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初,志司對全線防禦部署作調整,我們一一六師奉命於7月中旬接替四十軍ー一八師及ーー九師1個團的防務,一一七師於7月中旬將防務交給三十八軍一一三師,進駐市邊裡以西地區休整。
一一六師接防後,主動尋找戰機打擊敵人,三四八團偷襲高陽岱西山,與敵反覆爭奪,斃傷敵200餘名;三四七團以抗擊、反擊等手段在116.9高地先後打退敵14次攻擊,斃敵190餘名。
經過1952年春夏戰鬥,我軍正面陣地更加鞏固,對孤立、突出、預有防禦準備之敵的進攻作戰能力進一步提高,部隊求戰情緒高漲。根據志願軍總部關於粉碎敵人可能的局部進攻,先敵發起戰術反擊作戰的意圖,軍黨委於8月28日召開擴大會議,研究決定進行戰術反擊,9月14日,聯司下達戰術反擊作戰命令,規定戰術反擊的時間為9月20日至10月20日之間,對每一目標的具體反擊時間則由各軍自行確定,以準備好為原則。由於我們軍已準備好,經志司批准,提前於9月18日,一一五師和一一六師兩個師同時開始戰術反擊。
在發動戰術反擊前,上級對我們軍、師領導成員作了部分調整。李雪三政委率志願軍歸國代表團返回朝鮮不久,調任志願軍後勤部政治部主任,顏文斌、彭金高兩位師長也先後調離我軍。吳信泉軍長兼軍政委,汪洋任軍司令部參謀長、楊啟軒任副參謀長,王扶之代ー一五師師長,張峰任一一六師師長,韓曙代一一七師長,李義明任軍後勤部部長。在這段時間裡,總政從入朝作戰部隊中抽調幹部進軍事院校深造,尹培良、汪明德、廖振鐸等9位同志回國學習。
在準備戰術反擊過程中,我和杜博曾召集各師炮兵團長郭冷、田鳳賢、王化東和配屬的炮二十七團團長楊文儀專題研究了戰術反擊中炮兵作戰的問題。會上交流了前一段作戰經驗,分析了敵情和敵炮火反擊的特點,除了堅持加強集中指揮、重疊射擊、炮兵陣地靠前實施抵近射擊、派出前進指揮觀察組到步兵部隊隨時呼喚火力等作戰手段、措施外,還研究了一些新的戰法。一是縮短炮火準備時間,由原來的半小時到1小時縮短到20分鐘,並增大突然性和火力密度,使敵人還未及判斷和實施火力反擊,我步兵分隊已衝上敵人陣地。二是提前實施破壞射擊,在步兵進攻前3-5天,炮兵在白天以單炮對預定目標進行破壞射擊,既增強射擊準確性、節省彈藥,又麻痺敵人。三是打擊敵人反衝擊部隊,在提前進行破壞射擊的基礎上,有的戰術反擊戰鬥可不進行炮火準備,步兵以強襲手段突然發起進攻,佔領陣地,炮兵則集中火力打擊敵人的反衝擊部隊和炮兵陣地以及火力點等目標,保障攻擊部隊守住陣地。
首先開始反擊的是一一五師三四五團。我三四三團四打被美軍稱為「老秀山」的無名高地,主動撤離後,美二師三十八團接替防務,於8月31日以約220人兵カ,附輕機槍18挺、重機槍13挺、無後坐力炮2門、90火箭筒4具、坦克3輛進佔該高地設防。9月18日18時,我三四五團以兩個連趁敵人吃晚飯之機,在師、團35門山野炮、16門迫擊炮的火力支援下,用3分鐘時間突破敵人防禦,激戰23分鐘,全殲「老禿山」主峰及2號陣地守敵。