問題:怎麼才能每天都欣賞到這種文章呢??
答案:只需要點擊圖片上邊的《華山穹劍》即可。
雖然很多中國人不願意看到,但是有些事情終究還是會來。就像那位在社交媒體上經常說自己跟中國關係很好的川普先生,還是批准了自己上任美國總統以來第一個對臺軍售。指望川普4年任期內不搞對臺軍售,那是幼稚。
關鍵是,這個總額14.2億美元的「第一隻靴子」會起到多大影響?為什麼會選在這個時候落下?後續川普會有更大動作嗎?
早在川普就任總統前,就因為那通「川菜」連線,不少支持美臺關係的人士都興奮得不要不要的,似乎川普一上臺,「空心菜」就找到靠山和主心骨了。
也就是在那個時候,美國方面就傳出一旦川普上臺將會啟動一筆大額對臺軍售,大到令你難以想像:比如有美軍最先進的F-35隱形戰鬥機,薩德反導系統,還有臺灣方面眼巴巴期待的潛艇製造技術。另外,還有其他一些武器系統。
此後每隔一段時間,就有熱心「美臺關係」的人站出來提醒:恩,估計馬上就要啟動對臺軍售了……
好了,這支靴子終於落地了——美國務院宣布對臺出售價值14.2億美元的軍備。這次賣給灣灣的,到底都是些啥東西呢?
據灣灣說,此次軍售項目是他們於去年向美方提出,項目包含「MK-48」重型魚雷、「MK-46」魚雷性能升級、AGM-88高速反輻射飛彈、AGM-154遠距遙攻精準彈藥、SM-2飛彈部件、AN/SLQ-32(V)電子戰系統性能提升、SRP偵搜雷達後續維持及MK-41垂直發射系統等8項武器系統與裝備。
但是,沒有F-35,沒有薩德,沒有潛艇製造技術……
F-16戰鬥機投擲AGM-154C
當然我們也不能小看這些飛彈、魚雷和精確制飛彈藥。比如在這份武器清單中,AGM-154C聯合防區外武器就是一款非常先進的空地武器,該彈採用了獨特的戰鬥部,非常適合打擊類似混凝土加固機堡這樣的高防護目標。
但是該彈藥的通常有效射程在30公裡至70公裡,因此難以在大陸防空飛彈覆蓋面範圍之外發動攻擊。而且,臺軍是採用F-16戰機投擲這一彈藥,並非像美軍那樣以隱身戰鬥機攜帶,這也使威力大大減弱。
此外,AGM-88高速反輻射飛彈(HARM)可以追蹤雷達波,攻擊對方的雷達站。面對解放軍愈來愈強的防空網,未來臺海如果發生戰事,臺軍戰機如果要衝入中國大陸上空攻擊解放軍軍事設施,幾乎註定會遭受慘重損失。獲得距外打擊與防空制壓武器,可使空軍的打擊能力,獲得一定程度的提升。
其實早在歐巴馬執政後期就已經傳出,美方對這次的軍售項目已點頭,但決定留給現任政府作最後決定。灣灣在爭取到F-16戰機升級時,曾提出採購4項「對地精確打擊彈藥」,當中包括AGM-88與AGM-154C。另外兩項AGM-158聯合空對地距外飛彈(JASSM)與AGM-84H/K魚叉飛彈的增程攻陸改良型,由於後面兩項武器射程更遠,至今美方都還沒有同意出售。
最讓灣灣一些人感到心裡不爽的恐怕是美國官方的表態。美國國務院發言人諾爾特稱,29日公布的對臺軍售獲得批准,但不會改變美國堅持一個中國政策的立場。她說,美國長期堅持的一個中國政策沒有改變。
更重要的是,美國人心裡也明白,如果向灣灣出售F-35和薩德等武器,顯然跨過了大陸的紅線。而此次軍售案,既讓美國國內的保守派多少滿足了一下,又沒有跨越中方眼中的政治紅線。
當然,這是「床破」成為美國總統後的第一個對臺軍售,是不是最後一個也不好說。因為,從之前幾任美國總統來看,對臺軍售已經成為一張對華關係中的「政治牌」。
客觀說,對臺軍售是美臺防務合作的一個重要環節,如果美國真的不對臺灣出售武器了,可能美臺防務合作也就停止了。所以,對臺軍售是美國亞太安全政策中的一個傳統項目。
以前歷任政府都會這麼做,「床破」政府肯定也會這麼做,他不可能削弱和臺灣的軍事合作聯繫。現在的做法還是一些規定動作,沒有什麼特別的地方。不意味著美國的臺灣政策會有實質性調整。
