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析:美國副總統彭斯到訪NASA
宣布美國將重返月球並探索火星
據中國之聲《新聞縱橫》報導,時間先回到上個月的最後一天,6月30日美國總統川普下令重建國家太空委員會,並任命副總統邁克·彭斯為該委員會主席。這不,剛過了一周,這位剛上任的國家太空委員會主席就到訪了位於美國佛羅裡達州的國家航空航天局,也就是NASA的甘迺迪航天中心。
川普曾放出豪言,要重奪美國在太空領域的領導地位。副總統彭斯在NASA甘迺迪航天中心時也表達了同樣的態度,將打造美國在太空領導地位的新時代,並宣布美國將重返月球並探索火星。川普政府計劃如何領導太空領域?美國是否能繼首次登月後再次完成首次登陸火星的壯舉?
「通過NASA這座連接地球和宇宙的橋梁,我國將重返月球,我們還將在火星上留下足跡。」到訪NASA甘迺迪航天中心的彭斯向NASA員工、太空專家和私人承包商放出豪言壯語。彭斯在航天中心參觀了未來幾年預定用來進行更深入太空探索的NASA太空船,以及設計運送太空人至近地軌道的太空艙。
彭斯本次到訪NASA甘迺迪航天中心,是他上任美國國家太空委員會主席燒的第一把火。6月30日,美國總統川普籤署行政命令,下令重建國家太空委員會。川普說:「未來,美國將恢復在太空領域的領導地位。這個地位已經被削弱了25年,我們將重啟太空計劃,爭取前所未有的領導地位。」
國家太空委員會最初組建於1958年。最近的活躍期出現在1989~1993年。自此以後,太空政策主要由白宮科技政策辦公室和NASA掌管。這段期間,美國的太空政策因政府換屆而不斷變動。
2005年,小布希政府曾提出星座計劃建造飛船將太空人再度送往月球。而到了2010年歐巴馬政府財政預算受限,該計劃終結。2013年美國國會參眾兩院通過法案,最終資助NASA193億美元重返月球。上周,川普下令重建國家太空委員會,又將太空事業重交到委員會手裡。在他看來,這是美國重返太空領導地位的必要舉措。
中國航天科工二院研究員楊宇光指出,美國重返太空的終極目標便是登陸火星,「由於美國在無人火星探測方面處於世界領先地位,如果未來能實現載人登陸火星,就能確保美國在航天領域在全世界範圍的領先地位,這一政策目標三屆政府都沒有發生改變。最核心的問題是每一屆政府對於實現這樣的目標所採取的具體途徑有差別。川普政府從目前已經公布的計劃看,他選擇了環月軌道站。從我個人觀點來看,簡單重複阿波羅登月對未來的火星登陸貢獻度不大。但是如果能夠在月球表面建立基地,利用月球表面的資源,特別是水資源為未來的火星登陸服務,這個對未來火星登陸的規模有很大貢獻。」
不過,楊宇光表示,月球基地建設單靠美國一家難以承受,需要國際合作。
而在NASA的太空計劃幾經波折的這20多年內,美國私人航空公司正高歌猛進。這其中以太空探索技術公司為代表。
7月5日,搭載通信衛星的民用火箭獵鷹9號經兩度中止發射後,終於發射成功。這個作品便是來自太空探索技術公司,而在此之前,該公司還在海上無人船上2次成功實現了火箭回收。彭斯此次也表示,將攜手民營企業共同合作,「其實甘迺迪航天中心發生的一切證明:公共事業和民營企業共同合作能創造單兵作戰所不能完成的效果。攜手商業合作夥伴,我們定將讓太空旅行更經濟、更安全,達到前所未有的普及度。」
楊宇光表示,商業航天將給航天行業注入一劑強行針,是未來航天活動的趨勢,「美國一直認為,NASA自己來管所有的事,資金利用效率不高。通過過去把產品承包給私人公司來做,擴展到將服務也由私人公司來做。目前從美國自身的觀點來看,認為這樣的政策是成功的。所以可以預見美國在商業航天方面提供更多優惠政策,促進發展。從全世界範圍說,商業航天確實也給航天行業打入一劑強行針。商業領域有靈活的特點,通過商業航天活動增加整個航天活動規模,也有利於技術創新和降低成本,也是全世界的趨勢。」
上月初,NASA選出由5名女性和7名男性組成的12名太空人探索火星,在位於休斯敦的NASA詹森航天中心亮相。他們也成為5年來加入NASA太空人團隊的第一批新人,以迎接太空旅行的新時代。人類登陸火星的壯舉何時能實現?楊宇光表示:「從技術本身來說不存在人類不可克服的瓶頸,最大的問題在於資金。包括研發技術以及未來真正實施載人登陸火星的計劃,它的工程規模和投入是遠遠大於目前16國合作的國際空間站。所以未來更多的問題不是技術,而是政治家如何做出這樣困難的決策問題。」
來源 | 央廣網
記者 | 朱敏
本文轉載自「海外網」,原標題《美航天局設備貼「禁止觸摸」 副總統偏要摸》;及"央廣網」,原標題《美國副總統彭斯到訪NASA 宣布美國將重返月球並探索火星
》
為分享前沿資訊及有價值的觀點,衛星與網絡微信公眾號轉載此文,並經過編輯。
支持保護智慧財產權,轉載請註明原出處及作者。
如文中圖片或文字侵犯了您的權益,請聯繫我們。
▲衛星與網絡微信公眾號(ID:satnetdy)團隊
負責人:農燕
主筆記者:賀鵬梓、李剛、空天松鼠、黑法絲
編輯:朝暉、林紫、娜娜
設計:鄭慧
原創文章轉載授權、轉載文章侵權、投稿、媒體合作等事宜,請加微信號:nongyan258766
分享最前瞻性話題,
傳遞最正能量聲音。
衛星應用領域第一刊
內容、營銷合作請聯繫:
微信號:nongyan258766
投稿郵箱:
Emil:tougao@yinhexi.la
雜誌訂閱請聯繫:
Emil:dingyue@yinh
▼ 喜歡這篇文章?那就點個讚鼓勵一下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