爾後在4天時間裡,敵人出動大批飛機、大量炮火和坦克對我陣地輪番進行「地毯式」轟炸和瘋狂炮擊。19日一天,敵人向我陣地和團炮兵陣地傾瀉1萬餘發炮彈。三四五團團長朱互寧、政委陳硯田指揮部隊奮勇反擊。扼守陣地的六連二排發揚我軍近戰夜戰的特長,每次都待敵接近前沿20-40米時開火,充分發揮手中武器的威力。四班長楊保明趁夜色掩護,孤膽化裝混入敵群,從側後對敵進行突然襲擊,擊斃敵指揮官,打亂了敵人的部署。團高機連連長高鐵飛以6發子彈擊落敵機1架。這次戰鬥共斃傷俘敵1300餘人。六連打退敵人進攻後,團偵悉敵可能發動大規模報復行動,且我工事已被推毀,不宜堅守,遂令六連於22日主動撤離「老秀山」。
在一一五師打響「老禿山」反擊戰後2小時,一一六師開始強襲高陽岱西山。高陽岱西山又稱194高地,位於馬良山東側,是緩衝區的一個要點,距我前沿200米,地形狹長突出,高於我陣地。敵人控制該點1個多月,構築了支撐點式的環形工事,直接瞰制我一一六師三四八團防守的82、83號陣地,對我防禦很不利。
為了摸清敵情,三四八團團長高克、二營營長王林在戰前親自帶領連、排幹部和部分班長先後7次深入敵後進行偵察,詳細查明了敵兵力、火力部署、工事及障礙設置情況,實地研究了攻擊部署、進攻道路,並組織了沙盤推演,臨戰訓練,還以小分隊夜潛敵陣、襲擾麻痺敵人。
發起進攻前,一一六師炮兵團政治處主任李兆書帶領參戰的炮兵分隊指揮員、炮手和觀察員來到三四八團陣地,三四八團丁翰政委召集步兵分隊的同志一起研究步炮協同問題,步兵和炮兵同志互相鼓勵,互相提出要求,密切了相互的配合。在這個炮兵團內,他們還開展了觀察所、炮陣地、通信保障、後勤保障分隊擰成一股繩,齊心合力爭取集體立功的活動,大大激發了幹部戰士的革命英雄主義精神。
9月18日19時55分,二營副營長張久貴指揮攻擊分隊和警戒、阻援分隊在師、團炮火對敵「欺騙射擊」的掩護下,神不知鬼不覺地進入距敵前沿7至30米的衝擊出發地區。10分鐘後,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勢,突然從6個不同方向對敵發起衝擊,僅1分鐘就全部突入塹壕。他們大膽穿插分割,戰士馬成勇見正副班長和戰鬥組長相繼犧牲,拿過小喇叭率全班繼續戰鬥,敏捷地把進攻前團政治處丁主任贈送的「紅手榴彈」投入地堡,打掉了敵指揮所,經激戰20分鐘,全殲美三師六十五團二連191人(其中俘敵18人,內有軍官3人)。18日至25日夜,我軍頑強堅守8晝夜,連續粉碎敵人增至1個多營兵力的14次進攻。
在戰鬥中,為了保障觀察所和炮陣地之間的通信聯絡,炮一連電話班長張洪英在炮火封鎖區內維護電話線路,他利用敵炮彈彈著點不重複在一處的規律,從一個彈坑跳到另一個彈坑,隱蔽自己,連續接通被打斷的電話線幾十處。在我對敵實施炮火反擊時,電話線又被打斷,為了保證及時傳遞射擊口令,張洪英毅然用自己的左右手接上電話線,讓電流在自己的身上通過,保障了及時指揮。此戰共斃傷俘敵820餘人,毀傷敵坦克5輛。
