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國「斬首事件」:十字與星月的文明衝突新論

2021-02-15 LAWexplain民商事法律實務

按:十多個世紀以來,十字文明(基督教符號為十字架)和星月文明(伊斯蘭教的符合為星星和月亮圖案)之間相愛相殺了一千年,千年輪迴,今天西方國家和中東伊斯蘭國家之間的關係依舊緊張,看不出兩者存在緩和的可能。

十字軍東徵,圖源:百度

      一千年前(公元1096年)教皇烏爾班二世以「奪回聖城」為口號號召基督徒從異教徒手中奪回耶路撒冷,發動了持續200年共八次的十字軍東徵。

     「因父之名」的十字軍東徵雖然最終以失敗告終,但在地中海東岸的西亞地區一度建立了幾十個信仰基督教的十字軍國家,其中最大的當屬耶路撒冷王國。電影《天國王朝》講述了末代耶路撒冷王國被穆斯林圍城和聖殿騎士團在援軍殆盡情況下孤軍抵抗伊斯蘭領袖薩拉丁的故事,再現了這段時期的歷史全景。

電影《天國王朝》劇照,圖源:百度

      八世紀初,信仰伊斯蘭教的摩爾人曾一度渡過直布羅陀海峽,擊敗西哥特人(日耳曼人的分支),佔領整個伊比利亞半島。雖然伊斯蘭勢力擴張的步伐在圖爾戰役中被法蘭克王國的鐵錘查理挫敗,止步於庇里牛斯山脈,但佔據伊比利亞半島中南部的阿拉伯人國家就此建立。首都格拉納達曾是當時歐洲最繁華的城市,作為伊比利亞伊斯蘭王國的文化中心,人口一度急劇增長到40萬人之眾。

      西班牙格拉納達久負盛名的阿爾罕布拉宮,圖源:百度

       中世紀的阿拉伯人扮演了早期西歐文明保姆的角色,歐洲的文藝復興、自然科學都脫胎於早期開放、兼容並包的阿拉伯文明的薰陶、啟蒙。在今天在西方掌握話語權的時代,已經很少有人願意記得或談論這個事實了。

「當歐洲籠罩於蒙昧黑暗之時,來自阿拉伯帝國的東方文明之光芒,照亮了西方。」————羅曼羅蘭

      直到1492年,格拉納達重歸西班牙王國,這被視為基督教徒的歷史性勝利,也標誌著伊斯蘭教被徹底逐出歐洲。而早在四十年前,即1453年,稱雄數個世紀的拜佔庭帝國(東羅馬帝國)的首都君士坦丁堡被奧斯曼土耳其攻破,此後君士坦丁堡改名為今天的土耳其城市名伊斯坦堡,標誌了西方古典文明時期的結束。

1453年君士坦丁堡陷落

       格拉納達重歸西班牙王國的同一年,效忠於西班牙國王的哥倫布揚帆起航,開啟了美洲的發現之旅,東西方文明發展差距拉大的歷史大幕就此展開。

新航路開闢,圖源:百度圖片

       一千年後的今天,野心勃勃想成為伊斯蘭世界新蘇丹的矮又短(土耳其總理埃爾多安),時刻提醒自己說:我有一個夢想,恢復奧斯曼土耳其帝國往日的榮耀!他鼓勵在歐洲各國定居的土耳其人及其他穆斯林信徒用子宮攻佔西歐,矮又短駭人聽聞的子宮戰略就像當年教皇烏爾班二世號召十字軍東徵的翻版,只不過這一次是伊斯蘭西徵歐洲。

中東難民湧入前後,歐洲各國穆斯林佔總人口比例,圖源:百度

註:土耳其總統埃爾多安多次在國內外號召:「生3個孩子是不夠的!要生5個!之後你們就是歐洲的未來!」

極具野心的新土耳其蘇丹矮又短,圖源:百度圖片

       土耳其作為歐亞大陸的咽喉、十字路口,是中東難民流入歐洲的必經之路,小算盤打的蠻精的矮又短一面拿著歐盟、北約的好處費,一面虛與委蛇地為難民大規模流入西歐大開方便之門,造成了今天歐洲主要國家的難民危機和宗教衝突。今天逐漸斯坦化的歐洲諸國廣泛流傳著一個說法:再過二十年,擁有選舉權和生育優勢的穆斯林後代將逐漸成為歐洲各國的主人。

