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灣統一聯盟黨主席紀欣:只有中國再統一,臺灣才能真光復

2021-02-18 今日臺灣

心中都不免為兩岸分隔也屆滿70年感到遺憾。而爭取臺灣民心,推進兩岸和平統一,讓中國脫離西方反華勢力的牽制,也讓臺灣得以真正光復,就成為生長在臺灣的中國人不可推卸的重責大任和光榮使命。

《大公報》臺籍記者李純青(1908-1990)半個世紀以前說:「每一個臺灣人尋求祖國的歷程,都像一首萬行的敘事詩。」沒料到,半個世紀之後,在充斥反共教育、西方資本主義思維、「去中國化」的臺灣社會裡,要承認自己是中國人都不容易,若想以具體行動認同祖國者,就非得有寧為少數的勇氣,忍受譏諷及打壓的耐力,才能用生命寫下一首首萬行詩。

所幸,隨著兩岸政經實力大幅消長,臺灣經濟對大陸的依存度愈來愈高,例如:大陸現是臺灣的最大貿易夥伴、最大順差來源,選擇到大陸讀書、就業、發展的青年人數也每年創新高,加上大陸對實現統一展現出更堅定的決心及更強大的實力,臺灣幾乎所有人都認識到:統一是大勢所趨,無可迴避。

但必須承認,臺灣有很多人擔心統一會「被大陸吃掉」,或因不確定統一後是否能保有現行的生活方式而感到焦慮。這兩者其實都可以從大陸40年前提出的「一國兩制」方案得到解答,但因該方案在臺灣長期被刻意汙名化,鮮少有人挺身為之辯護。

有關「害怕被吃掉」,大陸提出「平等協商、共議統一」長達數十年,除非臺灣當局心虛,主動放棄協商,否則還沒有開始談,何需擔心一定會「被吃掉」?當然,從國、民兩黨及藍綠政治人物反對「一國兩制」的各種說詞看來,他們反對的是「一國」,而非「兩制」,但不論是害怕「中華民國被消滅」或「臺灣失去主權」,其實都站不住腳。

「臺灣」從來不是一個國家,何來主權?而中國的代表權問題,早在聯合國1971年10月25日通過2758號決議的那一刻就已確定。只不過,在西方國家長期的圍堵下,中國大陸又經過近半個世紀的努力,才終於討回公道,在國際社會全面落實「一中原則」。若有此認知,就不必為5天內連斷2個「邦交國」,未來還將失去更多所謂有「主權象徵」的「邦交國」而感到恐慌。

至於擔心不能維持現狀,「兩制」正是保障臺灣人民在統一後維持現有生活方式及社會制度的方案。吾人若想確保「兩制」臺灣方案符合大多數臺灣人的意願,就應及早展開研討規劃,取得社會共識,與大陸展開平等協商。

70年過去了。歷史不能改變,現在可以把握,未來可以開創。願在臺灣的中國人勇於接受開創自己及子孫命運的光榮使命!

