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歷史】英國打擊奴隸貿易運動與炮擊阿爾及爾事件

2021-02-28 燃燒的島群

1815年之後,英國海軍規模不再,與英國社會也不再緊密,他們執行的大多數任務都在遠離家鄉故土的遠方,他們就像是「世界警察」一雖然此時英國國內還不具備一支正規的警察隊伍。

他們的第一個行動就額具規模–1816 年轟炸阿爾及爾。是年,埃克斯茅斯( Exmouth)勳爵兩次率領艦隊前往該城。第一次出航是為釋放那不勒斯和薩丁尼亞奴隸去支付大筆的贖金;第二次是由於英國領事被捕,他率軍前往,為的是幫助英國的臣民教訓、報復阿爾及爾人。
這場戰役與他所參加的美國之戰相比,當然不值提。一年前,由戰列艦、護航艦和小型帆船組成的小分隊將他從美國戰場護送回國。回程途中,與同時前往阿爾及爾解救人質的荷蘭小分隊會師。雙方的加農炮總計632門,面在交戰中,這些火炮有半數未使用得當,表現完全不及阿爾及爾人所使用的1 000座岸上防衛炮。埃克斯茅斯提出的要求被阿爾及爾人拒絕後,他開始向岸上開炮炮火猛烈而持久,若非親眼所見,肯定想像不到:放眼所及,住所周圍均在槍林彈雨之中,子彈和彈殼如冰雹肆虐。阿方也毫不示弱,小鎮西北角的幾處炮臺堅定地予以回擊,我窗下的4座重型炮也未斷火7點半的時候,港口的運輸船著火了....我住處的上部似乎已經被毀,彈片飛落,整個屋子已經面目全非。

阿爾及爾人最終抵擋不住炮火的攻擊,同意釋放1642名奴隸,其中有英國18人,荷蘭28人。據詹姆斯.霍爾(James Hall)上尉說:
登上「運輸」號(Transport) 之後,他們攀在繩索和帆橋上,欣喜若狂。重獲自由是一份突然到來的驚喜,毫無預兆,對這些可憐的人來說就像做夢一樣....他們看上去都還健康、乾淨,衣服也還完整。這和我們的預期並不一致。他們的境況要比身在英國或法國的囚犯好得多。阿爾及爾人也承諾「阿爾及爾正式並永久禁止將基督教徒貶為奴隸」。為表影埃克斯茅斯的貢獻,回國後,他躋身議會,榮譽滿滿。但是阿爾及爾的問題直到1829年法國攻陷此地並實施殖民統治之後才得以永久地解決。阿爾及爾解救人質事件與英國海軍在和平時期的另一個舉動交相輝應。1807年,議會禁止從非洲販賣奴隸的貿易,然而反對這一禁令的國家不在少數。

1834 年以前,在英屬殖民地,佔有奴隸的行為在事實上依然具有合法性,在美國以及拉頂美洲部分地區,這一「合法性」持續的時間甚至更長。從1807年開始,英軍派兩艘戰船在非洲沿海巡邏執行禁令,但是在1815年之前,海軍並沒有足夠的資源用於貫徹監督。
1815年之後,負責巡視的船隻一般在2至7艘, 其中有2艘護衛艦,但是它們在執行任務時仍遇到不少阻礙。西班牙、葡萄牙和美國仍然大量進口奴隸,因此很難在不觸犯法律的情況下阻止外國船隻運輸、販賣奴隸,起碼在政府與這些國家單獨籤訂條約之前,它們不能貿然出擊。這就造成雖然英國禁止了奴隸貿易的出口,但是19世紀30年代到40年代,非洲奴隸貿易依然沒有停止。有人指出,對奴隸貿易的打壓直接造成版奴船為了逃脫檢查而加情苛待奴隸的情況。皇家海軍「韃靼」號曾在1821年攔下了一艘販奴船,甲板下的奴隸:

「為呼吸一絲空氣,他們緊貼柵欄;為喝到一口淡水,他們大打出手。每個人都口乾舌燥,飢腸轆轆,仿佛剛剛經歷蘊疫一般。前日上船的奴隸尚在殘喘,更早到來的奴隸早已餓得瘦骨嶙峋....」
在查禁奴隸貿易的行動中,最為成功的當屬拉姆齊(Ramsay)上尉的「黑色幽默」號(Black Joke)以及亨特利上尉(Lieutenant Huntley)的「羅莎蒙德美人」號(Fair Rosamund)。 在1830年到1832年間,他們共俘獲了9艘販奴船,面分艦隊中的其他船隻一共才俘獲了2艘。有些軍官頗為享受追逐的快感以及釋放的權威:「 他們腳戴鐐銬,兩人一組綁在一起。到達目的地被解除鐐銬後,他們無不心滿意足、感激涕零。」

