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空開發要適量:印度擊落一顆衛星,日本在小行星上引爆5斤炸彈

2021-02-15 大姐情感

千百年前,人類就有了飛上天空的偉大夢想,並為了這個夢想不斷努力。從中國明代的萬戶到美國的萊特兄弟,都可以展現出人們對浩瀚天空的好奇和不斷的探索。

在飛機發明之後,人們可以乘坐飛機在天空中自由飛翔,此後,人類又決定向宇宙探索。如今,中美俄已經成為了探索宇宙的大國,印度、日本等國家也紛紛投入到航空試驗之中,希望能率先發現更多宇宙的秘密。

要知道,對於宇宙的探索,要有國家科技發展和經濟發展的支持。美俄國力雄厚,科技發達,在宇宙實驗中積累了豐富的經驗,中國在不斷發展的過程中,也趕上了探索者們的步伐,並且不斷突破創新。

近幾年,印度完成了反衛星飛彈的試驗並成功擊落衛星引起眾人關注,而日本在小行星上引爆5斤炸彈,更是引起人們的議論。

悶聲研發反衛星飛彈

2019年,印度總理在電視上宣布印度反衛星飛彈試驗成功,邁入了反衛星俱樂部。此前,印度在航空科研方面與大國相比,一直處於欠發達地位,面對大國頻繁的反導實驗,作為一個好面子的國家,印度感受到了極大的壓力。

為了打破這種困境,印度也開始投入研究,在3年的準備後,2019年3月27日,印度進行了首次反衛星飛彈試驗。而這次試驗成功擊落了一顆衛星,印度舉國歡慶,總理雙眼含淚地在電視中宣布了這一消息。

然而,印度的反衛星飛彈試驗卻受到了很多國家的詬病。首先,這次實驗擊落的是一顆價值很高的新衛星,而印度卻對外宣稱擊落的一顆報廢的衛星。其次,這次實驗在擊落衛星時,產生了數百個碎片,而這些碎片很可能會影響到其他衛星的運轉,甚至可能產生大量太空垃圾,在日後引起一些不可預測的後果。

用暴力手段來獲取小行星物質

當印度成為人們關注的焦點,擔心印度的實驗是否會引發太空汙染,影響日後人們對太空探索的進程之時,其實日本已經在2018年的時候,在一顆小行星上引爆了5斤重的炸彈。

日本這次的試驗,是為了獲取這顆小行星上的土壤,而在行星上引爆炸彈的行為,中美俄都無法做到。

2014年,日本發射了"隼鳥2號"探測衛星,用了4年的時間來到了一顆直徑不足1000米的名為"龍宮"的小行星附近。日本發射該衛星的目的是使其在"龍宮"降落,並採取小行星上的標本。

"龍宮"這顆小行星直徑過小,而且表面不易降落。為了順利完成任務,採集到標本,在2018年,"隼鳥2號"在龍宮引爆了一顆重達5斤的炸彈。在炸彈爆炸之後,"龍宮"表面形成了一個人工陷坑,"隼鳥2號"由此順利降落到坑洞採集土壤和行星上的一些其他物質。

雖然其他國家為了科研活動,也曾經在很多行星上採集過土壤和相關物質,但以引爆炸彈如此暴力的方式來採集物質的,日本還是第一個。

展露科技能力同時也引發爭議

通過這次試驗,日本向世界展示了其在航空航天方面的科技實力,用如此暴力手段來取得小行星標本的舉動可以說是前所未有。日本採集這顆小行星是為了研究太陽系的起源和對生命的探索。

雖然日本在載人航天方面落後於中美俄方面許多,但是在小行星探測方面,日本確實有著很強的實力。

小行星的引力比其他類型的行星的引力要小很多,探測器在進行探測活動時,稍不注意就會成為一顆繞飛的太空飛行器。這樣一來,之前付出的所有財力物力都會化為烏有。

在探測龍宮這樣的小行星時,日本的探測器不僅沒有成為繞飛太空飛行器,反而是順利完成了任務,在投下炸彈時,快速上升,沒有受到爆炸碎片的影響,預計最終會降落在澳大利亞。

