騎兵步兵都不如人又如何?俄羅斯人靠龜縮流竟能打垮波蘭人入侵?

2021-02-07 冷兵器研究所


在17世紀初的大混亂時期,戰鬥民族俄羅斯人在騎兵和步兵兩方面都被人甩在了後面。在騎兵上,他們的騎兵遠不如波蘭翼騎兵給力,經常被斯拉夫兄弟暴打。在步兵方面,俄國的射擊軍也比不上瑞典步兵,舒伊斯基家族不得不咬著牙僱傭了大量瑞典步兵,戰事不利時瑞典人甚至要求舒伊斯基家族滾蛋,把王座讓出來。面對這種可悲局面,戰鬥民族不得不玩起了龜縮流,靠戰鬥壁壘和敵人對抗。



俄羅斯在和韃靼人對抗時就成了「龜縮流」的行家,他們在野戰時會用大車組成車壘,在防守城市時會用防禦工事加火炮的方式擊退敵人,為了防止韃靼人的破壞他們甚至修建了自己的鹿砦長城。莫斯科城就是這種思路的最好體現,整個莫斯科城有四道防禦巨大的防禦工事,分別是白灰石築造的「中國城」(和中國人沒有一毛錢關係);圍繞著中國城的石牆,有12座塔樓護衛;長10公裡、高8到10米、厚4.5米,有27座塔樓的白城;長15公裡,帶有尖樁城堡和36座塔樓的土城。除了這四道防禦工事,克裡姆林宮本身也是一個大龜殼。它的城牆長2270,高8到17米,城牆厚度是4米到5米,有21座塔樓防護。儘管沙俄還是西歐人眼中的屌絲,但在防禦工事水平上已經超過了拜佔庭。


▲三聖修道院


波蘭軍隊入侵發生後,俄羅斯人就靠著龜縮流功夫將戰爭拖入加時賽。1608年夏天,波蘭軍隊開始圍攻謝爾吉耶夫三聖修道院,這個修道院在莫斯科以北71公裡,下轄11個分院,有10萬農奴為它工作,還有自己的金庫,是莫斯科附近最富庶的地方。雖然西吉斯蒙德廣受波蘭人愛戴,但波蘭大小貴族卻不想為國王的戰爭多掏錢,西吉斯蒙德手頭非常緊,急需這個「現金奶牛」,3萬波蘭騎兵和哥薩克參與了這次圍攻。



為了守衛自己的聖地,俄羅斯守軍提前儲備了90門大炮、10噸火藥和大量的冷熱兵器。通過加班加點,修道院周圍增加了1.25公裡長、8.5米到15米高、6.5米寬的雙層城牆,修道院上增加了12座塔樓。



由于波蘭軍隊主要靠騎兵機動取勝,火力相對不足,進攻時他們只動用了63門火炮,連壓制守軍都做不到,他們採取了圍困加爆破的手段,可惜爆破即將成功時被守軍發現並破壞。圍城戰進行了16個月,最後舒伊家族終於派來了援軍。


▲斯摩稜斯克


斯摩稜斯克攻城戰是少數波蘭人大破俄國人龜縮戰術的戰例,這次圍攻由西吉斯蒙德親自指揮,他希望一舉拿下這個俄國著名商貿城市,得到打下去的資金。從1609年開始波蘭人就開始圍攻斯摩稜斯克,但他們的火炮數量還沒有守軍的火炮多(守軍有150門),在炮戰中被守軍打得大敗,只能憑藉野戰優勢困住俄國人。到1611年波蘭人才弄來大口徑攻城炮。大口徑攻城火炮也被守軍擊毀,連工匠也被打死了大半,最後波蘭軍人靠攻城梯攻入城內。



在整個波蘭入侵期間,波蘭軍隊攻城的效率遠不如鮑裡斯·戈東諾夫帶領的土包子農民起義軍,經常拿龜縮在城市中的俄國人沒辦法,當然就沒辦法佔領整個俄羅斯。


本文冷兵器研究所原創稿件、冷兵器研究所系頭條號籤約作者主編原廓、作者李從嘉,任何媒體或者公眾號未經書面授權不得轉載,違者將追究法律責任。

揭秘俄羅斯慫到不行的第一次起義


白俄羅斯和白羅斯有什麼區別?



