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武器裝備》-海軍艦艇

2021-02-25 上上模型

中國海軍發展在近20年得到大力發展,進步飛快,在經歷了6次「臺海」危機之後,中國遼闊的海疆以何捍衛,我們的發展歷程真的不易,看到局座含著眼淚高興的說:真想不到在有生之年能親眼看見我們中國自己的航母。這是何等的艱難和不易。好啦好啦,小編最近說歷史說得自我陶醉,咱上上還是那個恬靜美好的模型群,咱就事論事,涉及到一些敏感話題就不寫歷史了,直說模型。

本文通過三張時間線圖表展開艦艇介紹:

一、(1949-1980)

「鞍山級」

07型驅逐艦(俄文:Эскадренные миноносцы проекта 7 ,中國代號:07型驅逐艦,又稱:6607型驅逐艦,北約代號:Anshan class destroyer,譯文:鞍山級驅逐艦),是20世紀50年代初期中國根據「六四協議」向蘇聯購買引進的大型軍艦,這是中國海軍裝備系列中的第一型驅逐艦。中國為購買4艘07型驅逐艦,支付了17噸黃金。

07型驅逐艦原為蘇聯「憤怒級」驅逐艦(俄文:ГОРДЫ класс,英文:Gnevnyi class), 又名為」7號工程「。該級艦自1935年開始建造並服役共計28艘。後經改型命名為」前哨級「」7-U工程「,從1938年開始繼續建造並服役,總計建造18艘。

中國海軍07型驅逐艦共4艘,均以中國北方城市命名。「鞍山」與「撫順」兩艦於1954年10月14日在青島接收,「長春」與「太原」兩艦則於1955年6月28日在青島接收。這4艘驅逐艦組成中國海軍第一驅逐艦大隊。

1950年初,剛成立的中華人民共和國尚無建造千噸級以上作戰艦隻能力,為了實現當時提出的「建設亞洲最強大海軍,準備解放臺灣」的目標,利用英國等國第二次世界大戰後裁軍,大批艦艇急於廉價拋售之機,通過香港購買48艘拆除武器的退役艦船(其中包括護衛艦、登陸艦及運輸艦等)進行檢修、改裝,並與英國談妥了以優惠價格和條件定造2艘巡洋艦、6艘驅逐艦及10艘掃雷艦。

1950年5月,中國解放軍海軍在青島成立訓練大隊,選調優秀人員培訓操作大中型水面艦艇。不料韓戰爆發,美國艦隊進駐臺灣海峽,聯合國對中國實施禁運,英國將原來準備提供的退役艦船好造好的新艦,或廉價轉售或解體拆除。中國購艦受挫,「解放臺灣」的計劃也隨之擱淺。

新中國成立初期,人民海軍一窮二白,極度缺少大型水面艦艇,海上作戰力量嚴重不足,無法有效應對外國海軍的威脅和國民黨海軍的襲擾。為此,20世紀50年代初,經協商談判,蘇聯同意將4艘07型雷擊艦出售給中國。

1954年到1955年,4艘艦陸續駛抵青島。其中一艘被命名為長春號。其他3艘分別命名為鞍山號、撫順號和太原號。這4艘雷擊艦噸位大、戰鬥力強,是當時人民海軍的核心支柱,被海軍官兵譽為「四大金剛」。

「」W級「」常規潛艇

613型潛艇(蘇聯代號:613型,北約代號:Whiskey class,譯文:威士忌級,簡稱:W級),是蘇聯在第二次世界大戰之後20世紀50年代生產的第一種潛艇,也是蘇聯二戰後設計和建造的3型中型常規潛艇之中最先研製的一型。本級艇由蘇聯紅寶石設計局設計,首艇於1950年3月在蘇聯紅色索爾莫沃工廠建造,1950年10月下水,1951年12月服役,至1958年蘇聯總共建造了215艘。本級艇艇長74.7米,艇寬6.3米,吃水4.3米,水面排水量1050噸,水下排水量1320噸,潛深200米,自持力30天,艇員編制52人,動力為2臺柴油發動機,柴電推進,水面極速13節,水下極速18節,裝備的主要武器為魚雷。

蘇聯總共只設計和建造了3型中型常規潛艇,613型潛艇是蘇聯戰後最先研製的一型,在613型的基礎上發展了北約稱R級的633型潛艇和後來新研製的877型潛艇及改進的636型潛艇,而613型潛艇是在蘇聯潛艇裝備發展中起過重要作用也是建造數量最多的一型潛艇。613型潛艇製造技術出口到中國和朝鮮,在1949年至1958年間,全世界建造的總數達到了約236艘,成為二戰之後建造數量最多的一級潛艇。

「成都級」護衛艦

成都級護衛艦(英文:Chengdu class frigate),即01型/6601型護衛艦,01型是中國海軍60年代的第一種仿造自蘇聯的護衛艦,屬於早期型反潛艦,武器還是以傳統艦炮為主,70年代後改裝一部雙聯裝SY-1反艦飛彈發射器。 在20多年的服役期內一直作為解放軍海軍的主戰艦艇,在完成海軍的各種任務中發揮了重要作用。更具意義的是經過翻譯複製本型護衛艦等轉讓艦艇的資料,以及施工建造和試驗試航等培養和造就了一大批設計和建造各類艦艇的專門人才,奠定了艦船科研設計機構和造船工業的基礎。這些初等技術人員,積累了經驗,在以後自建護衛艦、驅逐艦等艦艇的過程中,發揮了作用。

1950年代初中國向蘇聯購買了包括護衛艦在內的5種型號艦艇的全部技術圖紙和一批材料、設備。1957年依靠這些設計資料和設備,根據中蘇海軍訂貨協定裝配製造的蘇聯裡加級(Riga)(b1)火炮護衛艦設計製造01型護衛艦。1955年到1958年在上海滬東造船廠裝配製造,共完成4艘。1957年4月服役。第一艘艦艦名「昆明「號、舷號505,成都號、舷號506,貴陽號、舷號507,衡陽號、舷號508。至1994年全部退出現役。

本級艦為中共以蘇聯在1953年有償提供的「Riga」級護衛艦,設計圖紙與零組件材,於1956至1959年間在上海滬東造船廠建造,共建造四艘。稱「01」級護衛艦,西方稱為「成都」級。在滬東建造昆明、成都、貴陽和衡陽。昆明在1955年9月下水,1956年9、10月在舟山消磁、試航。1957年1月昆明艦交付海軍。

在八十年代,「貴陽」、「衡陽」分別改名為「憑祥」和「西昌」(對越自衛反擊戰中,憑祥市執行地級市待遇,並因後勤保障有功,故命名軍艦。有不少資料根據西方報導的拼音將507譯為「萍鄉」,屬誤傳)

"R級"常規潛艇

R級常規潛艇是前蘇聯613型的改進型,是根據「二四協定」,前蘇聯向中國有償轉讓,由中國進行仿製的。是中國生產批量最大的一型潛艇。

潛艇共劃分為7個艙,即首魚雷艙、前蓄電池艙、指揮艙、後蓄電池艙、柴油機艙、推進電機艙和尾魚雷艙。在首魚雷艙有6具533毫米發射管及6條備用魚雷,首部水平舵及錨裝置以及應急吹除系統。在首蓄電池艙有一組蓄電池和軍官住艙。

在指揮艙集中了雷達、聲納、航海、操舵、潛浮、均衡、射擊指揮以及高中壓氣、疏水、液壓、空調、冷藏、蓄電池水冷等主要系統。還有潛望鏡、雷達天線、無線電天線及通氣管的升降裝置。在後蓄電池艙有一組蓄電池和艇員住艙。在柴油機艙有2臺柴油機、全船通風機、空調和製冷系統等。在推進電機艙有2臺主推進電機和2臺經航電機及其控制設備。在尾魚雷艙有2具發射管、舵傳動裝置等。潛艇有11個壓載水艙,具有良好的水下不沉性和適航性。

潛艇主要觀通設備有雷達和雷達偵察機、綜合聲納、通信聲納、偵察聲納和潛望鏡、電羅經、水壓計程儀、航跡自繪儀以及短波、長波、超短波等無線電通信設備及其天線。潛艇在今後一段時間內將逐漸退役,由性能較為先進的潛艇所替換。

「」江南級「」護衛艦 

(江南級護衛艦)65型(國外稱「江南」級)是隨著20世紀50年代末到60年代初期我國自力更生研製的一型火炮護衛艦,於1962年底下達任務,1966年8 月首艦交付。該艦採用了長艏樓型,艦長90米,正常排水量1 200 噸左右,以柴油機為動力。由於動力不足(柴油機功率僅3 300 ×2=6 600 馬力),該型艦的最大航速僅22節左右。

於1962年底下達任務,1966年8 月首艦交付。與01型相比,該艦採用了長艏樓型,在加強了軍艦適航性的同時,加大了艦內空間。65型艦長90米,正常排水量1 200 噸左右,以柴油機為動力。由於動力不足(柴油機功率僅3 300 ×2=6 600 馬力),該型艦的最大航速僅22節左右。武器裝備為3 座單管100 毫米主炮(其中艏部1 座、艉部2 座);4 座雙聯37毫米副炮採取了菱形布置,加強了單側火力門數;另有反潛深彈發射裝置和深彈發射炮及14.5毫米艦載機槍。65型火炮護衛艦是我國首型自行研製的千噸級以上中型主戰艦隻,在研製過程中克服了資料不足、配套設備匱乏等極大的困難,根據既有的條件,不斷優化艦隻的設計,使該艦的實際使用性能達到了較為滿意的水平,經受了風浪和實戰的考驗。該型艦的研製成功為我國大中型水面作戰艦隻從仿製到走向自行研製奠定了基礎。首艦501 「下關」號於1963年上海江南造船廠開工建造,1966年建成交付使用,先後共建5 艘,至1994年全部退役。

G級常規動力彈道飛彈潛艇

G級常規動力彈道飛彈潛艇(蘇聯代號:629級。北約代號:Golf Class,另「高爾夫級」、「高球G級潛艇級」)是全世界第一級彈道飛彈潛艇,也是全世界唯一一級柴電動力的彈道飛彈潛艇。G級由Z級潛艇發展而來。總共建造了23艘,其中部分在後來得到了改進。除中國海軍外,全部G級潛艇於1990年以前除役。

