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題|羅馬軍團、北歐海盜、野蠻人紛紛兩棲登陸不列顛群島,播下「日不落帝國」對外擴張的強大基因!

2021-02-20 鐵血西風

史上最早的兩棲戰

可以說,幾乎從闖入海洋的那天起,人類就開始了運用兩棲部隊登陸作戰的歷史。史料記載,大約公元前1200年左右,埃及帝國遭到來自地中海諸島和南歐沿海的海上入侵,埃及人組織「Sea Peoples」進行抵抗,多次打退敵人的進攻。就在一次次的戰鬥之餘,一些入侵者逐漸在地中海沿岸定居下來,他們之中就有居住在巴勒斯坦的腓力斯人。數個世紀之後,希臘人再次出神入化地運用了兩棲作戰手段,公元前415-413年雅典軍隊遠徵西西里島。不過,這次兩棲遠徵行動最終卻以失敗告終,成為伯羅奔尼撒戰爭(公元前431年至404年)的轉折點,雅典戰敗,希臘城邦從此一蹶不振。

▲  伯羅奔尼撒戰爭是以雅典為首的提洛同盟與以斯巴達為首的伯羅奔尼撒聯盟之間的一場「古代世界大戰」,幾乎所有希臘城邦都參加了這場戰爭。

不列顛群島頻頻遭受入侵

公元前55年,凱撒率領羅馬軍團橫渡英吉利海峽侵入英國,這是不列顛群島第一次遭遇來自海上的大規模兩棲入侵。羅馬人在今天的多佛港附近登陸,卻遭到在此埋伏多時的凱爾特軍隊的英勇抵抗。為了給進攻者提供強有力的支援,羅馬軍團的戰艦一直駛抵灘頭,利用投石器攻擊海岸防禦者。在今天看來,這種做法或許稱得上最早形式的海軍火力支援。

古羅馬軍團的入侵是不列顛群島遭遇的第一次大規模海上入侵。接下來的數個世紀,盎格魯人、撒克遜人、北歐海盜(斯堪地那維亞人)以及諾曼第人乘著各式戰船從海上紛至沓來試圖徵服英國。在徵服與反徵服的過程中,早期英倫三島上的野蠻土著人與入侵者逐漸融合形成了今天的英吉利民族。本質上講,今天的英國人實際上是他們的德法祖先與北歐民族、英吉利土著充分雜交融合的結果,多種基因的組合加上常年混戰,造就了他們強烈的進攻性、擴張性的民族性格。

▲  北歐海盜也稱維京人,是生活在斯堪的那維亞半島上的古代居民。

▲  1066年的「諾曼徵服」,說白了就是在法國的北歐海盜後裔對於在英國的北歐海盜後裔進行的一場戰爭。進攻一方投入2萬步兵和1.2萬騎兵,在黑斯廷斯戰役中擊潰了英王哈羅德的軍隊。其實,僅僅數周之前,哈羅德還曾率領大軍北上抗擊北歐海盜,並在斯坦福橋戰役中大獲全勝。

英國人的兩棲劫掠

由於歷史原因,英國(時稱「英格蘭」,從1707年開始稱為「不列顛」)逐漸演變成為一個陸地軟弱但海上強大的國家。在同西班牙和法國的一系列戰爭中,英國人成功運用了兩棲作戰手段。其中,1585-1586年期間,在英國伊莉莎白女王的強力支持下,打著海上貿易旗號的弗蘭西斯·德雷克爵士卻幹著海盜的勾當,他對加勒比海地區的西班牙屬地頻繁進行突襲和劫掠,搞得西班牙人大為光火,最終引發了英西戰爭。隨後,英國人還進行了其他一連串成功的兩棲作戰行動:1704年佔領直布羅陀、1758年佔領路易斯堡、1759年佔領魁北克、1801年阿布基爾灣登陸、1814年火燒華盛頓等等。更為重要的是,英國人先於1588年擊敗西班牙無敵艦隊、1805年特拉法爾加海戰擊敗法國-西班牙聯合艦隊,以上兩場勝利徹底挫敗了西法兩國爭奪海上霸權、從海上對不列顛群島發起兩棲入侵的企圖。然而,帆船時代的兩棲作戰中,英國人取得輝煌勝利的同時,同樣品嘗了一連串的苦澀的失敗,主要有:1595年德雷克爵士最後一次遠徵加勒比海的失利,1741年遠徵卡塔赫納的慘敗等。其中,在卡塔赫納遠徵作戰結束時,最初登船出發的1萬名海員之中,僅有2600人僥倖生還,這無疑是一個災難性的結局。

▲  帆船時代的海戰

「日不落帝國」初具雛形   

                          

從海上發起兩棲侵略的同時,英國人還特別注重經濟方面的滲透,這是極具英國特色的經濟擴張行為。特別是伊莉莎白女王對海盜貿易的支持,加快了本國的經濟的發展和實力的增長。1588年,英格蘭成立了專門由非洲輸出黃金和向美洲販賣黑奴的幾內亞公司。1600年,又成立了實力更加雄厚的東印度公司。這些殖民地公司的建立,為小小的不列顛島國迅速崛起為全球海上霸主,並在日後成為人類歷史上最強大的「日不落帝國」打下了堅實的政治和經濟基礎