環首刀    漢劍    鞭鐧    陌刀    唐刀    鉤鑲     輕呂   戰錘    石斧   馬槊   殳  西域鑌鐵大刀   樸刀   兵馬俑青銅劍   鐮刀   清弓   中國傳統弓  明式小稍弓  英國長弓   國產刺刀大全   中國騎兵軍刀   英國軍刀  空軍傘兵刀    海軍寶劍   山文甲    明光甲    歐洲騎士板甲   鱗甲   古埃及西臺彎刀   阿昌族戶撒刀   蒙古刀  保安腰刀   西藏武備   英吉沙小刀   西班牙Navaja折刀   芬蘭國刀   印度虎爪   長鉞   睪丸匕首  印度軟劍   麟角刀  亞塔安刀   日式刺刀   恰西克馬刀 日式刺刀 又鬼山刀   白堊紀魚骨劍   伊斯蘭盔甲   匈人武器    突厥兵器      伊朗古兵   喪屍武器   越南弩   手擲類暗器  廚刀  世界盾牌    歐洲細劍   日本天皇佩刀  東瀛名刀譜  玉鋼神話 兵馬俑青銅劍    趙雲亮銀槍   關羽青龍偃月刀   張飛丈八蛇矛   呂布方天畫戟   豬八戒九齒釘耙   唐僧毗盧帽