"G級"常規動力彈道飛彈潛艇

 (又稱「高爾夫」級) 在前蘇聯的彈道飛彈潛艇家族中,只有一型是常規動力的,即在50年代末發展的G級大型飛彈潛艇,簡稱G級。其動力裝置包括 3臺柴油機和 3臺推進電機,採用三軸推進方式,使潛艇的水上航速為16節,水下航速17.6節,水面續航力可達 22700海裡。F級潛艇是前蘇聯在 50年代設計得較為成功的一級常規攻擊潛艇,G級潛艇外形則很像是在 F級當中插進了一個飛彈艙,艙內有3發只能在水面發射的 SS-N—4彈道飛彈,因此 G級的排水量較之以前的常規潛艇大大增加,約為3000噸(水下),其中G— Ⅰ型的艇長為98米,寬 8.5米,吃水 6.4米。隨著前蘇聯彈道飛彈的不斷改進,G級潛艇也不斷進行著「脫胎換骨」的改裝。在1961年~ 1972年間,有 13艘 G—Ⅰ型換裝了SS—N—5飛彈,但數量仍為3發,形成了 G—Ⅱ型潛艇 ;其後,前蘇聯海軍又將 1艘 G級潛艇加長 20米、使之能攜載 6枚彈道飛彈,排水量也隨之增至 3500噸;之後,又有1艘潛艇被加長改裝了 6發更為先進的 SS—N—8飛彈 ;最後,前蘇聯海軍為試驗更新型的潛射飛彈,將 1艘 G級潛艇改裝成試驗艇,使其只攜載已發現「颱風」級彈道飛彈核潛艇裝備的SS-N—20飛彈,即為 G— Ⅴ型。

在這所有的幾種改型中,G—Ⅳ型的意義最為重大,因為在此之前的型號都只能在水面發射飛彈,G— Ⅳ型是為了水下發射飛彈而進行改裝設計的。隨著 G級潛艇的逐漸老化陳舊,先後有幾艘 G級潛艇被拆掉飛彈發射筒,改為執行指揮、控制巡航飛彈以及進行通信任務的攻擊型潛艇。G級潛艇共建造了23艘,現已全部退役。

自1979年底起,中國就開始了潛地固體戰略飛彈的研製。1982年10月12日,中國第一枚潛地固體戰略飛彈「巨浪-1號」首次由031型(G級)常規動力飛彈潛艇」長城200號「水下發射試驗成功。中國一躍成為世界上第5個擁有水下發射戰略飛彈能力的國家。這在國際上引起了巨大的反響。 2010年8月4日,中央軍委授予長城200號艇「水下發射試驗先鋒艇」榮譽稱號。

「」旅大級「」驅逐艦

051型驅逐艦(英文: Type 051 destroyer ,北約代號:Luda class destroyer,譯文:旅大級驅逐艦),是中國自行設計建造的第一型飛彈驅逐艦。

051型驅逐艦全長132米,型寬12.8米,吃水4.6米,標準排水量3250噸,滿載排水量3670噸。該艦艦體採用903號合金鋼材焊接而成,艦上裝備大量中國新研發的電子設備。051型艦武器整體布局,參考蘇聯科特林級驅逐艦,但將艦體中心線上兩座五聯裝533毫米魚雷發射器改成兩座三聯裝海鷹-1型(HY-1)反艦飛彈發射器。

051型驅逐艦的研製裝備,是中國艦船工業一個重要裡程碑,表明中國具備了研製大型水面作戰艦船的實力。雖然與同時期世界主流水準驅逐艦比較,051型無論是裝備水平、航電系統等各方面作戰能力存在明顯差距,但本級艦為中國海軍裝備建設累積了寶貴的經驗和成果。隨著20世紀90年代第二代旅滬級驅逐艦和隨後第三代旅海級驅逐艦的陸續服役,以及新世紀一波052B/C/D等造艦高潮, 中國海軍的主力戰艦煥然一新。

上世紀80年代初,經國務院、中央軍委批准,對051型驅逐艦進行現代化改裝並研製改進型。1983年,七院組織701所、709所、716所和724所,進行051型飛彈驅逐艦改進型艦載作戰系統的方案論證,701所為主要技術責任單位。改進型飛彈驅逐艦的673型作戰情報指揮系統的主要設備於1986年12月成功地進行了陸上對接聯調試驗,其後安裝於改進型飛彈驅逐艦。724所突破雙波束平面陣列天線和全固態前向波發射機技術,並採用以計算機為中心的頻率捷變和數字動國標顯示,研製出381甲型相掃三座標對空警戒雷達,該雷達具有抗幹擾能力強、功率大、效率高、信號適應能力強、結構緊湊等特點,具有國內先進水平,獲國家科技進步一等獎。1987年051型飛彈驅逐艦的改進型在大連造船廠開工建造,於1989年年12月交付海軍服役。在此期間,中國軍方曾經打算與國外合作改造051型飛彈驅逐艦,由於各種原因,此計劃未能實現,中央軍委決定將原擬用於與外國合作的專款轉撥給有關工業部門作為研製經費,國防科工委隨即向中國船舶工業總公司和各有關工業部門布置了研製計劃,此即052型驅逐艦。

「」明級「」常規潛艇

明級常規潛艇第一次採用了尖尾線型,合理布置了上層建築的管路和閥件,縮小了甲板的空間,改進了流水孔,設計了高效率螺旋槳等。採用了航向自動操舵儀和深度自動操舵儀,在所有航速範圍內潛艇保證有正常的操縱性。中國在完成了33 型潛艇仿製國產化後,一直很重視改進提高,把成熟的預研成果及時應用於實艇。十多年裡對33型潛艇先後進行過十多次重要的改裝。例如,加裝飛航式反艦飛彈、多種型號聲納設備的改裝、螺旋槳降噪、水聲對抗設備改裝、通信天線系列改裝以及流水孔改裝和其它減振降噪改裝等等。所有這些以33 型為母體的改裝均屬於現代化改裝,不僅提高了潛艇的作戰使用性能,而且提高了研究設計、生產建造和使用水平。中國自行研製的第一代產品(035型) 就是在這種條件下產生的。實際上是針對母型艇水下航速低而瞄準了國外高速潛艇,以大幅度提高水下航速和續航力為重點的型號研製。到70年代末,中國已逐步形成了從科研設計到生產,從總體到材料設備,從試驗到使用維修的完整體系和全國範圍的配套協作網,基本完成了第一代潛艇的自行研製任務。1983年該型艇通過了國家鑑定,達到了預期目標。

第一代常規潛艇(035)的總體綜合作戰性能並不高,但對中國自行研製潛艇是一個重要的開端。80年代中期,根據軍隊建設指導思想的轉變及裝備體制的調整及時地將33型現代化改裝調整到對035型的現代化改裝上來,凡是已研製成功並試驗可靠的項目,也可研究應用於035潛艇。經過以提高作戰能力為中心的現代化改裝的035潛艇已成為中國海軍的一型主力潛艇。

1967年由中央軍委批准,自行研製的中國第一代常規動力魚雷攻擊潛艇。研製的中心任務是盡最大努力提高水下航速。為實現這一目標,在降低阻力、提高推進效率和增大推進功率三個主要方面開展了大量的研究、試驗。035型潛艇首制艇於1969年10月開工,1974年4月交付海軍使用。1979—1989年與1992—1994年間曾兩度停建,進行現代化改裝型艇的設計,要求在保持原035型潛艇總體性能基本不變的前提下,在武器系統、水聲設備、通信設備、導航設備、水聲對抗、噪聲控制、改善生活和工作條件等方面,進行多方面的改進,使艇的作戰能力、生存能力以及機動性、隱蔽性、可靠性、安全性等均有一定程度的提高。改進艇於1988年8月開工, 1990年底交艇,1993年定型,至今已建造了一小批交付海軍使用。共建造了14艘,第14艘的舷號為363。上海滬東造船廠建造。

「」漢級「」核子攻擊潛艦

「」漢級「」核子攻擊潛艦一般指091型攻擊核潛艇

091型攻擊核潛艇(設計代號:09-I,英文:Type 091,北約代號:Han-class SSN,譯文:漢級攻擊核潛艇),是中國海軍隸下的一型核動力攻擊型潛艇,是中國自行設計建造的第一代攻擊型核潛艇。

本級艇全部在中國海軍北海艦隊服役,20世紀90年代之後有兩艘轉移到中國海軍南海艦隊服役,以加強對南海和臺灣的海上作戰力量。2009年403號艇在中國海軍成立60周年大閱兵上公開亮相,2017年401號艇在青島中國海軍博物館對公眾開放。 

本級艇是中國在沒有外援情況下,完全獨立設計建造,所有零部件均為國產。本級艇共建造了5艘,首艇於1968年開工建造,1974年建成服役,最後一艘於1990年服役,已退役兩艘,仍有三艘在役。本級艇艇號分別為401至405(命名分別為長徵1至長徵5號)

20世紀50年代未,中華人民共和國面臨以美國為首反華勢力的嚴重威脅。美國不甘心在中國大陸的失敗,企圖從朝鮮、印度支那和臺灣三個方面來扼殺年輕的共和國。他們把原子彈運進南朝鮮;在日本衝繩修建了針對中國的飛彈基地;在臺灣駐紮了裝備有「鬥牛士」飛彈的美國空軍,並公開宣布要幫助臺灣國民黨建立5個「原子師」,「以滿足原子戰爭的需要」。為應對強大的威懾,中國領導人開始認真思考本國的核發展戰略。

1958年6月,恰逢中國第一座實驗型核反應堆開始運轉,當時主管中國國防科技事業的聶榮臻元帥意識到:核潛艇將成為未來世界霸權主義的戰略武器;也只有核潛艇,才能遏制世界霸權主義的囂張氣焰。因此中國必須要研製自己的核潛艇!聶榮臻元帥立即請來時任中國海軍政委蘇振華、時任海軍副司令員羅舜初、時任中國科學院副院長張勁夫、時任一機部副部長張連奎、時任二機部副部長劉傑、時任中華人民共和國國防部第五研究院院長錢學森和副院長王錚以及有關業務部門負責人,一起商討中國核潛艇的研製生產情況。這是一次極其機密的會議,是中國製造核潛艇的第一次會議。會上,大家就中國核潛艇的研製進行了座談討論,並就研製原則、進度、任務分工、組織領導、總裝廠建設等問題取得了一致意見。會議決定由聶榮臻元帥以自己的名義親筆起草一份《關於開展研製飛彈原子潛艇的報告》。

