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軍臺灣旅團,是一支中國人互相殘殺的部隊?

2021-02-07 冷熱軍事史


楊曉辰、吳京昴 


近幾年,在網上流傳一篇關於由中國臺灣人組建的一支日軍旅團的文章。文章稱該旅團叫重藤支隊,後來也叫波田支隊。該支隊除了軍官是日本人以外,基層士兵都由中國臺灣人組成,並且參與了淞滬會戰、武漢會戰、桂南會戰等。


在百度百科的「重藤支隊」條目中,甚至直接寫道:「日本旅團,是中國人殺中國人的一個慘劇部隊。」那麼日軍這支部隊到底是不是由臺灣人組建的呢?關於臺灣旅團的歷史,日本方面的資料又是怎麼說的?

日軍波田支隊

日本臺灣軍的歷史

1895年4月17日,清政府在甲午戰爭失敗後,被迫與日本籤訂喪權辱國的《馬關條約》,把臺灣島及其所屬澎湖列島等島嶼的主權割讓給日本。但臺灣島內的軍民並沒有因此而屈服,他們自發進行武裝反擊。當時日軍入侵臺灣,出動3個師團的兵力,以戰死、戰傷、戰病32,000多人的代價佔領了整個臺灣。


日軍佔領臺灣後,為了鎮壓臺灣人民的反日抗爭運動,以之前日軍主力部隊撤出臺灣留下的退役軍人和部分警備軍的現役軍人合編成立了臺灣守備隊,開始由臺灣總督兼任司令。到了1918年,開始廢除武官總督制,任命文官為臺灣總督,另設臺灣軍司令一職管理臺灣守備隊。


臺灣軍成立後,共管轄臺灣步兵第1聯隊、臺灣步兵第2聯隊、臺灣山炮兵聯隊、基隆、馬公重炮兵聯隊、臺灣高射炮隊等總兵力14,419人。


1937年8月13日淞滬會戰爆發,為了增援日軍上海派遣軍,日軍臺灣軍以臺灣步兵第1、第2聯隊和臺灣山炮兵2個中隊組建成支隊,由臺灣守備司令重藤千秋少將擔任支隊長,因此稱為「重藤支隊」,同時也叫「臺灣旅團」。


到了1938年時,重藤支隊又劃歸日軍華中派遣軍,支隊長由波田重一少將擔任,因此也叫「波田支隊」。(支隊一般由數個聯隊、兵種部隊或者大隊、中隊臨時組建,規模沒有定數。組建後一般用部隊指揮官的名字為臨時番號,換下任指揮官時,就用下任指揮官的名字命名。)


1939年時,支隊正式改為「臺灣混成旅團」,旅團長由飯田祥二郎少將擔任,並配合日本海軍入侵海南。1939年11月,臺灣混成旅團劃歸第21軍進攻廣西。

進攻武漢的日軍波田支隊(臺灣旅團)


桂南會戰結束後,臺灣混成旅團劃歸日軍華南方面軍。1941年2月7日,臺灣混成旅團擴編為第48師團,由土橋勇逸中將擔任師團長。師團管轄臺灣步兵第1、2聯隊、步兵第47聯隊、工兵第48聯隊、搜索第48聯隊、山炮兵第48聯隊、輜重兵第48聯隊等。1941年11月6日,編入第14軍,後投入到太平洋戰場。至此,臺灣旅團基本結束了入侵中國的作戰。


而臺灣軍之後也改編為日軍第10方面軍,方面軍司令官由安藤利吉大將擔任。1945年8月15日日本無條件投降,日軍第10方面軍於同年10月25日向中國軍隊繳械投降。


日軍部隊中的臺籍士兵

關於日軍部隊中的臺籍士兵的情況,日軍最早於1942年在臺灣實施志願兵制度,打算利用臺灣原住民當作炮灰扔到戰場裡。之後從1942年3月到1945年,日軍總共八批次徵調臺灣原住民參戰。


