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1日上午,慶祝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70周年閱兵儀式成功舉行。從開國大典上的「萬國牌」、「騾馬隊」,到國慶70周年大閱兵中全部以國產武器裝備亮相。天安門前這條閱兵路,見證了新中國的成長和人民軍隊的發展壯大。
科技日報記者了解到,此次大閱兵規模之大、參閱方隊之多、新亮相的武器之全,均創造了歷史。
那麼,這次閱兵都有哪些值得回味的亮點呢?
各型飛機160餘架、裝備580臺套亮相閱兵場,史上規模最大;40多型、300多臺套裝備首次在天安門地區參閱,首次亮相的新型武器裝備比重較高。每個「首次」都折射出新中國成立70年來國防和軍隊建設的發展變化。
這些裝備既有陸上攻堅新銳,也有反恐作戰的火力網,既有無人作戰的黑科技,也有大國戰略的殺手鐧,作戰要素一應俱全、作戰空間無所不含,是全面實施科技興軍戰略的一次集中大展示。
裝備方隊指揮部辦公室政治工作組組長王瑞成介紹,「此次參閱的武器裝備涵蓋了諸軍兵種的主戰裝備,集中反映了國防科技自主創新70年的建設成就,展示了現役國產主戰裝備的現代化水平。參閱武器裝備數量多,規模之大、類型之全都創造歷史之最。」
絢麗濃豔的彩虹帶成為空中的「吸睛」亮點,這是九機「箭隊」拉煙帶給人們的視覺盛宴。
空中梯隊由陸海空28個旅團級單位抽組而成,編成12個梯隊,通過天安門。空中梯隊新型裝備多,受閱機型突出國產化。
空中梯隊指揮部政治工作辦公室主任武祥峰介紹,此次受閱空中作戰要素歷次最全,國產新機悉數亮相,大大增加了預警機、運輸機、特種機等的數量和種類,展示了我軍戰略預警、戰略打擊、戰略投送和信息支援等空天作戰要素,標誌著我軍空中新型精銳作戰力量為主體的聯合作戰體系正在形成,彰顯了我軍維護祖國領土完整和領土安全的堅定信心和堅強決心。
一輛輛戰車披堅執銳、一件件裝備昂首挺胸……
閱兵聯合指揮部辦公室常務副主任、中國人民解放軍中部戰區副參謀長譚民介紹,此次閱兵練兵備戰的導向非常鮮明。裝備方隊按照作戰模塊編組受閱,既包括了傳統的陸上、海上、空中等作戰模塊,更加突出了新型作戰領域。
「所有裝備外觀根據作戰地域和作戰任務進行了迷彩噴塗,並進行了重新編排。多數裝備均按照戰鬥姿態受閱,裝備方隊的人員均著新式迷彩服,佩戴單兵綜合系統受閱,體現了練兵打仗、強軍備戰的精神風貌。」譚民說,「特別是,亮相的五大迷彩沒有軍種迷彩,無論哪個軍種,無論是在陸地、森林、沙漠還是城市作戰,均著一種迷彩,體現了服裝也要向作戰牽引。」
這次閱兵編設了15個徒步方隊,按照儀仗方隊、領導指揮方隊、陸軍方隊、海軍方隊、空軍方隊、火箭軍方隊、戰略支援部隊方隊、聯勤保障部隊方隊等的順序排列。
其中第二個出場的領導指揮方隊是首次創新編設,由軍委機關和五大戰區、各軍兵種機關人員組成。第一個排面,全部是少將軍官,整個方隊編在儀仗方隊後出場受閱,充分體現改革後,新的領導指揮體系的特色,體現將軍們身先士卒的作風和高級領帥人員的風採。
紅色臂章、藍色貝雷帽、新式迷彩戰鬥服,徒步方隊中壓軸出場維和部隊方隊讓人眼前一亮。
這是我軍閱兵歷史上首次以海外維和力量為主組建的方隊,是在分列式中與儀仗方隊首尾呼應、壓軸出場的方隊,也是15個徒步方隊中唯一一個迷彩著裝接受檢閱的方隊。
我國是聯合國安全理事會常任理事國中派出維和兵力最多的國家,是聯合國維和行動第二大出資國。一批批走出國門的中國藍盔,把忠誠舉過頭頂,把使命扛在肩頭,在戰火紛飛的南蘇丹、在硝煙瀰漫的馬裡、在瘟疫肆虐的剛果(金)、在危機四伏的黎巴嫩、在風沙肆虐的達爾富爾,用實際行動踐行著「忠實履行使命,維護世界和平」的錚錚誓言。
維和部隊方隊將軍領隊徐有澤少將介紹,「此次閱兵之後,很多受閱官兵將帶著閱兵的精神和榮譽,奔赴遠在異國他鄉的維和一線執行任務。」
排山倒海的徒步方隊中,將軍領隊們分別走在各個方隊的前列,步伐鏗鏘有力,目光堅毅果敢;鐵流滾滾的裝備方隊裡,一名名將軍傲然挺立於鐵甲之上,氣勢如虹,銳不可當……
這次閱兵是將軍參與最多的一次。徒步方隊中,除了儀仗方隊和預備役部隊方隊、民兵方隊和文職人員方隊之外,其他方隊均編設2名將軍領隊。裝備方隊中,戰旗方隊5名戰區指揮員均是將軍,除坦克方隊編設1名將軍領隊,其他方隊均設2名將軍領隊。空中梯隊中,預警指揮機梯隊帶隊指揮員為空軍主要指揮員。體現了以上率下、聽黨指揮、領兵打仗的風採。
來源 | 科技日報
微信編輯 | 朱舜
微信審核 | 劉華
打開參考消息客戶端看更多外媒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