相關焦點

  • 為啥歐洲中世紀戰爭能打個一百多年?城堡太多、步兵炮灰、騎士磨洋工!
    騎士時代到來後,能自備武裝的自耕農階層大大減少,農奴成了農業經營的主體,這就造成了歐洲步兵素質的下降。在這種情況下,一小隊騎士就成為王國軍隊的核心,他們的一次衝鋒就可以擊敗十倍以上臨時徵召的農民步兵。歐洲步兵地位大為降低,成了是騎兵作戰的補充和消耗品。在騎士制度最盛行的法國,步兵從來就不算在軍人裡。
  • 馬的耐性不如人,所以騎兵跑不過步兵?讓戰例告訴你騎兵如何讓步兵吃灰
    其中有很多人認為,因為馬匹的耐力遠不如人,而且嬌貴,所以騎兵的機動能力不如步兵。那麼,真相到底是什麼樣子?本文試圖從幾個方面來探討此問題。 有一種觀點認為:人的極限耐力要遠好於馬,所以騎兵的機動能力不如步兵。這一論點主要是來自於兩個比賽的數據。以耐力聞名的阿哈捷金馬(即「汗血馬」),其長途行走的世界記錄是84天完成4300公裡,平均每天大約51公裡。
  • 明朝步兵如何克制女真騎兵?
    這就要回顧明末遼東戰爭中,明軍步兵如何逐漸做到克制女真精銳的?戰爭初期明軍步兵一觸即潰▼在遼東戰爭之前,明軍的邊防任務主要是應對南掠的小股蒙古騎兵,邊軍騎兵因其機動性獨領風騷。邊軍步兵並不出彩,他們平時守備城池、維護治安,在戰時與騎兵、車兵組成車營,配合騎兵作戰。
  • 大洪水時代,波蘭翼騎兵教你如何活下去 | 循跡曉講
    關於槍騎兵與手槍騎兵的優劣,歷來眾說紛紜。有人認為,手槍騎兵代表了歷史的進步,火器取代冷兵器是歷史的必然;但不得不注意到,西歐的手槍騎兵作戰意識不強,在半迴旋作戰中,後排的騎兵經常是對天放槍,赦令騎士衝擊步兵陣地一下午都沒問題,而手槍騎兵最多衝三次,「為得錢衝一次,為了邦國會衝兩次,為了信仰能衝三次」,再多衝一次都是太陽打西邊出來了。
  • 白鷹之翼,光彩壯麗的波蘭翼騎兵
    ——義大利外交官眼中的翼騎兵 在歐洲歷史上,波蘭曾經是數一數二的大國、強國,16 世紀時的波蘭- 立陶宛聯邦雄踞波羅的海和黑海之間遼闊的平原之上,而提到波蘭立陶宛聯邦,很多人的第一印象,恐怕就是波蘭翼騎兵了。傳說中,這是一隻戰鬥力無比強悍的軍隊,不僅能夠以少勝多,甚至能夠攻破敵人的步兵長槍方陣。
  • 古代騎兵真的比步兵強嗎?
    古代騎兵的定位相當於今天的戰鬥機。遊牧民族憑藉強大的騎兵屢屢入侵中原,蒙古人更是憑藉彪悍的鐵鐵騎橫掃歐亞大陸,統治了半個世界。那為何步兵打不過騎兵?騎兵究竟強大在哪?第一,騎兵最大的優勢在於機動性。事實上,不是步兵打不過騎兵,而是跑不過騎兵。騎兵機動性強,弓箭加彎刀,即使遇到全副武裝的重裝步兵也能放風箏放死對方,歐洲的重裝步兵就是被蒙古騎兵放風箏輕鬆放死的。
  • 波蘭騎兵,當之無愧的戰場精英
    敵人密集的火力使波蘭人連掉轉馬頭後撤的機會都沒有,包括上校在內的20名騎兵全部喪命,他們剛剛獲勝的戰場又拱手讓給了德國人。第二天,在戰地採訪的義大利記者發出了有悖歷史真相的報導:波蘭騎兵不自量力地向德國坦克發起衝鋒。這次戰鬥便是九月戰役中的經典之作,也是整個二戰期間被歪曲事實時間最長的歷史事件。
  • 騎兵和步兵的行軍速度到底誰更快?百分之九十九的人都答錯了!
    以前很多人天然的認為,騎兵要比步兵快,四條腿的肯定比兩條腿快。要討論上述問題,首先要聽聽這個曾經很流行的一句話,除了劍齒虎都很有大道理:「人的身體最早是為了一天之內走40公裡去追殺劍齒虎而構造的,並不是讓你整天在電腦前坐著不動! 」沒錯,人類才是地球上耐力最強的動物。
  • 古代騎兵到底有多強?為何嶽飛能用步兵大破兀朮的騎兵?
    騎兵慣用的戰術便是騷擾,以己之長攻彼之短,簡單的繞側和繞背就讓方陣步兵疲於奔命,而騎兵在負傷的情況下還能直接拍馬逃跑,而步兵方陣負傷基本就是被自己人踩死了。選擇戰鬥與否在於自己,可能被擊敗但不會被殲滅,長時間的騷擾步兵,定時打得其心裡發慌。騎兵還可以襲糧。
  • 天使也是魔鬼,平獨鎮露的波蘭翼騎兵成色如何?
