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國大典受閱的坦克
開國大典受閱的火炮
開國大典閱兵:「萬國牌」武器大展示
1949年開國大典閱兵,受閱的武器裝備都是在革命戰爭中繳獲日本和國民黨軍隊的,當時我軍基本上沒有軍工企業,「沒有槍,沒有炮,敵人給我們造」。為了整齊劃一,閱兵指揮部命令各部隊,將繳獲的新一點的武器都集中調配給受閱部隊使用。
受閱的步槍方隊,拿的是「日本造」的「三八大蓋」步槍;衝鋒鎗方隊配備的是「美國造」的「湯姆遜」衝鋒鎗和「英國造」的「斯登式」衝鋒鎗;輕機槍方隊有些使用的是捷克式輕機槍。受閱的火炮主要是「德國造」和「日本造」的。受閱的P-51飛機是「美國造」,「蚊」式飛機是「英國造」。據統計,受閱的輕重武器裝備多達110多種、82種口徑,產自世界24個國家的98個工廠,因而有人把開國大典閱兵稱為「萬國牌」武器博覽會。但是,不管哪國造,它都成了人民軍隊的戰利品,成為人民解放軍戰勝敵人的武器。
國慶10周年閱兵:武器國產化程度大提高
1954年國慶5周年閱兵時,受閱的武器裝備由繳獲的「萬國牌」換成了型號、口徑統一的引進或仿製的蘇式武器,武器裝備的機械化程度有了較大提高。1957年國慶閱兵,我國自行生產的伊爾-28型噴氣式轟炸機、殲5型殲擊機參加受閱,毛澤東主席在天安門城樓上高興地對外國朋友說:「我們自己的飛機飛過去了!」
1959年國慶10周年閱兵,具有世界先進水平的國產59式坦克首次在天安門廣場亮相。在受閱的6種型號的火炮中有5種是中國自己製造的。國產的56式衝鋒鎗、56式半自動步槍也都參加受閱。受閱武器裝備的國產化程度大大提高,有些已處於世界先進水平,標誌著中國國防工業由仿製進入了自行設計製造的嶄新階段。
國慶35周年受閱的戰略飛彈方隊
國慶35周年閱兵:國產戰略飛彈大亮相
1984年國慶35周年閱兵,受閱的各種飛機、飛彈、坦克、裝甲車、火炮、火箭布雷車都是我國自行設計、自行研製、自行生產的,有些還具有世界先進水平。
這次閱兵,我國自行設計製造的遠程、中程和洲際戰略飛彈第一次揭開神秘的面紗,特別引人注目。威武的長劍戰車以昂揚的姿態向世人表明:中國戰略飛彈部隊已肩負起捍衛祖國安全的神聖使命。
當時,有日本媒體稱,這次大閱兵第一次公開新型戰略飛彈武器,表明中國國防現代化邁出了一大步。英國《泰晤士報》也撰文稱,中國第一次將他的飛彈家族展示在世界面前,足以證明他有覆蓋地球每個角落的能力和自信。「一個沉睡的東方巨人醒來了!」
國慶50周年受閱的新型步兵戰車
國慶50周年受閱的新型坦克
國慶50周年閱兵:高新武器裝備大檢閱
1999年國慶50周年閱兵,是新中國成立以來規模最大、裝備最新、也是機械化程度和科技含量程度最高的一次。參加受閱的42種大型裝備,95%以上都是新型武器裝備,而且絕大多數都是我們自己研製和生產的,其中新型主戰坦克、還有部分飛彈和新型飛機的科技含量都達到了世界的先進水平。在三軍戰鬥力構成中,高技術武器已成為未來的主戰武器。西方軍事專家評論說:中國本次閱兵展示的先進武器裝備,表明中國軍事實力大幅度提升,中國擁有了舉足輕重的軍事力量。
期待中的國慶60周年閱兵:武器裝備類型更加多樣
即將舉行的國慶60周年閱兵,將展示一流的武器裝備,參加受閱的武器裝備多,類型更加多樣。海軍、空軍、二炮都將展示一些新型武器裝備。為體現我國武裝力量體系的完整性,還將安排武警裝備方隊參閱。展出的武器裝備主要是國產現役主戰裝備,重在反映中國特色武裝力量體系建設的主要成果。(嘉賓主持:中國人民革命軍事博物館軍史專家 姜廷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