死傷30萬人,只為攻下莽荒之地,秦始皇被罵千年,而今才知其偉大

2021-02-23 歷史

戰國末期,秦國一家獨大,秦始皇繼位之後,吞滅六國,北驅匈奴,一統中原,即便秦始皇坐擁如此龐大的帝國,但是他還遠遠不滿足於此。

從公元前221年開始,秦始皇就先後發動了三次南徵百越的戰爭,此次戰爭歷時十三年之久,國庫被消耗一空,死傷士卒多達30萬,最終將百越之地收入大秦治下,此後兩千多年的時間裡,這塊100多萬平方公裡的土地,始終沒有被劃出過中國版圖。

要說秦始皇為什麼要南徵百越?有人猜測秦始皇好大喜功,想要在短時間內極大的擴充秦國版圖,但是卻急功近利,最終也葬送了大秦帝國,秦始皇也因此被後世儒生罵了上千年。但事實上秦始皇為什麼要如此不遺餘力的徵服百越那個蠻荒之地,還要從百越族說起。

百越族相傳是越王勾踐的後代,在楚國滅掉越國之後,大批越人南遷來到兩廣的蠻荒之地繁衍生息,久而久之,與當地少數土著逐漸融合,形成了百越族,因為百越族的祖先從越國南遷來此,為這裡帶來了先進的農耕文明,使得百越之地的文明快速發展,以至於最終建立了西甌國。

因為越族人與當地蠻族人結合的後代,既擁有比較先進的農耕文明,也擁有比較強悍的戰鬥力,因此對於當時剛建立不久的秦國來說,是一個很大的威脅,所以秦始皇力排眾議,在滅掉楚國之後,命令屠睢率領50萬大軍長驅直下,想要憑藉50萬秦軍的衝擊力一舉擊垮百越,正好藉此機會將百越100多萬領土收入囊中。

「……乃使尉屠睢發卒五十萬,為五軍……」——《淮南子·人間訓》

但是戰事並不如秦始皇想的那般順利。西甌國當得知秦國的五十萬大軍南下的時候,立馬組織起了一支五萬人的軍隊來抵擋秦軍入侵。有人可能會說5萬對50萬,而且對方還是千錘百鍊的大秦軍隊,這無異於是螳臂擋車。但是很多人包括秦始皇都忽略了幾個因素。

第一,百越地區氣候惡劣

百越地區就是今天的兩廣之地,在秦國時期這裡多山地丘陵,而且又處在亞熱帶氣候區,氣候悶熱難耐,多出沒毒蟲猛獸。

而秦軍大多都是來自陝西、山西、河南等中原地區的北方漢子,對於南方悶熱的氣候極不適應,因此很多秦軍在和百越人的作戰中並不是死於敵方手中,而是死於瘟疫、瘴氣、毒蛇毒蟲,甚至是中暑都可能送命。

第二,秦軍並不團結

因為秦軍在徵百越之前,剛好滅掉了楚國,因此這時秦軍中有很大一部分人都是楚國的俘虜,這些楚國人並不心甘情願為秦國,因此在戰爭的過程中並不出力,這就導致了秦軍在和百越的戰爭中處處掣肘。

根據《絕越書》中的記載:「秦始皇並楚,百越叛去。」秦國滅掉楚國以後,楚國軍隊裡面的很多來自百越部族的士兵就反叛了。但還有一部分百越士兵,還是隨著楚軍投降,隨後被編入了秦國軍隊中。

這些士兵之後跟著秦軍進攻百越部族,很大一部分就在這個時候反叛了,使遠徵的秦軍遭受了較大打擊。

第三,百越人雖然人少,但熟悉地形,作戰勇猛

兩廣之地多山地丘陵,而且大部分都是茂密的原始森林,百越人長期生活在此,自然熟悉地形,他們對秦軍展開遊擊戰,打完就跑,絕不戀戰。而秦軍初來乍到,不但無法展開大規模作戰,而且就連糧草後援都難以為繼。

