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留意過開國大典時的那次閱兵,就會知道那個時候,從步槍到飛機,我們都沒法製造。沒有槍、沒有炮,敵人給我們造,敵後遊擊戰可以這樣,捍衛新中國不能這樣。
△視頻:9月4日《晚間新聞》
讓我們先以坦克為例,來看看中國國防裝備的自強之路。
日式坦克「功臣號」 開國大典打頭陣
人民軍隊的第一輛坦克,是在抗戰結束時,從瀋陽日本關東軍坦克修理廠搜集到的。那是一輛日本97式中型坦克,在此後的解放戰爭中,這輛坦克屢獲戰功,被命名為「功臣號」。在開國大典時,「功臣號」帶領著繳獲來的萬國造坦克團隊接受檢閱,展示了新中國的裝甲兵力量。
告別萬國造 蘇制T34抗美援朝顯神威
建國初期,新中國大量繳獲來的日式、英式、美式坦克型號複雜,維護困難,直到新中國從蘇聯成建制地進口了T34坦克,讓中國裝甲部隊走向正規。在抗美援朝戰爭中,中國人民志願軍的T34坦克,創造了許多坦克作戰的奇蹟。
59式坦克 自己造 不求人
1959年國慶10周年閱兵時,一種新型坦克大放異彩,它就是新中國根據蘇聯T54坦克仿製的59式主戰坦克,它讓解放軍的坦克裝備不再依賴別人。憑著強大的火力、防護能力和機動性,59式坦克在當時算得上世界一流水平,這一型坦克直到上世紀80年代,都是解放軍的主力坦克,至今軍隊中仍有59式坦克服役。當然是已經升級換代過的,大模樣差不多,但戰鬥力早已不在一個檔次上。
99式坦克跨越發展 擠進世界一流
1999年國慶閱兵典禮上,隆隆駛過天安門城樓的中國新式主戰坦克99式,瞬間吸引了世界關注的目光。這是中國第一次公開展示這型自主研製第三代主戰坦克。
這型坦克立項於1984年,當時,我國陸軍主要使用的仍然是第一代59坦克。同一時間,西方國家的先進第三代主戰坦克已經開始裝備部隊。99式坦克的目標就是通過一輛車,完成兩代的追趕。
時任三代坦克副總設計師王哲榮回憶說:「我們下決心要扔掉國外那些思路,要搞自己的,所以像發動機由730馬力提高到1200馬力,這個完全是我們自主研製。」
99式跑得快 抗打又能打
99式坦克採用的新技術多達幾十項,擁有先進的反應裝甲,一般的反坦克武器完全傷害不了它。先進的火控系統,能先於對手鎖定目標,並精確瞄準開炮,首發命中率極高。
總參兵種部裝甲兵局原總工程師姚神保說,包括俄羅斯、美國、日本的評價來看,也認為99式坦克是世界最先進的坦克之一,從它的火力水平、防護水平和機動水平來看都是世界一流的。
這次「9.3」閱兵,距99式坦克首次亮相已經過了16年,這型坦克也在不斷地完善和升級,動力、火控等系統比原型階段大幅提升。
坦克的每一步發展,都可謂是挑戰重重。那麼,對工業基礎要求更高的飛機製造,在建國初期簡直就是不可能完成的任務,但是通過我國航空工業者的努力,中國空軍的飛機從繳獲、購買、仿製,直到自主研發,世界一流。
米格15:中國空軍奠定堅實基礎
1949年開國大典時,新中國空軍的飛機很少,基本上都是繳獲和起義的,參閱的只有17架飛機。抗美援朝時,新中國從蘇聯購買了不少的米格15噴氣式戰鬥機。看到中國空軍在朝鮮戰場的表現,西方媒體評論說:中國一夜之間成了空中強國。
殲5:一代機擊落二代機
1956年,新中國仿製了比米格15更先進的米格17,也就是殲五噴氣式戰鬥機。這型飛機屬於第一代噴氣式戰鬥機。雖然只有機炮,它卻堅定地捍衛著共和國領空,曾擊落過美國的第二代噴氣式戰鬥機F4。
中航工業沈飛總經理袁立稱,殲5飛機的成功研製與批量生產,在大量裝備部隊後使我國的航空工業一躍進入噴氣時代。
殲6:國產飛機掛國產飛彈
殲六是中國第一款超音速戰鬥機,一共生產了五千多架,直到2010年才全部退出現役,守衛祖國領空半個世紀,曾在實戰中擊落過20多架敵機。
殲7:二倍音速的二代機
1966年,仿製米格21戰鬥機的殲7戰鬥機誕生,它的速度可以達到兩倍音速,高度接近20000米,上面裝有航炮和空對空飛彈。殲7的改進型號性能超過了原型機米格21,並且出口國外。
殲10:自行研製 追上世界主流三代機
1996年,一架新型飛機的亮相,讓世人重新認識了中國航空工業。
如果給中國空軍選擇一個符號的話,應該就是殲10。高機動、超音速,這仍然是目前為止世界主流戰機的兩大關健詞。
殲10是我國自主智慧財產權,完全由中國人研製的第三代戰鬥機,能空戰,能對地攻擊,晝夜全天候,能力和美國F16等世界主流機型不相上下。
殲15:「飛鯊」開啟海軍航母時代
今年閱兵,我國新型戰鬥機殲15「飛鯊」飛越天安門。它是一款在海上搏擊風浪的艦載機,擅長對海面艦艇實施打擊。
殲15是海軍首款固定翼艦載作戰飛機,中航工業瀋陽所殲-15副總設計師王永慶說:「飛機上只要是長出來的,都是可以摺疊的,比如說尾翼,前面空速管,後面的尾尖。」殲15和遼寧艦的到來,讓我國的海軍航空兵有了搏擊藍天的利器。
在專家眼中,其實中國還有很多高精尖武器沒有出現在閱兵中,比如殲-20、殲-31以及東風-41洲際彈道飛彈等。
來源/《晚間新聞》
本期監製/周慶安
主編/江平 張竣
編輯/何賓
我們不好戰,但我們有能力捍衛和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