1970年4月4日,在各種困難阻礙下,首艘核潛艇完成了總體試水。與此,數萬臺設備、數不清的零件聯在一起,一個龐大、複雜、精密的陸上模式堆歷時近5年於1970年4月28日提前安裝完畢。1970年5月1日,陸上模式堆正式開始試車,試車結果表明工程優良,具備了開堆試驗的條件。之後經過一迴路輔助系統冷試車、二迴路系統串水、串油和機電設備動車及一迴路熱試車,6月模式堆進入冷熱臨界試驗。至此,核潛艇研製已經基本通過了設計、安裝、調試、操作四道關,就剩下最關鍵的試驗關了。

"江東」級

"江東」級雖是中國第一型防空型護衛艦,但卻不是個成功的案例。由於種種原因,江東級該艦成軍後前十年竟然沒有自己的主戰裝備。

江東級531鷹潭號曾參加過1988年"3.14」海戰,江東級功名卓著。江東級531現已退役陳列於青島海軍博物館。

2號艦舷號532(沒有艦名),1971年10月開工,1977年7月交船,由上海求新船廠建造。後來由於艦載武器不配套,且艦體和管路鏽蝕嚴重,部分艦載設備不能正常工作,加上後來受颱風吹襲觸礁損毀嚴重,只好於1986年6月提前退役,草草結束 了短暫的服役期!成為中國海軍最短命的艦艇之一。

二、(1980-2010)

「」江湖級「」飛彈護衛艦

江湖級飛彈護衛艦排水量:標準1425噸,滿載1700噸。主尺度:長103米,寬10.8米,吃水3.1米。動力:兩臺12PA6 8TC柴油機,每臺功率8000馬力。其改進型江湖Ⅰ、江湖Ⅱ、江湖Ⅲ、江湖Ⅳ。江湖Ⅱ加大排水量:標準1674噸,滿載1924噸;江湖Ⅲ為全封閉艦體。

「江湖」級飛彈護衛艦是中國海軍第一種自行研製的飛彈護衛艦,序號為0-53H型,由上海滬東造船廠設計和建造,首艦510號於1975年12月28日正式服役。至今該級發展了三種改型,共28艘。

江湖Ⅰ型 型號:053H

江湖Ⅱ型 

含HY-2兩聯裝艦艦飛彈2座,100毫米主炮2座,37毫米雙聯高炮4座,FQF-2500五聯反潛火箭發射裝置2座,BMB-2深彈發射裝置4座,324毫米三聯裝反潛魚雷發射裝置1座,HY-2兩聯裝艦艦飛彈2座,100毫米雙聯主炮2座,37毫米雙聯高炮4座,FQF-2500五聯反潛火箭發射裝置2座,BMB-2深彈發射裝置4座, 324毫米三聯裝反潛魚雷發射裝置1座。舷號533、534、543。

江湖Ⅲ型

在053H1首艦建造之際,海裝向滬東造船廠提出了一張053H改進的構想外形圖。經過 滬東造船廠設計人員的初步設計,提出了053H1艦改進的方案設想,於1981年12月在北京向海軍首長和六機部作了匯報。海軍首長和各領導機關領導對這一方案表示讚賞,並給予支持。海軍首長和六機部領導提出了搞設計建造總承包的要求。1982年2月20日海軍以裝訂字026號文函告六機部,要求按匯報會確定的內容安排053H1型對海飛彈護衛艦修改設計及建造。1982年4月9日六機部以六機生字536號《關於開展053H1型飛彈護衛艦修改設計與建造工作的通知》文告滬東造船廠、系統工程部。 

  1982年6月7日海軍以裝訂字89號文向總參報告要求建造053H2型飛彈護衛艦。同年6月25日總參以參裝字第375號《關於053H2飛彈護衛艦事》批覆海軍,同意先建造2艘。 

  1982年8月,中船總和海軍聯合召開了「053H2型飛彈護衛艦方案設計審查會」。會議審查並通過了滬東造船廠提出的方案設計。1982年9月25日,中船總和海軍以裝訂字第157號文《關於053H2型飛彈護衛艦建造方案的報告》上報國防科工委、國家經委和總參謀部。1983年國防科工委下文批覆《053H2型飛彈護衛艦戰術技術任務書》。1983年11月4日,滬東造船廠與海軍駐滬東造船廠軍事代表室籤署了我國軍工產品實行經濟技術總承包的第一個合同。 

  1984年10月15日首艦「黃石」號(舷號535)在滬東造船廠開工建造,1985年7月對053H2的生活艙室進行了改進,艙室修改工程於11月結束,1985年12月28日下水,1986年12月15日正式服役。第二艘「蕪湖」號(舷號536)1986年開工建造,1987年下水, 1988年2月服役。至1990年同級艦共建成3艘,均在東海艦隊服役。 

「」夏級「」彈道飛彈核潛艇

092型戰略核潛艇(設計代號:09-II,英文:Type 092 ,北約代號:Xia-Class SSBN,譯文:夏級彈道飛彈核潛艇),是中國海軍隸下的一型核動力彈道飛彈潛艇,是中國自行設計建造的第一代彈道飛彈核潛艇。 

本級艇1988年成功發射了一枚潛射彈道飛彈,使中國成為世界上第五個擁有水下核打擊力量的國家,是中國「三位一體」戰略核反擊力量的重要組成部分,也是中國世界大國地位的象徵。本級艇2009年在中國海軍成立60周年大閱兵上首次公開亮相。本級艇一般被認為建造有1-3艘,命名皆為長徵6號,艇號406,首艇於1970年開工建造,1983年正式服役,1995年進行了重大改裝。

1970年4月中國首艘魚雷核潛艇完成了總體試水,1970年5月1日曆時5年建成的陸上模式反應堆正式開始試車,7月26日汽輪發電機開始運轉,中國第一次使用核能發電,7月30日陸上模式反應堆滿功率運行,完全符合設計要求,陸上模式反應堆建造成功。在解決了核動力和第一步魚雷核潛艇的問題之後,1970年9月25日,中國第一艘飛彈核潛艇在遼寧葫蘆島造船廠開工建造。中國國務院、中國中央軍委「09」工程領導小組多次強調:飛彈核潛艇是毛主席親自批准的主要工程,各有關單位一定要把這項工程擺到重要位置上來抓,要比陸上模式堆、魚雷核潛艇抓得更緊,抓得更好。

1972年初飛彈核潛艇完成了施工設計,按照原計劃應該1973年下水,但從開工到1981年下水走了10年多的漫長道路。這主要是因為當時正處於文化大革命動亂時期,四人幫的幹擾破壞極力幹擾破壞國防尖端工程。在周恩來總理病重期間,四人幫利用掌握的一部分權利,鼓吹所謂的「衛星上天,紅旗落地」的謬論,使國防科研戰線工作受到極大的幹擾,致使飛彈核潛艇的研製工作進展緩慢。1975年張愛萍同志主持國防科委工作以後,對核潛艇特別是潛地飛彈的研製抓得更緊。除政治因素幹擾意外,飛彈核潛艇的研製遲緩,與潛地飛彈 以及飛彈發射系統的技術難度大,以及飛彈艙的結構和焊接需要解決某些技術難題有關。針對魚雷核潛艇研製中偏重潛艇設計建造,而魚雷研製跟不上,造成武器缺裝的教訓。1979年,鄧小平強調指出:飛彈核潛艇必須是個武器,這個力量要頂用,搞少而精的真正頂用。據此,張愛萍對承擔任務的單位沿革要求,艇彈同時抓,集中力量解決研製中出現的質量問題。 

1981年4月30日,時任中國副總理的張愛萍親自主持了飛彈核潛艇的下水儀式,剪彩並講話。時任中國總參裝備部副部長周少萍、國防科委副主任朱光亞、張蘊玉、國防工辦副主任鄒家華、海軍葉飛司令員、李耀文政委、劉道生副司令員、訓練基地司令員田震寰、北海艦隊司令員潘友宏、海軍裝備部部長李友白、國家機械委範慕韓副主任,以及各有關工業部的領導等一同參加了下水儀式。當第一艘飛彈核潛艇在汽笛長鳴聲中浮起時,宣布正式下水成功,全場歡聲雷動。時任核潛艇總體建造廠副總工程師、核潛艇下水副總指揮賀榮光認為,飛彈核潛艇下水比魚雷核潛艇噸位大、長度長,所以在下水的技術掌握、安全控制和組織協調上都更複雜。

1981年7月,飛彈核潛艇開始系泊試驗。1983年1月,開始進行航海試驗,由中國海軍旅順基地副司令員馬立新擔任組長,副組長為中國船舶工業總公司軍工部副主任楊佩儒、旅順基地副參謀長張繼業和海軍裝備技術部艦艇部副部長陳世謙,成員包括機械工業部、七院科技部、核工業部一院、「09」總師辦、核潛艇總體研究所、核潛艇總體建造廠、海司潛艇部、海後司令部以及北海艦隊、旅順基地等業務部門組成,共計21人,下設指揮組、技術組核後勤組。通過嚴密的計劃和各項試驗,對飛彈核潛艇存在的問題、試驗結果等形成了重要的材料。1983年8月25日,中國第一艘彈道飛彈核潛艇經過16年的研製,終於在海軍試驗試航基地交付海軍訓練使用,首任艇長是徐作仁。

092型戰略核潛艇交付後,又相繼解決了潛地飛彈武器系統及其裝艇等關鍵技術問題。1984年、1985年和1988年先後在該艇進行了飛彈水下發射試驗,最終獲得了圓滿成功。證明潛艇總體方案設計正確,艇、彈與發射系統工作協調,慣性導航系統也為飛彈武器系統提供了精確的數據和信息,勝任水下發射潛地飛彈的重任。中國海軍終於有了水下戰略核力量。

「」江衛級「」飛彈護衛艦

建造計劃始於1988年,1991年末該級首艦進行海試。現已投入批量建造,但第五艘和第六艘的建造工作明顯推延。1992年後建成539-542艦。053H2G達到了國際上70年代末80年代初的水平。之後開始對其落後的武器系統進行改進,即「江衛2型」,均建造於上海滬東造船廠。江衛I建4艘:即539「安慶」、540「淮南」、541「淮北」、542「銅陵」,539「安慶」艦已退役,改成海警船,舷號31239.