「而越人皆入叢薄中,與禽獸處,莫肯為秦虜。」——《淮南子·人間訓》

即使面對重重困難,秦始皇也沒有放棄徵服百越的計劃,糧草運輸是個問題,那就派遣大軍在南方開馳道,修通靈渠,打通運糧之道。百越人彪悍,那就在山地中訓練秦軍,選取健壯之士組成敢死隊和百越一對一硬拼。

「又以卒鑿渠而通糧道,以與越人戰……」——《淮南子·人間訓》

面對強大的大秦帝國,百越人終歸是小國寡民,在雙方對峙了九年之後,百越人終於投降。

之後秦軍又花費了四年的時間,在百越地區就地屯墾,並將關中、河東居民遷往百越之地,用來充實漢族人口,從此漢族人和百越人逐漸融合。而百越之地則永遠的被納入了中國版圖。

「發諸嘗捕亡人、贅婿、賈人為兵,略取南越陸梁地,置桂林、南海、象郡;以謫徙民五十萬人戍五嶺,與越雜處。」——《資治通鑑·秦紀一·秦始皇帝三十三年》

抗日戰爭時期,國民黨桂系軍隊為抗日戰爭立下了不世功勳,桂系軍的大部分人就是當年百越人和秦國人的後裔。

如果說不是秦始皇當時執意要打下百越地區,而是任由百越部族發展的話,之後的百越部族,很可能會發展成一個類似匈奴的軍事集團,到時候,我華夏不但會遭受來自北方匈奴的進攻,還會受到來自南方百越的進攻。

在那種情況下,華夏的生存壓力則是呈指數級別上升,初生的華夏文明,很可能會遭遇覆滅。

可能雄才大略的秦始皇,早就看到了這一點,所以才會不顧朝中大臣反對,開靈渠、修馳道,死傷三十萬士卒,也要拿下百越這一片在當時還處於莽荒狀態的土地。

攻下百越地區之後,秦朝還主導大量中原移民填充此地,促進了百越部族與中原的融合,最後百越地區被中原同化,這個隱藏的大患消弭於無形。2000多年後看到了歷史脈絡發展痕跡的我們,才知道秦始皇的偉大,不愧祖龍的稱號!

