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子彈從美國最初試爆到蘇聯試爆成功這段期間,美國唯一需要用原子彈進行核威懾的國家只有蘇聯。
但問題在於,當時的原子彈很原始,投彈方式也很原始,要用轟炸機帶彈。這對於轟炸日本這種完全喪失了制空權,而且國土面積不大的國家來說,威脅非常大。但對於蘇聯這種剛剛打完蘇德戰爭,軍力強盛,國土面積又極其遼闊的國家來說,原子彈的威脅就一般般了。
早期原子彈的威力,即使到了1980年代的北約和華約的軍演之中,經過推演,一枚常規原子彈也只能直接摧毀一個營的兵力(考慮到殺傷面積等等,畢竟軍隊在面臨核打擊下必然要分散展開)。
那時候,美國投放到廣島和長崎的原子彈,直接有效毀滅半徑一般都在5公裡之內,其效果不如一次大規模的李梅火攻,李梅火攻幹一次東京可以投下2000多噸燃燒彈,一次就毀滅了幾十平方公裡的市區,毀滅了26萬棟房屋,燒死了近十萬人,燒傷至少小几十萬人。
考慮到當時原子彈的殺傷力和數量,以及簡單的投擲方式(飛機運送、半空爆炸,容易被中途攔截,而日本在二戰末期防空已經完全癱瘓),以美國當時那點家底,恐怕光以原子彈,連一個中等國家都滅不了。
製造一枚原子彈需要花費幾十億美金,而當時歐洲戰爭仍在如火如荼的進行著,打仗本來就需要花錢,更別說研製高端武器了。美國要想短時間內統一全世界,怎麼也得需要上百枚原子彈吧,顯然美國短時間內拿不出那麼多錢。
美國不用原子彈去統一世界,除了原子彈本身的原因,美國自己也有原因,即美國在投放原子彈的手段上無法滿足其徵服世界的心。
當時美國只能靠飛機直接投彈,而飛機投彈在對戰雙方軍事實力相當以及制空權未被單一方奪得的情況下,是極其冒險的選擇,因為在飛機飛往目標的時候,極有可能被對方攔截。原子彈沒有投放出去之前,它不是無敵的,搞不好還會被對方用攔截反打,造成不可預計的後果。
當然美國人不是沒有想辦法解決這個問題,美國選擇創造一種新型核武載具——飛彈。馮·布勞恩為代表的德國科學家,在二戰中研發出一種被稱為V2火箭的「原始飛彈」,飛彈靠著自有動力,理想狀態下可以千裡之外擊打敵人,是傳統炮彈所不及。
為什麼美國不利用原子彈統一世界?它哪敢啊,當時美國舉全國之力只造了三顆原子彈,其中一顆實驗時試爆了,剩下兩顆扔到廣島、長崎了……
美國要繼續製造新的原子彈需要時間,然而研製原子彈並非只有美國,美國很清楚這一點。
美國研製原子彈的四年後,蘇聯老大哥的原子彈也問世了,所謂長江後浪推前浪一浪更比一浪強應該就是如此了,蘇聯新研製出的原子彈成本更低殺傷力更高,比老師傅美國還要先進。而且,蘇聯是社會主義國家,社會主義制度和資本主義制度的一個重要區別就是社會主義可以集中全國力量來辦一件事,所以蘇聯的原子彈數量可以輕鬆超過美國。
如果美國輕易和社會主義陣營開戰,蘇聯可能就會使它忌憚,再有它的資本主義盟友剛從戰爭的壓力中緩過來,幫助它的機會也會很小,所以美國只能一直把原子彈當成自己的一個優勢,不敢隨便拿出來溜溜,而且隨著研製出原子彈的國家越來越多,美國的危機意識也開始越來越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