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產浮空雷達系統,讓超低空的戰斧巡航飛彈無所遁形

2021-02-16 講武堂

珠海航展公開的國產浮空雷達系統

近日,海外媒體報導,中國空軍已經列裝了戰略預警氣球系統,這個戰略預警氣球應該就是國內常說的浮空雷達系統,如果消息屬實,標誌著中國空軍防空雷達網又多了一個空中警戒平臺,提高了空情信息掌握能力。

眾所周知,地面雷達最大的問題就是地球曲率,微波在大氣層以近似直線傳播,但是地球是圓的,因此地面雷達無法看到地平線以下的目標,換句話說它對於低空、超低空目標探測能力較差,這樣就給了對方可趁之機,尤其是巡航飛彈這樣的目標,它可以長時間、遠程低空突防,對於地面防空雷達提出了重大挑戰。

地面/海面雷達難以探測低空目標

從無線電視距公式我們知道,提高雷達探測距離,尤其是對低空目標探測距離,最為理想的辦法就是增加雷達天線高度,也就是我們常說的登高望遠,預警機就是這樣的雷達系統,它把天線升高至萬米高空,極大的擴展了雷達地平線距離,以目前預警機執勤高度在9000米左右計算,它對於低空、超低空目標探測距離可以接近400公裡,覆蓋範圍遠遠高於普通地面雷達。

預警機把雷達天線升高

擴展雷達低空視野,但是預警機價格昂貴

不過預警機也有自己的缺點,首先是價格昂貴,一架現代化預警機採購單價需要上億美元,加上後勤保障等費用就更高,一般國家難以負擔,另外飛機難以做到24小時在空中執勤,為了保持對戰區全天掌握就需要多架飛機輪流升空,這樣費用就更高,因此有人感覺需要更加廉價的空中平臺,這就是浮空雷達系統,簡單的說它就是在氣球上面安裝雷達,以提供空中警戒能力。

浮空雷達與預警機相比,最大的優點就是研製難度小、成本低,使用費用少,一般認為研製一個浮空雷達系統費用可能只需要數千萬美元,而研製一架現代預警機可能需要上億美元,使用費用方面,浮空雷達系統一個小時使用費用在數百美元左右,大約只是預警機的1/10,並且浮空雷達可以長時間在某一個地點進行工作,保持24小時警戒,這是預警機無法做到,當然浮空雷達也有自己的缺點,首先就是機動能力差,容易受到對方攻擊,另外受氣候影響也比較大,所以一般將其作為預警機的補充來運用。我們最為熟悉的浮空雷達系統就是美國陸軍的JLENS系統,每個JLENS系統有2個72米長的氣球,可以在3000米工作30天,氣球上面配備有探測與火控雷達,雷達探測到的信息通過光纖傳遞給地面指揮所,也可以用數據鏈給防空飛彈,指揮引導其進行攔截,美國曾經進行這方面的試驗。除了美國之外,俄羅斯、以色列等國都進行了浮空雷達系統的研製和開發。

美國JLENS是我們最為熟悉的浮空雷達系統

每個系統由2個氣球組成

可以進行大範圍的空情警戒和攔截指揮引導

中國相關單位很早就注意到浮空飛行器的研製,特種飛行器研究所等單位相繼研製了平流層定點飛艇、高空系留氣球等浮空飛行器,同時還積極引進國外先進技術,根據海外媒體的報導,中國從俄羅斯引進了大型美洲豹系留氣球系統,它可以在3000米的高空工作1個月左右,雷達探測距離可以達到300公裡,在此基礎上中國相關單位在本世紀初完成移動式系留氣球探測系統,例如38所在珠海航展上面公開的移動式浮空探測系統,根據航展的資料,這個系統的氣球長度達到32米,容積1600立方米,工作高度1000米,可以連續執勤時間15個小時,能搭載200公斤左右的載荷,包括雷達、光電探測系統,可以24小時對目標區進行探測,掌握相關動向,及時向指揮部和攔截系統下達命令。它可以迅速抵達相關地區展開作業,解決了傳統系留氣球系統機動能力差的缺點。