實際上,川普政府在臺灣問題上的行動有限。你要賣武器給臺灣,最重要的還取決於臺灣有沒有錢買,臺灣有多大預算能力呢?這一點大家是有目共睹的,空心菜上臺後,臺灣經濟一團糟糕。
但是,正如前面提到,這是川普上任後的第一個對臺軍售,很可能也不是最後一筆對臺軍售。畢竟川普還有三年半的任期時間。所以,在這14.2億美元「政治意味」更濃的軍售之後,川普下一筆對臺軍售會賣出什麼武器倒是更加令人關注。
從目前美國國內的猜測看,F-35和常規潛艇製造技術的呼聲更高。但是,由於F-35的昂貴的價格擺在那,一方面買個七八架只能當做「花瓶」充充門面,沒有多大實際用途;另一方面,臺灣當局可能還真拿不出來這個錢去打腫臉充胖子。加之,一旦出售F-35給灣灣,關鍵技術的保密也成為一個大問題。
所以,幫助灣灣獲得常規潛艇製造技術是美國保守派人士正在努力推動的,對此,我們應該保持高度的警惕。
不久前,因為巴拿馬與臺灣斷交,一些美國人出來為臺當局「撐個腰」。因為不少美國保守主義者認為,美國不能放棄臺灣這張「牌」。有學者認為「幫助臺灣製造出新型潛艇」是最重要的一步!
眾議院外委會舉行「重申保證加強美臺關係」聽證會
裡根總統時期曾任國防部次長助理的史蒂芬·布萊恩提出,臺灣現有的4艘潛艇已經非常老舊,「為了現實的防衛需要無法離開去做必要的更新或升級,因此在短期間內無法取得外來潛艇的情況下,臺灣推動潛艇自造計劃的確有其必要」。
對於臺灣自造潛艇的可行性,一些美國專家認為,臺灣有足夠的技術基礎來建造潛艇,問題在於需要的時間太長,如果美國能提供必要的協助,例如設計、武器系統或動力來源,都能夠加速臺灣潛艇的建造期程並減少風險。
如果所有的組件都必須臺灣自己來建造完成,美方一些專家評估是,那將是一條很長的道路,太長了,距離真正服役形成戰鬥力,至少需要15年左右。而臺灣與大陸的軍事力量差距會越來越大,所以美國人認為臺灣應該得到幫助。
「空心菜」停靠在高雄的「海龍」號潛艇
而如果能得到美國或者其他方面的幫助,那麼臺灣的潛艇自造可以在大約6到8年時間初步形成戰鬥力。但是,連美國人都承認,現在的基本事實是,唯一能夠幫助臺灣的國家只有美國,而唯一能夠從其中得到最多戰略收益的也是美國。所以,一些美國專家認為,川普政府應該嘗試。
為什麼臺灣一旦擁有更多現代化潛艇,美國會受益?一部分美國人的看法是,臺灣發展潛艇項目可以協助推進美國的戰略利益,如果臺灣有水下作戰能力能夠突破解放軍封鎖,美軍即可放手去進行其他任務。這樣一來,在亞太海域,尤其是臺灣海峽附近,美國除日本之外又獲得一個幫手。
其實美國早在2001年就宣布售臺8艘柴電動力潛艇,但至今10多年過去,因為各種原因仍無下文。迫於無奈,臺灣當局於2014年宣布推動自造潛艇計劃。自民進黨政府上臺後,便積極推動國防自主政策,「潛艦自造」計劃正在逐步進行中。
臺灣造船公司在去年底宣布成立「臺船潛艦發展中心」,為臺灣自造潛艦再往前跨出一步。在空心菜的「國防自主政策」下,這個計劃也進入執行階段。
臺灣造船公司董事長鄭文隆和立委劉世芳等人希望爭取臺海軍已編列的近1億美元設計預算。臺船目前有300多位設計工程師,過去為臺軍方承造的軍艦包括飛彈快艇、戰鬥補給艦等,有116艘在服役中。
作為主承包商,臺船其實也明知自己的實力還不足以單獨建造一款現代化的常規動力潛艇。因此,臺船曾表示,對於參與建造潛艇「已經準備好了」,但在潛艇製造技術方面,臺船將尋求國外的協助。
所以,從一開始,臺船就寄希望於有國外的技術支持,幫助自己完成潛艇的建造。
