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 | 青旗沽酒看天下(ID:yanzhenqiong)
8月2日,美國《華盛頓郵報》報導,美國著名的半官方智庫「蘭德公司」,在7月初,向白宮和國會山,分別提交了一份關於中美關係的秘密研究報告。
報告認為:「2020年下半期,至2021年上半期,是中美關係最為嚴峻的時期。如果從戰爭發生概率來判斷,美中發生戰爭的概率,正在逐步接近第一次世界大戰發生的臨界點。」
報告認為,「美國的極限施壓,正在中美兩國之間製造巨大的敵對情緒。兩國民眾的互相信任度,正以自由落體一般的速度,迅速下滑。一個不經意的火星,將會燃爆兩個國家的民意。戰爭,或許就在這一剎那之間爆發。」
這則報導播出以後,迅速引起全世界輿論的高度關注。全世界最主要的媒體,對此紛紛予以報導。
菲律賓《馬尼拉時報》今天發表述評時認為,「川普的肆意挑釁,使得中美之間的敵意,呈現螺旋一般的上升。而美軍,一天一小型,三天一大型的軍事挑釁,也正在,東中國海,臺灣海峽,巴士海峽,以及南中國海等海域,緊鑼密鼓地進行。而中國的被迫的軍事反制,也進一步抬升了地區的緊張局勢。」
馬來西亞《Berita Harian每日新聞》,也在當天的報導中,以焦灼不安的心情,討論中美之間的矛盾與衝突。「如果以軍事的眼光,研判中美形勢,如果把1到5作為戰爭概率的指標,那麼,1950年韓戰爆發前,中美之間的戰爭概率是4;1958年(八二三炮戰)與1996年(飛彈危機)時,均為2;而2020年的中美衝突指數則是螺旋式上升,達到令人憂慮的4+…。
與馬來西亞報紙持相同觀點的,還有哈佛大學著名的政治學教授Allison(修昔底德陷阱概念的原創者)。他在7月10日,接受記者採訪時認為,統計人類近500年歷史,一共有16對老大老二關係。而二者之間,演變為戰爭概率的為75%,僥倖免於一戰者25%。這是數字統計,數字統計背後,應該可以有更強更深的理論分析。
中美之間,到底會不會爆發戰爭?爆發戰爭的機率,有多大?它會以什麼方式開始,又會以什麼樣的方式結束?它會給美國造成多大的打擊?給中國帶來的影響,又有多大?
戰爭會不會發生,不取決於中國人善良的願望,更不會取決於我們的忍讓與委曲求全。它取決於雙方國內形勢的發展。對此,我們的理論分析是基於「三個取決於」。
第一、取決於雙方國家的戰爭意願和戰鬥意志。
中國肯定不希望發生戰爭,但是美國國內,尤其是美國右翼一直大肆叫囂戰爭,特別是美國軍方以及五角大樓的部分高官,甚至是川普的核心團隊官員,以及相當一批的美國軍事將領。
不僅如此,就連美國的普通民眾也有類似的感覺。6月28日,美國《紐約時報》報導,「美國47.28%民意認為,美中必有一戰;50.36%的公務系統人員覺得,只有一戰,才可以消除美方的後顧之憂;雖然美國的年輕人,對政治沒有興趣,但是仍有高達31.59%的大學生認為,美國和中國發生戰爭的概率超過60%。」
第二、取決於雙方的實力。
雙方國家的綜合實力,如果非常接近,介於0.75~0.95之間,則戰爭概率小於25%;如果二者國力,在0.5~0.7之間,則是戰爭風險最高的時刻,戰爭的概率超過75%;假如,二者綜合實力,在0.4以下,則戰爭風險,也大大減少。
按照加州大學國際政治學教授比利•凱維爾的觀點來理解,2019年,如果美國的綜合實力是1,那麼中國的綜合實力是0.76,按照戰爭風險理論,正是戰爭風險爆發的「極高爆期」。
中美實力就全球而言,肯定是中弱美強,然就中國家門口的西太平洋而言,應該已是六四波的形勢了。這樣的形勢,也正是美國雖已把中國清楚定位為挑戰及威脅美國霸權的最大對手,必欲除之而後快,卻迄今猶豫再三未採軍事手段的主要解釋了
第三、取決於雙方的戰略手段。
如果雙方戰略手段少,則概率小;手段多,則概率大增。
