揭秘美國與蘇聯在聯合國的否決權大戰

2021-02-13 非常歷史

  在不久前,舉行的聯合國大會上,烏克蘭及其西方盟友成功說服多數國家投票認定克裡米亞脫烏入俄的全民公投「非法」。然而,聯合國大會決議不具備法律約束力,俄羅斯也拒絕執行這一結果。

  歷史上,美俄(蘇)在聯合國多次發生爭鬥,特別是冷戰時期,美蘇曾多次展開否決權大戰。

  為引入否決權爭執不下

  1944年8月至10月,美蘇中英四大國代表在美國華盛頓舉行會議起草聯合國章程。聯合國安理會常任理事國的否決權問題首先是由蘇聯提出的,它主張蘇英美法中5個常任理事國應有否決權,即在對具體問題進行表決時,只要5國中有1國反對,表決即當然無效,只有5個常任理事國一致同意方能通過。

  蘇聯之所以提出否決權問題,是因為當時5個常任理事國中只有它是社會主義國家(中國在1944年誰執掌政權尚沒有定論)。然而,美英主張採取少數服從多數的原則,堅決反對否決權。直到1945年2月的雅爾達會議,蘇聯以與盟國全力合作擊敗德國並對日宣戰為承諾,才換取了美英對設立否決權制度的承認。

  事實證明,蘇聯是「很有遠見的」,不但千方百計爭取到了否決權,也是戰後使用否決權最多的國家。冷戰時期,蘇聯多次動用否決權,以至於1957年到1985年間擔任外長的格羅米柯被稱為「搖頭先生」。


美蘇爭霸

  圍繞日本入聯幾番爭鬥

  接納新會員也是美蘇激烈爭奪的領域,這一點在戰後針對日本入聯的問題上表現得比較明顯。1951年9月8日,日本在蘇聯、中國等主要戰勝國沒有出席的情況下,與48國籤署了片面媾和條約——《舊金山和約》。「和約」的序言稱:「日本表示申請加入聯合國而且在任何場合都遵守《聯合國憲章》原則的意志。聯合國歡迎日本國的意志。 」1952年9月,在美國的支持下,日本向聯合國提出加入申請。

  然而,由於日本沒有與蘇聯籤訂媾和條約,蘇聯很是惱火。在9月18目的安理會會議上,日本政府加盟聯合國的申請儘管得到安理會11個成員國中10國的贊成,但蘇聯以日本不具備加盟資格為理由投了否決票。

  之後,日本數次努力均告失敗。直到1954年底,鳩山一郎出任日本首相後,把改善對蘇關係作為外交重點之一。經過努力,1956年12月18日的聯合國安理會和聯合國大會作出決議,同意日本成為第77個會員國。日本成功入聯很大程度上歸功於蘇聯沒有再投否決票。

  爭奪聯合國秘書長人選

  聯合國成立之初,美蘇對該機構 「大管家」——秘書長的爭奪最為激烈。不同意識形態和不同利益考慮的尖銳衝突,使秘書長的委任充滿戲劇性。

  1946年初,聯合國開始選舉第一位秘書長。美國提名加拿大駐美大使萊斯特·皮爾遜,蘇聯對此提出不同意見,認為第一任秘書長的候選人應來自二戰中被德國佔領的國家。安理會各成員國一致同意推薦蘇聯提名的挪威外長特裡格夫·賴伊。

  賴伊當選第一任秘書長後,由於1950年聯合國對朝鮮半島局勢採取了有損公正的立場,蘇聯堅決反對他連任,但賴伊卻得到美國等西方國家的大力支持。蘇聯最後行使了否決權,這使得安理會無法就秘書長人選取得一致意見。美國繞過蘇聯的否決,將提案交給聯大,聯大投票通過決議,才使賴伊的任期得以延長3年。但蘇聯認為過期的秘書長未經安理會推薦而獲連任違反聯合國憲章,拒絕與他合作,終於迫使賴伊提前辭職。

  1952年,在賴伊辭職後第二任秘書長的選舉中,美國又提出萊斯特·皮爾遜,蘇聯當時沒能立刻找到合適的人選,但仍行使否決權阻止了這個來自北約成員國的候選人。鬥爭的結果是,立場相對溫和的瑞典人哈馬舍爾德獲得推薦並當選。1957年哈氏謀求連任,蘇聯雖然對哈馬舍爾德並不滿意,但因找不到合適的人選而未對其行使否決權。