但是更多的軍官對枯燥的海岸生活和貧乏的戰利品心生厭煩,反倒是海軍中的底層水手和低級軍官樂在其中,儘管死亡率很高一當年西印度群島死亡率1.8%就已經讓人心驚膽戰,英倫海域的死亡率還不到1%。
相較於此,西非海岸執行任務的海員死亡率達到5.4%,確實高得驚人。作為高風險的補償,每釋放名奴隸, 海軍就會得到相應的獎金,在沒有獲得賞金的日子裡,這樣的獎金是很受歡迎的。英國海軍總共攔截了千餘艘販奴船,釋放奴隸近15萬人。

後來,英國政府與巴西、古巴政府籤訂條約,共同打擊奴隸貿易。從1861年進行到1868年的美國內戰也中斷了對奴隸的市場需求,英國海軍在禁奴隸貿易的任務才告告一段落。本微信公眾號是「歐羅巴上的公牛」的惟一官方發布渠道;主編:李沛隆726,作者:霍雷肖·納爾遜。未經本微信公眾號事先聲明,其他平臺上的類似帳號皆為偽裝盜版,請讀者積極反饋並舉報,謝謝諸位的支持。

「燃燒的島群」是一個專注於太平洋戰爭和中日戰爭回顧的軍史網,首創於2000年5月,2005年至今論壇在線,2017年轉戰公眾號(ID:bikunet)和自媒體平臺。本站力求依據翔實準確,點評角度獨到,不吹不黑不噴,已完成作品包括珍珠港11篇、中途島7篇、巨獸之亡12篇、制勝神器3篇等,每日更新,歡迎新老朋友們持續關注。

掃描上方二維碼可直接關注(ID:bikunet),歡迎擴散讓更多同好參與進來!

「燃燒的島群戰友會」微信群已經建立,需要加群的朋友加先加群管理員minshengluhao,通過邀請入群,這裡有你的眾多同好!

