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陸軍中將被炸身亡,兇手竟來自美國陸軍航空隊!

2021-02-23 鋼雨百科

本文轉自冷熱軍事史

公眾號ID:militaryhistory

1944年7月25日上午9點半左右,大量美軍轟炸機出現在法國諾曼第地區聖洛–佩裡耶公路上空,一層疊一層,黑壓壓地遮蔽了整個天空。

幾分鐘後,一場金屬風暴從天而降。

公路南側的德軍陣地劇烈地震顫著,騰起了巨大的塵埃和硝煙。炮兵和步兵陣地被夷為平地,爆炸的威力強大到將重45噸的黑豹坦克掀了個底朝天,多輛四號坦克被摧毀,更多坦克深深地埋入土中。

▼被炸毀的坦克

炸彈翻攪過的地面就像一片荒蕪之地,幾乎無法隱蔽任何活物,彈坑一個連著一個,呈現出月球表面特有的景觀。

震耳欲聾的爆炸轟鳴聲,夾雜著傷員的慘呼和被轟炸刺激得精神失常的士兵的嚎叫。在恐懼中,甚至有德軍從散兵坑裡爬出,瘋狂地衝入開闊地,被紛飛的彈片瞬間擊斃。

然而,不僅是德軍經歷了地毯式轟炸帶來的煉獄摧殘。25日當天,美軍第1軍團第7軍近6百人被己方的轟炸機編隊誤炸,其中108人死亡。

美國陸軍中將萊斯利•麥克奈爾躲在一個團指揮部附近的散兵坑裡,本打算觀察當天的進攻形勢,轟炸結束後,卻不見了蹤影。

▼ 麥克奈爾中將

當天晚些時候,麥克奈爾將軍的屍體被找到。一架轟炸機投下的炸彈直接命中了將軍的散兵坑,將他炸到了散兵坑18米外。麥克奈爾是二戰美軍陣亡軍官中軍銜最高的。

為何要發動大規模轟炸

7月25日對德軍陣地的轟炸,是美軍第1軍團為啟動「眼鏡蛇行動」而實施的空中支援。諾曼第登陸後,地面和海上炮火之外,猛烈的空中/近空支援,已經成了盟軍發起攻勢的標準序幕。

眼鏡蛇行動的重要性在於,一旦能突破德軍防線,建立起一條通道,美軍將擺脫諾曼第灌木籬牆等地貌對己方部隊的阻礙,推進至法國西北部的布列塔尼半島,並迂迴包抄到德軍側後,打出一記漂亮致命的「短勾拳」。

後來,德軍因為希特勒強行要求展開反擊,損失慘重又沒能及時部署撤退,被美軍以及南下的英軍、加拿大軍和波蘭軍合圍,盟軍從而贏得了諾曼第戰役。因此之前的「眼鏡蛇行動」至關重要。

▼ 眼鏡蛇行動突破後的諾曼第戰局

為確保「眼鏡蛇行動」成功,第1軍團指揮官奧馬爾•布拉德利決定投入登陸日以後規模最龐大的空中支援。但B-17「空中堡壘」和B-24「解放者」等重型轟炸機主要隸屬於基地設在英國的美國第8航空隊,對德國及其佔領區的戰略轟炸才是他們的首要任務,至於近空支援地面部隊,是不得已而為之。

布拉德利與盟軍空軍高層的幾位將領又頗有矛盾。他得從諾曼第戰場飛到倫敦,與空軍領導磋商如何合理地運用重型轟炸機。

重型轟炸機實施近空支援有哪些問題?