英《簡氏防務周刊》報導,中國海軍的053H2G型(北約代號「江衛」級)護衛艦進廠實施改裝,其中一艘已塗上白色油漆,可能將改為海警船使用。053H2G型護衛艦是中國海軍第一艘符合西方海軍現代化標準的多用途護衛艦,四艘艦於1991-1994年間服役。據報導,2015年四艘該型艦均在海軍上海某廠接受改裝。已經塗上白色油漆的這艘艦退役前為我人民海軍「安慶」艦(舷號539)。539艦已經改為白色塗裝,拆除了大部分武器和雷達電子設備,僅保留前方兩門37毫米艦炮和後部的341型火控雷達,推測將來該艦可能保留2或4門雙37艦炮,1或2部341型火控雷達

英國《簡氏防務周刊》2015年7月27日報導,中國人民海軍已將多艘053H2G「江衛1」級護衛艦移交給中國海警,它們正在接受改裝。

照片顯示,兩艘「江衛1」級護衛艦停播在上海浦東海軍碼頭邊,其中一艘已經拆除了大部分武器,其艦體已經塗成白色。在其後方的第二艘艦也已經開始進行類似的改裝。根據《簡氏艦船年鑑》,中國在1991-1994年間建造了4艘「江衛1」級護衛艦。該艦長112米,寬12米,排水量約2300噸,雙軸推進,主機為兩臺柴油機。該艦經過改裝後已經拆除了原有的鷹擊反艦飛彈發射器、紅旗-61防空飛彈發射器和艦艏的100毫米雙聯艦炮,此外,已經塗成白色的原539艦已經拆除了後部的兩門雙37毫米副炮,僅保留艦橋前方的兩門雙37炮。

「」旅護級「」驅逐艦

旅滬級(052型)飛彈驅逐艦為中國第二代飛彈驅逐艦。1984-1985年我國就開始052型的建造計劃,然而因種種原因一直到1994年左右052首艦112艦才完成,而且因為112艦上外國進口設備較多,導致其造價很高。後續艦113由於LM-2500型燃氣輪機無法進口而採用了烏克蘭的產品,於 1995年底建成。該型艦的性能價格比不高,應該不會再有建造。所謂的052B型將會是完全不同於052原型的設計。

在武器配置方面,是以對海和反潛為主,兼顧防空自衛。艦上裝備有艦艦飛彈、艦空飛彈、艦炮、魚雷、反潛直升機等先進的武器裝備和電子幹擾系統,以及與其相適應的探測設備、火控系統和作戰情報指揮系統。該級艦的作戰系統的自動化水平已達到相當高的程度,設備齊全的作戰指揮室為指揮員在戰鬥中的指揮,以及與下一級指揮員的協同提供了良好的物質基礎。作戰系統集中指揮和分散控制的構架極大地提高了系統的可靠性和生命力。作戰系統具有早期預警、實時判斷、快速反應、軟硬武器結合、對多層次多目標實行攻擊的功能。

「」基洛級「」潛艇

基洛級潛艇(英語:Kilo-class submarine)是一些西方國家對蘇聯海軍在上個世紀八十年代開始建造的一型常規潛艇的北約代號。其正式名稱為877型潛艇(俄語:Подводные лодки проекта 877)綽號:比目魚(Палтус)。

本型艇是原蘇聯海軍時代研製的最成功的常規潛艇,主要用於在近海淺水區域進行反艦與反潛作戰,是目前俄羅斯出口量最大的潛艇等級。以火力強大、噪音小而聞名,爾後基洛級在經過現代化等改裝後形成了基洛級改進型(Improved Kilo),俄方正式命名636型潛艇(Подводные лодки проекта 636),綽號:華沙工人歌(Варшавянка)。其改進型更成為了柴電動力潛艇中的佼佼者,是世界上最安靜的柴電潛艇之一。

在1994年,中國向俄羅斯籤約購買2艘Kilo 877EKM,由Nizhny Novgorod造船廠承造,兩艦分別於1995年2月與1996年交付,舷號分別為364與365,配屬於東海艦隊,而中國也一併引進TEST-71/97反潛魚雷與53-65KE型反艦魚雷。1996年,中國又與俄羅斯籤約購買兩艘Kilo 636型潛艇,成為636型的第一個國外客戶,兩艦由Admiralteyskiye Verfi廠建造,分別於1998年和1999年交艦成軍,舷號為366與367,仍部署於東海艦隊。這些基洛型潛艇都以重型半潛舉升船舶進行載運,之後中國進一步購買的基洛型也以此一方式運交。中國首度訂購基洛型潛艇的同時,第一艘國產的039宋級柴電潛艇(舷號320)還在進行測試,許多設計上的缺失尚待解決,並未立即投入建造,因此中國在同時購入基洛型可以讓艦隊迅速獲得即戰力的新型柴電潛艇,同時也能順便接觸基洛型的技術,回頭改良本身的設計。

在2002年5月22日,中國與俄羅斯籤約,進一步購買8艘Project 636M潛艇,此外也一併引進首批50枚左右的3M-54E俱樂部反艦飛彈,這是中國首度獲得的此型武器,不僅大幅強化了潛艇的遠程打擊能力,也讓中國有機會仔細研究這種也被假想敵印度所使用的飛彈;而中國在1998、99年獲得的首批兩艘Kilo 636也在2006年左右追加了俱樂部反艦飛彈的射控能力。這八艘Kilo 636回國後,中國總共擁有10艘Kilo 636與2艘Kilo 877EKM,取代印度成為Kilo系列的最大出口國。與此同時,中國本身也在2000年代初期建造超過十艘的改良型039型潛艇以及2艘039A型潛艇,顯示中國急於儘速替換大批老舊的R級潛艇,使整個潛艇部隊的體質得以現代化。

「」旅海級「」驅逐艦

旅海級一般指051B型驅逐艦,051B型驅逐艦(英文:Type 051B Destroyer,北約代號:Luhai Class Destroyer,中文:旅海級驅逐艦)是中國人民解放軍海軍隸下的多用途飛彈驅逐艦,是中國「八五」與「九五」計劃海軍的重點項目。深圳號(CNS ShenZhen DDG-167)為本級艦的第一艘也是唯一一艘,於1995年12月在大連船舶重工開工建造,1997年10月下水,1998年10月開始海上試航,1999年1月1日進入南海艦隊服役並成為旗艦。在進入服役時,它是當時解放軍海軍建造和使用過的噸位最大的水面作戰艦艇。中國內的報刊雜誌稱之為「神州第一艦」。

051B的艦體布局與052型驅逐艦相似,寬度相仿,艦體長度與排水量都比052更大一些,並且是中國第一次嘗試融入部分雷達隱身外型 ,上層結構四圍使用傾斜與折角造型。051B使用傳統的蒸氣渦輪推進系統,主要防空作戰裝備仍維持與052型驅逐艦相同的水平,由海紅7型點防禦防空飛彈系統以及四座76A雙聯裝37mm速射炮組成。

在2000年7月,成軍未久的深圳號與南倉號(南運953)補給艦遠航非洲,沿途訪問馬來西亞、坦尚尼亞與南非 ;在航行途中,前機艙一號鍋爐曾發生蒸汽洩漏的故障,爾後其中一個汽渦輪傳動軸也發生彈性片脫落的狀況,這些情況都迅速獲得排除; 此外,在中途補給時,也曾發生重油滲入海水、在鍋爐內及管道結成鹽層、導致鍋爐腐蝕的情況。

2001年9月,深圳號與補給艦豐倉號 (615)出訪歐洲,沿途訪問德國、英國、法國、義大利,這是中國海軍建軍以來第一次派出艦艇遠航歐洲;這支編隊沿途經過許多著名的海峽、運河,開創中國海軍史上的首例,航行複雜度與難度甚高;而在由法國航向義大利時,這支編隊遇上11級風浪,但是她們通過了考驗。

2003年10月,深圳號與青海湖號補給艦(885,前南倉號)出訪美國關島、汶萊、新加坡等地,途中並參加在新加坡樟宜軍港舉行的亞洲航天防衛展。

2005年11月8日至12月18日,深圳號與福池級油彈補給艦微山湖號(887)出訪巴基斯坦、印度與泰國,並先後在阿拉渤海、印度洋與泰國海灣分別與三個訪問國進行聯合操演。

2007年11月21日,深圳號啟程前往日本橫須賀軍港訪問,停靠日本期間為11月28日至12月1日,這是 中國建國以來首度派遣海軍艦艇出訪日本。

051B、052與最後幾艘改良型051從90年代後期起不時會遠渡重洋訪問海外,途中對艦體各項操作與性能進行驗證,磨練中國海軍人員的航海技術,對 中國造艦技術的進步有很大的貢獻。另外2001年4月中美在海南島上空發生撞機事件後,深圳號率領艦隊以迎擊態勢對抗前來的美軍驅逐艦,此外並參與指揮搜救墜海飛行員王偉的行動。

2008年,鑑於索馬利亞海盜活動日漸猖狂,聯合國安全理事會於該年6月2日和10月20日分別通過第1816號和1838號決議案,允許外國軍艦進入索馬利亞領海追捕海盜,並可使用「必要方法」打擊在國際水域活動的海盜。  在2009年1月, 中國海軍派遣的第一批反海盜護航特遣編隊開始在索馬利亞至亞丁灣海域值勤;在2009年4月2日,中國第二批換防索馬利亞的編隊出發,包括深圳號以及054A護衛艦的黃山號(570)。 然而,這次遠航任務顯示蒸氣推進的深圳號需要更多的燃油補給,平均每三天需要補給一次,比較不適合擔綱這種任務。

2014年末,深圳艦原艦雷達武備大部分被拆除,艦艏主炮撤去,主桅雷達卸下。對艦上的武器進行了全面升級,著重加強艦上的防空能力。從照片看,可以確定深圳艦原有的海紅旗-7艦空飛彈發射裝置已經被更換為32單元的艦空飛彈垂直發射裝置。而根據艦上的照射雷達型號,艦上換裝的應為海紅旗-16型艦空飛彈。同時,艦上原本裝備的4座76A雙管37毫米艦炮也被更換為2座11管30毫米轉管近防炮,末端防禦能力大為增強。艦上的電子設備也進行了相應升級,艦上的桅杆全面加強,搜索雷達也升級為382型搜索雷達和364型雷達,艦上的作戰指揮系統和編隊指揮系統也進行全面升級。該艦的機庫也進一步加高,以容納海軍卡-28反潛直升機。

「」宋級「」潛艇

039型潛艇(北約代號宋級潛艇),是中國人民解放軍海軍701所開發的新型常規動力潛艇,由江南造船廠和武昌造船廠建造,首艇1992年開工,1994年下水,20世紀90年代中期公開露面。階梯狀的指揮臺圍殼是039型外觀上最顯著的特徵。目前有039、039A、039B三款,其中039B為最新款,3款039型常規潛艦,估計採用燃料電池AIP。2007年起有外銷泰國和巴基斯坦的計劃.