相關焦點

  • 黑奴貿易管窺
    關注BLM的人可能知道,這個運動已經傳播到了歐美主要國家,越左的國家越嚴重,日本也有。臺灣省和香港市也有零星抗議。大陸未見相關報導,畢竟我們華夏文明和黑人文明圈幾乎沒有交集,我們不欠黑人歷史債。 提到黑人,講一個小故事。我從畢業開始就在外貿行業工作,接待過不少老外。
  • ​【往事】震驚世界的炮擊英國紫石英號軍艦事件
    特別是對毛主席在對事件處理中的很強的原則性和靈活性的結合,對戰略全局的準確把握和在戰術上的靈活機動的運用,表現出的偉大的無產階級革命家的超人的膽識、智慧和氣魄,進行了描述。有關歷史資料表明,在當時的條件下,只有毛主席敢於做出向外國軍艦的挑釁行為進行炮擊的決定,也只有毛主席能夠讓曾經在中國大地上橫行百年的外國侵略者顏面盡失,讓中國人民挺直了腰杆,找回了尊嚴,真正的站立了起來。
  • 英國政府宣揚航運史竟包含奴隸船遭學術界抨擊丨碼頭網
    據俄羅斯衛星網報導,英國交通部(Department of Transport)發起了一項新的宣傳活動,稱讚英國的海事活動歷史。由於其在宣傳圖片中出現奴隸船,該活動受到了學術界的抨擊。據《衛報》報導,宣傳廣告中出現的一些船隻,「在16世紀到19世紀之間被用來建立大英帝國,運送奴隸和契約勞工橫渡大西洋,並將大量有價值的貨物運送到英國」。隨後,英國交通部的一名發言人為這一宣傳活動的推特道歉,稱奴隸貿易是「令人髮指的行為」。
  • 窮則關稅壁壘,達則自由貿易
    這個國家本就是因貿易戰而生,因貿易戰而盛。歷史上,美國很多次歷史重大節點都和這三個字扯得上關係。大家耳熟能詳的獨立戰爭、南北戰爭都是以貿易紛爭做為開戰理由的。很多人都知道美國人的開國之戰是獨立戰爭。在此之前,美國是英國的殖民地。當時這片土地上的所謂美國人,多數都是遠渡重洋開拓新大陸的英國殖民者。
  • 英荷戰爭與紡織品貿易:東印度公司系列(一)
    也就是說,兩大海洋國家圍繞當時東印度胡椒貿易的競爭,正是戰爭的原因所在。C.希爾(John Edward Christopher Hill,1912—2003)曾這樣闡述道:第一次英荷戰爭為英格蘭商人打開了通往印度和遠東地區的貿易大門,第二次英荷戰爭又為其開放了西非奴隸貿易的通道。
  • 詳解「阿爾及爾」的一切,到底能否讓人高喊「真香」?
    多麼強大的武器在白旗國手裡也難以發揮實力,阿爾及爾號重巡服役後一生唯一一次開火可能就是在1940年奉命對義大利的熱那亞港炮擊了,並且同年法國就宣布投降,為了避免被德國佬拿走直接在土倫港自。自沉了。-暴擊傷害提升到3倍,攻擊驅逐艦爆傷能有戰列艦水平甚至遠超部分戰列艦(土佐第n次因為言語過激被踢出直播間)-船體苗條,小,細,低矮,甚至受彈面積要小於海王星-因為爆傷3倍的原因,阿爾及爾的副炮輸出也十分可觀-因為沒有穿甲在攻擊水密刷抵抗暴擊的大船的時候會非常非常非常吃力
  • 《歷史評論》杜華:奴隸制是美國歷史抹不去的汙點
    當時,印第安人因歐洲的傳染病而人口銳減,白人契約工不願從事艱苦而單調的蔗糖種植工作,殖民者便開始從非洲進口奴隸。17世紀初,以非洲奴隸為勞力的大型蔗糖種植園就已經出現在葡萄牙的殖民地巴西。隨後,西班牙、英國、法國、荷蘭、丹麥紛紛在適宜蔗糖種植的西印度群島建立殖民地,並大規模引入非洲奴隸,使奴隸制在新大陸快速蔓延。
  • 敘利亞政府軍炮擊土耳其哨所 土軍展開報復性打擊
    資料圖(俄羅斯衛星通訊社)據俄羅斯衛星通訊社報導,土耳其在敘利亞伊德利卜觀察點遭到炮擊
  • 歷史上的今天!第一次鴉片戰爭!英國對中國宣戰!
    歷史上的今天第一次鴉片戰爭,對於英國,稱其為第一次英中戰爭或「通商戰爭為了扭轉對華貿易逆差,於是英國開始向中國走私毒品鴉片,獲取暴利。1838年(道光十八年)冬,道光帝派湖廣總督林則徐為欽差大臣,赴廣東查禁鴉片。林則徐到任後,嚴行查繳鴉片2萬餘箱,並於虎門海口悉數銷毀,史稱虎門銷煙。為打開中國市場大門,傾銷本國商品,英國政府以此為藉口,決定派出遠徵軍侵華,英國國會也通過對華戰爭的撥款案。
  • 【同舟薦讀】章永樂:耿直的川普總統發話,我們數數哪些奴隸主國父的雕像可以拆