重型/戰略轟炸機加入戰術空軍主導的近空支援,將給複雜的近空支援帶來很多棘手的難題,避免誤炸是其中最具挑戰性的一個。

首先,天氣狀況是實施轟炸的先決條件,而且必須是轟炸機起飛時英國基地和到達轟炸地點時的天氣都良好的前提下。這不但為確定轟炸時間帶來難度,也要求空地部隊之間有良好的通訊與協調機制。眼鏡蛇行動本應更早開始,但由於持續多日的惡劣天氣,推遲到了24、25日。

其次是彈坑問題。按照以往的經驗,重型轟炸機的炸彈威力太大,嚴重破壞了公路,影響了盟軍坦克推進的速度。因此眼鏡蛇行動中,將使用小型的瞬爆引信炸彈取代破壞力更強的延遲引信炸彈,這樣轟炸造成的彈坑小、淺、易修復,裝甲部隊容易通過。

再次,重型轟炸機一般在4500米的高空以上投彈,更低的話,地面防空火力會構成致命威脅。如此高的高度令重型轟炸機定位目標相當困難,任何細小的錯誤,都可能變成嚴重的偏差。而且如果領投的轟炸機炸錯了目標,後面跟隨的飛機都會炸錯。

最後,即使重型轟炸機在良好的天氣下,將炸彈投擲到了正確的區域,精度也很難保證。按照《美國戰略轟炸調查:歐洲戰場》(以下簡稱《調查》)的分析,重型轟炸機投下的炸彈,僅有20%投擲在了距目標305米以內。

▼美軍對德國的戰略轟炸

到1944年諾曼第戰役時,由於精確導航和瞄準設備的運用及戰術經驗的積累,重型轟炸機的投彈水準已經比《調查》裡的平均值提高很多,但仍然遠非理想。為了確保炸中目標,只能實施地毯式轟炸。這在戰場上敵我陣線距離很近、有時甚至犬牙交錯的情況下,很容易誤炸友軍。

B-25「米切爾」中型轟炸機的精度據說是重型轟炸機的兩倍以上,戰鬥轟炸機(英軍「颱風」,美軍P-47「雷霆」等)精度應該更高,但中型和戰鬥轟炸機能掛載的炸彈少,不是眼鏡蛇行動的主角。

▼P-47「雷霆」

如何減少誤炸?

眼鏡蛇行動中,美軍轟炸機要轟炸的目標——德軍陣地,大致分布在諾曼第地區聖洛–佩裡耶公路南側一個6.4公裡長、2.3公裡寬的區域內。準備發起攻勢的美軍第7軍的陣地在公路北側。聖洛–佩裡耶公路就成為理論上「不能轟炸的邊界」。

為了提高安全係數,美軍陣地要進一步向北撤。空軍高層深知重型轟炸機的準頭不高,提出北撤4.8公裡,布拉德利將軍認為這個距離太遠了,轟炸後美軍向前移動的時間過長,以致於德軍會從轟炸中恢復、做好防禦準備。

布拉德利提出後移0.73公裡,最後空地雙方妥協的結果是1.1公裡左右。為了更保險,公路南側大約230米的區域只能由戰鬥轟炸機投彈,這樣美軍陣地距離重型轟炸機轟炸區域的安全距離就有1.33公裡左右。

▼P-47轟炸目標及模式

地面部隊相信安全的轟炸方式是所謂的「平行轟炸」,即轟炸機編隊從德軍陣地的西側飛至東側,或者反過來。陸軍想當然地認為,這樣投彈就炸不到自己。但空軍認為平行轟炸通過德軍陣地(6.4公裡)的時間偏長,會遭遇更多的防空炮火,而且較窄的飛行區域 (2.3公裡)也不利於轟炸機編隊展開。

空軍喜歡從己方陣地上空掠過的「垂直轟炸」,因為可以充分展開規模龐大的轟炸機編隊,且被炮火打擊的時間較短,但陸軍感覺這樣容易誤炸友軍。7月19日布拉德利飛往倫敦郊外和空軍高層商談的一個重要議題,就是確認陸航隊採用平行轟炸的方式。

▼布拉德利

眼鏡蛇行動中,聖洛–佩裡耶公路是一個關鍵的分界線。美軍決定在轟炸前持續釋放彩色煙霧彈來突出這條公路,期望高空的轟炸機能有效地識別。

為免遭轟炸,美軍也準備了足夠的標識面板,甚至重新粉刷了所有車輛上象徵盟軍的白色五角星。

轟炸當天發生了什麼?