國產浮空雷達系統

中國從俄羅斯引進的美洲豹大型高空系留氣球

這樣中國已經能夠研製與JLENS相當的浮空雷達系統,它可以布署在相關地區,提高國土防空雷達網對於低空目標的探測能力,例如海峽對岸一直叫囂用雄風2E巡航飛彈「反制大陸」,這樣通過在海峽這邊布置浮空雷達系統,進行24小進行警戒,一旦對方發射巡航飛彈攻擊大陸重要目標,可以及時發現,指揮引導戰鬥機、防空飛彈進行攔截。

珠海航展公開的國產移動式系留氣球系統

另外國產浮空雷達系統還可以出口國外,前面說過預警機採購、使用單價昂貴,一般中小國家難以負擔,但是浮空雷達系統就要便宜的多,因此對於這些國家來說,浮空雷達系統可以提供一種經濟的空中預警手段。

歡迎搜索ID:qqmiljwt
或長按以下二維碼關注
騰訊軍事講武堂

相關焦點

  • 【附視頻】揭底「戰斧」巡航飛彈
    今天,我們一同揭底「戰斧」系列巡航飛彈的發展歷程和主要性能等情況。 「戰斧」(英文:Tomahawk)巡航飛彈,學名RGM/UGM-109(英文:BGM-109 Cruise missile),是美國研製的一種從敵防禦火力圈外投射的縱深打擊武器,能夠自陸地、船艦、空中與水面下發射,攻擊艦艇或陸上目標,主要用於對嚴密設防區域的目標實施精確攻擊,是美國現役最主要的巡航飛彈和遠程打擊力量之一。
  • 詳解長劍20巡航飛彈:功能品種已超越戰斧
    日前中國空軍網站公布了一組圖片,顯示空軍轟炸航空兵某師的地勤人員正在為國產轟-6轟炸機加掛新型巡航飛彈,這種飛彈就是傳說已久的中國戰斧
  • 「戰斧」巡航飛彈研製極簡史(完)大腦和心臟
    (轉載請註明出處)戰斧的大腦:地形匹配系統(TERCOM)地形匹配系統是戰斧巡航飛彈能夠實現遠程高精度打擊的核心技術之一
  • 解讀:印度國產巡航飛彈為何比中國長劍10落後
    10月17日,印度第二次試射國產無畏巡航飛彈取得成功,該飛彈第一次試射是在2013年,但是因為導航系統的問題,試驗失敗。  從印度媒體的報導來看,無畏巡航飛彈是一種射程700-1000公裡的巡航飛彈,可以低空突防,具備較強的攻擊能力。
  • 彈道飛彈速度能超過20馬赫,巡航飛彈最快能達到幾馬赫?
    但隨著中國北鬥系統的建成,中國軍用設備逐漸擺脫了對GPS的依賴,長劍-10的精確打擊能力徹底實現獨立,打擊強度進一步提升。綜合比較來看,長劍-10略勝於「戰斧」巡航飛彈,而印度和俄羅斯聯合研製的布拉莫斯超音速巡航飛彈則速度最快!布拉莫斯超音速巡航飛彈也因此成為印度人的驕傲。但明眼人都懂,核心技術被俄羅斯所掌握,印度只是花點錢,裝點門面罷了。
  • S-400系統與「戰斧」飛彈的博弈
    自1991年海灣戰爭以來,「戰斧」巡航飛彈在美國發動的多次局部戰爭中得到廣泛應用,已成為美軍實現戰場「零傷亡」構想的主力兵器之一。根據公開資料,「戰斧」巡航飛彈由通用動力公司在1970年研發,具有遠程、全天候、亞聲速等特點。
  • S-400系統與「戰斧」飛彈的矛盾博弈