三四七團襲佔水鬱市北山的戰鬥,首創了白天反擊戰的範例。9月24日,該團攻佔北山後,敵人連續發動三次進攻,團長王如庸果斷命令三連撤出主峰陣地,趁敵登上高山立足未穩之機,指揮炮兵實施猛烈炮火覆蓋,先後斃傷敵200餘人,我僅傷亡13人。敵人不甘心失敗,連續發動2次進攻,我又主動撤出主峰陣地,再以強大炮火覆蓋,使水鬱市北山又回到我軍手中。這次戰鬥指揮果斷,步炮密切協同,部隊轉移和反擊適時靈活,受到志司的表揚。
一一五師取得對「老禿山」攻防戰勝利後,該師三四四團二營於9月25日向198.6高地發起進攻,經8分鐘激戰,攻佔了198.6高地,全殲守敵美三師七團2個排後主動撤離。10月6日,團長丁劍銳指揮再攻198.6高地,又全殲偽一師十五團1個加強排。
三四八團六連和三四七團五連並肩夜襲高陽岱北山、東北山的戰鬥,戰前準備工作也很充分。高克、王如庸兩位團長親自率領參戰營、連指揮員和主攻分隊的班、組長多次抵近偵察,派出偵察組潛入敵人縱深,指揮炮兵進行破壞射擊,阻撓敵人構築工事,掃清衝鋒路上的障礙物,迷惑疲憊敵人。團、營、連分別組織排以上幹部會、班組長分析會,傳達作戰部署,進行沙盤作業,研究具體打法。各營、連還派出兵力在抵近兩座高地200至500米處秘密挖掘了30多個可容納3至5人的屯兵洞。師政治部主任欒峰如等師、團政工首長及機關幹部深入班、排做思想工作。10月6日,兩個連僅用3分鐘時間就分別攻佔高陽岱北山、東北山主峰。敵人丟了表面陣地,轉入坑道負隅頑抗。五連連長孫學會組織戰士向坑道內投擲辣椒彈,將敵人逼出坑道;六連指揮四班以爆破筒將坑道口炸塌。經5晝夜激戰,殲敵600多人。
強攻高旺山西北山,作戰對象是加拿大二十五旅皇家步兵團貝茨公主傘兵營的二連及一連一部。三四六團吸取兄弟部隊戰術反擊的經驗,進行了認真的戰前準備,先後5次對高旺山進行潛伏觀察和抵近偵察,在相似地形上進行7次戰術演練,炮兵分隊以不規律炮火對敵進行「欺騙射擊」,在距敵前沿50米處構築了可容納500人的屯兵洞,以儘量縮短衝擊距離,同時還準備了120斤炸藥、15根爆破筒、400枚手榴彈。出徵前,一連、四連組織宣誓大會,團裡組織歡送大會。師長張峰、政委任茂如來到團裡慰問,團長李德功、政委齊雷勉勵這兩個連保持「先鋒連」、「常勝連」的光榮傳統,親自授予「英雄彈」,參加歡送大會的祖國慰問團的同志將「把紅旗插上高旺山」的戰旗授予了尖刀班。在出徵路上,「喝一杯勝利酒!」「吸一支勝利煙!」「歡迎你們勝利凱旋!」的熱情洋溢的沿路歡送,一直把攻擊分隊送入前沿陣地。
10月23日,一連、四連在師、團8個炮兵連強大的火力支援下,從三面突然發起進攻,經12分鐘激烈緊張的戰鬥,四連九班前僕後繼將祖國親人交給的紅旗插上山峰,全殲守敵1個加強連,斃敵230餘人,俘敵14人。戰後,吳軍長、我、汪洋參謀長和116師張峰師長登上無名高地,只見西北角山頂上一片碎石,有些幾乎成了粉末,一腳下去,可以踩得很深。我當時感慨地對大家說:敵人有鋼鐵,我們有的是志氣!