       除了土耳其戰略位置的重要性,今天土耳其頻頻登上新聞熱搜頭條,常常扮演與其實力不相稱的角色,很重要的原因在於,實力相對衰落的美國逐漸撤出中東,退居幕後,內部危機重重的歐洲面對土耳其頻頻亮相中東事務,也很力不從心,權力的真空必然導致其他勢力的填充,土耳其就是這樣登上臺前的。

亞歐非三大洲的橋梁——土耳其,圖源:百度

      矮又短的宗教戰略和鼓勵難民佔領西歐的政策是導致今天歐洲與土耳其關係緊張的重要原因。法國「斬首事件」發生後不久,德國等主要歐盟國家和法國站在一起,號召遏制和打擊極端宗教勢力對歐洲的侵襲,馬克龍的言論:「縱觀全球,伊斯蘭信仰可謂危機四伏,它不僅僅是法國的問題。」在伊斯蘭世界一石激起三層浪,而自視為伊斯蘭世界大護法的蘇丹矮又短,毫無疑問再次代表整個穆斯林世界和西方槓上了。高盧人馬克龍這一次將再次扮演其先祖查理.馬特爾,作為基督文明的捍衛者遏制伊斯蘭勢力的西進麼?

馬克龍,圖源:百度

      一千年來拜佔庭帝國、奧斯曼土耳其等帝國相繼瓦解,主導世界的政治秩序的大國換了一茬又一茶,國家之間的疆界和領土範圍也一再變遷,但不同宗教之間的衝突卻從未消弭殆盡,皈依基督教的日耳曼人的後代們今天依然是沿著羅馬人的道路前行,延續著西方文明並熱衷於插手攪局中東事務(海灣戰爭、伊拉克戰爭、阿拉伯之春),先知的信徒的後代們今天依然在西亞、北非地區盤踞生活,和他們祖先一樣仇視著西方異教徒們及其國家,時不時以恐怖襲擊的方式宣洩著他們的情緒。

亨廷頓《文明的衝突》,圖源:百度

      正如現實生活中自卑而封閉性格的個人,在人際關係中通常表現為較強的攻擊性。一千年前西方基督教文明相對於伊斯蘭文明,曾經是保守、排外的弱勢文明存在,教會嚴重禁錮和封鎖人們的思想,世俗王權被教權壓制,歐洲文明在教會的愚民政策中緩慢發展,為了遏制伊斯蘭文明向西歐的擴張,基督徒們以極強的宗教狂熱回應,並發動八次十字軍東徵。有點像一百年前沒落的大清國子民面對強勢的西方文明入侵,也曾表現過這種類似的狂熱和排外(義和團遠動)。

      一千年後,西方基督教文明依賴新航路開闢,獲得美洲大陸整體的資源加持、入股,並經過數次工業革命,將曾經富裕、開放的伊斯蘭文明遠遠甩在身後,今天的伊斯蘭文明繁榮不再,並且內部四分五裂,自知與主流文明差距較大且難以融入的伊斯蘭教國家,也變成一千年前祖先的對手那般,有著極端的宗教信仰狂熱。

      法國的「斬首事件」充分揭示了國家可以被攻佔消滅,但文明卻無法徹底從地球上抹去,基於對不同文明的信仰所引發的文明之間的衝突,也從來都未曾在人類歷史長河中銷聲匿跡,正如亨廷頓在《文明的衝突》中所說的那樣,只不過在不同的時代變換成了不同的表現形式而已,我們中國人也有句古話叫做「非我族類,其心必殊途」。

亨廷頓在《文明的衝突》中,將當今世界劃分為八大文明,圖源:百度

     今天西方各國的斯坦化,某種意義上也是其自身濫用武力幹涉歸屬不同文明的國家,造成其內部流血衝突不斷的後果,可以說西方基督教文明的過度擴張今天遭到了反噬(深諳我國對中東事務超然於外的智慧高深莫測!)。

      就像五百年前拉開不同文明之間差距的地理大發現的根源,在於奧斯曼土耳其帝國強權阻礙了東西方貿易通道的運轉,借地理大發現和工業革命興旺起來的西方諸國,也是肢解奧斯曼土耳其帝國的主要推手,今日之果皆為昨日之因。