相關焦點

  • 回歸「戰鬥」和「打擊感」 《莽荒天下》能否在MMORPG手遊中突圍
    打擊感的構造比較複雜,其表現的好壞取決於很多因素,如玩家的輸入方式、遊戲環境的基本物理參數、攻擊方的表現、攻擊成立的判斷方法、受擊方的表現等等。想要營造良好的打擊感,以上因素任缺其一,對打擊感的影響都是巨大的。近日,筆者就發現一款名為《莽荒天下》的MMORPG手遊,其雖然算不上是大廠製作,但在整體表現上卻並不遜色。
  • 中國歷史上最偉大的十個皇帝是誰?
    上個世紀將要結束之際,美國、日本等國發起了評選千年偉人的活動,結果揭曉列成吉思汗為「千年風雲第一人」。成吉思汗留給後人一種民族的自豪,不僅在中國歷史上具有重要地位,而且也是具有世界性影響的英雄人物。西方學者稱成吉思汗為「全人類的帝王」。
  • 10.秦始皇焚書坑儒及大秦帝國快速敗亡的真實原因
    贏政大帝是這個空前偉大事業的總工程師,幾乎就在徵服六國的同時,他立即就把軍事上蓬勃的破壞動力,轉變為政治經濟以及文化上的建設動力,成為中華大黃金時代的高峰。我們敘述贏政大帝為中國作了些什麼事時,必須了解一點,他的每一項措施,無論後世的人高興與不高興,讚美或詛咒,卻幾乎件件都影響中國歷史至少兩千年之久。
  • ​格鬥數千年,人類才「消滅」了一種傳染病
    兩歲,是剛剛記事的年齡,玄燁終其一生,都記得這次患病時的空虛寂寞冷。玄燁後來成為康熙帝,中國封建時代非常有作為的一位皇帝,他在位期間,平定三藩之亂、反擊沙俄收復失地、平定準噶爾貴族叛亂……但玄燁成為康熙,並不容易。 《康熙帝便裝寫字像》軸 故宮博物院 玄燁的生母佟佳氏,只是宮中一名不受恩寵的貴妃。
  • 逐屋爭奪死傷萬人,最終拿下戰役
    而要面對中國遠徵軍的日本騰衝駐軍有著強大的防禦工事,兵力約7000人,這其中主要有日軍的步兵148聯隊及步兵第113聯隊、步兵第114聯隊、第146聯隊、捜索第56聯隊、野炮兵第56聯隊各一部分,其實嚴格的來說雖然中國遠徵軍的整體實力要比日軍強一點,但是由於日本對此地極為熟悉,有積累了多年,其軍事防禦工程比較完整牢靠,不過在兵力這個角度來看,中國遠徵軍不僅佔據了上風,還集中了精銳兵力來對敵人發起包圍戰
  • 全球最恐怖的毒氣災難,近80萬人死傷,兇手卻只被判了2年
    一家美國公司的農藥廠內的30噸化工用品完全洩漏,毒氣幾分鐘便覆蓋了整個城市。當即就有2.5萬人直接死亡,55萬人間接死亡,20多萬人再也無法像個人一樣地正常生活。印度博帕爾毒氣洩漏案被公認為「十大人為環境災害」之首。如今已經過去30餘載,當年震驚世界的洩漏案卻從未從這些人心底遺忘。這些人不僅僅是當年的受害者,還有許多不滿權貴劣行的人們。
  • 周文:如何看待秦始皇的戰爭和殺戮
    戰爭不是起源於秦朝  歷史地看,戰爭不是起始於秦始皇和他的大秦帝國。秦統一前,國家處於分裂割據狀態,戰爭頻繁,嚴重阻礙了各地區經濟文化的發展,同時給人民的生產、生活帶來災難。君不見,春秋戰國,戰火紛飛。華夏大地,內亂、分裂,烽煙四起。  同樣,戰爭在秦始皇之後也並沒有結束。
  • 【爭議】真實戰爭史:中國與越南兩千年的恩怨情仇
    回顧中國同越南的歷史關係,友好相處是主體,不過戰爭和衝突也不可迴避。過去許多中國人總願意顯示一種「天朝」的寬宏態度,不大計較同鄰居以往的衝突,對方卻常常以一種怨者心態理解歷史,以不正常的心理處理相互關係。因此,客觀地回顧以往的歷史恩怨,以史為鏡啟迪今人,才有利於促進國家間保持正常關係。
  • 生擒寧王不是王陽明軍事思想的巔峰,思恩、田州"神武不殺"才是
    很多人認為,生擒寧王一戰是王陽明軍事思想發揮的巔峰,理由是,王陽明一邊談笑風生,一邊指揮前線作戰,從出兵之日算起,只用了14天就生擒了寧王朱宸濠,其過程和結果都令人無比震撼。但要說巔峰,生擒寧王之戰恐怕還算不上,因為王陽明在平定思恩、田州之亂要更勝一籌,那才是王陽明軍事思想的巔峰。
  • 中國千年衰敗的轉折點,怛羅斯之戰
    而他們始終不忘弱水之畔的故鄉昭武城,其支庶王分別建立的九國皆以昭武為姓,以示不忘故國之意,這便是有名的「昭武九姓」。 昭武九姓有昭武殺、昭武閉息、昭武阿濫密、昭武失阿喝等。昭武九姓分別建立的國家就是昭武九國。  昭武九國有康 、 安 、 曹 、 石 、 米 、 何 、 火尋 、戊地 、 史 ,均為康居之後。