    ┃兩場大戰盡顯實力翼騎兵第一場聲名大噪的戰役是1605年發生在波蘭與瑞典這對老對頭之間的吉爾霍爾姆戰役,這場戰役波蘭的立陶宛大公楊·卡羅爾·霍德凱維奇率領2500名翼騎兵及1300名步兵,迎戰一萬兩千人的瑞典軍,佔有三倍優勢的瑞典軍陣亡高達8000人,而波軍傷亡僅300人。
  • 古代戰爭中的戰車為什麼逐漸被騎兵取代?秦朝步兵與車戰的演變
    每一方都力圖用體力迫使對方服從自己的意志,他的直接目的是打垮對方,使對方不能再作任何抵抗。因此,戰爭是迫使敵人服從我們意志的一種暴力行為。」實際上,人類社會戰爭胚胎的產生,應該說是從孕育步兵的對抗開始的。中國步兵是古代諸兵種中最早誕生的兵種,但隨戰鬥手段的進步,它卻反過來屈尊在車戰時代的戰車兵卒之下。
  • 哥薩克騎兵:是令人生畏的劊子手,還是馳騁疆場的傳奇英雄?
    哥薩克其實不是獨立的民族,而是一種軍事團體,其成員主要是斯拉夫人,如俄羅斯人、烏克蘭人、白俄羅斯人和波蘭人,此外還有少數韃靼人、高加索人、喬治亞人和土耳其人等。一句話,哥薩克就是一個以俄羅斯人為主體和少量其他民族的人構成的社會群體,簡稱「族群」。
  • 哥薩克:被俄羅斯帝國榨乾的不羈戰士
    這些人大約在15世紀出現在南俄大草原上,吸收了包括烏克蘭人、羅斯人、波蘭人在內的大量流民,並由選舉產生的阿塔曼領導。哥薩克平時熱愛劫掠,甚至還出現過在頓河與黑海活動的哥薩克海盜。他們在與俄國、波蘭、土耳其的連綿交戰中,造就了放蕩不羈、好鬥成性的做派。
  • 目標克裡米亞:早期俄羅斯帝國的南方長城
    但哪怕伊凡四世這樣的軍功強主,也沒法從根本上解決遊牧騎兵的襲擾問題。特別是蝸居克裡米亞半島的韃靼分支,在北方的喀山與阿斯特拉罕淪陷前就臣服奧斯曼帝國。此後又多次利用俄羅斯參與歐洲戰爭的機會,對包括莫斯科城在內的眾多區域實施不間斷打擊。雖然知道自己無力北上佔據更多領地,卻依然樂此不疲的做著人口買賣生意。俄羅斯也因來自波蘭方面的壓力,在很長一段時間裡都無暇他顧。
  • 萬曆朝鮮戰爭讓日本龜縮三百年
    出兵朝鮮,而且竟想吞併明朝時的中國。戰爭結局是議和,日本從朝鮮撤軍。很多日本人一廂情願地認為,若不是豐臣秀吉死了,戰爭還能繼續打下去。    很奇怪,萬曆朝鮮戰爭[[[]1592年日本出兵朝鮮,史稱「文祿之役」(朝鮮稱為「壬辰倭亂」),次年因戰事不利與明朝和談。1597年日本再次入侵朝鮮,史稱「慶長之役」(朝鮮稱為「丁酉再亂」),次年在豐臣秀吉死後與明朝議和。
  • 波蘭王國的羽翼:翼騎兵的武備與戰史
    ▲波蘭的具裝騎兵伴隨著奧斯曼帝國和莫斯科大公國對于波蘭的威脅日益提升,波蘭和立陶宛再次合邦,之後作為波蘭—立陶宛聯邦的國王史蒂芬•巴託裡,所面對的一個巨大問題,是如何能夠將波蘭和立陶宛現有的重要騎兵部隊合併成一支能夠適應歐洲西部以及東歐戰場上的騎兵部隊
  • 喀山之圍:俄羅斯人消滅了自己的異教孿生兄弟
    1552年,喀山汗國的首都被莫斯科公國的軍隊攻陷,俄羅斯人完成了其近代史上的首次大規模對外擴張。但與很多人設想的不同,戰爭並非是一場定居文明與遊牧鄰居的廝殺。相反,雙方在政治和軍事制度方面,都有著驚人的一致性。以至於今人重讀這段歷史,就仿佛置身於一個文明的正方兩面之間。
  • 重騎兵最後的華彩時代,波蘭翼騎兵
    而「經典樣式」那種固定在騎手背上,非常華麗甚至有點怪誕的造型,則要到17 世紀中期索別斯基對翼騎兵的復興階段。這些羽飾在實戰中確實是有裝備過,但很可能沒有這麼誇張。而且,根據當時的一些資料,不是所有翼騎兵連隊都使用這樣的裝飾。
  • 傳奇 一支幾百人的軍隊到底是如何迅速徵服幾百萬人的?
    按照時人的說法,「一條船從古巴駛往盧卡伊(即巴哈馬群島),航行不帶羅盤儀,而靠海上漂浮的(印第安人)屍體來測定方向」。1512年,一艘西班牙船在尤卡坦半島附近海岸遇險,18人上岸,2人保全了性命,西班牙人第一次登上了美洲大陸。1517年,西班牙殖民者開始從古巴入侵尤卡坦半島,進而將貪婪的目光投向北方的阿茲特克人土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