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00年英國海洋帝國的文明興衰史

2021-02-15 深港書評

英「脫」餘音未了,據聞,英國部分民眾聯名請求重新公投。今日,書評君推出《海洋帝國》的書評,再次梳理日不落帝國400年海上興衰史……


英國人天生是海洋民族嗎?  

 
《海洋帝國:英國海軍如何改變現代世界》 

(英)布賴恩·萊弗裡 著 

施誠 張珉璐 譯 

中信出版社 

2016年3月版 

國際關係史中,最大的一個迷思(myth)和英國海軍有關。幾乎每一本政治、軍事類的書,提到英國殖民擴張時,都會強調他們的海洋民族性,「島國外交」「島民心態」,島國這個詞被濫用到無以復加的地步。《海洋帝國》不落窠臼,跳出這個框架,重寫了英國海軍史。

歷史上以航海聞名的民族,幾乎都是小國寡民的沿海城邦,如雅典、迦太基、威尼斯,無一例外。黃金時代的荷蘭曾有1/3居民依賴大海營生,而英格蘭從沒達到這個比例。在農業經濟為主的時代,大部分英國人靠土地過活,一輩子也沒見過大海。一場圈地運動對他們的影響,比一場海外徵服更直接、更重要。

真要說存在什麼「海洋民族」,那麼愛爾蘭人才是,因為大多數水手來自這個民族。英格蘭的臣民大眾會為皇家海軍的勝利歡呼,小說家會創作勇敢的海員形象,議員會為海軍預算慷慨解囊,但他們自己是萬萬不想參加海軍的。

英格蘭貴族子弟們更願意加入禁衛部隊,或者是精英輩出的陸軍(尤其是騎兵隊)。海軍需要長期駐紮海外,遠離人煙,軍旅生活單調乏味。有一位上尉在直布羅陀服完役後,總結士兵會經歷三個階段:

「第一階段,他們自己跟自己說話;

第二階段,他們和當地羊群說話;

第三階段,他們認為羊群主動和自己說話。」

體面人家斷然不去當水手,幹這行的多為罪犯、流浪漢、破產戶。


鼎盛時期的日不落帝國

然而海權對英格蘭至關重要,以至於他們漸漸相信,海洋成為自身民族性的一部分。德國近代海軍之父提爾皮茨,青年時代曾在艦上服役,有次一個英國婦女來參觀時,說他們的船員看上去長得不像海員。提爾皮茨好奇地問道:水手應該長什麼樣?她回答:「反正你一看就不屬於海洋民族的人種。」

依德國人看來,有陸軍的優勢就足夠了。德國的締造者俾斯麥就對海軍不感興趣。他用一句簡潔的話,概括了威廉一世的政策:「老國王賣掉了最後一艘戰列艦,把獲得的錢裝備一個擲彈兵營。」

法國的路易十四也是如此,他認為海上戰事無法體現男子氣概,在回憶錄中寫道:「陸上戰爭明顯比海上戰爭要勝出一籌,在海戰中,最勇武的人沒有機會把自己與最懦弱的人區分開來。」在1681年之前,他從未視察過一艘艦船、一家造船廠。

如果說,歐陸的統治者忽視海軍情有可原,那麼匪夷所思的是,英格蘭的袞袞諸公同樣鼠目寸光。自亨利八世創建海軍委員會後,歷代英王並不特別熱心,只有詹姆斯二世和威廉四世喜愛大海,而前者還在光榮革命中被推翻了。若非為了打敗西班牙,伊莉莎白一世不會資助海盜德雷克。她像榨乾檸檬汁那樣榨取海軍,金獅號的叛亂海員憤恨道:「我們為陛下繳納津貼,陛下卻視我們為豬狗。」

說到底,海軍對於國王政府而言只是工具,英國人並非天生的海洋民族。英荷戰爭結束後,5萬海軍被裁減到1萬,戰艦閒置、軍官停職,每一場大戰過後,不列顛總要刀兵入庫、偃武修文。

