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空俱樂部裡的低調玩家日本:絕不只是太空開發的旁觀者

2021-02-15 全球技術地圖

過去的半個世紀裡,太空產業長期被美、歐、俄三大巨頭把持。近年來,中國太空技術的飛速發展和太空產業的迅速崛起使世界驚呼,太空戰略高技術領域的「三國」時代已然結束。然而,在這一大國角力的太空俱樂部裡,始終有一個低調卻讓人無法忽視的重要玩家:日本。

今年 5 月,日本發布《宇宙產業展望2030》,勾勒出太空產業在日本第四次產業革命中的宏偉前景,系統闡述了日本太空產業發展的總體目標和重點任務。《宇宙產業展望2030》再一次提醒世人,作為世界上少有的幾個具備完整的太空產業鏈和太空利用能力的國家之一,日本絕不是太空開發的旁觀者,也不僅僅是太空探索的弄潮兒,日本的雄圖與偉略或將深刻影響太空產業格局。


日本太空產業發展之道

日本認識到太空產業是再塑經濟增長形態的巨大機遇,同時也是保障國家安全的重要產業,太空產業的振興與發展,將對其他產業的生產力和競爭力產生不可估量的影響。2015 年出臺的《太空基本計劃》提出,日本太空產業將在 10 年內達到累計 5 萬億日元的目標。

為實現這一目標,日本內閣會議於去年 6 月發布的《日本復興戰略 2016》要求,綜合整理日本太空產業的成長目標及實現該目標的政策課題,制定《太空產業前景》路線圖,加快太空產業擴張趨勢和成長速度。

《宇宙產業展望 2030》認為,受益於科技革命和產業革命所帶來的技術上的巨大進步,將推動太空基礎設施發生重大變革,包括:

火箭的再利用、小型化和量產化使進入太空的衛星發射成本大幅降低;

衛星小型化和微小衛星群方興未艾,衛星製造革新不斷湧現;

空間 3D 列印、衛星在軌維修等技術趨於成熟,太空設施維護成本明顯下降。

太空基礎設施的技術變革趨勢在大幅降低太空開發和太空利用成本的同時,使太空利用的廣度和深度得到極大拓展,使得原本難以商業化的太空服務領域成為民間企業競相追捧的熱點。

展望還預測,隨著火箭發射和衛星製造技術的不斷成熟,加之太空領域的技術創新以及與之相互交織的第四次產業革命的不斷推進,太空與信息技術相結合所產生的眾多新興產業將迸發出強大生命力,太空產業新的規模性轉變已經開始,嶄新的太空商業模式正在孕育。

日本意識到,在這一歷史性轉變過程中,模式創新是搶佔產業發展先機的關鍵,日本必須再一次走在了世界的最前列。《宇宙產業展望 2030》提出,火箭、衛星等太空基礎設施的開發和衛星數據服務等太空利用將和網際網路、大數據、人工智慧等創新技術和創新理念相融合,培育基於太空基礎能力的新興產業,不斷創造新的產業價值。

日本應重視正在急速增長的衛星數據解決方案服務、小衛星群高頻對地觀測服務、軌道服務、太空資源開發等新興產業的需求,依託其強大的太空科技實力,加緊構建「太空+」的產業生態鏈,推動太空服務為救險防災、基礎設施維持管理、農林水產業、交通物流、金融保險等各領域提供解決方案。

日本太空產業發展之術

《宇宙產業展望 2030》指出,作為大數據不可或缺的組成部分,衛星數據在眾多產業中發揮著提高生產力和競爭力的作用,是日本推動第四次產業革命前進的重要驅動因素。

日本認為,太空產業創新發展的關鍵是打破衛星數據獲取與利用的藩籬。因此,日本計劃通過進一步的衛星數據開放與自由化、天地一體的數據環境整備等措施創造並發展運用綜合衛星數據的新型服務產業,以高效、經濟的衛星數據為核心,構築太空產業發展的基石。

儘管通過技術進步和國內法律支持,日本商用衛星數據質量已經有了顯著提高,但仍然存在的諸多問題制約了太空產業井噴式需求的釋放,例如:

衛星數據連續性得不到保證;

實時觀測數據不足,高頻率衛星數據更新滯後;

衛星數據訪問受限;

衛星數據處理的專業門檻和加工成本高;

衛星數據分析與數據利用終端脫節;

商用衛星數據提供商缺乏穩定的政府支持。

此外《宇宙產業展望2030》還提出了三個舉措:

提高衛星數據的可訪問性。日本內閣太空政策委員會要求,為了促進衛星數據的靈活利用,需大幅改善衛星數據的訪問環境,特別是以今後需要引進和運用衛星數據的IT企業為對象,整理出可用的數據信息。日本宇宙航空開發機構(JAXA)和日本遙感學會專門製作了一份衛星數據信息目錄,將可獲得的衛星數據存儲地址、數據格式、數據種類等信息編目成冊,為衛星數據使用者提供一份簡單明了的數據索引地圖。與此同時,日本還將重點推進遙感數據和定位數據,以及包括地面數據在內的多種數據綜合利用的環境整備工作,積極推進數據中心的建設。

進政府衛星數據開放與自由。日本意識到,要開發利用衛星數據的解決方案,不僅應儘可能地利用有償的商用衛星數據,還應包括政府的衛星數據,使商用衛星數據與政府衛星數據互補,以提高數據準確價值的和精度。日本將推動政府衛星數據的無償公開,支持構建易於使用衛星數據的大數據環境,以吸引更多的創新型企業加入衛星數據運用的行列。

促進衛星數據的有效利用。日本將大力推動國家政府部門、地方團體及公共機構成為衛星數據的潛在終端客戶,並吸引網際網路、大數據和人工智慧領域用戶自發、自主地推進衛星數據開發利用。為此,內閤府,總務省,文部科學省,經濟產業省及 NICT(信息通信研究機構)、JAXA 等將共同為衛星數據的靈活運用創造條件。

日本太空產業發展之形

官民一體歷來是日本發展戰略高技術的慣用手法。日本太空產業之所以能在美、歐、俄等大國激烈的國際競爭中仍能獨樹一幟,官民一體的產業體制功不可沒。儘管美歐高技術產業也有類似機制,但日本太空領域的官民一體與美、歐尚有差別。最突出的特點是太空技術研發的資金來源主要依靠政府支持,技術來源主要由政府主導的 JAXA 和大學提供,企業更多地集中在太空技術產業化方面。雖然這導致了日本主要太空技術企業規模較小、研發競爭力不足等問題,但從國家整體層面而言,日本企業利用國家太空技術成果的效率卻更高。

為了應對未來更加激烈的太空產業競爭,《宇宙產業展望 2030》以加速民間企業和商用產品進入太空產業生態鏈為目標,大力推進太空領域官民一體進程,包括:

強調太空產業活動中的民用技術引入。在太空領域實施《零部件技術戰略》過程中,制定以民用為基礎的關鍵部件研發路線圖,從確保供應鏈的角度出發加快各型衛星適用的民用部件的開發與認證,支持運用民用零件的低成本小型火箭開發項目。

吸引民間風險投資進入太空產業市場。通過建立適當的價格審查機制以鼓勵民間資本進入,同時探索新型合同籌措方式和風險分攤機制,以改善太空產業發展資金籌措制度。

為小型商業太空發射活動配備專用的發射場,從而更靈活的提供發射服務。火箭實驗室株式會社已著手在紐西蘭建立小型火箭發射場,發射場的整備工作備受矚目,具有標杆意義。

重視吸引網際網路、大數據和人工智慧人才進入太空產業從業。支持商業太空產業從業人員的技術培訓,增加參與各種太空發射和在軌活動的機會,為太空產業發展提供戰略人才培養。

日本《宇宙產業展望 2030》是在第四次產業革命的背景下出臺的,其對太空技術發展和太空產業變局所帶來的機遇與挑戰的分析值得我們高度重視。不僅要看到日本為搶佔太空產業發展先機所做的戰略布局,更應看到日本如何在美、歐、俄等傳統太空強國之間尋找符合自身發展條件的突破口和機會。

以衛星數據應用為導向,推動太空服務與網際網路、大數據和人工智慧融合是其做出的戰略選擇,精心打造的「太空+」戰略更是彰顯了其謀求太空產業強國地位的如意打算。除此之外,官民一體的產業體制給予日本太空產業發展以強大動力和源源不斷的技術、經費及人才支持。或許不久後,太空俱樂部裡日本的身影將在更加吸人眼球。