    自1991年海灣戰爭以來,「戰斧」巡航飛彈在美國發動的多次局部戰爭中得到廣泛應用,已成為美軍實現戰場「零傷亡」構想的主力兵器之一。根據公開資料,「戰斧」巡航飛彈由通用動力公司在1970年研發,具有遠程、全天候、亞聲速等特點。
  • 美新「戰斧」巡航飛彈戰力幾何
    該飛彈使用高爆彈頭、先進雷達導引頭和高速處理器,進一步提高了飛彈搜索、跟蹤水面目標和對艦船的毀傷能力。此外,它還擁有反輻射模式,能夠跟蹤並鎖定艦船電子戰系統的主動電子幹擾信號源,引導飛彈對其進行攻擊。BGM-109B「戰斧」反艦巡航飛彈曾短暫服役。
  • 直面戰斧巡航飛彈(2)—戰斧巡航飛彈任務規劃功能初探
    本期我們對戰術戰斧巡航飛彈靈活任務規劃能力以及其獨特的二次作戰規劃能力進行較為詳細的介紹。我們在分析戰術戰斧巡航飛彈相關能力的過程中將紅方定位為紅方地面預警探測設施及地面防空攔截武器系統,重點關注其多重任務規劃能力在對敵方地空預警攔截體系中突防作戰中起到的作用。基於這個研究目的我們認為,不同類型的問題應當適用不同的研究方式。
  • 【第130期】【浮空偵察】浮空氣球的視點
    以色列宇航工業公司(IAI)埃爾塔系統分公司在TCOM公司32M浮空氣球的基礎上生產了自己的EL/I-330多有效載荷浮空氣球系統(MPAS),該系統攜帶一個GMTI雷達和一個MOSP轉塔。GMTI雷達能探測到20km處的車輛和10km處的行人;Mosp轉塔由IAI Tamam公司製造,內裝一個電視傳感器和一個熱成像傳感器。
  • 中國版「戰斧」——「長劍-10」巡航飛彈
    「神威大隊」的12架轟-6K聯袂實彈訓練,最多可以攜帶72枚空射型「長劍-10」巡航飛彈。根據美軍「戰斧」巡航飛彈的情況統計,摧毀一個電廠、一個指揮中心需要7枚巡航飛彈,12架轟-6K的「神威大隊」一次性攻擊可以摧毀10個戰役目標,標誌著解放軍的武器庫中又多了一種打擊利器。  1. 我國為何要研發高精度巡航飛彈?
  • 深度|「戰斧」V型巡航飛彈改進方向及其反制方式
    接收MST改裝的戰斧,將引入多模式傳感器和相應設備,可以精確打擊海上移動目標,此種戰斧被命名為「戰斧」Va型巡航飛彈。「戰斧」Va型巡航飛彈改進了「戰斧」 IV型巡航飛彈的導航和通信系統,並發展了對海打擊能力。而只裝備現代化聯合多效應彈頭系統(JMEWS)的「戰斧」 IV型巡航飛彈被命名為「戰斧」Vb型巡航飛彈。
  • 戰術戰斧巡航飛彈打擊敘利亞化武設施行動之——戰前任務規劃
    不進行打擊無(3)C類目標分析(備選目標)目標名稱目標數量目標類型建議武器選擇建議武器數量卡拉蒙軍事基地4(已知)建築物戰斧巡航飛彈4-5枚/單位 目標列表生成因素排序列表目標名稱×1  備選目標×1主要目標:建築物×1  地導目標:地空飛彈陣地×7  預警雷達目標:遠程預警雷達×1  備選目標:建築物×3初步打擊方案擬定方案1:戰斧巡航飛彈迂迴航路攻擊,僅針對主要目標武器選擇RGM-109D/E武器數量
  • 一直被模仿,從未被超越:一文讀懂「戰斧」巡航飛彈的迭代演進