這次實驗,對探測器"隼鳥2號"的要求很高,探測器順利完成任務,由此便可看出日本在太空領域技術也是十分發達的。

在讚嘆日本航空科技發達的同時,以如此暴力的方式來探測行星是否可取也引起了人們的議論。

日本在投下炸彈來獲取探測標本的時候,給行星表面留下了巨大的坑洞,先不論這是否會在無形之中對行星產生影響,單單是爆炸產生的碎片,很大可能會產生太空垃圾。

太空飛行器在運行時,若是被太空垃圾撞擊,輕者在表面留下坑洞,嚴重的會穿過航空器,甚至產生一些災難性後果,同時,這些太空垃圾也威脅著艙外活動的太空人們。

由此可見,太空垃圾對於太空活動的危害極大,若是日本長此以往地進行該種暴力方式來進行探測活動,那一定會留下更多太空垃圾。

隨著科技的發展,我們的生活更加便利,知識面也在不斷拓展。曾經以為遙不可及的東西,都在科技的進步中逐一實現,而這背後離不開國家的強盛和無數科研人員的辛勤耕耘。

許多起步晚的國家也在悄悄積澱,以各種科技創新來驚豔世人。

日本通過多年的探索,在探索太空的進程中,展現出了國家的科技實力,但這次的實驗確實太過暴力,與其他國家的取得標本的實驗形成了鮮明的對比。

日本在小行星引爆炸彈的行為,雖然能夠有效取得標本,但若是別的國家也紛紛效仿,無疑會對整個太空的環境造成極大的影響。

人們在滿足自己需求的同時,也應當尊重自然,在浩渺的宇宙之中,我們可以盡情探索,但也應當以合理的方式進行,否則,最後承擔後果的,永遠都是我們自己。

相關焦點

  • 日本在宇宙行星上引爆一顆炸彈,顛覆了全世界對日本的看法!
    不知道大家還記得印度利用反衛星飛彈將衛星打掉的試驗嗎?這件事情引起了不少人的關注,也有很多人覺得印度的做法太過暴力,會不會給地球帶來影響?但是這根本不算什麼,在所有人都在為印度的做法擔心時,日本居然在一顆小行星上面引爆了一顆炸彈,這顆炸彈的重量達到了2.5公斤,這一時間,全世界都被嚇住了。
  • 日本衛星帶穿甲彈上天,爆炸後小行星出現深坑,技術美國也沒掌握
    圖為日本隼鳥2號探測器作為一個科技強國,日本的太空探索技術一直以來也是非常雄厚的,此前日本就試驗過一項技術連美國也沒掌握的太空實驗,隼鳥2號探測器這顆日本衛星搭載穿甲彈上天,然後在太空扔出穿甲彈,被隼鳥2號探測器引爆
  • 日本造出這顆探測衛星,為什麼吹噓飛彈技術牛逼的國家都不說話了?
    在這之前6天的7月5日,它在小行星上空分離並引爆了裝有炸藥和銅的「碰撞裝置」,發射了一顆2.5公斤重的銅丸,用來在龍宮星表面轟開一個人造隕石坑,這樣,隼鳥2號才能採集龍宮星的地下物質。  通過隼2號小行星探測器的再次登陸,可以看出日本在小動量火箭研製上傑出的成就。 龍宮星是一個直徑僅有900米的非常小的行星,其自轉周期僅為7.5小時,用銅丸精準撞擊其表面、再著陸到指定位置,都是很大挑戰。
  • 太空人登月、備戰太空?日本「宇宙十年計劃」野心勃勃!
    不過,近年來以日本的實力,足以支撐這樣的野心嗎?資料圖:當地時間2015年8月24日,日本無人貨運飛船「鸛」5號機抵達國際空間站,並通過機械臂順利連接上空間站。 十年計劃出爐,意在「備戰」太空? 在此次敲定的「宇宙十年計劃」中,開篇就提到宇宙空間安保的重要性。
  • 太空戰要來了嗎?
    據日媒報導稱,「宇宙作戰隊」預計在2023年度擴充至120人,並開始執行宇宙監視任務,到2026年左右,發射監視太空目標的衛星。分析指出,日本「宇宙作戰隊」名字聽著「高大上」目前實際上是一支監視部隊,主要用於跟蹤監視別國太空衛星、太空飛行器,暫不具備直接攻擊太空衛星的能力。
  • 對即將來臨的太空戰爭,中國要「以戰反戰」
    美軍曾指望進行在助推段擊落「大浦洞」的試驗,後由於「大浦洞」發射失敗,未進入預定軌道,致使美軍指望落空。(19)2017年5月底,美軍從太平洋馬紹爾群島的裡根試驗場發射了一枚模擬洲際彈道飛彈,再從加州范登堡空軍基地發射一枚攔截飛彈。
  • 太陽系新知 14 | 日本太空探索史上的奇蹟——九死一生的隼鳥號
    總之,這足以證明隼鳥號的故事多麼富有戲劇性。為了今天這期節目,我特地找了其中一部電影,東京映畫拍的那部看了一遍,2 個多小時,拍得還是非常用心和精緻,不管是道具、臺詞、演技、特效都很寫實,算得上是一部製作精良的嚴肅電影。日本人為了出奇制勝,在太空探索領域經常會有驚人舉動。
  • 俄羅斯整體太空能力及反太空武器
    這份報告主要聚焦於對美國太空系統安全威脅最大的四個國家:中國、俄羅斯、伊朗和朝鮮。報告對它們的整體太空能力、開發利用太空的組織指導原則和反太空武器系統能力手段進行了全面分析評估。之後對以色列、印度、日本、英國等其他國家及非國家行為體的反太空系統能力手段進行了概略分析。