相關焦點

  • 中國再統一,臺灣真光復!紀念臺灣光復75周年,汪洋講話傳遞何種信號?
    第二次世界大戰後,根據「開羅宣言」和「波茨坦公告」,日本把被他們侵佔的中國領土臺灣和澎湖列島歸還中國,從此,臺灣重新回到祖國的懷抱,這被稱為「臺灣光復」。10月22日上午,紀念臺灣光復75周年學術研討會在北京舉行。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全國政協主席汪洋出席並講話。這次講話傳遞了何種信號呢?
  • 兩岸各界代表:紀念臺灣光復有重要歷史和現實意義
    全國政協副主席、臺盟中央主席蘇輝指出,臺盟中央與全國臺聯、中國社科院共同舉辦紀念臺灣光復75周年學術研討會,深入學習習近平總書記重要講話精神,回顧包括臺灣同胞在內的全體中華兒女抗戰禦侮、最終實現臺灣光復的光輝歷史,彰顯臺灣是中國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兩岸同屬一個中國的歷史和法理事實,展現全體中華兒女共促祖國統一、共謀民族復興的堅定決心和磅礴力量。
  • 海外中國臺灣促統聯盟正式成立 高呼「快統一,快統一,統一才是愛臺灣!」
    海外中國臺灣促統聯盟常務委員及辦公室主任方振表示,統一才是愛臺灣。
  • 臺灣中國統一聯盟組團訪問江蘇
    9月16日至22日,由臺灣中國統一聯盟副主席李尚賢率領的臺灣中國統一聯盟訪問團一行21人來江蘇參觀和訪問。
  • 【政治資訊】臺灣統一已有時間表!!!
    若再允許民進黨統治臺灣八年,那麼他們會做很多事,臺灣年輕一代與大陸的離心將更為嚴重,一個形成新史觀的臺灣社會,對大陸奉行的統一將是致命的,如果到那時軍隊進入臺灣,臺灣年輕人會視為侵略,這樣的統一得不償失。
  • 揭秘臺灣統派「鐵娘子」:雖千萬人吾往矣
    站在祖國的土地上,我許下兩個心願:希望在有生之年看到國家富強,兩岸統一。」中國統一聯盟主席紀欣給人的第一印象是溫文爾雅、理性多於感性。在臺北中國統一聯盟辦公室裡,說起這段30多年前的心路歷程,她神色平靜、聲音卻不由微微哽咽了。窗外是2012年春天的臺北,車水馬龍、紅塵滾滾,這次關於理想、信念與堅守的談話因為這巨大的反差而格外令人難忘。
  • 20年後再統一?臺灣鐵桿統派:最好王師明天就來,我們裡應外合...
    從一些統計數據來看,這樣的印象並非沒有道理——認同自身是中國人的臺灣居民,比例的確是在逐年下降。但是,數量再少也不等於沒有,一些支持兩岸統一立場的個人和團體依然在堅持。所謂統派,其基本特徵當然是反對臺獨,追求兩岸統一,但關於如何統一,又有很多種方案和設想,所以統派並不「統一」,大致可分為「藍統」、「聯合派」、「紅統」。當然,這是按大致印象來劃定的,並不是嚴格意義上的政治學分類。
  • 蔡英文很焦慮:臺灣「雙十節」透出統一六大氣象!
    據香港中評社報導,臺灣「中國統一聯盟」於10月7日在臺北市主辦「臺灣各界慶祝光輝十月」活動。  這次慶祝活動,統盟成員有來自屏東、高雄、嘉南、臺中和臺北等,近300人與會。九大「統派」中,統派團體負責人新黨主席鬱慕明、臺灣「勞動黨」主席吳榮元、臺灣中華統一促進黨主席張馥堂、夏潮聯合會、新同盟會會長陳志奇、海峽兩岸和平統一促進會會長郭俊次、「臺灣地區政治受難人互助會」會長蔡裕榮、臺灣中華基金會會長董建華等九大「統派」團體齊聚一堂。  慶祝過程中,「唐韻合唱團」演唱「我們走進十月的陽光」和「我的祖國」兩首歌曲,獲得滿堂喝採。
  • 解放臺灣、統一祖國已刻不容緩!
    美國軍艦停靠臺灣港口是要幹什麼?就是準備武力護臺,就是準備以武力保護臺灣,這是美國要武力幹預臺灣事務、對中國發出戰爭威脅的危險信號,是踐踏中國關於臺灣問題紅線的表現,中國必須發出武力解放臺灣以對美嚴正回擊。中國駐美公使李克新2017年12月8日曾在中國駐美大使館表示:「我可能要感謝你們美國朋友。你們不是要派軍艦去高雄嗎?我們的《反分裂國家法》,真還沒有機會用過。
  • 臺灣光復乃全民族抗戰勝利之果 祖國統一是新時代歷史大勢所趨