1942年3月第一批「高砂挺身報國隊」500人赴菲律賓,5月7日參戰,後改稱為「高砂義勇隊」。第二批同年6月1000人,第三批同年11月共414人,第四批1943年6月共200人,第五批7月共500人,第六批1944年6月共800人,第七批1945年5月共800人,第八批據倖存者說全員未及派上戰場,留臺復員。據統計,有12000多人(也有2萬人的說法)被強迫加入「高砂義勇隊」,戰後生還人數不到十分之一。


到了1945年,日軍正式開始在臺灣全面實施徵兵制度。據日本厚生省統計,至日本投降時止,總計80,433名臺灣青壯年被強徵加入日本軍隊,成為一線戰鬥人員,更有多達126,750多人被強徵為軍屬或軍夫,二者共計207183人。這些人除留守臺灣外,絕大部分都被投入到太平洋戰場。

1945年日本戰敗投降後,日軍第10方面軍司令官兼日本駐臺灣總督安藤利吉大將向中國軍隊投降。


日本九州人組建的臺灣旅團

那麼關於日軍臺灣旅團到底由什麼人組建的?最早筆者在看《南京大屠殺史料集第56日軍文獻》時,發現該書翻譯的日軍戰史《熊本兵團戰史》關於杭州灣登陸作戰到進攻南京這一段作戰過程時,該書敘述關於臺灣旅團也就是重藤支隊的作戰情況,並刊登了作戰時陣亡軍官、士兵名錄,並說這些人都是日本九州熊本縣人。


在關於二戰日軍師團、聯隊的工具書《日本陸軍兵科聯隊》中,介紹關於臺灣山炮兵聯隊時,也說到該聯隊基層官兵都是來自日本九州。


為了徹底搞清楚臺灣旅團的士兵構成,筆者在日本舊書網上購買了《熊本兵團戰史》原書。該書內容最開始由日本熊本地方報紙《熊本日日新聞》於1962年1月1日開始,分1069次連載,主要講述從1871年8月鎮西(熊本)鎮臺成立,到1945年8月太平洋戰爭為止74年間的日本熊本兵團的歷史。


該書共3卷,分別是:《滿洲事變以前編》、《中國事變編》、《太平洋戰爭編》。其中《中國事變編》在講述入侵中國的熊本兵團時,就提到了臺灣旅團。

《熊本兵團戰史》


按照該書介紹,臺灣旅團(也就是日後的波田支隊)與第6師團、第106師團一樣都是熊本兵團。其中臺灣步兵第2聯隊、臺灣山炮兵聯隊士兵全部由熊本縣人組成,臺灣步兵第1聯隊由九州其它地方的人組成。淞滬會戰、武漢會戰等一系列作戰所補充的兵員,全部來自於日本九州。因此日軍戰史《熊本兵團戰史》在介紹熊本兵團作戰時,頻繁敘述臺灣旅團的作戰過程,因為臺灣旅團就是一支地地道道的由日本九州人組建的部隊,並非像網上所說的是由中國臺灣人組建。


而關於日軍第6師團,恐怕70%以上的中國人都不會對這個師團感到陌生。因為該師團就是南京大屠殺期間參與暴行的日軍主要部隊之一,他們屠殺的南京百姓、俘虜的國軍士兵高達六七萬人以上。只要是日軍第6師團所到之地,必定會大規模屠殺老百姓,因此被稱為「獸軍」。


日軍臺灣旅團,也就是波田支隊的士兵與日軍第6師團一樣都是九州兵組成。他們戰鬥力強悍,被稱為「陸上魚雷」,同時也十分兇殘,與第6師團一樣燒殺搶掠、無惡不作。


由此可見,因為民間正兒八經認真研究抗日戰史的人不多,大多數都是以訛傳訛,以至於將一直由日本九州人組建的部隊說成是由中國臺灣人組建。更有甚者誇大其詞,稱日軍侵華部隊各個師團有30%,甚至一半都是臺灣人。


這違背了真實的歷史,因為按照日本自己出版的戰史,臺灣旅團是由日本九州人組建,而非臺灣人。至於日軍侵華部隊裡有大量的臺灣人,那更是無稽之談。因為日本正式在臺灣徵兵是1945年才開始,而且大多數都被投入到太平洋戰場和守備臺灣。


至於中國戰場,筆者雖然收藏的日軍部隊史不多,但主要日軍師團的聯隊史多多少少收了十來冊,根本沒有提及部隊裡有臺灣人,而要說整個侵華日軍裡,估計1萬名日軍裡能有幾十個臺灣籍士兵就算多的了。


本文首發於澎湃新聞.私家歷史。


> 推薦閱讀 <

南京保衛戰:三輛裝甲戰車,衝破日軍旅團司令部!