我們先看美國的戰爭手段,歐巴馬時代是「亞太再平衡」,華而不實,中國崛起如故。及至川普上臺,喊出「讓美國再次偉大」,折射出的是更強的焦慮感,於是開始敲打中國。三年下來,細看美國的手段,招式雖多,但效果不一。貿易戰幾乎無關痛癢,香港牌、新疆牌,船過水無痕,比較見效的是科技戰,但卻兩敗俱傷,其他如騷擾在美中國科技人才,緊縮籤證,乃至關閉總領事館等等,非但效果一般,反而突顯黔驢技窮之窘。剩下來,攥在美國手中的還有兩張牌,是真的具有強大威力的,一是金融牌,一是戰爭牌。
再來看看中國,可以說,隨著實力的增加,手中的王牌,也是愈來愈多。幾乎到達了,可以跟美國分庭抗禮的地步。這也是川普政府,跟中國「死磕」三年,至今中國仍然屹立不倒的最好解釋了。
反觀歷史,20世紀90年代,美國打垮日本只用了10個月;美國真正的打垮蘇聯(表面美蘇爭霸45年),其實只用了2年多一點(美蘇真正全面接觸),美國打垮德國用了18個月(從諾曼第登陸開始,到希特勒敗亡)。
美國人認為,歷史上,從來沒有哪一個對手,像中國這樣難纏。幾乎窮盡了自己的看家本領,仍然不見效果,這讓美國人,從官方到民間,產生了巨大的挫敗感。所以,對美國來說,現在是不得已,該使出「爬樹」的看家本領了。
目前,剩下的,攥在美國手中的就只剩下這兩張牌了。一張一是金融牌,一張是戰爭牌。
所謂金融牌,指的是切斷SWIFT(國際銀行間美元支付系統),讓中國與美元脫鉤。這一招,威力之大,可以對付天下所有企業及一眾國家,唯獨中國例外。反而還可能為淵驅魚,倒幫中國一把,幫助人民幣建立起真正的國際流系統,實現人民幣一統天下的目標。(限於篇幅,請恕無法展開)
於是剩下的只有戰爭牌可打。如果戰爭爆發,必在西太平洋,特別是臺海與南中國海。美國的目的,就是要把中國打回40年前或至少20年前,讓美國不再感到被中國篡位的威脅。目前的美國朝野,非常狂熱。而打一場局部的中美戰爭,似乎符合美國各界的利益。
就川普的小算盤來看,打一場與中國的局部戰爭,他可以迅速收穫美國沸騰的民意,進而在大選中擊敗一路高奏凱歌的民主黨人拜登。就美國的右翼勢力而言,打一場與中國的局部戰爭,可以遲滯中國進步的速度,打亂中國發展的節奏。就軍工利益集團而言,打一場與中國的局部戰爭,除了獲得更多的軍工訂單,同時也會打擊國際軍工貿易中,中國咄咄逼人的勢頭。
縱觀歷史,美國人確實是非常好戰。美國自1776年建國以來的244年中,一共有222年在打仗,只有22年沒有戰事。而近期,美國人對於中國的軍事挑釁,變本加厲。抵近偵查,擦邊航行,高頻度騷擾………根據外媒統計,進入2020年以來,美國針對中國的「飛行偵查、監視」,累計達1263架次;針對中國的所謂「自由航行」,累計達到1092批次;對此,美國人花費,累計超過620億美元;動員軍事人員,累計達到36萬人次。這是冷戰結束以來,從來沒有過的現象。
來自各個方面的信息告訴我們,戰爭的腳步距離我們越來越近。對此,我們千萬不能大意。不管我們喜歡不喜歡,願意不願意。很多嚴峻的問題,就實實在在地擺在我們面前。
我國古代著名軍事著作《司馬兵法》,曾經嚴肅地指出,「國雖強,好戰必亡;國雖大,忘戰必危。」戰爭的腳步,或許正在朝我們走來。當務之急,必須對此,進行理性的思考與科學的研判,進而提出有效的應對策略。
不管什麼方式,最重要的一條就是務必從氣勢上壓倒對手!正如毛主席所說,「戰爭的實踐告訴我們,最終決定戰爭勝負的是人。」
「我們的事業是正義的。正義的事業是任何敵人也攻不破的,包括美國人在內。」中國的社會主義事業是正義的,符合中國最廣大人民的意願,最能團結人民,最能調動積極性,最能得到國際朋友的支援,因而也是任何敵人攻不破的。毛澤東說:「我們正在做我們的前人,從來沒有做過的極其光榮偉大的事業。我們的目的一定要達到。我們的目的一定能夠達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