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白夜
大家都知道,美軍的F22是世界首款隱形戰機,同時也是最為先進的隱形戰機,且不說戰鬥能力,其利用的多項隱形技術至今還沒有國家能夠媲美,我國的殲20和俄羅斯的蘇57相較其都略遜一籌。不過有「矛」就有「盾」,人們總是會將先進的武器剋星研製出來,這也是武器裝備發展的規律。近日,我國某國防軍工單位就將探測到的美軍F22隱形戰機的一段飛行軌跡公布,國產米波雷達在數百公裡外完成了此次任務。從現場公布圖來看,F22戰機的飛行路線一目了然,無疑是在我國的雷達追蹤下「裸奔」,這也預示著國在防空雷達技術方面已取得了領先地位。
上世紀80年代,美國就將世界首款隱形戰機F117研製成功,並在隨後的海灣戰爭中鋒芒初現,將世界戰機發展模式帶入了隱身這一領域。在隨後美國參與的數次中東戰爭中,美軍更是強烈感受到了隱身戰機在現代化戰場上的重要性,這也就有了後續F-22和F-35,甚至隱身轟炸機B-2的發展,可以說將隱身戰機開發到了極致。隱身戰機的作用不僅僅是「先敵打擊,先敵摧毀」這麼簡單,其能進行縱深位置的定點清除,為後續戰機開闢戰場做前要準備。
事實上,傳統雷達具備探測隱形戰機的能力,但距離只有十幾公裡,可以想像,幾十公裡對於超音速戰鬥機來說只是「轉瞬之間」完成,在分秒必爭的戰場上,地面部隊已經來不及反應,這也是專家認為傳統雷達對隱形戰機探測能力為零的原因。迫於這種防空壓力,如何發展有效的反隱身雷達就成為我國攻堅的課題。一般來說,雷達的探測精度和其發射的電磁波波長、頻率高低密不可分,世界眾多國家的防空雷達都是以短波低頻為主,一方面是技術限制;另一方面也的確沒有很多的防空需要。
精確追蹤F22的是我國新研製的米波雷達,米波雷達歸類為長波高頻雷達,儘管其探測精度較差,在飛彈制導和火控系統方面的發揮持續性不是很好。不過卻能成為反隱身的要素,我國科研工作者將米波雷達與有源相控陣技術結合,兩者整合之下,將長波雷達精準度差這一世界難題解決。不僅提高了雷達的靈敏度、抗幹擾等特性,還解決了長波雷達低空探測性能差、無法持續探測等問題。
國產米波雷達的出現,標誌著我國彌補了在雷達探測手段上的最後一塊短板,這也說明了我國對F-22、F-35等隱身戰機擁有了全方位的壓制手段。根據時間推測,我國的米波雷達可能已經廣泛部署在各地區及防空部隊當中,而且這對我國的隱身戰機來說也是一種考驗,對未來我國隱身戰機的發展和改進提供了難得的試驗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