部分資料參考:《兩棲戰:戰略戰術和戰例》、《諾曼第登陸》、《兩棲戰艦百科》

END

▼ 推薦閱讀(點擊閱讀原文購買

相關焦點

  • 羅馬行省不列顛
    其實第一次凱撒率軍入侵不列顛(公元前55年),可以看作是一場軍事探險,只是為了了解不列顛到底值不值得羅馬老爺們動用大規模軍團徵服。而且,由於此次探險中,羅馬對不列顛情報的匱乏,導致凱撒折損了不少船隻,撤退的時候灰頭土臉,完全沒有後來的「我來,我見,我徵服」那種豪氣。但是元老院還是給凱撒舉辦了長達20天的謝神祭,給凱撒增加了不少政治資本,也激發了凱撒再次出兵不列顛的欲望。下圖為凱撒入侵不列顛。
  • 奧丁之子——北歐海盜維京人傳奇
    在中世紀時期,隨著西羅馬地區被歐洲各蠻族瓜分,這些原本落後的民族為了鞏固自己的統治,紛紛皈依了基督教。
  • 【海洋文化】歷史上的這些海洋帝國,是怎樣走下神壇的?
    在這些海洋帝國的時代,商船遮天蔽日,奔波各國;艦隊縱橫大海,天下無敵。而這些海洋帝國是如何稱霸海上的?又是從何走下神壇的?我們一起來看看大航海時代下的海洋帝國吧。 而維京人(北歐海盜)作為殖民者之一,在向冰島移民的途中還向奧克尼群島、設得蘭群島、法羅群島等地移民。冰島人還相繼在格陵蘭島上建立了兩個移民區。據傳說和考古發掘,維京人到達過北美洲海岸,並在紐芬蘭島上短暫停留過。 維京人對東歐歷史即俄羅斯的歷史進程也有很大影響。維京人曾經控制著波羅的海沿岸,並沿著河流深入東歐,前往拜佔庭。
  • 英國建立了龐大殖民帝國,為何卻沒有蘇格蘭經營的殖民地?
    ▲蘇格蘭和威爾斯以山地為主,英格蘭則以平原為主與此同時,更多的日耳曼部落從北歐南下,衝擊著帝國的邊境,搖搖欲墜的帝國再也顧不上這個偏遠的行省。歐洲大陸上此時已經掀起了大航海和殖民擴張的高潮,英格蘭雖然不是先行者,卻是個頗為有力的參與者和競爭者。蘇格蘭耐不住寂寞,也想從殖民活動中分一杯羹,不料落入英格蘭人的圈套,失去了國家的獨立。二、失敗的蘇格蘭殖民地最先稱霸海洋的殖民帝國是西班牙,英格蘭人不惜通過海盜手段,持續削弱西班牙的國力。
  • 戰爭事典 當羅馬軍團遭遇秦漢帝國
    公元前九世紀,羅馬文明在亞平寧半島興起,中間經歷了王政時期。後來羅馬共和國成立,國家疆域擴張到義大利半島,並於公元前3世紀開始,與迦太基進行了長達幾十年的地中海爭奪戰(布匿戰爭)。迦太基被毀滅之後,羅馬帝國迅速膨脹,於公元1世紀成為地跨歐、非、亞三大洲的超級帝國,地中海成為羅馬的內湖。至1453年拜佔庭帝國被奧斯曼帝國毀滅,帝國文明存在了兩千多年的時間。
  • 《戰錘40K》裡星際戰士的裝束可不只是參考了羅馬軍團
    ,但是星際戰士的裝束不僅僅是參考羅馬軍團。在最有代表性的星際戰士戰團——極限(藍)戰士(爹)中,有很多羅馬軍團的特徵可以看到,比如橫冠頭盔和縱冠頭盔,其他的聖典團裡也多少有一些羅馬元素,但是,有些戰團則完全沒有羅馬的氣息。今天,筆者就來說說星際戰士除羅馬外的其他原型。
  • 當騎兵開始馳騁,神聖羅馬軍團走向最後的時光
    鼎盛時期的羅馬軍團步兵。在共和國時期和帝國早期,重步兵始終是羅馬軍隊的核心力量曾經完美結合了力量、韌性,既堅實又靈活且適應性極強的羅馬軍團,此時已經無法再適應時代的發展。到4世紀時,戰鬥力的極度削弱以及軍事制度的變革使羅馬軍團面目全非,進入5世紀末期,軍團終於徹底消失。 騎兵和輕步兵組成的羅馬軍隊之所以能夠完全取代古代軍團的緊密組織,主要原因來自於帝國邊境戰爭的危急戰況。
  • 大英帝國
    經過不斷的對外殖民擴張,到了20世紀初期,英國統治的領土跨越全球七大洲,是當時世界上最強大的國家和第一大殖民帝國,面積達到3550萬平方公裡(1920年全盛時期),其殖民地面積等於本土的111倍;人口達到4.13億,是人類歷史上最大的帝國。由於大英帝國的疆土遍及全球各個時區,能夠永遠看到升起的太陽,又號稱「日不落帝國」。