海軍裝備的最新一代國產常規動力攻擊潛艇,代號039型,西方稱為宋級潛艇。宋級的各項指標都達到世界先進水平。它最早引起世人矚目,是在1994年5月,當時美國偵察衛星發現一艘新型常規潛艇從武昌造船廠下水。這就是我國從80年代中期開始研製的039型潛艇。 宋級潛艇已經成為我國海軍現役的最重要的艇種之一。到目前為止一共有13艘宋級潛艇服役。

中國向俄羅斯購買基洛級潛艇一事,也說明宋級潛艇仍有一些沒有解決的問題。其中之一可能是潛艇的噪音。噪音大是潛艇的致命弱點,會喪失隱蔽性和突然性,且易被敵發現而受攻擊。這對攻擊潛艇尤為重要,因為它需迫近敵艦才能展開攻擊。從宋級潛艇沒有敷設消音瓦和艇體突出物較多來看,靜音效果可能不會太好。水下搜索與跟蹤技術估計是另一個問題。在水下相當遠的距離搜索和跟蹤敵艦艇,是潛艇實施攻擊和保護自己的首要條件。中國這方面的技術仍然落後,估計宋級潛艇聲納性能仍不讓人滿意。另據俄羅斯基諾級潛艇總設計師馬卡諾夫指出:宋級潛艇排水量不超過2千300噸,但指揮臺圍殼設計卻很高,對航行穩定性和武器使用將會有影響。

「現代級」驅逐艦

956型驅逐艦(俄語:Эскадренные миноносцы проекта 956,英語:Type P.956 destroyer)北約以其首艦現代號稱該級艦為現代級驅逐艦(英語:Sovremenny-class destroyer,俄語:Эскадренные миноносцы типа Современный),1999年售予中國兩艘,2001年中國追加兩艘現代級改良型(956EM型)北約以其首艦杭州號稱之為杭州級驅逐艦(英語:Hangzhou class destroyer)。956型驅逐艦滿載排水量愈八千噸,整體設計圍繞反艦作戰為中心,艦艏樓兩側布置兩組四聯裝SS-N-22「日灸」反艦飛彈發射裝置,A、Y炮位各一門雙管130mm艦炮,B、X炮位各一具SA-N-7「颶風」單臂防空飛彈發射臂,艦體設計粗狂雄壯,堪稱80年代蘇聯海軍驅逐艦中反艦與防空戰力最強者,無論是整體尺寸、適航性、生存性、火力等都超過之前建造的1134型巡洋艦。

1997年6月,中國當局在俄羅斯總理切爾諾梅爾金來華訪問時宣布購買兩艘現代II級(956E)飛彈驅逐艦,總值8億美金,並保留六艘的優先選購權,這是50年代中蘇蜜月期以後,相隔數十年中國再度向俄羅斯訂購水面作戰艦艇。除了船艦系統外,中國同時也引進配套的卡-28C反潛直升機;卡-28是卡-27的出口型號,而卡-28C是此系列中較新的衍生型,主要改良包括提升航電的數位化與自動化程度,並增設數位化資料處理/傳輸系統。卡-28是中國獲得的第一種真正功能完整的反潛直升機,除了用於956型之外,也搭配052B/C、054A等新型國產艦艇。

第一批956型於2000年到貨時,中國海軍為國產051B型驅逐艦開發的垂直發射防空飛彈系統(HHQ-8)正面臨嚴重的技術瓶頸; 由於HHQ-8的性能指標並未優於956型的Shtil-1,因此中國隨即決定放棄這個陷入泥沼的國產計劃,先購入更多956型來填補空檔,同時也引進956型的防空雷達與飛彈系統來裝備兩艘新造的052B型驅逐艦,使解放軍海軍儘快獲得較為有效的區域防空艦艇。2002年1月3日,中國與俄羅斯正式籤署購買另外兩艘956型(稱為956EM)的合約,總值高達14億美元;這兩艘艦仍以前蘇聯時代就預定建造的956型工程為基礎,分別是廠方編號No.891)與No.892。

2003年6月北方設計局展示了一種小幅改良的956型驅逐艦,包括改用更寬敞、保修能力更好的固定式直升機庫,並以兩座卡shtan安裝於機庫左右側的近迫武器系統取代原本的AK-630(這也是中國海軍首度引進此型武器),而艦尾AK-130艦炮也遭到取消。而中國購買的956EM就很接近這個改良型956型的模型,不過機庫設計仍為伸縮式。除此之外,俄羅斯也表示956EM在武裝與電子系統等方面都有相當幅度的改進,包括使用升級的3M-80EBR反艦飛彈(射程提高到240km),使用較新的 9M-317(SA-N-12)防空飛彈 取代原本的9M-38 ,艦炮火控雷達升級為MR-184E。

「旅洋」型驅逐艦

 

052B型驅逐艦(英語:Type 052B Destroyer,北約代號:旅洋I級,英文:Luyang I)又稱廣州級驅逐艦,九五計劃與十五計劃國家重點工程之一,是中國人民解放軍海軍裝備的第一型自製的具備艦隊區域防空能力的多用途驅逐艦。

本級艦作為中國海軍新一代防空驅逐艦(即052C型驅逐艦)的艦體驗證準備,並以俄制施基利防空系統墊檔新一代防空驅逐艦的研製,艦上的對空偵測、飛彈火控、防空飛彈系統以及反潛聲納等主要次系統均與俄羅斯海軍956型驅逐艦相同,充滿了濃厚的俄式風味,所以又有「中華現代」之稱,但相應的也能在中國海軍中快速形成戰鬥力,052C型驅逐艦的順利入役接替了本級艦的地位,因此本級艦隻建造兩艘。本級艦全部由上海江南造船廠建造,2004年入役,均部署於中國人民解放軍海軍南海艦隊。

20世紀90年代,中國人民解放軍海軍建造裝備了兩型(052型與051B型)共三艘比較新式的飛彈驅逐艦,雖已經在驅逐艦造艦技術方面有了長足進步,但是按照當時現代化標準衡量還有差距,這其中的051B型驅逐艦167「深圳」艦還是帶有實驗色彩的軍艦。由於受當時科技水平以及工業基礎的限制,遠未達到解放軍海軍造艦現代化的目標,尤其是不能為艦隊提供區域防空能力的問題。另外052型引進了很多西方國家標準的設備,也因禁運受到影響。至20世紀90年代後期,通過引進俄羅斯現代級驅逐艦以緩解艦隊區域防空能力的問題,並利用引進俄制區域防飛彈系統與配套的雷達系統裝備自產的被稱為052B型的新型驅逐艦。

052B型驅逐艦由中國船舶重工集團公司七院701所設計,總工程師為朱富英(此時潘鏡芙已經退休)。052B的系統設計與整合獲得俄羅斯北方設計局的協助,該局將此案稱為968工程(英語:Tema 968,俄語:Тема 968 ,проект 052В);因此,052B在裝備方面充滿了濃厚的「俄國氣息」,艦上的對空偵測、飛彈火控、防空飛彈系統、數據鏈以及反潛聲納等主要次系統均與俄羅斯現代級飛彈驅逐艦相同。

「」江凱級「」護衛艦

進入21世紀中國開始逐漸重視海上力量的發展,一大批的新型艦艇建成服役,這些新型艦艇中除了江南造船廠先後建造的「廣州」級飛彈驅逐艦和「蘭州」級飛彈驅逐艦之外,還有上海滬東和廣州黃埔船廠建造的舷號為525和526的054「江凱」級護衛艦。

進入21世紀中國開始逐漸重視海上力量的發展,一大批的新型艦艇建成服役,這些新型艦艇中除了江南造船廠先後建造的「廣州」級飛彈驅逐艦和「蘭州」級飛彈驅逐艦之外,還有上海滬東和廣州黃埔船廠建造的舷號為525和526的054「江凱」級護衛艦。與前面的兩型驅逐艦相比,「江凱」級護衛艦具有更好的隱身性能和更加前衛的設計成為了世人矚目的焦點。

綜上所述,作為21世紀初葉中國海軍的主力艦艇之一,「江凱」級在整體性能上已經達到了法國「拉斐特」的水平,在反艦能力上還超過了對手。而與印度的「塔爾瓦爾」IV級護衛艦和日本「高波」級比起來,「江凱」級在隱身能力和適航能力上又要強很多,但在防空性能方面「江凱」級不如以上兩艦。不過以上這些問題已經在最新建造的大型多用途護衛艦上得到了解決。可以說,「江凱」級護衛艦的出現只不過是中國海軍雄心勃勃的發展計劃中冰山一角罷了,之所以性能平平,這是由於一些客觀因素造成的。我們有理由相信下一代的大型多用途隱身護衛艦會在不遠的將來出現在人們的視線當中,成為21世紀前期中國海軍的主打力量,屆時它將與已經服役的「廣州」級和「蘭州」級大型飛彈驅逐艦組成中國第一支具備遠洋作戰能力的艦隊。

「」商級「」攻擊核潛艇

093型攻擊核潛艇(設計代號:09-III,英文:Type 093,北約代號:Shang-class SSN,譯文:商級攻擊核潛艇),是中國海軍隸下的一型核動力攻擊型潛艇,是中國自行設計建造的第二代攻擊型核潛艇。本級艇對於提高中國海洋權益維護能力和核潛艇部隊的威懾力具有重要的意義。本級艇首艇於1998年開工建造,2002年下水海試,現已有2至4艘服役。

1998年12月,093型攻擊核潛艇首制艇在中國遼寧渤船重工(即渤海造船廠)開工建造,2002年建成下水,2003年後進行了長期試航,這段期間093型核潛艇的相關報導頻繁見於世界各國媒體,但是其一直沒有公開出現。