7月24日,布拉德利將軍不顧持續多日的糟糕天氣,發起眼鏡蛇行動,他希望轟炸機到達諾曼第戰場後,天氣能好轉。但事與願違,天氣狀況更差了,布拉德利不得不召回已經出發的飛機。

不是所有飛行員都接到了命令,一部分飛機執行了任務,造成了慘劇——第7軍第30步兵師因誤炸有超過150人傷亡,一個彈藥庫被炸毀。

▼24日被誤炸的美軍

導致誤炸的間接原因之一很可能是空地之間糟糕的通訊協調機制:地面部隊可以直接聯繫戰鬥轟炸機部隊,但不能與中型重型轟炸機通信,這就導致命令要傳回到位於英國的總部,然後再傳達給轟炸機編隊,因而耽誤了時間,沒有接到命令的飛機不顧惡劣天氣去轟炸。

▼ 7月24日執行任務的B-17重型轟炸機

令布拉德利惱火的是轟炸採用了垂直方式,而非他和空軍高層開會確定的平行轟炸,但空軍堅稱會議的決定是垂直轟炸。關於布拉德利和空軍高層究竟在會上達成什麼共識,不是本文的重點,箇中細節不深究了。重點是平行轟炸真如陸軍想像的那麼安全嗎?

按照盟軍過去的經驗,平行轟炸的風險並不比垂直轟炸低。平行轟炸時,轟炸機投彈仍然可能誤炸聖洛–佩裡耶公路東北或西北的美軍陣地;也可能因為看不清公路,部分轟炸機從西向東飛過美軍陣地上空,這樣投彈的話,會更嚴重地誤炸友軍。

25日天氣轉好,布拉德利再次啟動眼鏡蛇行動。約1500架B-17和B-24、800架中型轟炸機架和戰鬥轟炸機,參與了當天上午持續三個小時的地毯式轟炸,共投下了4700噸炸彈(超過70%來自重型轟炸機),威力相當於一個大型的現代戰術核武器。

結果,美軍第7軍的第9、第4和第30步兵師,都遭受了友軍飛機的摧殘。

▼ B-24轟炸機

前一天就已被誤炸沉重打擊的第30步兵師,運氣糟糕到了極點。儘管嚴格按照要求後撤了1.1公裡,他們還是被己方的轟炸機狠狠地修理了一頓——61人陣亡,374人負傷(這兩個數據都遠超當天傷亡的半數),60人失蹤。麥克奈爾將軍就是在這個師的陣地上被炸身亡。

採取了種種防範措施,兩天轟炸仍然造成友軍七百多人傷亡,為什麼會這樣?正如前述分析暗示的,所有措施都不足以避免誤炸,更何況還有人為的疏忽和錯誤。 

▼等待轟炸開始的美軍

24日轟炸時,個別部隊沒有躲入散兵坑和防空掩體,反倒排出了進攻陣型,比如第30步兵師第120團的第2營。

24日的誤炸已經發出了一個強烈的警告,但無論布拉德利、還是第7軍軍長柯林斯都沒有提醒士兵25日的空襲很可行還會出現意外,應該加強保護和防範。原本要求後撤的1.1公裡,就不足夠遠,但有些部隊僅後移了0.73公裡。

▼布拉德利(左)和柯林斯

美軍採取的某些措施甚至惡化了問題,比如發射紅色煙霧彈突出聖洛–佩裡耶公路。但煙霧隨著微風向北飄蕩進入美軍陣地,與第一波轟炸造成的濃煙塵土混雜在一起,令處於高空的轟炸機飛行員更加難以分辨敵我陣線。