相關焦點

  • 川普下令成立「太空軍」,又一個戰略稻草人?
    他在美國國家太空委員會表示: 「美國在太空僅僅存在是不夠的,美國必須在太空擁有主宰地位。」俄羅斯第二天就警告稱,川普的計劃會導致人類災難。中國向來主張和平利用和開發太空,大家一起到月球種種菜什麼的,而不是由某國壟斷太空資源。
  • 美國太空發展局尋求開發國防太空架構技術
    太空發展局將從2022財年開始向聯合作戰部隊提供兩年期的能力。雖然太空發展局主要尋求可快速部署的成熟技術,以解決緊迫的作戰能力需求,該機構也少量投資了研發活動。太空發展局通過該廣泛機構公告專門尋求架構概念,戰略評估,系統、技術和新興的作戰能力,從而為上述國防太空架構能力層提供跨越式發展,並提供新的能力層,以滿足其他新興的或不斷發展的作戰人員需求。
  • 太空開發要適量:印度擊落一顆衛星,日本在小行星上引爆5斤炸彈
    悶聲研發反衛星飛彈2019年,印度總理在電視上宣布印度反衛星飛彈試驗成功,邁入了反衛星俱樂部。用暴力手段來獲取小行星物質當印度成為人們關注的焦點,擔心印度的實驗是否會引發太空汙染,影響日後人們對太空探索的進程之時,其實日本已經在2018年的時候,在一顆小行星上引爆了5斤重的炸彈。
  • 美國派「太空戰機」、日本建「宇宙戰隊」,連俄羅斯衛星也主動「學習」……太空裡的火藥味又重了
    5月18日,日本成立了首支太空軍事力量,並命名為頗具二次元風格的「宇宙作戰隊」。儘管只有約20名隊員,但日本防衛省仍煞有介事地舉行了授旗儀式。防衛相河野太郎當天頗為隱晦地表示日本必須「在太空取得優勢」,並加深與美國的合作。美國也沒有讓小弟失望。
  • 《太空避難所》Polygon 評測:一款潛力十足的太空艦長模擬器
    在《太空避難所》這款遊戲中,玩家要帶領由倖存者組成的船員們逃離崩潰的世界,穿越銀河系並在新星球上生存下來。你的敵人是各種敵對勢力以及寒冷、嚴酷的太空環境。雖然這一切聽起來與《FTL:超越光速》很像,但頗具深度的遊戲系統讓《太空避難所》玩起來有著截然不同的體驗。遊戲中,玩家可以參與飛船有關的方方面面,就連飛船內部艙壁的顏色和風格都可以自定義。我能讓飛船完全實現自給自足,在船隻裡裝滿各種工程設施和食品生產設備,讓船員們幹勁滿滿。或者我也可以將飛船打造成一艘海盜船,一個接一個的尋找獵物,用武力奪取一切我所需要的東西。
  • 日本宣布4月在自衛隊下正式成立太空特種部隊,與美國太空軍密切合作
    2020年1月20日,日本首相安倍晉三在日本國會發表政策演講。
  • 地球秘密太空計劃
    耶穌會引發二戰的其中一個原因是為了掠奪全世界的黃金來金援他們的黑暗計劃(M密太空計劃、深層地下軍事基地),"黃金百合"行動就是一次耶穌會的行動,山下將軍只是耶穌會手下的一個傀儡。三、齊美拉集團[Chimera]控制了德國納粹秘密太空計劃的開發,該計劃有兩個發展方向。 一個計劃(紅屋報告)是他們儘量收購全球的公司,接著用工業金融來控制整個世界, 這個計劃表面頭是馮布朗,他的早期工作是為納粹開發 V2 火箭。一個更秘密的那部分由漢斯·卡姆勒 [Hans Kammler]領導。
  • 太空垃圾越來越多!日本計劃和聯合國合作清理
    海外網2月10日電 近日,日本政府參加了在聯合國總部召開的和平利用外層空間委員會(COPUOS)科學技術小委員會第57次會議,並籤署「日本國政府及聯合國外層空間事務廳關於太空垃圾的共同聲明」。日本計劃和聯合國合作,清理日益增多的太空垃圾。
  • 一艘從宇宙最深處到海底兩萬裡的航班 | 聲音俱樂部
    這個聲音,發生在創造宇宙的大爆炸之後的瞬間,那時,沒有任何恆星或星系,我們的宇宙只是電子,質子和光的混合物,而這些粒子在年輕的宇宙中穿越億年的時間,被親愛的科學家叔叔阿姨們轉換後,抵達到我們的耳朵。● 「Symphony of Planets」專輯封面唯一美中不足的是, NASA 沒有告訴你這些專輯裡是哪個行星體產生了哪種聲音,或者每種聲音的特定來源是什麼,你只做的就是聆聽這些奇幻悠遠,讓身心飄向太空。
  • 太空武器化及中國太空安全構建