2006年12月時任中國中央軍委主席胡錦濤親自為這艘標誌著「09工程」新階段裡程碑的核潛艇主持了隆重的服役授旗儀式,舷號407,艇名定為「長徵7號」,並正式入役。2號艇在2008年服役,舷號408,艇名「長徵8號」。兩艇完工後均加入中國南海艦隊潛艇基地服役。2007年7月16日在中國軍方舉辦的以「我們的隊伍向太陽」為主題的建軍80周年成就展中,093型核潛艇首次以掛圖中的「新型核潛艇」和模型的形式低調公開亮相。該型核潛艇與091型攻擊核潛艇相比,最大的外觀特徵就是水平的指揮臺圍殼頂部以及艇體上五段長短不一,上下錯開的排水孔。自此,093型攻擊核潛艇正式公開在公眾面前出現。093型攻擊核潛艇計劃建造6-8艘,現已有2-4艘同型艇服役。

「」旅洲級「」驅逐艦

051C旅洲級驅逐艦有2艘:115艦(瀋陽號)、116艦(石家莊號)。051C是我國國產最新的防空型飛彈驅逐艦,主要武器系統為48枚垂直發射的俄制S-300F/RIF艦空飛彈和8枚YJ-83反艦飛彈以及至少6枚YU-7魚雷等。

中國準備將兩艘最新型、排水量達到6000多噸的05lC飛彈驅逐艦(舷號115和116)作為中國海軍北海艦隊的旗艦。051C在052和052B之前就開始建造,由於裝備了區域防空和協同作戰系統,它將擔當新的艦隊指揮艦。儘管中國一度十分強大的北海艦隊仍然落後幹擁有旅洋級驅逐艦的南海艦隊和擁有現代級驅逐艦的東海艦隊,但是115和116防空型驅逐艦的服役大大增強了北海艦隊的實力,同時對東亞其他國家的艦隊構成了嚴峻挑戰。雖然日本海上自衛隊所屬的一些軍艦性能領先於北海艦隊,比如單是日本海上自衛隊第2護衛隊群就比整個北海艦隊強大,但旅洲級裝備的新型遠程艦對艦飛彈卻對其構成了威脅。新型051C驅逐艦大大提高了北海艦隊和中國其它遠洋艦隊的區域防空能力。

三、(2010-2014)

「崑崙山級」塢登陸艦

崑崙山號船塢登陸艦(Amphibious transport dock 「Kunlun Shan」)為中國人民解放軍海軍071型兩棲登陸艦首艦,舷號998,於2007年11月30日服役於南海艦隊。崑崙山號船塢登陸艦可承擔登陸作戰的母船,用以運送士兵、步兵戰車、主戰坦克等展開登陸作戰,也可搭載兩棲車輛,並有可供中型直升機起降的甲板平臺。中國第一艘新型船塢運輸艦「崑崙山」號的建成標誌著中國海軍登陸作戰樣式將發生重大變化。以兩棲戰艦作為技術經驗平臺,中國航空母艦的技術積累在這種潛移默化的過程中完成。

崑崙山號船塢登陸艦是在遼寧號航空母艦之前中國海軍最大的作戰艦艇,崑崙山號船塢登陸艦可搭載4艘國產氣墊登陸艇,該艇最高時速大約為60海裡,續航300海裡。能搭載1輛重型坦克,或者10輛猛士越野車。其飛行甲板可使2架中型直升機可同時在甲板上起降,機庫還可容納4架。崑崙山號小於美國聖安東尼奧級兩棲船塢登陸艦,但大於日本大隅級登陸艦。

「」晉級「」核潛艇

(中國網際網路上流傳有一些該艇的圖片真實性未知)

晉級核潛艇,094型潛艇(北約代號:晉級,英語:Jin-class)是中國人民解放軍海軍開發的第二代彈道飛彈核潛艇,用於取代老舊的092型核潛艇。

094型核潛艇的開發始於1980年代末1990年代初,據報導在開發中得到了俄羅斯聖彼得堡的紅寶石設計局的協助,該局是俄羅斯主要的核潛艇設計機構之一。

該型潛艇的第一艘於1999年開始建造,2004年7月完工。至2009年秋,該型潛艇已經服役2艘,並且完成極限深潛、水下高速、深海發射戰雷等試驗與考核,預計該型艇將在2010-2015年形成戰鬥力。在2008年中國軍力報告中,美國國防部估計094型核潛艇已經進入服役,到2010年時可能將有5艘現役,以保持最少一艘處於戰鬥值班狀態。該艇被發現部署在山東青島和海南三亞的海軍基地。中國官方至今未證實該型艇的存在,在中國網際網路上流傳有一些該艇的圖片。2007年夏末時由於Google Earth更新部分中國衛星地圖,使得兩艘不明型號的新型彈道飛彈潛艇曝光,由於照片中艇尾舵的設計與092型不同,一般相信這兩艘潛艇是094型潛艇照片顯示該型艇配備有12個彈道飛彈發射管。

遼寧號航空母艦(瓦良格號)

遼寧號航空母艦,簡稱「遼寧艦」,舷號16,是中國人民解放軍海軍第一艘可以搭載固定翼飛機的航空母艦。前身是蘇聯海軍的庫茲涅佐夫元帥級航空母艦次艦瓦良格號,改裝後中國將其稱為001型航空母艦。80年代中後期,瓦良格號於烏克蘭建造時遭逢蘇聯解體,建造工程中斷,完成度68%。1999年,中國購買了瓦良格號,於2002年3月4日抵達大連港。2005年4月26日,開始由中國海軍繼續建造改進。解放軍的目標是對此艘未完成建造的航空母艦進行更改製造,及將其用於科研、實驗及訓練用途。2012年9月25日,正式更名遼寧號,交付予中國人民解放軍海軍。

2013年11月,遼寧艦從青島赴中國南海展開為期47天的海上綜合演練,期間中國海軍以遼寧號航空母艦為主編組了大型遠洋航空母艦戰鬥群,戰鬥群編列近20艘各類艦艇。這是自冷戰結束以來除美國海軍外西太平洋地區最大的單國海上兵力集結演練,亦標誌著遼寧號航空母艦開始具備海上編隊戰鬥群能力。

1982年5月7日,經過反覆醞釀和討論,蘇聯做出了按照1143.5設計方案建造第三代載機巡洋艦的決定。繼第一艘航母「定單105」(1143.5設計方案的工廠編號,「定單105」就是庫茲涅佐夫號載機巡洋艦)於當年9月開工後,1983年蘇聯軍方決定建造第二艘航母「定單106」,同樣由當時烏克蘭聯盟共和國的尼古拉耶夫黑海造船廠承建。按照當初的設計,兩艘同級載機巡洋艦的滿載排水量為67000噸,全長306米,比美國尼米茲號航空母艦僅短22米。

艦艏飛行甲板高度距離水面有七層樓高,艦艉飛行甲板寬度73米。航母最多可容納大約60架戰機,飛行甲板前部有12具SS-N-19反艦飛彈發射器。其主要使命是確保蘇聯彈道飛彈核潛艇的安全和戰鬥效能的發揮,消滅敵方海上和基地的海軍兵力。1985年12月4日,「定單106」在造船臺安家落戶。到了1988年,「定單106」船體建造成功,並於當年11月25日下水。1990年7月, 「定單106」被命名為瓦良格(Varyag)號,以紀念在1904-1905年日俄戰爭中沉沒的瓦良格號巡洋艦。截至1991年11月,瓦良格號的建造率已達68%。

1998年3月中旬,創律集團以兩千萬美元購入瓦良格號航空母艦,準備將其進行改造。如今,在沉寂了三年之後,在大連港接受改建的瓦良格號再度成為世界關注的焦點。最新曝光的瓦良格號航母令人驚訝地出現在大連造船廠船塢上,眾所周知,如果只是一般的商業改裝,基本上不用進入船塢作業,只涉及室內安裝而已。圖片顯示瓦良格號保養非常完好,儘管沒有進行噴漆、外部設備安裝,但是過去三年顯然進行了必要的維修,這並非是商人的作為,商人必須把商品儘快投放市場,賺取回報。瓦良格號顯然得到國家的支持並且另有用途。特別是來自中國軍方的戰略評論家張召忠少將公開聲稱「它將是中國的第一艘航母」,再度引起了廣大網友的航母熱潮。

蘇聯解體後,在分家時出於「因地制宜的考慮」,瓦良格號由今天的烏克蘭共和國獲得(在最初的幾年之內名義上仍歸屬俄黑海艦隊)。但由於烏克蘭經濟情況不佳,無力繼續建造,工程就此停工,半途而廢。所以這艘航母僅具外表,形同一艘海上浮臺,被長時間遺棄在尼古拉耶夫市的海岸邊。期間,俄羅斯也曾與烏克蘭方面商談瓦良格號航母的贖買問題,但談判均以失敗而告終。1998年,創律集團通過競標,以2000萬美元的代價買下瓦良格號,聲稱要將其改造成一個大型海上綜合旅遊設施。

1999年7月,創律集團僱用一艘拖船,拖著瓦良格號開始了漫長的航程。啟航前,買方要求在艦艉的明顯位置標明即將落戶的新港名稱。因此,在瓦良格號的名字旁邊,出現了英文「KINGSTOWN」字樣(金斯敦,聖文森及格瑞那丁首都)。當該船駛抵土耳其北部黑海水域,通過土耳其控制的博斯普魯斯海峽時,「在第三國的提醒下」,土耳其政府加以攔阻,強行命令瓦良格號退回黑海。隨後在8月,瓦良格號又試圖通過海峽,又遭到土政府的攔阻。瓦良格號被阻擋在黑海中,漂蕩了很長時間後,又返回原海港。

中國與土耳其的交涉一直持續到2001年下旬。中國不斷強調,將完全負擔瓦良格號通過海峽的安全保險費用以及萬一造成損失的賠償問題,並從中國派遣幾艘大馬力拖船來協助拖行瓦良格號,保障通過海峽的航行安全。由於中國方面以對土耳其輸出武器技術等條件,原本支持國防部長米爾扎歐魯立場的土耳其軍方,態度開始轉變;在2001年7月,土耳其軍方總參謀長凱維芮柯魯應邀訪問北京。隨後在8月初,土耳其軍方照會總理府,建議放行瓦良格號。在此同時,土耳其政府也提出經貿上的交換條件,要求中國開放對土耳其的旅遊,爭取每年有200萬人次中國觀光客到土耳其,估計可讓土耳其賺進20億美元外匯;在8月,中國外交部副部長楊文昌訪問土耳其,期間雙方達成協議,中國向土耳其提供3.6億美元經濟援助,並同意對土耳其開放觀光旅遊。