陸軍一再強調的平行轟炸並不管用。25日很多戰鬥轟炸機採取了平行轟炸,也造成了嚴重傷亡。飛行高度只有600多米的戰鬥轟炸機平行轟炸都會誤炸友軍,就別提飛行高度數千米的重型轟炸機了,更何況濃煙塵土火焰已經籠罩了戰場。

▼英國的戰鬥轟炸機「颱風」

結語

實際上,布拉德利和空軍高層都清楚,在盟軍以前的空中支援行動中,前述所有防範措施都無法防止誤炸,有些還會適得其反。但為避免事態擴大影響到日後的戰事,盟軍的官方調查免除了任何地面與空中部隊高級指揮官的責任。

從諾曼第登陸以來,盟軍地面部隊作戰就非常依賴空中支援,無論是「賽馬場行動」、「眼鏡蛇行動」,還是後來德軍的「莫爾坦反擊」、英軍、加拿大軍和波蘭軍發起的「總計行動」等大型攻勢,以及其他不可勝數的小型戰鬥。

B-17、B-24和英國的蘭卡斯特、哈利法克斯等重型轟炸機頻頻參與近空支援,誤炸早已屢見不鮮。以至於有人將美軍第8和第9航空隊稱為「第8和第9德國空軍」。

▼眼睛蛇行動中的美軍士兵

但公平地說,沒有重型轟炸機地毯式轟炸對德軍陣地的毀滅性破壞,盟軍多次大型攻勢付出的代價會比誤炸慘烈得多,或者至少令作戰行動曠日持久。這是盟軍高層明知誤炸不可避免而且犧牲不小,卻仍然使用重型轟炸機的根本原因。