  在1960年第15屆聯大上,赫魯雪夫借剛果問題猛烈抨擊哈馬舍爾德,並藉此機會提出改組聯合國機構的建議。此後,蘇聯再度行使否決權,宣布不承認哈馬舍爾德為秘書長。這也導致聯合國內部關於秘書長機制的激烈爭論,直至哈馬舍爾德1961年在剛果飛機失事,此事才算告一段落。

  1971年,阿根廷人伍迪德羅達被推薦為聯合國秘書長,蘇聯兩次動用否決權阻止他擔任此職位。同年,芬蘭人拉克恩·傑科本被提名聯合國秘書長,蘇聯又兩次動用否決權。1981年當伊朗人薩德魯丁·阿加汗被提名為候選人時,蘇聯再次動用否決權。

  美國毫不遜色

  與蘇聯頻繁動用否決權相比,美國也絲毫不落下風。 1981年,曾擔任坦尚尼亞駐聯合國代表的非洲著名外交家艾哈邁德·薩利姆被提名聯合國秘書長。1971年底第26屆聯合國大會宣布恢復中華人民共和國在聯合國合法席位時,一些非洲國家與會代表當場起舞,薩利姆便是其中之一,為此,他贏得了中國人民的尊敬,卻得罪了美國。美國代表為此接連16輪投反對票,以警告他對共產國家的支持,薩利姆最終失去擔任聯合國秘書長職務的機會。

  1996年11月19日。美國以1:14的比例否決安理會關於加利連任秘書長的議案。美國公開反對的理由是:加利在任期內對聯合國改革不力,顯示出徹頭徹尾的霸權主義行徑。同年,美國又連續3次投否決票否決了對象牙海岸人阿瑪拉·埃西的提名。(金點強)

【專題文章導讀】

♦ 你所不知道的二戰巨頭邱吉爾,還是諾貝爾文學獎的獲得者!

♦ 二戰後的美國是怎樣成為世界「帶頭大哥」的?

♦ 二戰中的羅斯福與史達林是如何鬥智鬥勇的?

♦ 戰爭狂人希特勒鮮為人知的溫情一面

回復關鍵詞「 二戰02 」,獲取以上文章!