外邦人看到的是三百年的霸權、日不落的榮耀,充滿羨慕嫉妒恨,不列顛自己看到的是一長串帳單。1665年,海軍部購買帆布,欠帳7萬英鎊,一欠就是10年,供應商一分錢沒討回。水手工錢長期拖欠,有些人乾脆叛逃敵營,1667年,荷蘭入侵泰晤士河,俘獲主戰列艦。很多船員是英國國籍,他們喊話道:「英國國王給我們打白條,而荷蘭人給我們的是現金!」直到英格蘭銀行成立,財政負擔才有所緩解。


2015年英海軍攝影展,老牌海洋帝國的榮光

在《海洋帝國》裡,作者拆卸皇家海軍光鮮亮麗的外殼,全方位展示其真實的一面。在無敵艦隊之戰,他既描述伊莉莎白女王如何英姿颯爽、大破敵軍,同時也寫她如何吝嗇,剋扣軍餉;在拿破崙戰爭的章節,作者給予1797年海峽艦隊叛亂的篇幅和特拉法加戰役的篇幅相同。

需要強調的是本書並沒有痛斥帝國主義殖民的陳詞濫調。布賴恩·萊弗裡是英國國家海事博物館名譽館長,他自暴家短,正是因為他熱愛大海、軍隊與老英格蘭。經歷過苦難的人更重視軍人榮譽,尼採說,任何殺不死你的,都會使你更強大。在皇家海軍中,從艦長、軍官到士官、水手,大家共同分擔危險,由此而形成了精誠團結,馴服了大海與敵軍。這也就是歐陸無法擊敗不列顛的原因,法國的科爾貝、德國的威廉二世曾突擊建設海軍,短期之內擁有更多的船隻、更猛的炮火,但軍人素質是長期形成,不可一蹴而就。

萊弗裡也提及英軍的正面事跡:打擊販奴貿易、協助科學探索、支援希臘起義者,倫敦對亞非拉國家施行公正的Pax Britannica(不列顛治下的和平)。全書的立場冷靜客觀,筆調沉靜如海。同類題材的作者,尼爾·弗格森激情似火,《帝國》一書讚美盎格魯-撒克遜人帶來自由貿易、法治精神、全球市場、技術進步,他簡直要跳出紙面,要高唱一曲頌歌。而萊弗裡則是一個博學儒雅的英倫紳士,在歷史長廊裡,向觀眾介紹看星象的方法、船員的食物、水手服的由來,把各種細節娓娓道來。


布賴恩·萊弗裡 | Brian Lavery

享譽盛名的海洋歷史學家,英國國家海事博物館名譽館長。就讀於愛丁堡大學。曾擔任英國廣播電台歷史最悠久的「時代瞭望」節目( BBC :Timewatch ),以及熱播紀錄片「海洋帝國」系列( BBC :Empire of the Seas )的學術顧問。代表作有《徵服海洋》《航行: 5000 年海洋探險史》《海洋帝國》

