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臺軍售虛實難辨,「反中賣臺」不亦樂乎

2021-02-15 中國網評

自從美國大選塵埃落定之後,選前一度無暇顧及涉臺議題的白宮大小官員又蠢動起來,不時出現各色怪論怪象,箇中原因耐人尋味。例如,美國海軍亞太情報總指揮官史達曼疑低調訪臺卻猶抱琵琶半遮面;環保署長惠勒高調預告訪臺又因「迫切國內優先事務」而取消;RCEP籤署時,美臺煞有介事地用「經濟繁榮夥伴對話」和價如白紙的MOU強撐場面。顯然,大勢已去的川普政府內部處於權力過渡階段的混亂和盲動狀態,有人想藉機生事搞亂局勢給民主黨挖坑,有人想製造既定事實讓繼任者受限,還有人想渾水摸魚扛起「反中」大旗博政治前途。蔡當局則顯然陷入為彌補「壓錯寶」之失而不擇手段對美示好、借美示強的錯亂與尷尬中。

最新動態來自「美國在臺協會(AIT)」負責人酈英傑所列的一組數據。在臺北一個公開活動上,酈稱臺灣今年「計劃向美軍購」總計118億美元,是美國軍火「頭號買家」,也是臺灣歷年軍購最高金額,並預告明年還有一筆52億美元對臺軍售已通知國會,屆時美國曆年對臺軍售總額將超700億美元。然而稍一查究,便能看出酈所言虛虛實實,用心不純。

其一,「118億美元」說。臺軍方立即出面「否認」酈英傑說法,稱臺今年對美新增軍購總額為55.8億美元。島內有關人士則猜測、緩頰稱,「118億說」或是「包含過去仍在執行中的軍購項目與設備保養維持費用」,或是由於臺美當局行政、會計年度算法差異造成歧義,即應為2019年宣布的對臺軍售總額。對此,AIT稍後改稱,今年美國對臺軍售公布總額數字是55.8億美元,「其他數字有待與華盛頓確認」。一團糊塗背後,美臺軍售買賣雙方對成交價這樣的基本概念,誰都說不清、圓不攏,含含糊糊、遮遮掩掩,恐非「一時嘴快」「用錯數據」能夠解釋,而是曝光了美臺軍售交易臺面下的「暗盤」、隱情,不能排除諸如民進黨當局為求過關以少報多的考慮。

其二,「頭號買家」說。2020年11月12日,美國國務院批准一項對外軍售一攬子計劃:向阿聯出售50架F-35A、18架MQ-9B「死神」無人機和大量武器彈藥,合同價值234億美元,約合新臺幣6600多億元,遠超臺灣近兩年對美軍購總額。

AIT作為美國國務院事實駐臺外事機構,既不應該在這樣的基礎數據上犯錯,更不可能不了解川普和蓬佩奧推動阿聯與以色列籤署《亞伯拉罕協議》實現關係「正常化」的中東政策脈動。如果把事情放在白宮即將易主,美國全球戰略和對外政策需要通盤重整的大背景下,一個未必能夠留任的AIT「臺北處長」,刻意編織釋放「臺灣是美國最大軍購客戶」的虛假信息模糊視野,強調履行「與臺灣關係法」對臺軍售在美是「跨黨派共識」,製造拜登政府將延續川普對臺軍售路線的氛圍,則無疑是在執行某種程度的「上意」,為普遍被認為不會像川普政府一樣無節制動用「軍售牌」的民主黨政府設下政治陷阱,限縮其政策選項。

最高明的謊言就是虛實結合。酈英傑的數字並不確切但也非信口開河,他描述的美臺軍售加速的現象是存在的。2017年至今,在川普和蔡英文任期重合階段已有10次美臺軍售,近170億美元的總值和年均值都創下美臺「斷交」後臺灣歷屆當局之最。而歐巴馬在任八年僅批准4次對臺軍售案,總值約160億美元。

不過,這種加速一是基於美國對華戰略調整的運作「臺灣牌」、「軍售牌」策略性需求;二是基於美國需要武裝臺灣,將臺灣更深層次納入美國圍堵中國的戰略利益鏈條的軍事需求;三是基於川普政府重商主義思維和回饋軍工利益集團考慮,對軍售利潤的透支榨取和對軍事盟友的敲詐盤剝——在歐洲、中東和東亞其他地區也是如此,並不意味著對臺灣的「親善」。川普政府下的是「短鏈式」的政治快棋,這種不可持續的短視政策給相關區域乃至其盟友帶來的外部負面作用和內部消化不良則不在其關切之列。

