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一段時間來,新裝備列裝的好消息越來越多,而且都是央視高調報導的。
繼前段時間181型車載炮列裝東部戰區陸軍某部的報導之後,5月8日,央視新聞頻道又報導了我空降兵部隊列裝新型空降裝甲車的消息。
新裝甲車列裝,大家都很高興,不過有些朋友也不解:這個「小小四輪車」其貌不揚,看起來似乎也不過如此,而且「武力值」不是那麼高,只有12.7毫米重機槍。
相對於大家的期待值來說,這次新亮相的小四輪似乎差點意思。
其實類似的情況在15式坦克出現時就出現過,有些朋友總是覺得15式的105毫米炮威力不夠大、防護不夠強。可是15式坦克強調在高原、水網地帶的作戰,其總重量是有嚴格限制的,在總重前提下就不能做到像重坦那樣的火力和防護。
如果15式用上了125毫米坦克炮,加上了與99A一樣的厚重裝甲,那麼它本身不就成了另一個99A了嗎?
所以理解裝備,首先要了解其定位,在明白其定位的前提下,再來看配置,很多事情就好理解了。
這次列裝的小四輪,首先是空降裝備,而空降裝備是有重量限制的。
去年有一部名為《陸戰之王》的軍旅劇就鬧出了運輸機空投96A坦克的笑話,因為即便是美國,現在空投最大單件武器的重量記錄才不過25噸,空投42噸的96A,而且還是人車一體空投是不可能的。
事實上我們現在空投單件武器的重量上限不過10餘噸,超過這個上限,就不能實現空投。
之前8噸多的03式傘兵戰車就在重量控制上下了很大功夫,而新的四輪裝甲車同樣也必須要考慮整車的重量。
而在整車重量有限制的情況下,就不太方便隨心所欲地裝載武器。
我們知道,這次的四輪裝甲車其實之前就在航展上露過面,而且該車的多類平臺試驗的時候,也是上過央視的。
在航展上,其實是有裝載了機關炮版本的「傘降戰車」的。
毫無疑問,裝載了機關炮自然要比僅有12.7毫米重機槍的火力要更猛些。
不過裝了機關炮就不能多裝人,從現場畫面來看,新的四輪裝甲車載員為7人,裝機關炮版本的話則不能裝這麼多兵員。
當然了,畫面上沒放不代表以後我們就不裝備機關炮版本。現在的部隊都是合成化的,有專注於運兵的,就有專注於搞火力支援的,相信隨著新裝備列裝的加速,後續我們也會看到機關炮版本的列裝。
而且從試驗的圖像來說,這個平臺上的武器配置可能是多樣化的,不僅僅限於是某一類。
以上只是就新四輪裝甲車的火力配置來說的,而從新聞報導中官兵們強調這款戰車打得準也能得到側面印證:如果僅僅只有12.7毫米重機槍,其實並不值得如此特意強調。
另外,我們應當好好聽聽新聞報導中對這款新車的介紹。
如空降兵某合成旅副旅長說:(新裝備列裝)好比如虎添翼,能夠帶動整個武器裝備體系,融合聯動,更好發揮出空降合成旅高機動優勢,增強戰場突防突擊能力。
報導旁白稱:作為輕型裝甲裝備,該車具有戰略機動能力強,火力打擊能力精,信息化程度高,綜合防護性能優等特點,適用於我國主力機型進行空運、空投,將成為空降兵遂行快速部署、應急機動、空降突擊等任務的新型利器。
空降兵某部保障部助理員說:該型裝甲車裝上飛機能三車連投,跑得快、打得準、能下水、防護性能好,可以到高原、寒區,執行火力突擊、武裝偵察等任務。它的列裝提升了部隊全域作戰能力。
這些話綜合來看,我們可以提煉出這麼幾個關鍵點。
第一:新戰車的信息化能力很高,這一點很重要。因為現代戰爭本質是體系之戰,而信息化則是體系形成合力的關鍵,具備信息化能力的戰車則是一個個節點,戰車本體加上載員士兵就是一個最小的作戰單位,而將其連通起來,再加上各式建制內、建制外的力量,這可就不僅僅是一挺重機槍和幾支步槍所能發揮的作用了。
第二:新戰車的機動能力很強。空降部隊本身就是高機動部隊的定位,新戰車設計緊湊,可以在我主力運輸機上實現三車連投,這本身就是其具備戰略機動能力的優勢體現。
而戰車空投成功後,本身還有很強的公路機動性和在高寒山地機動的能力,另外請注意其還具備水上浮渡能力。也就是說其但凡是落地了,基本上什麼地帶都能暢行無阻,而且輪式車便於維護,可持續作戰能力會更好些。
第三:戰車本身具備很好的綜合防護性能。
你要說與幾十噸的重步戰相比,新四輪的防護性能肯定比不上。但是我們之前列裝的一些傘兵突擊車相比,新戰車簡直好上了不止一星半點,起碼在激烈的戰區,能很好抵禦炮彈破片和輕武器的傷害,這對於空降兵來說很重要。
所以,總的來說,新四輪空降戰車其實是很有意義的裝備,我們不能以貌取人,同樣不宜以貌取車。當然,未來我們期待更多、更好的空降裝備列裝,未來可期。
歡迎關注「熊熊點兵」微信公眾號
長按二維碼,關注「熊熊點兵」,每天都有精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