    「戰斧」從誕生到如今跨度長達三十多年,經久不衰,源自於其不斷更新的技術。第二次世界大戰之後,美蘇基於V-1發展了一些戰略級巡航飛彈。比如美國發展的「海神」、「天獅星」等。但是當時巡航飛彈在射程、精度、速度、機動性、突防能力等方面存在難以克服的劣勢,對陸攻擊巡航飛彈迅速被彈道飛彈取而代之。雷神公司的宣傳材料。
  • 轟六K的長拳---長劍-10巡航飛彈
    (翼下可掛載6枚長劍-10巡航飛彈的轟6K巡航飛彈轟炸機) 正如長劍-10給了轟6K新的生命一樣,巡航飛彈的出現,使老式轟炸機獲得了新生,不僅是咱們的轟6K,俄羅斯圖-95,美國B-52都是如此,否則這些老硬漢都得退出疆場,因為它們體大速慢,都無法面對現代防空系統的攔截,想臨空轟炸幾乎不可能了,但巡航飛彈給了它們遠在敵方防區外的打擊能力,仿佛一劑長生不老藥
  • 日本為啥不能有戰斧巡航飛彈?從彈道飛彈和巡航飛彈區別說起
    目前高超音速巡航飛彈(準確講應該是高超音速飛行器,國內目前的報導稱為巡航飛彈有些不妥)使用的動力系統分為三種:衝壓式發動機,超燃衝壓發動機,衝壓發動機和火箭發動機串聯。這三種動力系統,均依賴空氣必須在大氣層內飛行,超燃衝壓發動機,理論上在消耗燃料量相同的情況下,能提供比火箭發動機高三倍的推力,傳統上的衝壓發動機需要氧化劑,這個不需要。此外,需不需要和火箭發動機串聯,完全看需求。
  • 反隱身雷達世界頂尖, 國寶級科學家已放話, 美軍F22和F35無所遁形!
    如何對付戰鬥機?在今天看來也只能使用雷達了。吳劍旗在雷達方面進行了20多年的耕耘,最終研製出非常先進的反隱身雷達。他所帶領的項目組研製的反隱身雷達,曾經在2013年發現了世界知名的F-22戰鬥機,吳劍旗也因此獲得了國家科技進步一等獎。由此可以推測,時間又過去了7年,我們如今對於F-22類似的隱身戰鬥機,想要進行定位和捕捉,應該沒有什麼大問題了。
  • 美海軍升級版「戰斧」巡航飛彈的五大特徵
    升級版「戰斧」的目標是在強國競爭的時代下發揮其威懾作用,它具有以下五大特徵: 一、能力增強。Block V「戰斧」將分為Block Va和Block Vb兩種彈型,可用新導引頭打擊1000英裡外的水面船隻目標。它的新彈頭也將具有更多能力,包括穿透力更強。對亞太地區而言,「戰斧」的射程是非常重要的。
  • 巡航飛彈技術特點及巡航飛彈防禦系統組成
    遠程飛彈所帶來的威脅被認為是擴大美國本土巡航飛彈防禦能力的原因。例如2019年2月,美國北方司令部司令指出,俄羅斯「新一代空射和海射巡航飛彈的防區射程和精度明顯高於前代產品,使其能夠從遠在北美防空司令部雷達覆蓋範圍之外的地方打擊北美。」然而由於美國大部分人口及許多重要的政府和軍事設施都位於沿海附近,因此短程LACM仍可能構成威脅。
  • 國產無人機群亮相珠海航展,威力大過4架阿帕奇?!
    這些設備包括雷射指示器、雷射測距儀、雷射跟蹤儀、穩定瞄準具、高解析度電視和前視紅外探測系統等。通過這些設備,飛行員可在晝夜遠距離搜索和瞄準目標,並能在夜間和能見度很低的情況下目視超低空飛行。(圖源:U.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