無論從哪個角度看,麥克奈爾將軍可能都是盟軍最倒黴的高級將領。被友軍炸死的兩周後,他的兒子道格拉斯•麥克奈爾上校在太平洋的關島被日軍狙擊手殺死。

當然,戰爭對普通士兵更是殘酷無情,即使打贏了,中國的古話「一將功成萬骨枯」,恐怕是對戰爭殘酷性最好的註腳。

相關焦點

  • 美國陸軍
    主要司令部司令部及司令官基地美國陸軍情報與安全司令部(INSCOM)約翰·基蒙斯中將維吉尼亞州比福爾美國陸軍犯罪調查司令部(CID)唐納德·賴德中將維吉尼亞州比佛爾堡美國陸軍工兵軍團(USACE)卡爾·斯特羅克少將華盛頓特區美軍醫療司令部(MEDCOM)詹姆斯·B·皮克少將德克薩斯州桑姆休士頓基地美國陸軍裝備司令部(AMC)保羅·克恩上將維吉尼亞州亞歷山德利亞美國陸軍訓練與準則司令部
  • 美國陸軍衛生部長,中將軍銜,獲得過哪些獎章
    美國陸軍衛生部長,中將軍銜,獲得過哪些獎章?
  • 美國以色列再次出手?伊朗又失一員大將,重要人物被炸身亡
    在過去的一年時間中,伊朗接連失去多名軍方和軍工界重要人物,包括遭遇暗殺身亡的伊朗伊斯蘭革命衛隊聖城旅前旅長蘇萊曼尼,以及伊朗頂級核專家法赫裡扎德
  • 【魚鷹社】二戰美國陸軍(3)
    小圖介紹: 1942年3月25日起,女子陸軍輔助部隊的袖標開始啟用,並按規定佩帶在軍銜袖標的下面。它在1943年7月被廢止,當時女子陸軍輔助部隊改為女子陸軍部隊,她們從輔助部隊變為美國陸軍的正式一員。D2:中士,第104步兵團,第26步兵師這名來自新英格蘭國民警衛隊第26師(也被稱為「YO」師或揚基師)喝咖啡的士官在羊毛制服外面穿M1943人字呢雜役服。
  • 陸軍中將廖可鐸
    7月31日上午,陸軍晉升中將、少將軍銜儀式在北京隆重舉行。陸軍司令員李作成宣讀中央軍委命令,政委劉雷主持晉銜儀式。陸軍副司令員尤海濤、副政委刁國新、紀委書記吳剛、參謀長劉振立、政治工作部主任劉家國、後勤部部長韓誌慶、裝備部部長高波出席晉銜儀式。
  • 美國陸軍全介紹
    美國國會通過了1920年國防法重組美國陸上武裝力量,確定了其三大組成部分:正規軍(即美國陸軍的常備部隊)、陸軍國民警衛隊和美國陸軍預備役。 美國自1910年後開始使用飛機,起初隸屬陸軍指揮。第二次世界大戰後的1947年,美國陸軍航空軍正式從美國陸軍中分離,成為了獨立的美國空軍。美國陸軍則又先後參加了韓戰和越南戰爭。
  • 美國陸軍五星上將,道格拉斯·麥克阿瑟
    ,1944年麥克阿瑟被授予陸軍五星上將。1880年1月26日,道格拉斯·麥克阿瑟出生在美國阿肯色州小石城郊外30公裡一個軍人的家庭。其父阿瑟·麥克阿瑟二世最高曾擔任美國陸軍三星中將,他是啟發麥克阿瑟成為軍人的人。
  • Kaiserreich周一小日誌32 | 5/14 美國陸軍
    最大的變化在於美國空軍的國策樹不復存在了,因為美國空軍在本位面是在1947年才成立的,相比一戰爆發要晚了接近25年,其間經歷了許多辛勤的工作,還包括一場世界大戰。與之相反,現在的美國空軍是陸軍下屬的一個分支,因此也被綁定在陸軍國策樹上。因此,陸軍學說的僵局也會對空軍具有負面影響。
  • 天眼鎖定,高清衛星偵察美國陸軍及世界陸軍中的「陸軍聖地」
    1981年春季,來自德克薩斯州胡德堡陸軍基地的第1騎兵師第3旅在此接受訓練,在此期間,歐文堡和第1騎兵師還測試並完善了多用途綜合雷射交戰系統(MILES)。1984年,一些步兵分隊和裝甲分隊第一次加強了歐文堡內的對抗部隊力量,這些部隊來自加利福尼亞州奧德堡陸軍基地第7步兵師,他們共同組成對抗分遣隊。
  • 臺灣陸軍退役中將高安國將軍來了,向中華兒女們問好!
    我是臺灣陸軍退役中將高安國,1944年在湖南湘陰出生,1949年隨父高篤倫將軍來臺。在家父庭訓耳濡目染把家國情懷視為一生己任的生活下,承襲父親黃埔傳統精神,投身軍旅。1966年陸軍軍官學校35期畢業,留學美國接受軍事教育於1972年畢業,軍旅生涯巔峰任及臺灣花東防衛部司令官、軍團副司令等職,官拜陸軍中將退伍。
  • 美國陸軍臂章和團隊識別徽章