我軍在36天戰術反擊中,先後對敵人10個連排支撐點進攻10次。戰鬥中發揚我軍近戰夜戰特長,利用夜暗,偷襲與強攻相結合,依據地形和敵軍陣地情況,有的攻佔後主動撤離,有的與敵反覆爭奪,在爭奪中大量殺傷敵人,共殲敵5個連25個排及1個排的大部,擊退1個班至2個營兵力的100餘次反撲,合計斃敵4219人,俘敵96人。當時,我們軍選擇的進攻目標10個,佔中朝部隊進攻目標的總數60個的17%,進攻10次,佔總數77次的13%,攻佔後鞏固了的陣地有高陽岱西山、北山、北山南小高地、水鬱市北山、上浦坊南山南小高地、198.6高地共6個,佔總數18個點的33%。敵我傷亡為四比一,我們以小的代價換來了大的勝利,當時受到志司和十九兵團通令表揚。
在對空作戰方面,我們也取得了勝利。入朝作戰初期,敵機十分猖狂,我軍只能採取偽裝、隱蔽、疏散等防護手段。美軍被迫轉入戰略防禦接受停戰談判之後,又發動了大規模「絞殺戰」,動用了70%的空中力量對我志願軍集結地域特別是運輸補給線狂轟濫炸,妄圖「窒息」我軍。針對敵飛機活動規律,我們開展了積極的對空鬥爭。1951年6月,部隊裝備高射武器後,吳軍長用了很大精力來組織全軍幹部學習掌握高射武器的戰術技術,他親自主持起草了《普遍開展全線對空作戰》命令,發動全軍人員使用手中武器積極開展對空射擊活動,組成了步槍、輕重機槍、高射機槍、高射炮群構成的對空射擊網,打得敵機不敢低飛。我也曾帶杜博及3個師的炮兵團長選擇高炮陣地、配備火器,以團高機連、營重機連掩護步兵前沿陣地,以2/3高炮部隊掩護炮兵和師、團指揮所,以1/3高炮部隊掩護軍後勤供應線,大大減輕了敵機對我基本防禦陣地的威脅。我們還採取了集中與分散使用相結合;單炮隱蔽在敵機必經航線的地段上,嚴密偽裝,突然開火;每打一仗,轉移一次陣地,避免遭受敵機報復等措施,在陣地防禦期間取得了毀傷敵機265架,俘敵飛行員11名的戰績。
11月5日,奉志願軍首長的命令,我們軍又將防務交給四十七軍,重返成川地區休整。到楊啟軒副參謀長和左勇科長最後撤離陣地為止,我們軍擔負的陣地防禦作戰任務圓滿結束。從1951年12月1日至1952年11月5日,在340多個日日夜夜的陣地防禦中,我們軍先後共與7個師番號的美偽軍作戰300多次,殲滅敵人2.24萬餘人,擊落擊傷敵機265架,毀傷坦克179輛、汽車183輛,繳獲大批火炮、槍枝和物資,做到了寸土未失,而且擠佔了緩衝區11個高地,向敵佔區伸展擴大陣地面積140公頃。
這場陣地防禦戰迄今已有40多年,今天回憶起來,當年的情景依然歷歷在目。可以這樣說,這戰鬥的340天,我們軍是在冬季嚴寒爬冰臥雪、雨季泥濘潮溼的條件下堅守陣地的,是在敵機狂轟濫炸、猛烈炮火之下打退敵人進攻的。幹部戰士在作戰中所表現的英勇頑強和艱苦奮鬥的精神是非常突出的。在軍黨委「一切為前線」、「一切為勝利」、「一切服從作戰」的號召下,全軍幹部和戰士、機關和部隊、前方和後方互相鼓勵,互相幫助,團結一致,齊心合力去克服困難,戰勝敵人。許多報話員、觀察員、通信員、衛生員隨步兵一起突入敵人陣地,機關幹部、文藝工作人員、後勤保障人員勇敢地上第一線,他們把到前沿陣地去工作、去作戰視為最大的榮譽,把「英雄陣地英雄守」作為共同的奮鬥目標。儘管敵人窮兇極惡地使用飛機、大炮、凝固汽油彈、細菌彈、毒氣彈、黃磷手榴彈等各式各樣的武器來對付我們,絲毫也動搖不了我軍指戰員的戰鬥意志。敵人付出2.255萬人的傷亡,不得不頻頻輪換調整,以補充兵員、恢復士氣,而卻沒有得到我方一寸土地。這也證明了,在毛澤東軍事思想指引下,我軍以劣勢裝備進行現代防禦作戰同樣能戰勝敵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