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05年5月的日俄對馬海戰中,日本聯合艦隊司令東鄉平八郎在旗艦三笠號上升起Z字旗,發出命令信號:皇國興廢在此一戰,各員一層奮勵努力!日本海軍擊潰俄國艦隊,開創近代史上東方黃種人打敗西方白種人的先例,東鄉平八郎獲得「東方納爾遜」之譽,成為日本軍國主義的「軍神」。
1941年12月7日凌晨,日本聯合艦隊司令山本五十六模仿東鄉平八郎發出訓令「皇國興廢,在此一戰」,日本海軍偷襲珍珠港,美軍損失了四艘戰列艦和兩艘驅逐艦,188架飛機,2400名軍人喪生,1250人受傷,這不僅震驚了美國,也震驚了世界。
山本五十六是個有名的賭徒,第二名因賭技過高被摩納哥賭場謝絕入場的日本人。山本五十六的信條就是「不是大贏就是大輸!」。戰前,山本五十六說:「如果日本有天佑,夏威夷作戰肯定成功,如果中途失敗,也就是說沒有了天佑這一條,放棄整個作戰就行了。」
山本五十六曾在美國哈佛大學學習過,對美國的實力很清楚,「只要看看底特律的汽車工業和德克薩斯的油田就明白,日美開戰,日本完全不是美國的對手。」西方有人針對襲擊珍珠港之戰說過,只有賭徒才敢冒那麼大的風險。山本五十六是個賭徒,日本軍國主義更是一個賭徒,以戰爭賭國運是日本長期以來的一個國策。
日本是個島國,空間有限先天不足,但是日本擴張的野心從來沒有消失過。日本史書《日本書記》編造日本第一代天皇神武天皇的建都詔書,內稱:「兼六合以開都,掩八紘而為宇。」1903 年,日本「國柱會」成員田中智學把神武天皇「掩八紘而為宇」之語概括為「八紘一宇」,宣示日本為統一全世界的霸主。1940 年 7 月 26 日,日本近衛內閣制定《基本國策綱要》,聲言建立「大東亞共榮圈」,「八紘一宇」被寫入其中並正式成為日本的國家目標。
明治天皇1869年就發布御筆信,「開拓萬裡波濤,宣布國威於四方」,對外實行軍事擴張的「大陸政策」,日本用刺刀挑戰世界。日本以戰爭賭國運,先後挑戰大清沙俄美國,每一次都是以小博大,可是賭徒的最終命運沒有不輸的。
甲午戰爭,日本的近代第一場國運之戰,這是日本與大清爭奪亞洲地位的決戰。當時日本不過是蕞爾小國,在國力上根本無法與大清相提並論。強大的北洋海軍逼得日本全國勒緊褲腰帶搞軍備,明治天皇更從自己的宮廷經費中撥出三十萬元,再從百官薪金中抽出十分之一,傾全國之力追趕北洋水師。要不是腐敗無能的大清,日本根本沒有機會贏,就是拖也能拖死日本。
日本的國力支撐不住長時間的消耗,日本外務大臣陸奧宗光說:「國內海陸軍備殆已空虛,而去年來繼續長期戰鬥之我軍隊人員,軍需固已告缺乏。」前線日軍將領提出了攻打山海關然後繼續打北京的計劃,被日本首相伊藤博文否決了,理由是——沒錢。日本已經快破產了,是大清拯救了日本。
甲午戰爭,日本人賭贏了,大清早已喪失戰鬥意志,老老實實籤訂賣國的《馬關條約》,日本獲得了2.3億,並且獲得了朝鮮半島的控制權,以及臺灣島。日本學者依田喜家在《簡明日本通史》中,記載了日本從中國得到的2億多兩白銀,作了如下的分配:62.8%用於軍備擴張,21.9%用於臨時軍費,5.5%作為皇室費用,2.8%作為災害準備金和教育基金。其中前兩項84.7%的資金直接或間接地用於軍事工業。日本成了暴發戶,更加刺激日本走向軍國主義。
日本向來對大清是不屑一顧的,可是對沙俄沒有任何取勝的把握。畢竟沙俄是世界列強之一,俄羅斯的陸軍兵力是日本的十倍以上,海軍兵力幾乎幾乎是三倍,國家預算是日本的十倍。俄國陸軍大臣阿列克塞·庫羅帕特金大將說:「一個俄國兵可以對付三個日本兵,而我們只需要14天的時間就能夠在滿洲集結40萬大軍,這已經是擊敗日本陸軍所需數量的三倍了。所以說將來要發生的與其說是戰爭不如說是一場軍事散步更為合適」。
「日本海軍兩參謀」之一的佐藤鐵太郎在海軍大學校講課時,有學生問「日俄戰爭的勝因到底是什麼?」
他回答:「40%是運氣」。
學生又接著問:「剩下的60%呢?」
「還是運氣」。
日本就是以戰爭賭國運,拼的就是運氣, 當明治天皇詢問,為什麼選擇東鄉平八郎出任聯合艦隊司令官的時候,日本海軍元老山本權兵衛回答:「這傢伙運氣好。」既然是賭博,自然要選一個運氣好的。這就是為什麼東鄉平八郎發誓「皇國興廢,在此一戰」?
1904年日俄戰爭涉及兩個現代化國家武力之間的大規模衝突,它因此被一些人稱作「第零次世界大戰」。日本付出慘重代價贏得勝利,變成了世界列強之一。日本又賭贏了。
從甲午戰爭到日俄戰爭,日本的軍國主義已經膨脹的到無法控制的地步,賭徒的勝利會讓賭徒失去理智利令智昏。1927年6-7月,日本政府在東京召開「東方會議」,討論並確定了侵略中國的具體方案,並由田中義一起草了一份秘密奏摺給天皇,制定《對華政策綱要》(即田中奏摺)。奏摺內稱「欲徵服中國,必先徵服滿蒙;欲徵服世界,必先徵服中國」,充分暴露了日本帝國主義的侵略野心。
1931年9月18日夜,日本開始在中國東北蓄意製造並發動的一場侵華戰爭,由於張學良的不抵抗,在不到半年的時間內,整個東北三省100萬平方公裡的土地被日軍佔領。
1937年7月7日夜,日軍在北平西南盧溝橋附近演習時,藉口一名士兵「失蹤」,發動全面侵華戰爭。日本揚言三個月滅亡中國,大大低估了中國人民的強大的抗日精神,抗日八年最終勝利。
偷襲珍珠港就是日本賭徒心理的登峰造極,賭徒的運氣不可能永遠好,從甲午戰爭到偷襲珍珠港,日本認定唯有戰爭才是出路。這是日本軍國主義的狂妄,一次一次的僥倖勝利使得日本以為天下無敵了。
如果日本不走軍國主義道路完全發展得更好,美國學者保羅·甘迺迪在《大國的興衰》一書中,對日本一直有極高的評價,在論述日本製造業、工業產品指數早在1938年就趕上了法國之後,他認為」如果其軍事領導人不發動1937年在中國的戰爭和1941年的太平洋戰爭,則它也可能早就趕上了英國的產量,而不至於拖到60年代中期「。
中國有句老話就是不撞南牆不回頭,日本不吃美國的原子彈是不知道失敗的滋味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