  • 知緬甸者知天下:緬甸從不爭之地到戰略要點的前世今生
    以第一次英緬戰爭為例。英軍投入戰場的兵力超過四萬人,總死傷人數高達15000人。相比之下,在第一次鴉片戰爭中,英軍兵力最高峰也不過兩萬人,陣亡69人,戰傷451人,另有2000餘人因疾病與事故而死亡。第一次英緬戰爭雖然最終以緬甸的失敗結束,但緬甸卻痛定思痛,決定以史為鑑,集傾國之力編修了名為《琉璃宮史》的國史,企圖從歷史中尋找富國強兵、反敗為勝之法。歸納出七道五力,強國七法,克敵五因,興國四因,開疆八因,致勝十二因等內容。
  • 「而今我為戰神殿之主,卻盼回歸,只為求得她的原諒,共度餘生.」
    「而今我成為戰神殿之主,財權無雙,更有蓋世功勳,今日回歸,只為了能夠求得她的原諒,彌補遺憾,與其攜手共度餘生。」說罷,葉牧目光遠眺中都,滿心都是那個溫柔細膩,卻被他拋下悽苦無依的女子,這五年……她還好嗎?「可北域初定,您就這麼離開,我……」身後那人再度開口,試圖留下葉牧。
  • 日本陸軍寧死不聽海軍建議,用上萬人死傷奪取無用之地
    ,旅順口陸地攻堅戰成為世界戰爭史上值得記憶的場景——因為戰場之慘烈,使得「屍山血海」一次成為這場戰役的最貼切註腳。就在這進退兩難之時,日本兵們匆忙間突然看到這麼個門口,心裡無疑會升起一線希望——只要跳下去,砸/炸開那扇門,就可以衝進堡內與俄國兵公平地拼刺刀了……。
  • 《明朝那些事兒》之偉大的聖賢王守仁
    那上天為何要奪走我的榮華,羞辱我的尊嚴,使我至此山窮水盡之地步?既然你決意奪去我的一切,當時為何又給予我所有?奪走你的一切,只因為我要給你的更多。給你榮華富貴,錦衣玉食,只為讓你知曉世間百態。使你困窘潦倒,身處絕境,只為讓你通明人生冷暖。
  • 大秦帝國崛起之基石:超越世界2000年前的質量體系
    但大多數人只看到其表面的軍事力量,而忽視了支撐其軍工製造的質量體系構建。此篇文章帶你揭開秦強大實力的面紗。公元前230年至前221年, 秦始皇調動100萬人精銳部隊發動統一戰爭,先後滅韓、趙、魏、楚、燕、齊六國。同期,世界上帝國軍隊規模遠遠落後於秦國:亞歷山大帝國部隊僅有5萬人,歐洲羅馬帝國部隊也只有十多萬人。
  • 從偉大勝利向著偉大復興奮勇前進!
    新華社記者 郭緒雷攝  一種精神永遠弘揚——  習近平:「偉大的抗戰精神,是中國人民彌足珍貴的精神財富,永遠是激勵中國人民克服一切艱難險阻、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而奮鬥的強大精神動力」  「我不是在為已故的人守靈,而是在為活著的人守志!」  哈爾濱,一座充滿現代氣息的東方都市。
  • 黎巴嫩大爆炸已致約5000人死傷,30萬人流離失所!中國救援隊來了
    最後,這位父親一把將孩子推到桌子下,等孩子藏好後,自己才躲進桌底。據爆炸科學與技術國家重點實驗室模擬計算,800噸硝酸銨爆炸的能量約為430噸TNT當量。貝魯特爆炸事件引燃的硝酸銨2750噸,其爆炸威力是430噸TNT爆炸威力的3倍多,相當於一顆小型核彈。中國駐黎巴嫩大使館5日證實,一名中國公民在黎巴嫩首都貝魯特港口區爆炸中受輕傷。
  • 明朝天啟大爆炸之謎!死傷者皆為裸體!
    天啟六年五月初六日巳時(1626 年5 月 30 日上午9 時),位於北京城西南隅的王恭廠火藥庫附近區域,發生了一場離奇的大爆炸。這次爆炸範圍半徑大約750 米,面積達到2.23平方公裡,共造成約2萬餘人死傷。這次爆炸原因不明、現象奇特、災禍巨大,是「古今未有之變」。
  • 生死看淡,不服就幹,德軍靠「莽」打贏的斯摩稜斯克戰役
    到了7月9日的時候,鐵木辛哥手裡的兵力包括49個步兵師、6個摩託化師、11個坦克師和兩個空降旅,總兵力為57萬人。只不過這些部隊很多都是臨時組建的,嚴重缺乏武器裝備很多師的武器裝備只有標準編制的10%~30%,而鐵木辛哥手裡能夠使用的坦克也只有200多輛,戰機數量也很少,差不多只有370架可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