隨著各項條件談妥,土耳其國家安全委員會遂在2001年8月25日作出決議,同意讓瓦良格號通過博斯普魯斯海峽與達達尼爾海峽。就在當天,土耳其國務部長兼政府發言人居瑞勒代表總理艾西費特立刻啟程前往北京,向中國告知這項結果,並將土耳其海洋署提出關於瓦良格號通過海峽時的20項相關安全措施,這些包括:

需準備10億美元的「風險保證金」;

由中國官方提供書面保證;

必須由國際認可的保險理賠公司擔保;

需有16艘大馬力拖船護航瓦良格通過海峽(最初中國提出為8艘);

通過海峽時,全艦四周必須燈火通明;

艦上必須配置錨鏈、拖纜收放機具及必要人力,以備不時之需;

為滿足前述需要,艦上須安置發電機,以供應照明與錨纜機械所需動力;

艦上必須建立無線電通訊網,以保持安全聯繫;

在通過海峽之前,土方得以派技術監督小組至艦上,檢查各項安全條件是否齊備;

中國安排之拖船須由土耳其海洋署及海岸防衛隊專家指揮;

為防範未然,瓦良格艦上與陸地上均配備消防隊應變;

通行海峽時,如遇海面起霧必須停航;

通行海峽時,如遇大風必須停航;

通行海峽時,如遇潮流洶湧突變時,必須停航;

海峽視線不及五公裡時,必須停航;

艦上必須有領港員;

通過海峽時,海峽兩端禁止其他船舶通行;

艦上不得裝載油料或爆炸物;

通過海峽時,相關航行安全、裝備、技術及人員調度指揮均須聽從土耳其方面指揮;

通過曲折狹窄的博斯普魯斯海峽和達達尼爾海峽必須在白晝進行,通過寬廣的馬爾馬拉海峽可在夜間進行。

在2001年9月,中國政府派遣由交通部官員和航運專家組成的代表團前往土耳其,針對瓦良格號通過海峽事宜進行具體協商,並作出全面的安全承諾。中國方面也在極短時間內準備了土耳其當局要求的多項安全措施,包括同意給予「國家擔保」,包含可能涉及的損失賠償問題;此外,在瓦良格號上裝設小型導航雷達、全球衛星定位系統、VHF無線電通訊設備、電子羅盤及發電機等航行安全設備,同時還僱用當時世界上馬力最大的希臘籍拖船尼柯萊·契克號(Nikolay Chiker),該船長99m,最大航速19.5節,其24000匹馬力遠高於土耳其海洋署要求的16000匹馬力。

2001年11月3日,由6艘拖船拖曳的瓦良格號號航母在愛琴海斯基羅斯島附近的國際海域遭遇前所未有的風暴,它與拖船連接的拖纜相繼被刮斷。這個龐然大物就像一匹脫韁的野馬,在海上失去了控制,橫衝直撞。瓦良格號號脫離拖船之後漂向埃維亞島,距該島岸邊只有80公裡。不過,希臘商業海運部表示,這艘航母並無沉沒或擱淺的危險。救援人員竭盡全力拯救,花費很長時間,基本控制了船隻。一架希臘救援直升機在航母甲板上著陸,把船上的七名船員,包括三名俄羅斯船員、三名烏克蘭船員和一名菲律賓船員送到雅典以西的一個軍用機場。經體檢,醫生證明他們情況良好。2001年11月7日,3艘拖船和1艘希臘船隻用拖纜固定住瓦良格號,最終將其控制住。

這艘航空母艦船體從風暴中脫險後,經地中海,穿直布羅陀海峽(蘇伊士運河不允許其通過),出大西洋,經加那利群島的拉斯帕爾馬斯,2001年12月 11日繞過非洲好望角進入印度洋,經莫三比克的馬普託,2002年2月5日通過馬六甲海峽。2002年2月11日晚抵達新加坡外海,2月12日進入南中國海,2月20日進入中國領海。

2002年3月3日,歷盡艱險的瓦良格號航母終於抵達大連。早晨5時許,在6艘拖輪及1艘引水船的帶領下,離開了大連港外錨區,徐徐向內港進發。這6艘拖船前3後3排列,使得瓦良格號保持平衡。在此期間,海面上的交通受到管制,任何船隻都不能進出。上午9時許,瓦良格號抵達內港。中午12時正,瓦良格號安全靠泊在大連內港西區4號散貨碼頭,勝利結束了航程15200海裡、耗時4個月(123天)的艱難遠航。瓦良格號靠泊大連的第二天,創律集團的博彩許可證被吊銷。2002年3月4日瓦良格號停靠在大連港後,並未如早前所宣稱般改作為賭場用途,而是將其放置在海港上一年而未有任何動作,甚至任由民眾靠近參觀。經過一番努力後,最終將航空母艦交予中國軍方。

2005年4月26日,瓦良格號被拖進大連造船廠的幹船塢,開始由中國人民解放軍更改安裝及繼續建造。解放軍的目標是對此艘未完成建造的航空母艦進行更改製造,及將其用於科學研究、實驗及訓練用途。2012年9月25日,中國第一艘航空母艦「遼寧艦」在中國船舶重工集團公司大連造船廠正式交付海軍。中華人民共和國國防部網站公布瓦良格正式更改名稱為遼寧;同日早上,官方舉行了交接入列儀式,將遼寧艦正式交付予解放軍海軍。

「」清級「」潛艇

032型潛艇(舷號:201,英文:Type 032 submarine,北約代號: Qing-class test submarine,譯文:清級試驗潛艇),是中國自行設計建造的新型彈道飛彈常規動力潛艇。032型潛艇為換裝031型潛艇長城200號而研製,是中國海軍專門用於試驗新型武器裝備的科研試驗潛艇。本型艇僅作實驗用途,用以測試潛基武器裝備,為新型核動力潛艇提供數據基礎,並無正式作戰能力。本型艇於2008年開工建造,2012年正式服役於中國海軍北海艦隊,艇名「長城201號」,2013年開始執行新型武器測試任務。

959年,中國仿製了前蘇聯的「高爾夫」級彈道飛彈潛艇(G級常規動力彈道飛彈潛艇)。但此後世界主要潛艇大國尤其是蘇聯和美國都追求遠洋活動等需要,都專注於核動力潛艇而沒有再研製專門的常規動力彈道飛彈艇。如今國外同級艇已全部退役,但中國當年仿製的G級潛艇卻在退役後一度恢復服役,正因為中國仍有此需要,因此需要重新研製一種新的彈道飛彈潛艇——清級潛艇,或許正因於此。

總體而言,032型潛艇研製服役使中國實現了在一艘試驗平臺上進行不同武器系統及水聲電子設備的水下調試、系統融合和實彈發射試驗,並可以在艇上對試驗系統進行一定的分析和評估。在此之前,一個完整的作戰系統需要在岸上和多艘不同艦艇上來試驗多個分系統功能,雖然在安裝、試驗中已考慮到可能出現的系統間兼容性問題,並最大可能地避免這種情況的發生,但當各分系統真正融合在一個大系統中時,仍會出現一系列問題,嚴重影響到了艦艇作戰能力的快速形成。而有了032型潛艇,其穩定的平臺和足夠大的內部空間完全可以滿足多種不同武器、雷達、電子設備同時進行單獨或聯合調試、試驗的需要,堪稱水下試驗室。當然032型潛艇也不是一艘萬能的潛艇,它的功能主要用於測試艇載飛彈、魚雷等武器系統,從結構來看,它測試水聲系統的能力較差。

032型潛艇是世界上最先進的常規動力試驗潛艇之一,具備世界先進水平,對中國海軍潛艇裝備發展具有重要意義,對加速新型武器試驗和設計定型,加快海軍戰鬥力生成具有重要作用。

「」江島級「」輕護衛艦

056型輕護衛艦(英語:Type 056 Corvette)北約代號:Jiangdao Class Corvette(江島級輕護衛艦)是中國人民解放軍海軍於2012年下水的新一代多用途輕型護衛艦。

本級艦採用深V、長橋樓船型,適航性較好,可提供較大的艦體空間。採用隱身設計,艦體外飄,上層建築內傾,形成一條貫穿艦體前後的折線,艦面上的設備如小艇、魚雷發射管都遮蔽處理,雷達隱身效果良好。艦艉部有直升機甲板,有直升機操作能力,但沒有設置機庫。中國海軍建造056型主要用於近海防禦,擔負日常巡邏任務,為相關海上執法部門提供支持保障,以替換之前艦齡較長,戰術技術指標較低,武器及設備已經落後,人員工作和居住環境較差,難以適應新時期的作戰任務的053H型護衛艦系列和037型獵潛艇系列。

中國人民解放軍海軍近海作戰任務長期主要由053系列護衛艦來承擔,同時還有大量的037系列快艇擔負日常巡邏、警戒等任務,這些艦艇艦齡較長,戰術技術指標較低,武器及設備已經落後,人員工作和居住環境較差,難以適應新時期的作戰任務。2010年11月4日,中國人民解放軍駐香港特別行政區部隊副司令員王郡裡少將帶領80名駐港部隊官兵訪問香港大學,並向香港大學贈送一個前所未見的艦艇模型;這個模型是一種中/小型近海巡邏艦,模型艦艏標有「056」的字樣;而這個模型就是中國新一代的056型輕型護衛艦。

與054A型護衛艦相同,首批056也分別在廣州黃埔與上海滬東中華造船廠建造,建造工作在2011年下旬展開,滬東廠建造的首艦率先在2012年5月23日下水,而廣州黃埔廠建造的首艦隨後也在6月3日下水。滬東與黃埔廠將以生產線的方式大量建造056,而其他幾間船廠也會陸續加入這種二線船艦的生產行列,武漢船廠的第一艘056和大連遼南船廠建造的第一艘056均在2012年8月下水,預計056型護衛艦的總建造數量將會不低。056會陸續取代日漸老舊的江湖級護衛艦,以及年事已高的037型反潛護衛艇,成為中國第二線近海防禦的主力。

(寫不動了,艦船我是門外漢,這些資料來源網絡,如有不確請海涵)