  • Heptarchy——不列顛的七國時代
    上期我們談到公元410年駐屯不列顛行省的羅馬軍團撤離了不列顛,這樣就給不列顛行省留下了權力真空。
  • 「日不落帝國」和「海上馬車夫」的世紀大海戰
    日不落帝國與海上馬車夫的世紀海戰英國政府通過法案,規定每周兩天為「食魚日」。
  • 蘇格蘭降下了英國國旗
    同宗 英格蘭和蘇格蘭有相同的老祖宗,公元前六世紀凱爾特人從歐洲大陸進入不列顛島,凱爾特人也因此成為不列顛及其附近島的古老居民,從公元前6世紀至公元前1世紀的英格蘭和蘇格蘭都處於凱爾特人營造的文化氛圍中。
  • 北歐留學知識 | 北歐五國的國旗為何都有十字架圖呢?
    在這面旗幟的鼓舞下,丹軍奮勇作戰,轉敗為勝。此後白色十字紅旗就成為丹麥王國的國旗。此外還有一種說法認為,這面旗幟是羅馬教宗賜予丹麥的,因而以此為國旗。挪威曾與丹麥建立聯邦(即:1397年挪威、丹麥、瑞典聯合建立的卡爾馬同盟,該聯盟1524年瓦解。此後丹麥和挪威建立聯邦),以丹麥的紅底白十字為國旗。
  • 【超詳細級的兵棋戰報】羅馬興衰:黃昏
    唯一的問題就是組建和維護費用昂貴;地方軍 — 地區防務的中流砥柱,然而不能移動離開招募的大區;邊軍民兵 — 無法移動,戰鬥力低下,但數量眾多,同時也是維持羅馬防線的主力部隊;衛戍壁壘 — 只能招募在城市中,也可以通過將位於城市中的邊軍民兵升級而來,有衛戍壁壘的城市通常可以有效阻擋小股蠻族的襲擊;艦隊 — 羅馬海軍,負責海上巡邏與攔截,兩棲登陸和海上運輸。
  • 帝國強軍:馬略、凱撒及屋大維時期的羅馬軍團
    在大約10 個世紀的跨度內,羅馬軍團作為地中海世界最知名的一支勁旅,陪伴了羅馬從共和國到帝國的起起落落。
  • 《上帝東來篇》:海洋帝國,第一代新大陸
    一八四零年之前,清帝國基本上贏得所有對外戰爭,國力強大,看起來威嚴無比,所以君主專制可以推到極限。一八四零年之後一切就變了,清帝國輸了所有對外戰爭,無盡的割地賠款,無盡的屈辱,所以威嚴丟光。中華帝國史上,從沒有一個王朝如同清朝這般如此詭異,前期基本不敗,後期一場不勝。見鬼了?當然不是。所謂鬼,不過是未知規律而已。挖不出來,就是邪門。挖出來,不過如此。
  • 北歐五國的國旗為何都有十字架圖呢?
    在這面旗幟的鼓舞下,丹軍奮勇作戰,轉敗為勝。此後白色十字紅旗就成為丹麥王國的國旗。此外還有一種說法認為,這面旗幟是羅馬教宗賜予丹麥的,因而以此為國旗。基督教影響下的十字旗不過海盜們的好日子終究會到頭,隨著南方歐陸國家實力的增強和氣候上的轉變,勇敢尚武已經不能使北歐人成為南方國家的夢魘。在中世紀的宗教狂熱下,身為異教徒意味著隨時受到基督教國家聖戰的威脅。成為基督徒則可贏得基督教國家的支持,在內部紛爭中獲得強大外援。在強大的現實壓力下,北歐的領袖們紛紛皈依基督教。
  • 雄鷹的利爪:帝國時期羅馬軍團的單兵武器究竟有多強?
    帝國時期的羅馬軍團,在武器上,為當時西方世界之翹楚。羅馬帝國的軍事體系在介紹羅馬軍團的武器之前,要先對羅馬帝國的各種部隊進行一個總覽性的介紹。須知,軍團只是帝國軍事力量的一部分,其人數不到軍隊總人數的一半,所以羅馬帝國的徵服戰爭,並不是只是由軍團唱獨角戲的。
  • 400年英國海洋帝國的文明興衰史
    今日,書評君推出《海洋帝國》的書評,再次梳理日不落帝國400年海上興衰史……英國人天生是海洋民族嗎?  若非為了打敗西班牙,伊莉莎白一世不會資助海盜德雷克。她像榨乾檸檬汁那樣榨取海軍,金獅號的叛亂海員憤恨道:「我們為陛下繳納津貼,陛下卻視我們為豬狗。」說到底,海軍對於國王政府而言只是工具,英國人並非天生的海洋民族。英荷戰爭結束後,5萬海軍被裁減到1萬,戰艦閒置、軍官停職,每一場大戰過後,不列顛總要刀兵入庫、偃武修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