因此,蔡當局嘴上每每感恩戴德、受寵若驚地表態感謝美國軍售施惠,事實上也是有苦說不出。首先,近年來美臺軍售邏輯大變,臺灣愈發被動。這一流程從過去臺灣方面提出需求,再由美國層層核准的一攬子長周期過程,轉變為完全由美方主導、基於美國需要的「常態化」軍售,即向臺灣強賣並不符合臺軍需求的武器裝備。當然,從過去花錢買破銅爛鐵,到花錢買「屠龍之技」,臺灣的「凱子」角色並無變化。

再者,愈加頻密的軍售給蔡當局製造了巨大的財政壓力,有掏空臺灣之虞。蔡當局防務主管部門公布明年預算約新臺幣4000億元,遠不夠支付前期積累的多項軍購集中結算。目前全臺稅收約2.5萬億新臺幣,長期維持「赤字預算」入不敷出,為填補軍購「錢坑」只能挪用民生經濟預算,甚至破壞財政紀律,緊跟軍售「常態化」製造「特別預算」「常態化」,進一步惡化原本已經浮濫的財政和預算水平。再考慮到綠色權貴集團分肥的「前瞻計劃」和面臨透支崩盤風險的各類社保、年金,民進黨再次執政對臺灣民脂民膏的盤剝出賣、寅吃卯糧已到了危如累卵之地。不過,這仍無法滿足美國龐大胃口,美方長期要求臺灣把軍費增到佔GDP3%水平,而臺灣今年剛突破2%、明年才達到約2.3%,這種苛刻敲詐也被臺北市長柯文哲批評是能讓臺灣「翹辮子」。

不過,身為臺灣「當家人」,蔡當局面對美臺軍售最大的苦澀,恐怕是已切身體會到「臺灣越買軍火越不安全」的邏輯悖論。然而,軍售不但持續加深了臺灣在政治、經濟上對美的捆綁和附庸,更反過來讓臺海陷入更嚴峻的戰爭危機。蔡英文從逃生演習到主動示弱喊「不開第一槍」,面對大陸「點名」的跳腳,乃至忙不迭澄清酈英傑的「口嗨」,都說明臺灣執政集團切身感受到了中美關係動蕩和「附美反中」路線已經讓火燒及自身。

不過顯然,即便軍購已讓臺灣人均負擔1.45萬元新臺幣,對於綠色政客來說,犧牲臺灣的今日明天,債留子孫而自己空手套白狼,也是「不得已而為」,甚至何樂不為。眼前政治利益落入囊中,未來風險則是臺灣2300萬人的共業,這也難怪蔡英文們「反中賣臺」、不亦樂乎。