    臺灣光復乃全民族抗戰勝利之果  祖國統一是新時代歷史大勢所趨  中國社會科學院副院長、中國歷史研究院院長  高 翔  75年前,在中國人民抗日戰爭暨世界反法西斯戰爭的偉大勝利之中,臺灣脫離日本殖民統治得以光復,回到祖國懷抱。
  • 75 年前的臺灣光復是臺灣回歸祖國的歷史裡程碑——紀念臺灣光復75 周年
    因為祖居臺灣,我們從記事開始,就知道這是一個重要的節日。後來上學,每逢這個節日,都舉行遊行慶祝,是非常隆重的。毫無疑問,75 年前的臺灣光復,是臺灣回歸祖國的歷史裡程碑。作為自古屬於中國領土的臺灣,在隋唐時期即有漢族人民移居澎湖地區並涉及臺灣,當時稱為「琉球」。隋王朝曾三次出師臺灣。
  • 臺灣統一倒計時....
    愛國的小夥伴們很關心究竟什麼時候能實現祖國統一,大家還想早一天帶著身份證去看日月潭呢。其實,現在的問題不是能不能統一的問題,而是下不下決心統一的問題。比如說,美國自衛生部長訪臺以來,17號美國副國務卿克拉奇又率團訪臺。這實際上已經是在變相的承認臺灣暗獨了。也就是說,這已經踩到了中國的紅線。現在已經到了非統一而不能阻止臺灣越做越遠了。
  • 高翔:臺灣光復乃全民族抗戰勝利之果,祖國統一是新時代歷史大勢所趨
    75年前,在中國人民抗日戰爭暨世界反法西斯戰爭的偉大勝利之中,臺灣脫離日本殖民統治得以光復,回到祖國懷抱。這是整個中華民族揚眉吐氣的光輝時刻,也是值得全體中國人民紀念的重大歷史事件。臺灣自古以來就是中國不可分割的一部分。
  • 臺灣各界紀念光復75周年
    新華社記者 金立旺 攝10月25日是臺灣光復75周年紀念日。臺灣各界當天舉辦系列活動,紀念包括臺灣同胞在內的全體中國人民前僕後繼、浴血奮戰鑄就的這一偉大勝利。臺灣抗日誌士親屬協進會與《海峽評論》雜誌社等團體當天在臺北舉辦臺灣光復75周年慶祝大會。臺灣抗日誌士親屬協進會理事長蕭開平致辭時回顧了臺灣人民在日據時期未曾停歇的抗日事跡和付出的巨大犧牲。
  • 李毅紐約演講:北平方式統一臺灣,一國兩制臺灣方案
    比如在大陸網上廣為流傳的,臺灣某大學的期末考試試卷照片:《請用歷史材料證明臺灣自古不是中國的一部分》。比如國家最高峰變為玉山而不是珠穆朗瑪峰。比如在臺灣大中小學教室裡面,1999年以來,再也找不到中國地圖,只有世界地圖和臺灣地圖。第三,臺灣現行反中去中的意識形態、社會輿論每日每時自發大批製造天然獨。
  • 1945:臺灣光復
    陳儀將軍旋即發表廣播講話,鄭重宣告:「從今天起,臺灣及澎湖列島已正式重入中國版圖,所有一切土地、人民、政事皆已置於中華民國國民政府主權之下,這件具有歷史意義的事實,本人特報告給中國全體同胞及全世界周知。現在臺灣雖然已光復,我們應該感謝歷來為光復臺灣而犧牲的革命先烈及此次抗戰的將士……」受降典禮完成後,下午3點,臺灣各界在公會堂舉行了慶祝臺灣光復大會。
  • 臺灣距離和平統一,還有多遠?
    三.2014年11月九合一選舉的結果2014年「九合一」選舉,以蔡英文為核心的臺獨分裂勢力,拿下了臺灣22個市縣中的15個。馬英九的國民黨僅拿下新北市(朱立倫)、新竹縣、苗慄縣、南投縣、臺東縣與連江縣6席。在地圖上查看一下國民黨這六個市縣的位置,就知道,國民黨基本上已經丟掉臺灣了,馬英九引咎辭職,朱立倫接任黨主席。
  • 唐永紅:兩岸必然統一 也必須統一
    臺灣問題因民族弱亂而產生。1945年,隨著中國人民抗日戰爭暨世界反法西斯戰爭的勝利,臺灣才得以光復,重回祖國懷抱。但其後不久,在民族積弱積貧的情形下,由於中國內戰延續和外部勢力幹涉,海峽兩岸陷入長期政治對立的特殊狀態,至今分隔已屆70年。    70年來,中國共產黨、中國政府、中國人民始終把解決臺灣問題、實現祖國完全統一作為矢志不渝的歷史任務。
  • 汪毅夫 :臺灣光復75周年感言
    全國抗戰爆發後,有眾多臺胞高喊「要救臺灣,先救祖國」的口號,積極參加和支援祖國大陸人民抗戰,為抗戰勝利、臺灣光復付出了至深至重的代價。另一方面,臺灣同胞為堅守中華文化進行了不屈不撓的努力。日本侵略者視臺灣為其「新領地」,從據臺之初開始在臺灣實施「內地化」、「日本化」、「皇民化」即「去中國化」教育,並且不斷加大力道,像抽瘋似地一陣緊過一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