六千國軍VS四萬日軍:日軍戰史中的南京雨花臺血戰



長按識別二維碼,關注冷熱軍事史


投稿、轉載與商務合作

請聯繫微信號:potereio

相關焦點

  • 南京保衛戰:三輛德式戰車反退為攻,衝破日軍旅團司令部
    說起抗日時期的中國裝甲部隊,一般會先想到機械化部隊第200師,這是中國軍隊第一支機械化部隊,參加過蘭封會戰、桂南會戰、第一次入緬作戰等(蘭封會戰結束後,第200師擴編為新編第11軍,後改稱第5軍,而第200
  • 20萬臺灣人參加日軍!還參加南京大屠殺:日本投降後提出無恥要求
    在日本統治臺灣期間,據有關史料記載,至少有20多萬臺灣青壯年參加了日軍,並在日軍的序列中對中國和東南亞各國參戰(如菲律賓、紐幾內亞和印度尼西亞等戰場)。其中至少有2萬人被派到了中國戰場和香港,這些臺灣籍士兵不僅僅是參戰,充當馬前卒和炮灰,還參加了舉世震驚的南京大屠殺。其中在侵華的臺灣籍日本軍隊中,重藤支隊正是日本二戰時由臺灣人組成的日本旅團,在中國戰場無惡不作。
  • 二戰日軍一個旅團到底有多少兵力? 為何一個旅團都那麼難打
    我們都知道,日本最鼎盛的時期可能就是二戰時期,而在二戰期間,軍隊中比較常見的作戰單位就是師團和旅團。那麼對於當時的日本來說,一個旅團有多少兵力,為何一個旅團那麼難打呢?二戰之前,日本軍隊的兵力約為幾十萬,為合理分配這些兵力,日本當時下屬的師團共有17個。如果按照日本軍隊的編制來看的話,一個師團包括8個聯隊,其中有4個步兵聯隊,而一個旅團由兩個步兵聯隊組成。
  • 紀實:700萬日軍大投降!
    日本投降籤字日公布了日軍大本營《關於陸海軍投降的通令》,規定所有日本陸上、海上、航空及輔助部隊應依劃定區域投降繳械:1、中國(東三省除外)、臺灣、北緯16度以北法屬印度支那日軍向中國戰區統帥投降;2、中國東三省、北緯38度以北之朝鮮、南部庫頁島及千島群島日軍向蘇聯遠東軍總司令投降;3、印度洋安達曼-尼可巴群島、緬甸、泰國、北緯16
  • 1945年日本投降時,在中國境內的日軍兵力、武器有多少?
    不過這個研究高估了日軍的步騎槍數量,因為即使按照日軍在1937年時的甲種師團編制(裝備步騎槍9476支),24個師團(不含在南朝鮮的7個師團)裝備的步騎槍數也只有22.7萬支。但此時日軍新成立的基本都是丁種師團,除了正規師團外加上獨立旅團及附屬部隊,按編制計算日軍也不大可能有50萬支左右的步槍。
  • 日軍731部隊滔天罪行!
    日本731部隊是1933—1945年在中國哈爾濱附近地區秘密研製並在實戰中使用生物武器的侵華日軍特種部隊。隸屬於日本關東軍,部隊長石井四郎。該部隊用活人進行生物戰劑實驗,使中、朝、蘇等國抗日誌士和婦女、兒童三千餘人致死;使用生物武器於實戰使二十餘萬中國人喪生。這是一組記錄了日本731部隊罪行的高清老照片。在這些遭受731部隊戕害的實驗對象中,既有中國人,也有朝鮮人,也有蘇聯人等。圖為日軍731部隊用人體做實驗
  • 中國戰區對日受降要覽