《非常歷史》

verydaily

長按右圖識別二維碼一鍵關注

敬畏 · 求真 · 鑑今

相關焦點

  • 大國否決權要是廢了,聯合國也就鳥獸散了
    後來蘇聯和美國態度強硬起來,英國陰謀無法得逞,三賤客才消停了。烏克蘭藉機構改革鬧這事,背後也有人在撐腰,從去年底開始就一直想把俄羅斯手裡的否決權廢掉,或利用程序繞過去。美國想通過這種方式給俄羅斯施加政治壓力,以期在頓巴斯衝突地區派遣聯合國維和人員問題上,通過有利於自己的決議。美國可不是想把一票否決權給廢掉,烏克蘭搞得有點過頭了。
  • 新中國是怎麼加入聯合國常任理事國的?一票否決權有什麼用?
    在百度百科的解釋裡,這「五常」是用來維護世界和平、解決地區衝突的,在聯合國有一票否決權。不過「五常」為什麼在聯合國地位這麼高?新中國為什麼在1971年才加入?一票否決權到底有啥用?本文將用最簡單的方式,告訴你答案。一、五常在聯合國的地位聯合國的五常,是第二次世界大戰後,大家公認的五大戰勝國。
  • 西方國家心生一計,能繞開俄羅斯在聯合國的否決權?
    ,西方國家希望通過將化武問題的解決交由整個聯合國大會處理的方式來結束這種僵局。這樣一來,俄羅斯的安理會否決權就不再適用。這個想法利用的是冷戰時期首次建立的很少使用的一種方式,將危機責任轉交給193個成員國的聯合國大會。俄羅斯已經11次動用安理會否決權,阻止針對其盟友敘利亞的行動。安理會2012年曾建立過一個試圖確定敘利亞化武攻擊事件責任方的國際調查機制,就是禁止化學武器組織-聯合國聯合調查機制。
  • 1972年新中國在聯合國首次使用一票否決權,否決了什麼
    在這種背景下,勝利後的第二次世界大戰反法西斯聯盟為基礎,建立了聯合國、世界主要國家加入國際聯盟,合作,共同維護世界的和平。在聯合國,最重要的一個系統,是系統的常任理事國。目前,五個常任理事國,包括美國、俄羅斯、法國、英國和中國。新中國成立聯合國,真的沒有戰爭發生的範圍很廣。
  • 關鍵時刻,中方無法使用否決權!聯合國又一次倒向西方陣營
    實際上常任理事國不僅僅是對國家綜合實力有要求,更重要的是承擔起這份責任之後也就擁有更多權利,比如一票否決權。提起否決權,五常中最會引起爭議的就是美國,其常常不分場合使用否決權,比如曾經以色列犯下的邊境「屠殺案」,大批巴勒斯坦人民死亡,各國都對以色列發起聲討的同時,美國使用否決權將其保下來。
  • 美國要出兵朝鮮,蘇聯為何放棄一票否決權?史達林:為讓中美衝突
    1950年11月,中國特派代表伍修權出席聯合國安理會,控訴美國武裝侵略中國領土臺灣的非法的和犯罪的行為美國當地時間下午14點,聯合國召開緊急會議,安理會通知蘇聯代表參會時,蘇聯卻缺席了,給出的理由是:「在一個月前
  • 韓戰的失敗讓美國明白,即使新中國沒有進聯合國,也有否決權
    聯合國建立後,中國更是作為「五大國」之一,成為聯合國常任理事國的一員。然而可悲的是,中國的浴血奮戰,並沒有得到列強的真正尊重。相反,中國還成為了列強之間交易的籌碼。在1945年的雅爾達密約中,美國為了換取蘇聯出兵東北,竟悍然出賣中國權力。在不知會中國政府的情況下,將外蒙古、大連、旅順以及中東鐵路的權益通通轉讓給蘇聯。
  • 土耳其總統要求取消聯合國「五常」否決權
    」,並稱如果那樣的話聯合國「將在同一天消亡」(would die the very same day)。彭博社報導截圖「如果我們取消聯合國安理會五大常任理事國的否決權,那麼聯合國將變成『國際聯盟』(League of Nations),並將在同一天消亡。」
  • 聯合國大會第2758號決議!
    那麼在1971年,還在溫飽線掙扎的中華人民共和國是如何進入聯合國,並且成為握有一票否決權的常任理事國呢?事實上,1945年聯合國建立之初,中國就是創始國之一,聯合國憲章明文確認美蘇英法中為常任理事國,只是當時的中國叫中華民國。1949年到1971年,國民黨敗退臺灣後,一直是中國臺灣代表中國出席聯合國事務。
  • 中國是怎樣成為聯合國五大常任理事國的?
    聯合國安全理事會常任理事國是:中華人民共和國、法蘭西共和國、俄羅斯聯邦、大不列顛及北愛爾蘭聯合王國、美利堅合眾國。聯合國安全理事會的五個常任理事國擁有一票否決權,即五常各自擁有對聯合國安全理事會決議草案的否決權,即使該決議獲大部分成員國支持,常任理事國仍然可以使任何安理會的決議無效。所以,五常地位在解決國際事務的過程中扮演著極其重要的角色。
  • 中國民國是怎樣成為聯合國五大常任理事國的?
    蘇聯對中國的態度更惡劣。時值中蘇關係「冷漠期」,《蘇日中立條約》籤訂後,蘇聯不但在國內禁止公開發表反日言論,在國際上,對有中國政府代表出席的會議,也堅決避免與之同席。此外,蘇、中意識形態各異,且在新疆、外蒙、東北均存在衝突,故不喜中國參與國際事務,由美國推動中國加入四強,更非蘇聯所樂見。  英國最終被美國說服。
