所有機件都是幾十年前的老設計,但靠著細心維護,仍維持閃閃發光。船艙中最顯眼的「非舶來品」是廚房裡兩臺大同電鍋,是鑑於官兵仍習慣中式飲食,因而增添的少數「先進裝備」。
「海豹」艦長王國民表示,「茄比」級的各項操作功能,分散於艙間各處的槓桿、轉輪,必須多人協力,才能順利航行。就訓練角度而言,低度自動化的簡單設計,更可讓學員對系統原理一目了然,並磨鍊合作默契。
據臺灣中時電子報1月19日報導,川普政府上臺後,臺灣可期待新一波軍售,軍事高層交流也會增進。美方知情人士表示,川普可做的是,對臺軍售和軍事交流上的政治承諾列出行動計劃,這預估最快可望在川普執政後一年內發生,而潛艇會是川普政府對臺防衛政策一部分。
「美臺商業協會」主席、美國國防部前副部長保羅·沃爾福威茨近期率高級代表團赴臺北訪問。繼歐巴馬總統去年底籤署相關法案後,川普上臺後如何落實美臺軍事高層交流和軍售,成為今後臺美關係焦點。此次隨沃爾福威茨訪臺的「美臺商業協會」會長韓儒伯表示,軍售是美臺整體關係一部分,美相信強大的臺灣對亞太區域是好事,但歐巴馬政府不熱衷對臺軍售,對臺灣潛艇自造計劃也不支持,相對削弱臺灣軍力,川普執政後須緊追補足。
▲美國國防部前副部長保羅·沃爾福威茨
韓儒伯認為,潛艇會是川普政府對臺防衛政策一部分。川普新政府可售臺潛艇,可發執照給美國廠商支持臺灣潛艇自造,也可協助臺灣從其他國家購買全新或二手潛艇。關鍵在川普政府對臺灣的政治承諾和行動計劃,這些可能年內發生。
若臺灣當局提出購買F-16戰機需求,韓儒伯說,根據觀察,川普政府會答應。臺灣目前有144架F-16戰機,扣除在美受訓、升級和70%運作比例核算,實際可升空服役者僅73架,戰機是臺灣需求。至於最先進的F-35隱形戰機,未來10年到15年內美國不會售臺。
華府智庫戰略與國際問題研究中心高級研究員葛來儀表示,川普會繼續出售武器給臺灣。但她認為,臺灣防務需求不一定要透過購買昂貴武器來滿足,近年採取的不對稱戰略是正確途徑,應繼續下去。至於允許美國將領訪臺,葛來儀說,這能促進美臺軍事高層互動。
▲F-16戰機
據臺灣《民眾日報》1月18日報導,蔡英文上任後將潛艇自造列為臺當局七大產業。為兼顧產業發展與防務安全,17日臺灣民代賴瑞隆表示,臺灣防務主管部門「潛艇自造」案去年底已正式啟動,水面艦招標案今年亦陸續啟動,總計臺灣當局將投入737億元新臺幣(1元新臺幣約合0.2元人民幣)預算。
臺灣民代賴瑞隆表示,從「沱江」艦成軍、「中科院」成功研發「雄風」飛彈和「天弓」飛彈,各項都彰顯臺灣有深厚的防務自主潛力。以地區戰略角度與促進產業效益而言,設計、建造、供應鏈發展與技術建置,將可大幅強化地區整體競爭力。為落實當局潛艇自造發展決心,臺灣行政主管部門負責人林全亦於日前邀集防務部門、經濟事務主管部門、科技事務主管部門和交通事務主管部門就潛艇自造進行專案會議,正式啟動相關作業。
▲臺灣「沱江」號巡邏艦
據了解,臺灣防務主管部門2016年12月26日已與臺船公司籤約,實質進入合約設計第一階段,期程為48個月,全案預算約29億元,未來將配合設計成果,規劃所需預算及建造期程。
此外,據了解,臺船10年前即成立潛艇發展中心,現在終獲機會展現能量,未來將努力突破取得關鍵裝備內容。賴瑞隆強調,研發過程最需要的就是設計藍圖、人員與裝備來源的建置,未來將要求當局各項資源全力協助,應對潛艇自造的挑戰。
報導稱,臺灣防務主管部門目前也進行水面艦自造執行案,預計今年完成決標籤約設計及建造,包括新型獵雷艦後續5艘、兩棲船塢運輸艦、沱江級艦後續3艘、快速布雷艇4艘,以及新一代飛彈巡防艦,總計潛艇自造經費將達737億元新臺幣。
打開參考消息客戶端看更多外媒資訊>>
折騰不息,燒錢不止。歡迎轉發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