臺海軍方面對建造潛艇有著自己的計劃: 2019年前完成潛艦設計;2024年完成第一艘潛艦的建造,2025年服役。預計每4年建造一艘,總共8艘。臺「國防部長」馮世寬表示,外來阻力(意指大陸)將是這個計劃能否實現的最大挑戰。
馮世寬還聲稱,一旦爆發臺海戰爭,初期如果戰力保存無法達到預期效果,潛艇卻可以達成比期望還高的存活率,此外,對付潛艇最好的武器就是潛艇,潛艇是最有效的戰略武器。
如果灣灣希望從美國獲得常規潛艇製造的關鍵技術,但美國目不製造常規動力潛艇已經幾十年,所以這些技術最大的可能也是美國作為「中介」,從其他掌握該技術的國家購買,然後再轉給灣灣。
縱觀整個世界範圍,歐洲、俄羅斯和亞洲部分國家都具備先進的常規動力潛艇的設計製造能力。早在2010年底,有傳聞稱臺灣地區海軍曾利用其海軍艦艇和武器製造商「臺船集團」訪問俄羅斯的機會,與俄羅斯有關方面舉行了一場秘密會談。儘管,「臺船」此行的公開目的是從俄羅斯方面獲得建造破冰船的經驗,但有報導稱,其真實的任務是談論在臺灣地區建造柴電動力潛艇。
俄羅斯「基洛」級潛艇
不過,鑑於當前中俄之間熱絡的關係,以及資源豐富的俄羅斯希望從中國大陸的快速經濟發展中得到利益,所以在臺軍的「潛龍」計劃上,俄羅斯肯定不會參與。
歐洲國家理論上在臺 「潛龍」潛艇計劃中可以扮演重要的角色,在2011年12月中期曾爆出臺灣地區方面正在遊說歐洲潛艇製造專家訪問臺島,訓練臺灣工程人員專門用於建造潛艇的焊接方法。但是在現實中,這些歐洲國家要考慮與中國大陸的政治與經濟關係,也不希望因為私下裡參與這個秘密計劃而與北京交惡。
因此,只剩下亞洲掌握常規潛艇製造的國家——印度和日本。
印度之所以成為潛在的「潛艇技術提供者」的後備「人選」,是因為印度與中國大陸曾爆發過領土爭端,而且目前邊境對峙仍時有發生。印度很可能不太會顧及北京的不快。不過,新德裡是否具備自主生產常規動力潛艇的能力還是疑問。因為,雖然6艘法國的「鮋魚」級柴電動力潛艇正在印度本土建造,但印度是否吃透「鮋魚」級潛艇技術尚不清楚。印度只有完全掌握這一技術後,才有可能向臺灣地區進行潛艇製造技術轉移。
那麼,剩下的最後一個可能性更大的賣家就是日本,而且美國與日本的關係自不必說。其實,早在幾年前,臺軍方就曾表示,「如果日本管制性軍事技術輸出的政策有所調整,將十分歡迎日本向臺灣地區提供軍事技術」。
由於日本的潛艇技術在亞洲一流,而且其退役的潛艇也是非常現代化的。日本海上自衛隊艦艇實行的「16年退役制」,導致其退役的常規動力潛艇比起臺灣地區海軍目前現有的四艘老舊潛艇,在性能和作戰能力上都有著天壤之別,因而這一點也是臺軍看中的。買一艘日本退役潛艇作為技術研究,暗中輸送技術,這顯然是灣灣的「最佳選擇」。
正待拆除的日本潛艇
灣灣最希望獲得日本的潛艇製造技術並不奇怪,因為臺灣地區軍方早就對日本潛艇製造技術和反潛技術垂涎已久。日本的潛艇製造技術在亞洲確實屬於先進的行列,日本是亞洲地區第一個在常規動力潛艇上配備「不依賴空氣推進」(AIP)系統的國家。
但是,日本如果經過美國向臺提供潛艇製造核心技術,還需要解決法律限制的問題。在這種狀況下,如果考慮日本對臺輸出武器,潛艇這種高敏感度的武器屬於攻擊性武器,不是短時間內可以實現的。
另外,如果向臺灣提供潛艇核心製造技術,顯然已不屬於「政治性」的對臺軍售,已經觸及到軍事意義本身,也觸及到北京的紅線。相信,日本方面也會三思而後行。否則,北京的報復肯定不會比針對薩德報復水平低,因為臺灣問題涉及到中國的核心利益。(石江月原創)
華山穹劍——時政分析、軍情解讀、國際縱橫、歷史回眸,國人關注的微信大號。我們每日將提供您喜愛的精品薈萃。
【敬請關注公眾號:華山穹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