作者:劉匡宇 中國社會科學院臺灣研究所助理研究員

責編:唐華

相關焦點

  • 習特會後美臺軍售新走向
    也有與官方密切的學者透露,大陸下一屆全國人大將在《反分裂國家法》之外,制定《國家統一法》,大陸對臺政策將從「反臺獨」向「促統一」轉變。而臺灣蔡英文當局的表態也預示其在進一步推動對美軍購,在最近的一次演講中,蔡英文稱美國一直是臺灣最大的支持力量,持續對臺軍售是臺海穩定的重要支柱,也是臺海兩岸能夠維持現狀的關鍵因素之一。
  • 兩岸視點 | 川普政府首輪對臺軍售,島內輿論不喜反憂
    在「美主臺從」的特殊結構中,美國向臺灣出售何種武器,選擇何時出售,基本是由美國獨家決定,臺灣毫無置喙空間,只能對美國言聽計從。美國正好利用臺灣這種對美「惟命是從」的處境,將其他國家和地區不願意接受的二手武器逐一賣給臺灣。因而在過去的美國曆次對臺軍售過程中,幾乎每次都會包含一些二手武器,如歐巴馬末期就向臺灣出售了兩艘已經被美國完全淘汰的佩裡級軍艦。
  • 美批准價值2.8億美元對臺軍售
    除此之外,臺外事部門還發布新聞稿送上「感謝」,宣稱「此次對臺軍售充分展現美國政府對臺灣防務需求的高度重視,並已逐步落實對臺軍售常態化機制,使臺灣能即時獲取防衛所需裝備,有效提升嚇阻能力」云云。美帝想賣你什麼,即使是垃圾,臺灣就得接受嗎?」「這是一套我們不需要,也用不到的系統,因為臺灣只有西半部是開放空間,較不易受地形影響,其他根本無法用。」臺灣在美國軍售中充當「冤大頭」角色被島內民眾批評已久,最近甚至爆出臺防務部門為讓軍售案通過,隱瞞部分開銷,在兩黨「立委」的追問下才公開這個「無底洞」。
  • 對臺軍售無恥而危險
    它只是美國單方面的運作,美國不「賣」,臺灣毫無辦法;美國要「賣」,就算是狗屎,臺灣當局也得硬吞,還得面帶微笑。14日,中國外交部發言人趙立堅在例行記者會上表示,為了維護國家利益,中方決定採取必要措施,對此次軍售案的主要承包商洛克希德·馬丁公司實施制裁。15日,國防部新聞發言人吳謙就美售臺武器發表談話:挾洋自重永無出路,以武謀「獨」死路一條。
  • 中國屢稱美國對臺軍售「違反」美中聯合公報,公報中到底說了啥?
    8月17日,中國駐美大使館在其推特上發文,「提醒」美國38年前的當天美中兩國「籤署了八一七公報」,美國對中國做出「逐漸減少對臺軍售」的承諾,「那些承諾仍然在我們的耳中迴響。」美國對臺軍售是否違反公報 過去數十年來,北京在美國每次宣布對臺軍售之後總是拿出美中三個聯合公報,尤其是「八一七公報」作為理由,指責美國違反在公報中所作的承諾,但從來不提關於公報中被美國視為重要前提的,中國「爭取和平解決臺灣問題」的大政方針承諾。
  • 美國加緊對臺軍售,是嫌臺灣當局死得不夠快?
    中國外交部強烈敦促美方立即取消對臺軍售計劃,停止美臺軍事聯繫和售臺武器,慎重處理涉臺問題,以免給中美兩國兩軍關係和臺海和平穩定造成嚴重後果。這些話我們經常在新聞裡聽到,有些耳熟,但外交部的工作就是這樣,各司其職,該對美國說的還得說。解放臺灣,消滅臺獨分子的任務當然主要是由中國人民解放軍來完成。
  • 中國會制裁那些涉對臺軍售的美企 ?
    我們對蔡英文過境美國表示嚴重關切,堅決反對美臺進行任何形式的官方接觸。王毅指出,「臺獨」分裂活動逆歷史潮流而動,違兩岸民心而為,沒有前途、沒有出路,註定失敗。哪些美企可能被制裁?既然美國多次不顧中國大陸反對堅持要對臺軍售,那麼中方該如何反制呢?實際上中方可對美軍企實施制裁措施,美國的軍工巨頭大多是軍民兩用,軍事只是其業務的一方面,還有很大一部分民用項目,其中不少公司在中國有業務。中方可以對此次參與售武的公司進行「精確打擊」,不允許它們今後參與中方的合作項目,「讓它們為售武付出代價」。
  • 美國對臺軍售,中國大陸怎麼辦?
    1982年《八一七公報》明確規定,美國逐漸減少對臺軍售,直至最終解決。與此同時,美國又以《與臺灣關係法》這一國內法形式,給中國臺灣地區提供軍事上的援助。對臺軍售,成為幹擾和影響中美關係的一個負面因素,也成為美方對中方的一張「牌」。川普政府上臺兩年多來,已經四次對臺軍售,這不僅是為了滿足美國內軍火商的利益訴求,更重要的是企圖以「打臺灣牌」藉此牽制、遏制中國。
  • 一周軍評|美國對臺軍售的"藝術"