  • 不死鳥傳奇——「隼鳥」家族的小行星之旅(上)
    來源:JAXA「隼鳥」號計劃探測的目標也只是一顆名不見經傳的小行星,這顆後來以日本火箭之父糸川英夫命名的小行星25143號「糸川」(Itokawa,漢語常翻譯為「絲川」),原本並不是隼鳥號計劃探測的目標。
  • 太空俱樂部裡的低調玩家日本:絕不只是太空開發的旁觀者
    今年 5 月,日本發布《宇宙產業展望2030》,勾勒出太空產業在日本第四次產業革命中的宏偉前景,系統闡述了日本太空產業發展的總體目標和重點任務。《宇宙產業展望2030》再一次提醒世人,作為世界上少有的幾個具備完整的太空產業鏈和太空利用能力的國家之一,日本絕不是太空開發的旁觀者,也不僅僅是太空探索的弄潮兒,日本的雄圖與偉略或將深刻影響太空產業格局。
  • 為地球安全出發 美國首個小行星取樣返回器到底是什麼樣?
    2003年5月9日,日本宇宙開發機構(JAXA)研製並發射了「隼」(Hayabusa)的探測器。這是世界首個小行星取樣返回任務,目標是從編號25143的「系川」小行星(Itokawa)上獲取樣品並帶回地球。2005年9月中旬,「隼」探測器抵達目的地,並對這顆小天體的各種情況進行了詳細考察。
  • NASA七大雄心勃勃的太空計劃
    要將人類最終送往火星,NASA首先要完成很多項目,其中最關鍵的可能就是極具創新性的太空發射系統(SLS)。據悉,SLS是NASA為深空探測任務研製的大推力運載火箭,是實施火星計劃的第一步,被NASA稱為「世界上威力最強的運載火箭」,其兩個固體火箭助推器由軌道ATK公司建造,每個助推器的推力可達360萬磅(約1633噸)。
  • 號稱比肩北鬥,印度自研的衛星定位系統,真實水平究竟幾斤幾兩?
    這向來是養尊處優的印度軍隊哪見過這陣仗?很快,由於信號的丟失,印度軍隊的傷亡就開始一路攀升了。雖說在戰爭的後期,這個咱們的巴鐵軍隊最後還是不得不撤出了陣地。但是印度方面卻付出了慘重的代價。在這場團級規模的高強度較量當中,兩架固定翼飛機被擊落,一架直升機墜毀,交換比可謂是十分的難看了。
  • 隼鳥2號展示了日本不可小覷的航天實力
    3月5日,日本宇宙航空開發機構(JAXA)在youtube上發布了這次著陸過程的視頻畫面。比起「前輩」隼鳥號一波三折的探測經歷,隼鳥2號的探測到目前為止進行的相當順利,包括釋放著陸器在內的一系列計劃工作都得以正常實施。如果一切正常,隼鳥2號將有望為我們帶來「龍宮」小行星上的樣品,為小行星和太陽系起源研究提供無可替代的珍貴研究樣本。
  • 反衛星飛彈試射成功後,印度成世界第四大航天強國
    3月27日印度總理莫迪高調宣布印度當天試射的一枚本土研製的反衛星飛彈成功擊落一顆低軌運行衛星,莫迪驕傲宣稱:印度已經是第四大「太空強國
  • 英國城中引爆二戰大炸彈!
    2月27日,在英國埃克塞特,一顆第二次世界大戰時期遺留下來的炸彈被引爆,爆炸留下了一個「雙層巴士大小」的彈坑。
  • 冠狀病毒全球性疫情如何幫助我們為小行星撞擊做準備
    專家說,一顆大而危險的小行星瞄準地球只是時間問題。(圖片:航天公司空間政策和戰略中心)專家表示,目前正在進行的抗擊冠狀病毒大流行的應急準備活動,讓我們對應對危險的小行星的準備情況有了深入的了解。根據小行星科學家和應急準備專家的說法,人類可以從冠狀病毒戰鬥中的是非對錯中學到一些關於行星防禦的寶貴經驗。
  • 宇宙人9.21 | 中國電信發布便攜衛星系統招標公告;美國空軍2018年底驗收「太空籬笆」空間監視雷達且明年年初啟用
    美國空軍將於2018年底驗收「太空籬笆」空間監視雷達且明年初啟用美國洛克希德·馬丁公司已經在馬紹爾群島的誇賈林環礁完成了美空軍太空籬笆的建造和整合,已經於2018年5月開始跟蹤太空物體,計劃於2018年年底交付給美國空軍測試驗收,2019年初開始投入使用。
  • 這些中國公司正將鞋盒大小的衛星送上太空
    6月23日,北鬥三號最後一顆組網衛星成功發射,北鬥三號系統完成全球組網。同時,在商用領域,儘管面臨著技術、政策法規等諸多問題,中國的企業家們正在將數以百計的低成本衛星送上軌道,太空商業的市場才剛剛拉開帷幕,這將如何改變我們的生活?高恩宇的微信頭像是一粒漂浮在宇宙中的水滴,這是劉慈欣所著的科幻小說《三體》裡的致命武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