奧斯曼土耳其帝國的瓦解,圖源:百度

      不同宗教文明之間如何和平共處,避免衝突?或許我們在今天中國東南沿海的小城泉州身上找到線索,一個歷史上各種不同宗教及其信徒在此相安無事的和平之城。幾乎與十字軍東徵的狂熱殺戮處於同一時期,在當時東方第一也是世界第一的世界級大港——泉州,世界各國的30多種不同宗教的信徒在此貿易、雜居,友好往來,堪稱奇蹟。

泉南佛國——中國泉州

古泉州「瀕海通商,民物繁夥,風俗錯雜」(朱熹語)。早在海外交通鼎盛的宋元時期,就有景教、天主教、伊斯蘭教、摩尼教、婆羅門教等多元外來宗教聚集在這裡,與道教、佛教、儒教和平相處。1991年,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來泉州考察「海上絲綢之路」,總領隊杜迪安博士說:「我們看到泉州是一個不同信仰、不同民族相遇、文化交流和平共處的城市」,「中國對外部世界的開放在泉州得到充分體現。」

       為什麼極端的宗教思想很難在中國生根發芽?皆因中國人自古以來提倡中庸、兼容並包,中庸的思想刻在中國人的骨子裡,中國人反對凡是走極端。故而在中國的歷史長河中,道教褪去她剛開始血腥暴力的一面,講究清靜無為(東漢末年黃巾軍大起義就是以道教前身太平道為綱領)。佛教的中國化也很成功,在中國延續至今,也因其包容寬忍的宗教教義。

      人類文明發展到今天,從不同文明國家發展現狀的對比中,可以清晰地看出世俗國家通常文明發展水平相對要高於政教合一等教權影響更強的國家,例如伊斯蘭國家今天整體上發展不如東亞、歐美,信仰天主教的拉丁國家發展不如世俗化程度更高的新教國家。

世界性宗教的傳播,圖源:百度

       宗教信仰本質上應當是中性的,宗教之所以能被人們廣泛接受,就在於最初的宗教教義,都是鼓勵人們相互關愛,而非相互仇視、敵對,這與人類的美好道德願景相一致。但極端主義宗教信仰與人類文明和平發展有本質的衝突,是造成各種潛在衝突、戰爭的不安定因素,應該予以摒棄,「上帝的歸上帝,凱撒的歸凱撒!」,教權永遠不能凌駕於世俗的政權之上,宗教自由更不能放棄包容其他宗教信仰自由的底線,畢竟自由從來就不是絕對的自由。

不同宗教起源脈絡,圖源:百度

       也許人類歷史上宗教起源於同一個出處,預示了人類文明的發展,雖然有共同的源頭,但是終將不斷的分野、分化成不同的文明,這一過程中我們彼此意見和思想的分歧越來越大,以致於不可調和到劍拔弩張,或許爭端和不和本就是刻在人類基因中的圖章,但人類為了消除隔閡的美好意願而奮鬥的過程,卻從未停止過!

 