專家及媒體評語

《海洋帝國》初版以來持續佔據《星期日泰晤士報》暢銷榜前列,在海軍界與大眾之間引起很大轟動,到目前為止,這部作品的優秀程度無人能及。

——彼得·霍爾,英國海軍防禦研究中心主席

慷慨激昂,富有深度且亮點頻出……本書描述的是一段充滿豪情壯志、令人神往的400年帝國興衰史。

——《星期日快報》

在那曠日持久的戰爭、衝突中,是皇家海軍的輝煌為英國贏得了一個響亮的名字——「大不列顛」。

——《西部早間新聞報》

讀起來酣暢淋漓,讀罷令人掩卷沉思。

——BBC 「歷史」欄目

書評君找來

BBC《海洋帝國》精彩視頻

與君分享

日不落海洋帝國興衰史


親可能,還會對以下內容有興趣  

"他者"被歐洲定義的東方世界 | 你為什麼還這麼窮? | 現實和理想火拼,最終以理想斃命而終結 | 炎涼的另一面 | 農夫生死書 | 走出你自己的「穀倉」 | 董橋眼中的錢先生、楊先生 | 馬爾克斯 | 我們侵犯也被侵犯的尊嚴 | 愛情對策 | 極簡宇宙史 | 羅馬 | 阿城 | 詩意的淪亡 | 約翰·列儂的私人領地 | 怎麼治無聊的現代病? | 最優秀的人早已死去 | 管教對孩子有用嗎?| 俞曉群:影響我人生的三本書 | 讀書 這麼美好的事 | 世上最美的愛 | 薩特 | 純淨,質樸,是美書 | 跑,是一種信仰 |食物記憶最是長情 | 是枝裕和 | 鳥兒終於落地| 足球史傳奇|驚人之吻|血瘟|她寫情慾,只見美感,而無猥褻|人之所以異於電腦者……|天才與梅毒:原諒大咖一生放縱不羈愛自由|帶槍的狄更斯,嗑藥的陀思妥耶夫斯基| 別讓孩子繼續錯過生命這堂課 | 明日的餐桌上是有機,還是轉基因?| 博物,其實是人道| 少罪惡,假服從之名而行?| 沒有外國入侵,中國的帝制也會崩潰 |西西弗|王爾德|什麼才是生活中最大的圍城?|斯通納|除非朝霞有一天趕上晚霞

 