    但美國對臺軍售,實在是一個可以從很多角度,說很多相關事情的話題,那麼在本期軍評中,我們就來說說美國對臺軍售中的「藝術」。美國對臺軍售是一個歷史遺留問題,其根源要追溯到中美建交。1971年,基辛格訪華;1972年,尼克森訪華期間籤署《上海公報》,在防範蘇聯的共同利益牽引下,中美兩國正在迅速接近。而兩國關係中最大的問題,就是臺灣問題。
  • 川普下一次對臺軍售,這項內容最關鍵……
    早在川普就任總統前,就因為那通「川菜」連線,不少支持美臺關係的人士都興奮得不要不要的,似乎川普一上臺,「空心菜」就找到靠山和主心骨了。也就是在那個時候,美國方面就傳出一旦川普上臺將會啟動一筆大額對臺軍售,大到令你難以想像:比如有美軍最先進的F-35隱形戰鬥機,薩德反導系統,還有臺灣方面眼巴巴期待的潛艇製造技術。
  • 美臺 | 軍售和進口美豬:一場買「豬」換「獨」的醜劇
    這三年多臺灣購買的軍火,超過了41年美臺軍售總額的4分之1以上在這其中,2020年就有4筆。李老溼定睛一看,覺得事情並不簡單,因為這幾筆軍售的時間分別是5月20日、7月10日、10月22日和10月26日。在這些時間段前後,臺美之間還發生了一些軍購之外的大事,讓人不得不懷疑,臺美軍售不只是軍火在交易,在其背後,臺灣民眾的利益也被交易了。
  • 美國首次對臺軍售進攻性飛彈SLAM-ER,真管用還是割韭菜?
    這些都沒有妨礙美國人給臺海局勢火上澆油:川普政府計劃本周五向國會通報對臺軍售案,向臺灣出售三種先進的武器系統;還有日本八卦媒體稱他將突襲式訪臺並承認臺灣,不過被臺當局「駐美代表」緊急出面否認。川普總是讓人一言難盡,不吐槽他了。
  • 美對臺軍售呈現出四個特點,美冒險行為對兩岸人民具有極大危害
    今天,國臺辦就美對臺軍售答記者問指出,我們堅決反對美國向中國臺灣地區出售武器,反對臺美進行任何形式的軍事聯繫。
  • 中國大陸制裁對臺軍售美商 不會說說而已
    美國前副國務卿阿米塔吉近日評論大陸將制裁參與對臺軍售的美國企業一事,認為大陸應只是說說而已。快評指出,阿米塔吉從過去的經驗看現在的大陸,很可能會失準。過去,大陸的確提出過制裁美企但少有行動,因為大陸不想開啟中美貿易戰,而現在形勢已不同,再無顧忌。如何制裁對臺軍售美商?
  • 中國擬制裁美對臺軍售 相關美企市場承壓
    那就是因美國批准對臺軍售而引發的來自中國的制裁。中國外交部發言人耿爽稱,美方向臺灣出售武器嚴重違反國際法和國際關係基本準則,嚴重違反一個中國原則和中美三個聯合公報規定,損害中國主權和國家安全。為了維護國家利益,中方將對參與此次售臺武器的美國企業實施制裁。
  • 美對臺軍售182億元「愛國者飛彈」事先竟沒通知臺灣?
    (資料照片)圖片來源:臺灣《中時電子報》      【華夏經緯網綜合報導】臺美軍售亂了套!民進黨當局只敢強顏歡笑?美國曾在7月9日放話,將軍售臺灣一筆高達新臺幣182億元的「愛國者三型(PAC-3)飛彈重鑑測案」,如此大金額,包括臺灣地區防務部門主管嚴德發、空軍司令熊厚基上將竟然事先不知情?!
  • 對臺軍售,哪些美國企業可能被中國制裁?
    我們敦促美方恪守一個中國原則和中美三個聯合公報規定,立即撤銷上述對臺軍售計劃,停止售臺武器和美臺軍事聯繫。否則,由此造成的一切後果必須完全由美方承擔。此次制裁可能涉及哪些美國公司?據路透社消息,五角大樓在一份聲明中表示,正在考慮的對臺軍售將是洛克希德馬丁(Lockheed Martin)(LMT.N)生產的66架F-16V戰機,而F-16戰機的發動機供貨商為通用電氣公司。這次對臺軍售是66架F-16V戰機,不同於F-16 A/B型戰機,F-16V具有全新規格。
  • 對臺軍售那些年,美國都賣過些啥?
    美國政府12月16日正式通知國會,向臺灣出售兩艘佩裡級護衛艦、標槍反坦克飛彈、陶式-2B反坦克飛彈、AAV-7兩棲突擊車、毒刺防空飛彈及其他裝備,共18.3億美元(約合118億人民幣),這是美國四年多來首次對臺售武
  • 14億美元,美批准對臺軍售!中國國防部、外交部、國臺辦給出嚴正回應
    國防部:堅決反對美售臺武器 強烈敦促美方撤銷國防部新聞發言人任國強就美售臺武器發表談話,任國強稱,中國國防部對美售臺武器裝備表示堅決反對和強烈不滿,強烈敦促美方撤銷臺軍售項目,停止售臺武器和美臺軍事聯繫。
  • 對臺軍售?這些美國企業都慌了
    《中國經濟周刊》記者 張燕|北京報導近日,美國國務院宣布批准了對臺軍售,總價值超過22億美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