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度向北部實際控制線增兵
俄羅斯作為軍力僅次於美國的國家,對於地區局勢具有不小的影響力,其言行也常被全球關注。就在近日,俄羅斯就站出來怒斥以色列,稱其不厚道,加劇了中印在邊界的緊張局勢。
7月20日,俄羅斯衛星通訊社以"以色列不應加劇中印新一輪緊張"為主題,報導了印度與以色列之間的軍事活動。報導稱,目前中印已就在拉達克附近實控線脫離接觸,舉行了數輪談判,但以色列卻準備向印度進一步出口"蒼鷺"軍用無人機和"長釘"反坦克飛彈,"專家們認為",這可能會對中印邊境局勢"造成嚴重的負面影響"。據悉,就在中印第4輪將軍級會晤的當天,印媒報導稱,印度通過了向以色列採購武器的計劃。
其中包括以色列研製的"蒼鷺"軍用無人機,以及數量不明的"長釘"反坦克飛彈,印媒表示,印度希望通過這些武器訂單,"提升自己的監控和火力殺傷力"。俄羅斯地緣政治問題專家索科洛夫表示,印度企圖通過採購以色列的武器裝備,"縮小同鄰國在這方面的差距"。"蒼鷺"軍用無人機翼展16.6米,最高時速225千米,可以攜帶250公斤重的有效載荷連續飛行30個小時,每架"蒼鷺"能夠監視50-60平方公裡的區域。
△通過重型支架發射的反坦克飛彈
至於"長釘"反坦克飛彈,則是一款射程800米-8000米,低成本、發射後不用管的反坦克飛彈系統,既可以便捷發射,也能夠通過"阿帕奇"武裝直升機來發射,後者發射時,射程達到了25公裡。以色列是中東超級軍事強國,其軍工技術有目共睹,向印度提供軍用無人機與反坦克飛彈,無疑有助於提升印度軍隊的戰鬥力,鑑於中印關係目前的緊張狀態,此舉的確有"加劇局勢"的嫌疑,俄羅斯仗義執言似乎無可厚非。
但讓人大跌眼鏡的是,就在以色列與印度達成軍購合同之前,對此表示不妥的俄羅斯,卻是當仁不讓地接過了印度遞過來的厚厚武器訂單。據俄羅斯衛星通訊社7月3日的報導,印度將斥資9.84億美元,向俄羅斯採購多達21架米格-29戰鬥機,同時要求俄方對印度空軍現役的59架同類型戰機進行升級。除此之外,印度還將採購12架蘇-30MKI戰鬥機,總價高達14.2億美元,均價接近1.2億美元,比F-35戰機還貴一半。
俄國際關係研究所高級研究員庫普裡亞諾夫就表示,印度如需要積極升級武器裝備,"俄羅斯有能力向其快速供應武器","並實現本地化生產"。莫斯科承諾,保障印度對T-90坦克、蘇-30MKI以及AK系列自動步槍的"本地化生產",目前印度已經具備了對俄制T-72M1坦克、BMP-1和BMP-2步兵戰車進行升級的能力。
事實上,比之以色列,俄羅斯在與印度的軍事合作上明顯"走得更遠"。據俄羅斯衛星通訊社7月20日的報導,俄羅斯總理米哈伊爾·米舒斯京籤署命令,俄印準備就"互相派遣部隊、軍艦、軍機"的協議達成共識,協議規定,在某種情況下,俄印可以互相向對方境內派遣5艘以上的軍艦、10架以上的軍機以及3000人以上的部隊。
那麼俄羅斯為什麼要這麼做呢?一方面,俄羅斯將印度視為自己的武器市場,不願意別的國家"分一杯羹",以色列雖然國家很小,但軍工技術先進,若印度採購更多的以色列武器裝備,對於俄羅斯來說是一大筆損失。另一方面,俄羅斯與以色列有過節,雙方在中東明爭暗鬥,以色列對敘利亞的空襲,還曾經導致俄軍偵察機墜毀,機上十餘人全部死亡,因此戰鬥民族對於以色列是心懷怨恨的,試圖阻止以印的軍事合作並不奇怪。
在國際社會上,各國只會從自己國家的利益出發,這是"常識",誰要是真的掏心掏肺,這個老朋友、那個老朋友的喊,那是要吃大虧的。歸根結底還是那句話,"打鐵還需自身硬",只有自己夠強大,才會不懼國際風雲變幻,而穩坐釣魚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