    如同前述,美國之所以大力推行太空武器化,目的就是謀求全面軍事優勢。其他大國為抵消這種優勢,防止其單邊軍事冒險主義,必定採取相應措施。太空武器化不僅增加太空碎片,妨礙未來人類利用和探索太空,而且也給未來太空商業化、「太空2030議程」等帶來諸多不確定性。總體而言,太空武器化更大的危害莫過於破壞國際戰略平衡與穩定。
  • 太空電梯了解一下
    從明朝時將自己綁在火箭椅上試圖上天,卻不幸在火箭爆炸中獻出生命的萬戶,到 1903 年寒冬裡乘坐自製飛機在空中飛行了 12 秒 36.5 米的萊特兄弟.古往今來,人類對頭頂深邃的天空從未停止過好奇與嚮往。當然,隨著蘇聯太空人加加林在 1961 年 4 月 12 日首次代表人類飛向了太空,以及此後越來越多的火箭和人類踏足太空,今天的人類似乎對此也習以為常了。
  • 太空人登月、備戰太空?日本「宇宙十年計劃」野心勃勃!
    輿論指出,日本在航空技術軍事化方面的野心,可見一斑。從2020年到2030年,日本的太空探索「十年大計」近日正式出爐。在這份由內閣敲定的《宇宙基本計劃》修正案中,日本為未來10年的航天發展,定下基調。 安全保障、情報收集、飛彈監視、太空人登月、宇宙作戰隊……其中諸多內容似可窺見,這個國家在太空探索以及航空技術軍事化方面的戰略和野心。
  • 太空時代已至:太空力量哪家強?
    美國前總統甘迺迪的判斷,推動了美國太空技術的發展,也將太空納入了大國博弈和競爭的範疇。隨著太空技術和太空力量的不斷發展,太空軍事應用日益廣泛,在塑造國際戰略格局、推動世界新軍事變革等方面發揮了關鍵性作用。
  • 雷霆戰機:童年太空夢想溫情上映
    (3月20日 深圳)近日,繼低調宣布推出業界首部移動遊戲主題定製手機後,由愛樂遊研發、騰訊獨家代理的星際空戰題材手遊《雷霆戰機》正式迎來了其上線一周年周年慶
  • 維基精選:【太空競賽】
    他曾參與太空俱樂部並在20世紀30年代參與蘇聯火箭設計,但是在史達林大清洗時期被逮捕,在西伯利亞被關押了六年。戰爭結束後,他成為蘇維埃社會主義共和國聯盟的首席火箭和宇宙飛船工程師,本質上是馮·布勞恩在蘇聯的複製品。在冷戰時期,他的身份是國家機密,對外只是宣稱「首席設計師」。在西方,他的名字被官方透露還是到1966他逝世的時候。
  • 太空戰要來了嗎?
    當前,人類正以前所未有的速度開拓太空,太空資源不斷得以深度開發和利用。太空已經成為大國戰略博弈的新焦點、戰略制衡的新籌碼、軍事爭奪的新疆域。各國太空軍紛紛成軍,便是宣示進軍太空的號角。1.俄羅斯最先吹響號角的是俄羅斯。2015年8月1日,俄羅斯率先將空軍和空天防禦軍合併,組建俄羅斯空天軍。
  • 太空垃圾之十大「太空肇事案」
    5太空飛船部件墜落   1966年3月,巴西裡約內格羅發現了太空飛船殘骸,這些金屬部件經鑑別是來自土星發展測試衛星(SA-5)的一級推進器,該太空飛船是於1964年發射的,1966年4月30日從外太空進入地球大氣層。
  • 美媒:新太空時代迎來太空超級大國
    美媒報導稱,中國正在一步步向太空深處推進,逐漸成為太空超級大國。據美國《時代》周刊網站7月17日報導,坐落在中國戈壁沙漠深紅色沙丘之間,幾座低矮的白色圓頂建築從乾燥的大地拔地而起。在這座設施裡,既可以進行太空科學相關研究,又可以開展科普教育活動,這也是北京努力將自己定位為領先太空強國的最新表現。
  • 真實的太空武器有多厲害?
    蘇聯解體後,一直有觀點認為,「星球大戰計劃」就是一場徹底的騙局,只是美國政府為了拖垮蘇聯而採取的一種宣傳手段而已。但客觀講,裡根的「星球大戰計劃」並非忽悠,是實實在在的太空科技振興計劃。美國此前三任總統——柯林頓、小布希和歐巴馬——相繼打造的飛彈防禦體系就是「星球大戰計劃」的縮影。
  • 美國組建「太空軍隊」是要統治太空嗎?
    根據計劃,國防部將於近期設立「太空司令部」、「太空作戰部隊」和「太空開發局」三個機構,其中「太空司令部」是太空軍隊的指揮部門,「太空作戰部隊」負責整合美軍各軍種太空作戰專業人員,「太空開發局」的任務是「開發並測試」下一代太空作戰技術。此外,國防部還將設立一名專職助理部長,負責統籌「太空軍隊」的設立事宜,他將和國會議員合作,於明年初擬出設立「太空軍隊」的立法草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