眾所周知的是,2003年伊拉克戰爭之後,GPS衛星定位系統的作用逐漸顯現出來。而也是由於這一點,世界主要軍事大國和組織都加強了官員本國的衛星導航系統的研發。比如說中國的「北鬥」,歐洲的伽利略,以及俄羅斯的「格洛納斯」。
而少為人知的一點是,作為南亞唯一一個地區性大國的印度,在尋求國產導航系統的發展道路上,也並未放棄過探索。
在上世紀九十年代末期,巴基斯坦和印度兩國爆發了關於奪取錫亞琴冰川的卡吉爾之戰,這在後來被譽為是「世界最高海拔的戰鬥」。而由於巴基斯坦向來是美國的盟友之一,眼看自家兄弟挨揍,不表示點怎麼能行呢?
於是,這美國人也算是厚道,直接把錫亞琴冰川地區附近的GPS信號全部給屏蔽了。這向來是養尊處優的印度軍隊哪見過這陣仗?很快,由於信號的丟失,印度軍隊的傷亡就開始一路攀升了。
雖說在戰爭的後期,這個咱們的巴鐵軍隊最後還是不得不撤出了陣地。但是印度方面卻付出了慘重的代價。在這場團級規模的高強度較量當中,兩架固定翼飛機被擊落,一架直升機墜毀,交換比可謂是十分的難看了。
於是,印度本國的定位系統之夢,就開始做了名為IRNSS的導航系統的研發
按照印度人原先的規劃,這個IRNSS是要在2015年就投入使用的。完成一期建設之後,還要發射十顆在軌衛星完成全球組網,比肩中國的北鬥系統。
但同這個「光輝」戰鬥機一樣,印度的這個導航系統的項目進展,也是十分的緩慢,第一課衛星在2016年才被發射升空,第二發依舊遙遙無期,更別提所謂的全球組網了。
或許是被錫亞琴冰川地區的慘烈戰鬥給整怕了,印度人的這個IRNSS的最大用途並非是全球精確定位,而是用於對印度邊境之外1500公裡處的範圍提供導航支撐,從而達到提升作戰能力的根本目標。
印度人的這個玩意,說得難聽點,就是一個大號的WIFI。不過唯一值得肯定的一點是,不同於日本人搞的那個GPS信號放大器,印度人折騰的這玩意是實打實的國產GPS。
印度人搞這玩意所要面臨的最大困難,依舊是在這個核心的技術上。當初咱們中國研發國產北鬥導航系統的時候,軟磨硬泡才從法國人的手頭上購回20個原子鐘,就這還是在伽利略系統合作的大背景之下。
至於說現在的印度人,除去偶爾找歐洲人折騰點航空母艦啥的,在導航系統這一塊上,更多使用的是來自於俄羅斯的格洛納斯系統。也是由於這一點,印度人從歐洲獲得原子鐘幾乎是不可能的,因為存在技術洩露個俄羅斯的風險。
而在另一方面,印度人的這個玩意,難點就不在衛星上了,而是更為重要的運載火箭。基於導航衛星的高度保密性質,交由外國進行發射顯然不太現實,但印度目前的火箭實力卻是十分的有限。目前已有的最大推力火箭GSLV,地球同步軌道運力僅為2噸左右,目前僅發射成功一次,難以實現更高的GEO衛星發射。
更重要的一點是,由於印度沒有大型固體燃料火箭,無法實現衛星的快速補射。而這一點在反衛星武器滿地跑的當下,可謂是十分的危急。
不過說實在的,在印度上下充斥著造不如買的風氣之下,印度的航天人卻能做到一定的獨立自主。並且,不同於其陸軍丟人的烈火系列飛彈,印度的航天發射成功率也算得上是一般水準,單純就以一個愛好者的角度來看,印度人搞航天著實是不容易。
不過辛苦歸辛苦,印度航天也同樣繼承了好大喜功的特點。這些人就曾一次發射五十多個微型衛星,然後宣布達成了世界紀錄。但是單純從技術角度而言,印度人射上去的這些個玩意,除了增加近地軌道上的太空垃圾之外,沒有任何的實際意義。同樣,這事兒也是能套到IRNSS這玩意上的,在北鬥三期已經完成了的當下,印度卻連區域組網都沒有完成,不由得讓人懷疑他們在搞衛星這方面的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