相關焦點

  • 法國斬首自取惡果!法國大革命是現代文明萬惡根源!被摧毀的不止歐美文明!
    :法國大革命是現代文明萬惡根源,被摧毀的不止歐美文明!作者:劉忠良,著《大國危途》首發:新世界觀察(NewWorldWatch) 2020年10月17日,法國一名教師被穆斯林斬首。法國採取措施限制極端伊斯蘭原教旨主義,結果引來左派、穆斯林和伊斯蘭國家的紛紛抗議,如焚燒法國國旗、抵製法國貨。10月29日,法國再次發生穆斯林斬首基督徒。
  • 教師當街被斬首!五年來恐襲不斷,為什麼是法國?
    法國總統馬克龍。2020年9月25日,警方人員在法國巴黎持刀傷人事件現場附近調查。2020年10月16日,法國首都巴黎西北郊發生一起持刀襲擊事件,造成一人死亡,襲擊者被警方當場擊斃。圖為孔夫朗-聖奧諾裡訥市拍攝的襲擊事件現場。 巴黎郊區孔夫朗市一所初級中學的一名地理歷史教師在「文明和道德課」上展示伊斯蘭先知穆罕默德漫畫,引起家長不滿,要求學校辭退這名教師,但沒有得到校方應允。於是,這名教師的姓名和學校地址被公布在網上,等於向他發出了追殺令。16日,這名教師在下課回家途中被一名年僅18歲的外籍移民斬首於街頭。兇手高呼「真主至大!」
  • 文明的衝突能否消弭?——三大宗教的碰撞與啟示
    就是近百年以來,納粹大屠殺、以色列建國、五次中東戰爭、伊斯蘭聖戰、伊斯蘭革命輸出、塔利班摧毀巴米揚大佛、「911事件」,以及近期ISIS的「伊斯蘭國」戰爭。似乎三大宗教文明之間的衝突,愈演愈烈,猶太復國主義、艾格魯撒克遜主義、伊斯蘭原教旨主義、泛阿拉伯主義等宗教精神,錯綜複雜,交織成21世紀的東西宗教版圖。
  • 天津教案:謠言揭開文明衝突的序幕
    易言之,這是由洋教士「文化自負」所導致的「文明的衝突」。不同的文明之間未必只有衝突,大可求同存異。這是當代人的共識,取得這點共識遠非容易。特別是在不同的文明相遇之初,如果溝通和交流不暢,甚至根本缺乏溝通和交流的有效渠道,那作為某一個民族精神共同體的文明,在異族眼裡,會呈現出一種怎樣的圖景呢?
  • 法國歷史老師帕蒂遭恐怖分子斬首,為什麼是他?
    法國歷史教師帕蒂被疑似伊斯蘭極端分子當街砍殺斬首,血案舉世震驚,社會各界憤怒譴責極端分子野蠻行徑。
  • 薩義德:無知的衝突
    911事件發生之後美國國內的好戰氣氛令薩義德感到擔憂,如他所言,人們將911事件當作「文明衝突論」被驗證,「這場由一小群瘋狂的武裝分子精心策劃,動機病態,造成駭人聽聞的大量傷亡的自殺式襲擊被認為是亨廷頓提出的理論的證據」。
  • 觀點 亨廷頓的「文明衝突」預言已成真?
    ▲塞繆爾·亨廷頓文章稱,亨廷頓認為,在冷戰結束之後,文化和宗教、歷史和地理是新衝突的推動力量,它們只是在冷戰的兩極分化中被凍結了,但絕不是被從這個世界消除了,永遠地安息了。亨廷頓沒從引發轟動的歷史的終結論中看出任何有價值的地方。這個論點是1989年由蘭德公司和國務院的一位日裔美國學者弗朗西斯·福山提出的。這個美國版本的永遠和平的夢想雖然贏得了全世界民眾的認可並賦予其作者以世界預言家的地位,但卻推動了一廂情願的想法,並令西方公眾、選民和當選者轉而信奉政治素食主義:美麗的新世界。
  • 全球化背景下的宗教衝突與文明對話
    從瑪雅文明到現代國度,從民間信仰到禁忌儀式,我們都能感受到宗教的痕跡。隨著科學技術的發展,交通、通訊手段的進步,經濟、政治、文化相互交流的相互增多,全世界逐漸成為聯繫緊密的整體。在全人類共同走向未來的路上,我們常常聽到不和諧之音:地區衝突、恐怖事件……宗教衝突也是影響和平的一個重要方面。不同宗教、不同教派之間的衝突現象從未停止,甚至愈演愈烈。
  • 【星月聯盟】封印者2021春節活動預告
    各位封印者又陪伴星月家族度過一年, 對此將在春節期間(具體日期請等待群公告)舉行一次星月家族晚會紀念活動,以此宣告鼠年的落幕
