承造臺海軍獵雷艦的臺灣慶富造船廠,是「臺艦臺造」的指標之一。如今獵雷艦的影子還沒看到,慶富已經傳出財務危機,不僅傳出涉嫌詐貸,如今更傳出向蔡辦求救,否則將面臨破產。
位於高雄軟體科技園區的慶富企業集團總部大樓
據了解,臺軍方內部並非不知慶富財政困境,但如果貿然因「聽聞」財務狀況而解約,恐怕會衍生法律問題,政治危機亦可能發酵,因而陷入兩難。於是臺當局高層仍處在觀望階段,慶富能否「履行合約」將是解約與否的最後底線。
「獵雷艦臺造案」自2013年啟動,經過數次流標,好不容易由慶富得標,但公司體質差、資本額小,卻以「蛇吞象」之姿,吃下新臺幣352億元的大餅,後又被檢調查出自行增資、向公股銀行聯貸的狀況,顯見其財務早已亮紅燈。
而由於慶富「藍綠通吃」的政商背景,也讓此案變得更加複雜,如何處理,將嚴重考驗蔡當局的智慧。
陳水扁(右)參加慶富總部落成剪彩
慶富集團造船起家 扁「出訪」時董座同行
會說慶富「藍綠通吃」,在於慶富本來只是油品輪的造船廠,卻在扁當局時期跨足軍火產業,且不斷傳出其和臺海軍關係密切,又是民進黨在南部的大金主;國民黨重新「執政」,慶富竟然也能搭上線,說服馬當局獵雷艦自製並順利取得標案。
假如沒有爆出財務危機和詐貸案,慶富的獵雷艦案背後的政商問題,可能永遠不會浮出臺面,但如今慶富爆出的問題,已經等同是醜聞。
臺行政機構負責人賴清德說,用「融資銀行管理慶富財務,讓慶富造船能力繼續發揮」的方式,讓獵雷艦計劃可以繼續走下去。問題是,這樣的方案看似兩全其美,但假如慶富再出狀況,要如何解決?當局的作為,是在救獵雷艦,還是救慶富?
賴清德面對慶富承攬的獵雷艦案,處理原則十分類似過去扁當局處理高鐵。其大方向,就是既然做了一半,所以當局只好概括承受。但慶富案與臺高鐵案最大的不同,是畢竟臺高鐵案只是在募資上出狀況,但慶富卻很可能涉及不法;因此背後蘊含的,已不僅僅是政策是不是要走下去,更是公平正義問題。
蔡英文當局上臺後力推臺艦臺造的「防務自主」,防務產業利益龐大,加上其機敏性,即使在防務軍工業相對成熟許多的美國,都無法完全避免利益黑箱產生。臺灣的防務產業繼續走下去,會不會變成有心、有關係卻沒有實力的廠商爭相爭食大餅,結果防務工業提升不了,卻可能產生更多官商勾結的弊案?
「慶富模式」究竟只是個案,還是未來會有「無數個慶富」?
慶富董事長陳慶男被檢方約談
現在蔡當局是要壯士斷腕和「慶富」解約,還是出手介入紓困,考驗當局智慧,倘若風波持續延燒,只證明蔡當局的所謂臺艦臺造、防務自主之說,實際是沒評估自身實力,不但毀了當局的威信而且浪費公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