    第9戰區前進指揮所主任、第58軍軍長魯道源9月9日進抵南昌。14日12時在南昌中山路中央銀行大樓舉行第9戰區受降儀式,第11軍司令笠原幸雄向魯道源籤字投降。  投降部隊:第13師團(湖口)、第58師團(黃梅)、獨立混成第22旅團(武穴)、獨立混成第84旅團(彭澤)、獨立混成第87旅團(都昌)、獨立步兵第7旅團(吳城),投降官兵66830人。
  • 二戰時有一支日軍部隊被鱷魚吃掉?此事是真是假?
    日軍抵擋不住英軍的攻勢,決定連夜退到第二防線。他們在穿越一片紅樹林沼澤時,遭到了鱷魚的襲擊,慘叫聲此起彼伏…… 第二天凌晨,當英軍趕到這一區域時,發現這支總數將近1000人的日軍被鱷魚吃掉了絕大多數,只剩下20多名倖存者。他們神情恍惚,手舞足蹈,明顯已經被刺激瘋了。
  • 崑崙關日軍被殺得有多慘?中將斃命,聯隊長切腹,軍官死了85%
    第5軍是當時中國唯一的機械化軍,前身是1937年中國第一支裝甲車兵團,經歷過淞滬會戰的硝煙。第5軍全軍約5萬多人,是當時中國陸軍裝備最好戰鬥力最強的部隊。日軍指揮官今村均打下南寧後志得意滿,不把中國軍隊放在眼裡,認為短期內中國軍隊難以調動大量兵力反攻,反而將重點放在龍州和鎮南關的攻略上,準備一舉佔領中越邊境上的要地,搶奪當地堆積的中國軍用物資。12月18日,崑崙關之戰打響。儘管中國軍隊佔據人數和火炮上的優勢,但是日軍憑險而守,陣地工事非常堅固和巧妙,居高臨下朝我攻堅部隊密集掃射。
  • 日軍神秘「骷髏隊」侵犯長城 東北軍最精銳遭慘敗!
    還是在幾年前,採訪關於長城抗戰悍將王長江舊事時,開始注意到在這場戰役中日軍有一支十分兇殘,又十分詭異的部隊參加了戰鬥,曾給中國軍隊的戰線造成巨大威脅
  • 侵華日軍中竟然有3萬臺灣人?
    明末被荷蘭和西班牙侵佔;1662年鄭成功收復;清朝1684年置臺灣府,屬福建省,1885年設臺灣省;1895年清政府以《馬關條約》割讓與日本; 1945年中國人民抗日戰爭勝利後,中國政府收復臺灣,臺灣及澎湖重歸中國主權管轄之下;1949年原在大陸的中國國民黨當局退據臺灣。1937年,日本發動全面侵華戰爭。
  • 時空黑河 | 侵華日軍在黑河修築的軍事要塞和駐守的部隊
    日軍以此為藉口,炮轟瀋陽北大營。次日,日軍侵佔瀋陽,又陸續侵佔了東北三省。1932年2月,東北全境淪陷。此後,日本在中國東北建立了偽滿洲國傀儡政權,開始了對東北人民長達14年之久的殖民統治。「九一八」事變後,日本帝國主義佔領了東北三省和蒙東地區全境。之後,還有進犯蘇聯的野心和動機,於是在中蘇、蒙邊境線上修築了17個軍事要塞,稱之國境陣地,配置的部隊叫第×國境守備隊。
  • 日軍一個師團到底有多少人?數量遠超出你的想像
    全面侵華後,日軍主力師團不夠用,近百個乙類師團也投入了侵華戰爭。抗戰勝利時,在中國東北、華中、華東、華南戰場,國軍就接受了70個乙類師團的投降,這裡面還不包括後來被調往東南亞、太平洋戰場的20個。這些部隊是日軍兵力不支時,從1943年底開始增設的後備作戰師團。由混成旅團擴編,轄3個步兵聯隊,工、炮各一聯隊,一般有5個聯隊,加上師團部的非戰鬥人員約15500人。
  • 「百人斬」部隊:逃進深山吃同伴屍體