相關焦點

  • 【海洋文化】歷史上的這些海洋帝國,是怎樣走下神壇的?
    ——《海權論》歷史上有很多國家富有強大、顯赫炫目,根本原因就在於它們控制了海洋。無論是海外殖民,還是海外運輸貿易等,都能帶來大量的財富。 縱觀歷史,西班牙、葡萄牙、荷蘭、英國、美國等國家都曾經通過稱霸海洋盛極一時。在這些海洋帝國的時代,商船遮天蔽日,奔波各國;艦隊縱橫大海,天下無敵。而這些海洋帝國是如何稱霸海上的?
  • 海洋帝國
    阿瑟 埃文斯爵士認為位於愛琴海地區的克裡特島上的克諾索斯遺址,屬於米諾斯文明,並將此考古的研究範圍擴大到了古典時期(開始於BC1750)。整個愛琴海地區島嶼之間的貿易、戰爭,我們並不深究,因為在BC1100年,此處現存的痕跡表明愛琴海地區分崩離析,並未有某一部落,或者說王國,對海洋具有絕對的統治權力。
  • 田一楓:海洋文明衝突對中美關係的影響
    從波赫、車臣、阿富汗戰爭,到中東至今仍未平息的戰亂,無疑都深深打上了「文明衝突」的印記。現在,一種新的文明衝突形態,開始出現在西太平洋。這種文明衝突,不同於以往民族矛盾和宗教紛爭所引發的對抗,而是兩種海洋文明的碰撞,由此也導致了中美在海上頻繁發生的磨擦和紛爭。美國無疑是個海洋大國,也是當今世界首屈一指的海洋強國。
  • 《上帝東來篇》:海洋帝國,第一代新大陸
    各種歷史材料已經寫得明明白白,一八四零年爆發了鴉片戰爭,清帝國戰敗,此後一蹶不振,由猛虎變病貓。但是各種材料從來挖掘英國勝利的根源。當然咯,那是英國的事,看起來很遙遠,似乎沒有必要。但因為英國在近代史上異常重要。歷史周期律第四層便是從英國啟動。
  • 「海洋文明」?無知專家們編造的偽概念!
    上圖是:660年,蘇定方率領10萬大軍,橫渡黃海,在百濟的首都、錦江邊的泗沘城附近登陸。在錦江口,中國海軍一舉摧毀日本的400多條船。    沒有起碼的科技、工業基礎,卻大談海洋文明,那是胡話、酒話。說西方文明 自古就是 海洋文明,那是 科盲說夢話!    古代社會,某一個國家是否弄出個「海洋文明」,首先得看他們是否擁有以下七個基本能力。    1、必須具備先進、強大、專業的造船能力。
  • 伊斯蘭文明(一) 帝國崛起
    你可能不知道,「伊斯蘭」(Islam)這個詞的阿拉伯語本意,卻是「順服」、「和平」等意,「穆斯林」(Muslim)的本意是「順從者」,現實的伊斯蘭信徒,既好戰,又好學,他們曾經代表著世界最先進的文明。領土的快速擴張,伴隨而來的是伊斯蘭的內戰,繼而形成了偏世俗化的王權統治和家族王朝- 伍麥葉王朝,這時的穆斯林帝國,就如同中國的封建王朝,成了家族世襲的帝國。伍麥葉王朝統治伊斯蘭帝國90年,共傳14代哈裡發。疆土也進一步向西北擴張到西班牙半島,向東南擴張到阿富汗和印度西北部,其勢力直達中國西部邊境。此時的伊斯蘭,不再單單是阿拉伯的伊斯蘭。
  • 海洋帝國USA
    美國有龐大的海軍維持海洋的捅智,所以,經常看到航母群出沒在難海或苔望海峽。  新聞上的熱點地區也經常看到報導:美國XX航母戰鬥群出現在波斯灣、東地中海、波羅的海、黑海、難海、日本海!……  我們經常說美國是世界驚詫,如果將全球大部分海洋囊括在內的話,美國的面積真是巨無霸,當年的酥臉,此陸權郭嘉都比不了。
  • 英國如何設局香港?
    一九六七年,英國殖民地部被取消,人員併入了外交部,後來連共和國部也併入了外交部,從此英國思考的是如何從殖民地撤退。說到帝國,人們常常想起的是羅馬。羅馬的輝煌塑造了歐洲文明,其漫長的衰落過程猶如落日餘暉,令人驚嘆。相比之下,作為十九世紀「日不落」帝國,英國的衰落多少顯得有些沉悶。這很大程度上是由於兩個帝國具有根本不同的性質。
  • 大英帝國精心撤退,製造人類史上最悲慘自相殘殺
    從此,大英帝國在暮氣沉沉中走向沒落,進入了所謂的「非殖民地化時期」,殖民主義作為一種全球政治體系開始走向結束。1867年,英國殖民地部被取消,人員併入了外交部,後來連共和國部也併入了外交部,從此英國思考的是如何從殖民地撤退。說到帝國,人們常常想起的是羅馬。羅馬的輝煌塑造了歐洲文明,其漫長的衰落過程猶如落日餘暉,令人驚嘆。
  • 「鳥糞強國」興衰史