    它是美國陸軍軍人衣袖上臂的一種由布片縫製或絲線(早期還有金屬絲線)繡制的,用於區分美國陸軍各主要部隊編制的紋章裝置。有些英文資料中也將其稱為「Shoulder Patch」或「Patch」,國內資料裡也有將其翻譯成「部隊章」的。*正在更換/佩戴的臂章是美國陸軍後備隊第94訓練師臂章。
  • 美國陸軍準備接收最新版M1A2
    2015年12月,美國通用動力公司與美國陸軍籤訂了M1A2 SEP V3改裝升級合同,合同總價值9220萬美元。按計劃,美國通用動力將美國陸軍6輛M1A2 SEP V2坦克升級至M1A2 SEP V3配置。據偵察戰士網報導,近日,美國陸軍已經開始接收這6輛升級後的M1A2 SEP V3坦克。
  • 日本陸軍——陸軍省和參謀本部
    日本陸軍——大炮與戰車第六章日本陸軍——陸軍航空隊的變遷第七章  日本陸軍的中樞—陸軍省和參謀本部  陸軍三長官可見,在陸軍三長官中,參謀總長藉助於「統帥權獨立」的權限是何等之大。東京審判中原來試圖對襲擊珍珠港進行追究,但最終不了了之。有人說美國實際上已經破解了日本的密碼,進而甚至有人把襲擊珍珠港說成是美國「陰謀」下的套。但不管怎麼說,把背後捅刀子的人看作無辜,而受害者成為加害者了---這顯然不可能成立。
  • 首發 | 美國陸軍改革中的「頂級思想家」——道格拉斯·麥格雷戈退役陸軍上校畫像
    作為該中心主任,麥格雷戈是1999年時任美軍歐洲司令部司令兼北約歐洲盟軍最高司令部司令韋斯利·克拉克陸軍上將空襲南斯拉夫計劃的最高策劃者。麥格雷戈領導來自19國的24 0名參謀官兵策劃了此次空襲行動,並因此獲得1枚國防高級服役獎章和1枚科索沃戰役獎章。2000年2月,麥格雷戈回到美國本土,在美國國防大學任教,兼國防部長特別助理。
  • 「陸軍中將」劉振立:陸軍參謀長,老山前線打過仗,榮立一等功
    注圖文來源網絡,侵刪                                                                                                                                  「陸軍中將」劉振立:陸軍參謀長,老山前線打過仗,榮立一等功老山是一代人的記憶,這裡曾經發生過慘烈的戰爭
  • 美國陸軍坦克裝甲車輛的現代化計劃
    SepV2也將陸續開始升級為SepV3 並且獲得了更強大的防護性和攻擊力 (Source:US Army)除了針對輕型載具的升級以及計劃採購輕型坦克外,美國陸軍也在針對重型載具實施升級,因為在任何衝突之中,下至於伊拉克的低強度反叛亂戰爭,上至於歐洲可能爆發的大規模軍事衝突,坦克的重要性對於地面部隊而言皆是無可取代的,而在美國陸軍中最為強大的中流砥柱就是M1艾布蘭坦克,
  • 美國陸軍編制及實力
    >  一、3個集團軍司令部  第3集團軍(中央集團軍);駐美國本土 佐治州 麥克弗森堡;轄美陸軍快速反應部隊;其司令兼中央陸軍司令部司令;和平時期下轄:用於增援歐洲的第3軍和全球機動的第18空降軍   第7集團軍(美國陸軍駐歐洲部隊);駐德國 海德爾貝格;其司令兼美駐歐洲陸軍司令部司令;和平時期下轄:用於歐洲的第5軍  第8集團軍(美國陸軍駐韓國部隊
  • 日本陸軍航空隊,最強戰機為何以中國神仙命名?47飛行戰隊始末
    為了迎合英美鬼畜這一說法,日本還將1940年8月出產的先進陸軍戰機命名為「鍾馗」,意圖用「鍾馗」去抓「鬼」。此款戰機性能十分優越,被裝備給日本陸軍空軍王牌,被稱為空中新撰組的47飛行隊。但是也許是47飛行隊「新撰組」這雅稱起得實在不好,和新撰組保衛德川幕府的結果一樣,日本帝國也滅亡了。今天就來看看空中新撰組,裝備日本陸軍最新科技的第47飛行隊始末。
  • 帝國陸軍擺爛之王——不死的敢死隊員
    日本人覺得終於在水中抓住了一根救命稻草:美國人懂個錘子的戰爭藝術,神風乾挺了忽必烈也能幹挺你米國鬼畜。對馬島之魂知道嘛,弘安四年夏天,元寇忽必烈傾巢而出,我鎌倉幕府男兒毫無懼色,擊敗了蒙古人!境井仁賽高!於是各大航空隊紛紛效仿,紛紛開著飛機去炸米帝鬼畜。對了,截止戰爭結束,「神風特攻隊」大約出動了1298架飛機,成功率高達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