  • 聯合國秘書長是怎麼選舉出來的?安理會5大常任理事國權力到底有多大?
    安理會是聯合國的常設機構,擔負著維護世界和平與安全的責任,共有15個理事國,包括5大常任理事國和10個非常任理事國(註:非常任理事國席位按地區分配,即亞洲2個、非洲3個、拉丁美洲2個、東歐1個、西歐及其他國家2個),被不少人稱為是國際社會「權力最大的部門」。
  • 韓戰初期,蘇聯為何不參加安理會,否決美國出兵朝鮮的決議?
    既然是「聯合國」的決議案,那麼自然得需要所有的成員國支持才行。不過,這並不是一個難題,畢竟那時候的聯合國安理會,其本身就被美國操控著,加之現在作為常任理事國之一的蘇聯代表又沒有在場,中國的代表席位也被國民黨非法佔據著,這些正中了美國人的下懷。以至於後來美國便根據這一決議,決定對朝鮮進行軍事幹預。
  • 堅決反對中國成為聯合國常任理事國的兩個國家一覽
    聯合國安全理事會常任理事國是聯合國安全理事會中的五位創始成員國,是二戰期間反法西斯同盟國中的五大國,在聯合國有一票否決權。                                                                1943年的10月份,美國、英國、蘇聯3個國家的代表在莫斯科開會,會議通過了由美國政府牽頭起草,經過美、中、英、蘇4個國家籤字的《四國關於普遍安全的宣言》,目的是建立一個國際性的組織,無論國家大或是小,都可以加入,用來維持國際的安全和平
  • 堅決反對中國成為聯合國常任理事國的兩個國家一覽
    聯合國安全理事會常任理事國是聯合國安全理事會中的五位創始成員國,是二戰期間反法西斯同盟國中的五大國,在聯合國有一票否決權。1943年的10月份,美國、英國、蘇聯3個國家的代表在莫斯科開會,會議通過了由美國政府牽頭起草,經過美、中、英、蘇4個國家籤字的《四國關於普遍安全的宣言》,目的是建立一個國際性的組織,無論國家大或是小,都可以加入,用來維持國際的安全和平,這也為聯合 國的成立打下了基礎。
  • 為什麼中國是聯合國五常?背後的真相令人震驚!
    ,多年來一直謀求成為聯合國的常任理事國,想獲得一票否決權。1952年中國打贏了美國,1962年中國打贏了印度,這讓世界承認了新中國的實力,但還不足以讓美蘇捏著鼻子承認中國是常任理事國。1972年,中國能成為常任理事國,這臨門一腳的力量,是洲際飛彈送過來的。 中國的陸軍的確天下無敵,就算是同樣擅長陸軍的蘇聯,1969年和中國在珍寶島爆發戰役後,也沒佔到中國便宜。
  • 劉祥 | 美國社會組織與聯合國人權規範的起源
    與此同時,美國國務院正著手為戰後國際組織擬定章程,1943年8月擬定的一份《聯合國憲章》第9條規定:「聯合國的成員允諾通過立法手段將人權宣言變為現實。具體的實施手段將由各成員國的行政和司法機構執行,不因國籍、語言、種族、政治和宗教信仰因素有所歧視。」仍將人權視為國內事務,這一條款因其爭議性到1944年4月也被刪除,新章程只建議聯合國代表大會將「為推動遵守基本人權展開研究和提供建議」。
  • 洲際飛彈發射一個月後,中國成為了聯合國五常
    1952年中國打贏了美國,1962年中國打贏了印度,這讓世界承認了新中國的實力,但還不足以讓美蘇捏著鼻子承認中國是常任理事國。1972年,中國能成為常任理事國,這臨門一腳的力量,是洲際飛彈送過來的。 中國的陸軍的確天下無敵,就算是同樣擅長陸軍的蘇聯,1969年和中國在珍寶島爆發戰役後,也沒佔到中國便宜。但是中國的空軍和海軍不行啊,只能影響自己國門口那一小塊,沒有幹涉世界的力量。
  • 遠方青木 | 洲際飛彈發射一個月後,中國成為了聯合國五常
    1952年中國打贏了美國,1962年中國打贏了印度,這讓世界承認了新中國的實力,但還不足以讓美蘇捏著鼻子承認中國是常任理事國。1972年,中國能成為常任理事國,這臨門一腳的力量,是洲際飛彈送過來的。 中國的陸軍的確天下無敵,就算是同樣擅長陸軍的蘇聯,1969年和中國在珍寶島爆發戰役後,也沒佔到中國便宜。但是中國的空軍和海軍不行啊,只能影響自己國門口那一小塊,沒有幹涉世界的力量。
  • 二戰中投降德國的法國,為何能成為聯合國常任理事國?
    12月24日,羅斯福再次強調:「英國、蘇聯、中國、合眾國及其盟國代表了全世界3/4以上的人口,只要這四個軍事大國團結一致,決心維護和平,就不會出現一個侵略國再次發動世界大戰的可能。」這就是舉世聞名的「四警察」思想,這一思想成為後來確定聯合國安理會常任理事國的基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