    在現代文明社會,沒有了能源,一切現代物質文明將隨之消失。當能源短缺已成為世界性問題,全球圍繞石油資源的爭奪戰就異常激烈起來。第四次中東戰爭、兩伊戰爭、海灣戰爭、伊拉克戰爭、巴以衝突..近幾十年來,石油這一自然界給予我們的財富,幾度左右著國際政治格局。但另一個自然給予的財富,卻被我們遺忘了!
  • 強世功:大英帝國的精心撤退製造了人類史上最悲慘的自相殘殺
    從此,大英帝國在暮氣沉沉中走向沒落,進入了所謂的「非殖民地化時期」,殖民主義作為一種全球政治體系開始走向結束。1867年,英國殖民地部被取消,人員併入了外交部,後來連共和國部也併入了外交部,從此英國思考的是如何從殖民地撤退。說到帝國,人們常常想起的是羅馬。羅馬的輝煌塑造了歐洲文明,其漫長的衰落過程猶如落日餘暉,令人驚嘆。
  • 原創|史上最強十大帝國,世界霸權交接簡史!
    只是好景不長,僅僅只過了六年時間,亞歷山大於公元323年猝死,馬其頓帝國走向分裂並逐步衰落,最終被羅馬帝國所滅!3、羅馬帝國羅馬帝國始於公元前27年,終於公元395年,前後歷經400餘年。羅馬帝國在最強盛的時候,國土面積不但橫跨亞歐非三大洲,還一度將地中海變成帝國內海,與當時東方的大漢帝國並列稱雄於世界,帝國分裂後,東羅馬帝國都城君士坦丁堡與西羅馬帝國都城羅馬,直到現在還是世界重要的文明地!
  • 一文看懂,直布羅陀為什麼是英國的?
    而其中最重要的,當屬在西班牙一側的直布羅陀半島,然而其主權竟屬於英國。這是怎樣一段歷史呢?直布羅陀海峽區領土歸屬錯綜複雜在摩洛哥一側有西班牙控制的休達在西班牙一側有英國控制的直布羅陀(底圖來自:NASA)▼地中海是世界海洋文明的濫觴,早期的古埃及、克裡特文明、愛琴文明等都誕生於地中海沿岸。
  • 太平洋上失落的傳奇:姆文明
    從地表被抹去的神秘大地1868年,一場突如其來的大饑荒降臨在印度中部,飢餓的災民造成社會秩序混亂,當時統治印度的英國政府派遣以退役大校詹姆斯·丘奇沃德為隊長的救援隊前往現場,賑濟災民和維持治安。由於丘奇沃德平易近人,他很快便與當地居民和僧侶打成一片。
  • 美媒列出史上最強大的5個帝國 中國排名意外
    阿拉伯人創造了一個成功的文明,但帝國內部的主導權卻被其他民族所奪取。最後,英國人在努力維護他們的全球秩序和歐洲體系時,英帝國試圖同時做太多的事情,最終筋疲力盡。波斯帝國阿契美尼德帝國(波斯第一帝國)在公元前550年左右由賽勒斯大帝創立,他以國王(Shahanshah)的名義命名。
  • 遊戲 | 《模擬帝國》新文明DLC:阿茲特克搶先體驗
    「模擬經營和策略戰爭的經典之作《模擬帝國》即將迎來迄今為止最重大版本更新!歷時5年,新文明資料片即將發布!
  • 海洋文化|《海洋強國夢》連載7——中華海殤:歷史背後中國海洋戰略的缺失之六:為什麼會爆發中日甲午戰爭?
    如果說大陸中國是一頭睡獅,一直在朦朧中昏睡,那麼海洋中國就猶如一頭海獅,視而不見海面上依然波濤翻滾,泰然在平靜的水下酣睡。1887年,日本政府制定了「清國徵討策略」,並逐漸演化為以侵略中國為中心的「大陸政策」:第一步為攻佔臺灣,第二步吞併朝鮮,第三步進軍滿蒙,第四步侵佔整個中國,第五步是徵服亞洲,稱霸世界。
  • 戰爭的藝術 《帝國文明》聖誕新版耀世開啟
    戰爭策略頁遊《帝國文明》在今天推出全新聖誕版本,本次聖誕版本將給大家帶來全新的鬥技場玩法、兇殘的鬥獸場BOSS、全新的英雄戰獸技能以及超級給力的雙旦系列玩法,一起來走進中世紀的戰場,感受鐵血戰場的殘酷與柔情吧!
  • 契合文明屬性《戰爭與文明》八大文明設定剖析
    以安妮女王之名,從廣袤的印度洋到加勒比海岸,從遙遠的非洲大陸到英國本土,無處不在的私掠船隊為日不落帝國的崛起做出了不可磨滅的貢獻!遊戲當中,大不列顛的掠奪屬性更是發揮的淋漓盡致,每次攻擊對手均可獲得15%的戰利品加成。特殊單位的長弓射手,其藍本是歷史上戰功卓絕的英格蘭長弓手,具有較之其他遠程單位更遠的射程、更強的傷害。
  • 【古印度列國志】莫臥兒帝國(三):英國殖民
    錫克教徒英勇抵抗,但是封建主怕發動群眾,加上指揮不當,沒有團結伊斯蘭教和印度教徒共同對敵,以致旁遮普為英國所侵佔。當時次大陸上已經沒有權威的國家組織,莫臥兒帝國已徒有虛名,宗教、民族、種姓、地區等種種對立,使英國侵略者能夠利用來各個擊破,分而治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