    波士頓「傾茶事件」由此看來,北美獨立革命實際上是「翅膀長硬了」的富人發動的革命,而不是生活不下去的窮人的造反。這個結論其實並不意外。「屌絲」們往往是活不下去才造反,但「高富帥」造反根本用不著到活不下去的地步,他們手頭掌握了許多獨立的資源,自我期許很高,只要期望受挫,就可以引發革命。既然這是場「富人革命」,富人們到底要什麼呢?
  • 從鼎盛到衰落,英國海軍留下了怎樣的悲喜劇?
    這是對於英國皇家海軍發展史的精闢概括。  英國歷史學者本·威爾遜的《深藍帝國:英國海軍的興衰》一書,按照編年的順序,講述了英國海軍從8世紀到21世紀初的發展史,展現了英國從處於歐洲邊緣地位的三流海洋國家,崛起為全球性海洋霸主和貿易帝國的壯闊歷程。
  • 「黑船事件」後,日本幕府如何解決四大矛盾?
    如此一來,尊皇攘夷運動更加甚囂塵上,幕府大老井伊直弼雖發動「安政大獄」加以鎮壓,激進分子卻於1860年將井伊「天誅」砍殺於櫻田門外,史稱「櫻田門之變」。幕府越是搞改革,全社會就越是紛紛攘攘,而以西國大名為首的諸侯也趁此混亂局勢,購買槍炮輪船、經營貿易、推行殖產興業、組建編制近代軍隊。支撐幕藩體制的「強本弱末」政策自行瓦解。
  • 美國歷史090約翰•布朗組建奴隸起義軍失敗
    他們計劃使用這些槍枝和設備來組織一支由奴隸組成的叛軍。1859年時,執政的美國總統是詹姆斯•布坎南。布坎南得知襲擊事件後,希望立即採取行動。他派遣了一支海軍陸戰隊前往哈珀斯鎮,這支部隊由陸軍上校羅伯特•E•李指揮。約翰•布朗和大約20個人一起發動進攻。數人被當地民兵擊斃,其中包括他的兩個兒子。布朗和其他人撤退到一座小磚房裡。襲擊失敗了,沒有一個奴隸到哈珀斯鎮來支援布朗。
  • 美國南北戰爭南方失敗是因為海軍太弱小和英國沒出手?
    2,如果英國全力參戰,北方還是先想想怎麼守住老家不被南方爆菊吧,打加拿大還是算了…………沒了英國的貿易,4年下來美國鐵路系統就要完蛋了穿越農夫:問題是南方依賴啊,歷史上南方嚴重缺乏軍事、民生物資都能打四年。有了海量的歐洲進口物資,不說反抽北方,自保完全沒問題。eumenes:無非是多消耗幾年把南方物資榨乾罷了。矢鋒:南方一直在依靠英國輸血。
  • 歷史蕭析:澳洲的身份認同 英國出賣澳洲 澳洲共和呼聲
    撰文:老蕭本文有貌似不相關其實有內在聯繫的三個歷史話題進行探討。美國有西貢時刻,喀布爾時刻。而英國雖沒什麼時刻,但出賣自己人的歷史一樣不少。AUKUS公布後成為焦點,引發內訌,這次美英一起出賣盟友法國的核潛艇合同事件載入史冊,而法國狠批英國為投機者其實是十分精準,只有了解英國的人才會作此觀點。
  • 索馬利亞歷史發展階段簡介
    索馬利亞是各國貨輪出入蘇伊士運河的必經海路,由於內戰連綿不斷,社會、教育體系已崩潰多年,當地人自20世紀以來即以海盜為業,該國海盜每年勒索各國商船,金額難以估計,以致聯合國對索國海盜基地展開調查打擊。1、早期歷史舊石器時代,索馬利亞半島上已有原始居民,索馬利亞一直實行部落制度,阿拉伯與中國均對其有一定影響。
  • 印尼「930事件」,最恐怖的屠殺之一!
    930事件歷史照片(圖)1965年9月30日,印尼的拉提夫上校和烏坦上校率領一批陸軍軍官,逮捕了6名軍方將領,強迫蘇加諾總統解散國會。這就是印尼歷史上著名的「930事件」。                                  次年3月11日,蘇哈託宣讀了一份「命令書」,宣告「在軍方的擁戴下」出任印尼「代總統」。軍權在握的蘇哈託宣布印尼共產黨是非法組織,開始在全國進行「清共運動」,策劃了震驚全球的930事件。
  • 百年英荷戰爭:人類歷史上第一次世界霸權的更替,是如何完成的?
    02 冷戰——熱戰——貿易戰最近兩百多年,盎格魯撒克遜人穩居世界霸權頂端,但在當年,他們也有「賊挨打」的時候。1619年,荷蘭人攻擊了英國在印尼的貿易據點,強迫英國籤訂協議,將東方的香料貿易分為三份,荷蘭獨佔其二。1623年,荷蘭清理印尼馬魯古群島的英國勢力,十餘名英國人被殺,史稱「安布亞娜屠殺」。在波羅的海、西非和地中海,荷蘭商人處處搶生意,排擠英國人。
  • 距離二十四公裡:人類歷史上最遠的戰列艦炮擊
    跟北大西洋和太平洋的殘酷海戰相比,二戰時期的地中海的交戰都顯得特別溫柔和禮貌,例如卡拉布裡亞大海戰,這是二次大戰地中海最大規模海戰,而且是經典的艦炮炮術對決和現代化的空對艦打擊相結合的海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