    那麼,日軍第十六師團究竟是一支怎樣的部隊,最終又是怎麼覆滅的呢?   日軍第十六師團是日本陸軍甲等常設師團,裝備精良,始編之年即參加了日俄戰爭   日軍第十六師團於1905年在京都編成,其司令部設於京都,官兵主要來自京都、三重縣和奈良縣,故又稱為「京都師團」。
  • 臺灣空軍要為侵華日軍立紀念碑,抗戰中死傷的中國同胞能答應嗎?
    1874年,日本以琉球島民被臺灣少數民族殺害為由,出兵攻打臺灣。5月10日,日軍在屏東社寮(今屏東縣車城鄉社寮村)登陸,遭當地少數民族抵抗。5月22日,日軍佐久間左馬太大尉率陸戰隊在石門(今牡丹鄉石門村)大敗臺灣少數民族,牡丹社頭領阿祿古父子陣亡。這就是中國近代史上著名的「牡丹社事件」,也是中國近代史上第一次遭受日本侵略,同時也是日本明治維新後第一次對外發動戰爭。
  • 臺灣有一支高度保密卻眾人皆知的秘密部隊
    上世紀六七十年代,臺灣因被孤立而渴望尋找「朋友」,而剛被馬來西亞驅逐的新加坡,急需穩固國防。1967年新臺雙方經初步討論,由臺灣幫助新加坡建立空軍部隊。從1970年代開始,臺灣陸續抽調教官和技術人員協助新加坡訓練飛行員等,一些教官更留在了新加坡,成為高級軍官——新加坡空軍司令一度由臺灣人擔任。
  • 1937年侵華日軍華北方面軍死亡人數考究
    1937年7月7日,常駐華北的日軍「中國駐屯軍」只有中國駐屯步兵旅團(1937年8月31日改編成中國駐屯混成旅團)。盧溝橋事變爆發後,日軍「中國駐屯軍」陸續增加兵力,第20師團,獨立混成第1、第11旅團,航空兵團,第5、6、10師團先後入列「中國駐屯軍」司令官的指揮之下。8月21日,日本參謀本部又決定再增派第16、108和109師團到華北;24日將第14師團也開赴華北。
  • 神劇套路並不存在,打日軍一個大隊也不輕鬆
    戰爭中期後,除獨立混成旅團外,日軍大部分師團建製取消了旅團級,其所轄部隊從四個步兵聯隊改為了三個步兵聯隊,而聯隊所轄的步兵大隊數則不變。如果我們再看日軍戰時文件的話還會發現,日軍當時的作戰很多時候是計算己方能投入多少步兵大隊,如緬甸作戰時,日軍先期投入的就是第33師團和第55師團的11個步兵大隊。
  • 今為臺灣光復75周年紀念日 長思量 不能忘
    臺灣受降主官接受日本原臺灣總督兼第十方面軍司令官安藤利吉大將遞呈投降書,陳儀隨後發布廣播演說,宣布「從今天起,臺灣及其附屬島嶼及澎湖列島正式重入中國版圖,所有一切土地、人民、政事皆已置於中華民國國民政府主權之下。這種具有歷史意義的事實,本人特報告給中國全體同胞及世界周知。」日本侵佔中國臺灣省五十年的歷史到此結束。
  • 百團大戰,消滅日軍兩萬多人,彭德懷大驚:哪來這麼多的兵力?
    同時,八月份又是雨季,日軍的巡邏就不會那麼頻繁,彭德懷、左權的這個作戰部署獲得了八路軍各個部隊的贊同和支持。八路軍各參戰部隊在戰鬥開始之前都進行了作戰總動員,129師師長劉伯承在大會上對戰士們講:「打蛇打七寸,我們打日本人的交通,就是打在了它的七寸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