相關焦點

  • 【艦艇命名】中國海軍艦艇命名規則
    中國海軍擁有數量龐大的各式艦艇,其大小作戰、支援艦艇的數量之多,完全可以躋身世界前3名。為便於領導指揮、通信聯絡和保守機密,每艘艦艇從誕生起就有它的編號和大名。所以就產生了中國海軍軍艦命名規則。條例內容  根據《海軍艦艇命名條例》,艦艇命名需遵循以下原則:區別於國際上其他國家和地區的艦艇命名;區別於國內地方船名;條理性強,便於記憶;字音清楚,不易相互混淆;名稱響亮,有意義,能夠體現祖國的尊嚴,表現出中國的悠久歷史和文化;能夠經得起歷史的考驗,使用長久,在相當長時間內,能夠滿足裝備發展的需要。
  • 考考你 中國海軍艦艇的命名規則是什麼?
    中國海軍擁有數量龐大的各種大、中、小型艦艇,為了管理類雜量多的艦艇,也為了在海上相遇時能夠迅速辨認出對方的「身份」,每一艘艦艇都需要有一個清晰可辨的名稱。於是便產生了中國海軍艦艇命名規則。區別於國內民用商用的船名條理性強,便於記憶字音清晰,不易相互混淆名稱響亮,富有含義能夠體現國家的尊嚴能夠體現中華民族悠久的歷史和文化能夠經得起歷史的考驗,使用長久,在相當長的時間內能夠滿足裝備發展的需要
  • 中國哪些艦艇暢銷全世界
    奈及利亞海軍P18N型巡邏艦第二艘F92號上世紀80年代開始,中國開始大規模走向國際市場,出口了包括飛彈護衛艦、巡邏艦、補給艦、訓練艦等多種水面艦艇。到目前為止,中國共向7個國家出口過13個型號的各類艦船。現在就讓我們看看究竟有哪些中國艦艇暢銷世界吧。
  • 盤點中國海軍仍在服役的外國艦艇 未來20年內將全部淘汰
    中國海軍的發展雖然出現了井噴,但現在是一個尷尬的時間節點:新裝備大量裝備、老裝備還沒到點退役。所以中國海軍現役裝備中仍然有很多90-00年代「應急」進口的原裝外軍裝備或者成套的國外系統。當然,這事也沒有什麼丟人的,畢竟海軍的發展本來就是漫長的,裝備的更新換代也是一步步來的,大部分進口軍艦都已經或正在接受大規模升級,更換國產武器和作戰系統,融入中國作戰體系,但未來20年內這些外購軍艦也全都要退役。
  • 中國海軍艦艇總噸位突破240萬噸!中國海軍繼續下餃子,總噸位還能提近百萬噸
    從2011-2021年這11年間,中國海軍的主戰艦艇年均20艘以上的數量下水,短短10多年時間中國海軍的總噸位就從
  • 罕見老照片:二戰時中國海軍主要艦艇(一)
    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中國海軍各種艦艇在噸位、性能、火力上遠不如死敵日本帝國海軍。
  • 罕見老照片:二戰時中國海軍主要艦艇
    將戰艦改造、編隊陣容等軍事理念融入其中,今天小編就來帶領指揮官一起欣賞一下罕見老照片:二戰時中國海軍主要艦艇。  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中國海軍各種艦艇在噸位、性能、火力上遠不如死敵日本帝國海軍。但當時的中華民國海軍軍人卻無愧於中國海軍的軍魂,勇敢頑強的迎戰扶桑強敵,可以說戰至只剩下最後的一艦一艇,有些艦艇戰沉後,還是將其武器和零部件打撈上來繼續打擊日本侵略者。
  • 英國國防研究所稱中國海軍艦艇將達500艘,逐漸趕超美海軍
    圖片:英國皇家聯合軍種國防研究所是惠靈頓公爵於1831年創立的,稱中國海軍艦艇規模將達到500艘。圖片:西方海軍將中國即將裝備的055型萬噸大驅定位為「輕巡洋艦」,而冷戰時期蘇聯「基洛夫」級飛彈巡洋艦也曾經被西方定位於「戰列巡洋艦」。
  • 中國海軍,2030年將是什麼樣子?艦艇數量全球第1、戰力第2
    為此,該報導特別分析了10年內中國海軍將裝備的各種戰艦的情況。該媒體分析報導稱,相關計劃的目標,是將中國海軍轉變為一支世界級的戰鬥力量,能夠打敗另一個大國在海上發動的挑戰。報導指出,目前中國在以驚人的速度建造戰艦。2016年和2017年,中國分別投入使用嶄新的18艘和14艘作戰艦船。其他一些觀察人士認為,數字實際上甚至更高一些。
  • 私貨丨傳說中的海軍61式單管100毫米艦炮,是否真的裝備中國海軍?
    」艦,以及雖然沒有參加海上閱兵,但已經在中船重工的碼頭上蓄勢待發的002型航空母艦給吸引過去了,可對於在人民海軍建軍史上曾經出現的老舊艦艇、老舊裝備,很多人的印象都非常模糊。比如大家提到101首艦「南昌艦」,一般都會順帶提一下它的前身,同樣是101艦的海軍初創時期的「四大金剛」,但是這「四大金剛」到底是什麼東西,怎樣在機緣巧合的情況下來到中國的,配備了哪些武器裝備,加入新中國海軍後承擔怎樣的海軍戰役任務
  • 中國現役武器裝備大盤點
    只有武器強大了,才能有保證國家安全、人民安全的資本。自上世紀九十年代起,中國軍隊建設就邁入高速發展的階段,尤其是進入新世紀以來,解放軍現代化建設呈現出一片繁榮景象,武器裝備的研發也得到突飛猛進的發展,湧現出大批具有國際先進水平的新式武器裝備。
  • 科普 中國海軍艦艇舷號的首位數字隱藏著怎樣的秘密?
    湘潭艦是中國自行研製建造的新一代飛彈護衛艦,舷號531,最大長度140米,寬16米,滿載排水量4000餘噸。湘潭艦的舷號為什麼是531?我國艦艇舷號又是如何確定的?今天我們就來說說我國海軍艦艇舷號裡的學問。
  • 韓國海軍實力如何?165艘艦艇,即將裝備航母,美國第八艦隊
    同時據韓國媒體報導,為韓國下一代驅逐艦(KDDX)開發的具有彈道飛彈防禦(BMD)功能的多功能雷達(MFR)也將裝備新型航母LPX-II,這也讓LPX-II在特殊情況下也可以稱為反導系統中的核心組成。可以說一旦這艘現代化航母服役的話,那麼韓國海軍的整體作戰實力也將達到一個新的高度。而這也是為什麼全球不少媒體和軍事專家在對韓國海軍實力評估的時候會將其列入全球十大海軍之間,要知道韓國海軍最近一次執行作戰任務還是在越南戰爭的時候。當然,相對於美國、我國和日本來說,韓國海軍現在裝備的165艘各類型艦艇還是不夠看的,可讓人非常驚訝的是,韓國海軍這超過20萬噸的滿載排水量卻並沒有太多的水分。
  • 中國海軍艦艇到底怎麼命名:為什麼第二艘航母可能命名為廣東號?
    中國海軍水面艦艇部隊自1949年11月成立華東海軍第1、第2艦艇大隊以來,現已發展成為包括驅逐艦、護衛艦、飛彈艇、魚雷快艇、獵潛艇、布雷艦、掃雷艦、登陸艦等戰鬥艦艇部隊和各種勤務艦船部隊在內的多種海上力量。然而,由於海軍艦艇經常分散獨立地或與其他兵種聯合執行各種戰鬥勤務,為便於領導指揮、通信聯絡和保守機密,每艘艦艇從誕生起就有它的編號和命名,所以也就產生了中國海軍軍艦命名的規則問題。
  • 中國海軍艦艇抵日參加海上閱艦式
    這是中國海軍艦艇時隔10年再次訪日,也是首次赴日參加海上閱艦式。境外媒體稱,中國人民解放軍海軍展開魅力攻勢,派驅逐艦赴日參加閱艦式。▲10月10日上午,中國海軍「太原」號飛彈驅逐艦抵達日本橫須賀港。這是中國海軍艦艇時隔10年再次訪日,也是首次赴日參加海上閱艦式。
  • 這兩個革命老區被選中命名海軍艦艇,以河南地級市命名艦艇已達10艘
    日前,南陽艦、商丘艦正式入列海軍。據央視《國防軍事》報導,近日,中國海軍056A型輕型護衛艦最後一批兩艘艦命名揭曉,619號南陽艦和618號商丘艦分別於1月底和本月初正式到人民海軍某護衛艦支隊服役。據悉,056系列飛彈護衛艦是我國自主研發、自主製造並大批量裝備的1000餘噸級近海艦艇,曾被評選為世界十佳輕型護衛艦之一。
  • 二戰美海軍艦艇防空炮,1945年達到巔峰,艦艇擁有多層保護傘
    在現代作戰體系中,戰機可以發射反艦飛彈、投放制導炸彈、投放魚雷等武器來擊沉一艘比自己要更加精密、更貴的軍艦。而關於軍艦的防空問題,也是目前世界上各個國家越來越重視的問題。本文要講的並非現代化海戰體系中的艦隊/艦艇防空,而是把時間線往前推,來帶探尋下二戰乃至二戰前,美國的艦隊/艦艇的防空武器和防空發展。
  • 北約組織,給中國的海軍艦艇,起了哪些「中文」代號?
    近年來,中國的海軍力量發展迅速,海軍部隊的演習和艦艇,在國內和國外的媒體上經常成為關注焦點。
  • 第一次以航母為核心的新中國海軍艦艇計劃,後來竟然……
    隨著055型飛彈驅逐艦也在官方報導中公開亮相,以001/002和未來的003型航空母艦為核心,按照噸位的從大到小,055型大型驅逐艦,052D型驅逐艦,054A型護衛艦,056型輕型護衛艦為代表的中國海軍新一代水面艦艇的艦種搭配基本上也就差不多算是全面展示了
  • 從水面主力作戰艦艇來看,中美海軍的真實差距到底還有多大
    在前幾期的內容中我們已經多次提到,在近10年時間裡是中國海軍有史以來發展速度最快的時期,大批艦艇不斷入役,新型艦艇不斷下水,從根本上改變了過去中國海軍的落後的局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