  • 法國嚴打伊斯蘭恐怖主義,埃爾多安大怒說了一句話!法國召回大使
    24日,法國總統馬克龍宣布,取締接近哈馬斯的法國國內伊斯蘭極端組織——穆斯林兄弟會,並稱將嚴厲打擊國內相關的恐怖主義活動。土耳其總統埃爾多安大為不滿,公開聲稱馬克龍需要「心理治療」。上周五,一名法國教師塞繆爾•帕蒂因,展示伊斯蘭教創始人穆罕默德的漫畫,而被恐怖分子斬首,這一事件震驚了整個法國。
  • 伊斯蘭極端分子又添新罪行:用裸照威脅德國女孩發動自殺攻擊,公然斬首法國老師
    歐洲的新冠危機越來越嚴重,伊斯蘭極端分子也沒有消停。德語媒體最新報導了兩樁令人髮指的罪行!
  • 傅正:近代「文明論」的思想史狀況
    浮田和民論證了亞洲的地理環境適合於產生人類早期文明,歐洲則適合於誕生現代文明。這聽起來很像巴克爾的論調。但什麼是「天然之境遇」?浮田和民卻與巴克爾有著極為不同的見解。在他看來,亞洲「地勢睽隔」,使得中國、印度、波斯等幾大文明難以交通。反觀地中海沿岸為三大洲毗連之地,各個文明形態相互競爭、交流、融合,遂能成就後來歐洲之繁榮。
  • 文明衝突論已經失效?【戰略透視】
    如果我們不行,別的國家更不行。」這一言論一出,引發了美國國內特別是國會在國防軍費開支、美軍削減軍力後的規模等問題上更為激烈的辯論。人們十分關注美國國防部面對潛在的未來衝突會如何有效運用削減後的軍事力量進行備戰。
  • 回顧2015年法國發生的恐怖襲擊事件
    11月13日,法國巴黎發生"史無前例"的系列恐怖襲擊事件,超過150死亡。這是今年法國境內發生的第五起恐怖襲擊。
  • 田一楓:海洋文明衝突對中美關係的影響
    多年前,美國學者亨廷頓曾經提出「文明的衝突」這一新的理念,以此來揭示冷戰後時代各種動亂和戰爭的深層原因。
  • 世界三大宗教文明的歷史碰撞與啟示?
    就是近百年以來,納粹大屠殺、以色列建國、五次中東戰爭、伊斯蘭聖戰、伊斯蘭革命輸出、塔利班摧毀巴米揚大佛、「911事件」,以及近期ISIS的「伊斯蘭國」戰爭。似乎三大宗教文明之間的衝突,愈演愈烈,猶太復國主義、艾格魯撒克遜主義、伊斯蘭原教旨主義、泛阿拉伯主義等宗教精神,錯綜複雜,交織成21世紀的東西宗教版圖。在這每一個歷史的片段,都無一不以宗教信仰為導火索,令人不禁試問:「本是同根生,相煎何太急?」
  • 川普「斬首」蘇萊曼尼!這背後是美國和伊朗的「帝國之戰」
    2020年開年以來,中東局勢驟然緊張,1月3日,伊朗革命衛隊下屬的「聖城旅」指揮官蘇萊曼尼被美軍空襲斬首,第二天,美軍再次以無人機斬首數名親伊朗的什葉派民兵武裝的指揮官。多數分析家認為,川普下令「斬首」蘇萊曼尼並非明智之舉,但事態如何進展,還要看美國和伊朗如何管控蘇萊曼尼之死的危機。
  • 中東百年往事:欺騙、斬首、革命
    一年後,阿拉伯軍隊攻入大馬士革,興奮地自任敘利亞之王,但並不知道敘利亞2年前就被賣給了法國。沒多久,帶著坦克飛機大炮的法軍4個小時就打跑了只有步兵和駱駝的阿拉伯人。法國軍官之後還踩在中世紀抵抗十字軍的穆斯林領袖薩拉丁的墓碑上大笑:「醒醒吧薩拉丁!我們回來了!十字終究戰勝了新月!」雖然「精神阿拉伯人」勞倫斯在巴黎和會上為阿拉伯的獨立和統一拼盡全力,但終因寡不敵眾而失敗。
  • 文化衝突下的《查理周刊》慘案
    1月7號是法國一年兩度、最為消費者甚至是全球消費者期盼的打折期的第一天。
  • 伊朗文明:阿維斯陀傳統、查拉圖斯特拉與二元論宗教 —— 印度-伊朗文明的軸心突破(五)
    這或者反映出查拉斯圖特拉所創立之新教與傳統雅利安宗教的衝突:狼群正是雅利安男性武力團體的典型意象。更核心的是,一位偉大的具有神聖品質與超凡能力的先知為其邪惡敵人所殺,這一事件本身便是查拉斯圖特拉宗教所展示的世界命運的縮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