罕見老照片:二戰時中國海軍主要艦艇(一)

2021-02-07 手遊資料庫

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中國海軍各種艦艇在噸位、性能、火力上遠不如死敵日本帝國海軍。但當時的中華民國海軍軍人卻無愧於中國海軍的軍魂,勇敢頑強的迎戰扶桑強敵,可以說戰至只剩下最後的一艦一艇,有些艦艇戰沉後,還是將其武器和零部件打撈上來繼續打擊日本侵略者。據當時國民政府軍事委員會1942年的統計,自1939年後中國海軍中央艦隊只有17艘炮艦、炮艇、魚雷艇、兵輪、物資輪上駛長江上遊,還有海軍電雷學校兩艘德制魚雷快艇和部分差艇在長江中遊以及所屬的10艘英制魚雷快艇南下廣西西江和廣東艦隊剩下的炮艇會合外,其他的所有的大中型海軍艦艇全部戰沉殆盡。

一、「寧海」號巡洋艦

1934年拍攝的「寧海」號巡洋艦的歷史照片,照片右下角有拍攝年代,估計為當時中國海軍內部自行拍攝。

1934年參加日本帝國海軍元老東鄉平八郎大將葬禮的『寧海』號駛入日本橫濱港口。與早年訪日的清末中國海軍的「定遠」號戰列艦一樣,因兩舷曬滿被單衣物而被日本媒體大肆嘲諷。」(清末中國海軍戰列艦「定遠」號訪問日本長崎時在艦上晾衣物的軍容不整,起源於原日本海軍中將小笠原長生的一段錯誤記載,現已被證明也是與事實不符的謠傳。)事實上,這是一種宣傳手段而已,因為當時軍艦沒有烘乾機,遠航在艦上晾曬衣被符合條例,日本海軍也是這樣做的。但中國當時國力衰弱,敢怒而不敢言,只好任其嘲弄。

據說是1936年的一張「寧海」號巡洋艦照片,效果很模糊,估計照相裝備所限。

1937年9月23日,江陰戰役爆發後的「寧海」號被日本「加賀」號航空母艦起飛的攻擊機群炸傷坐灘擱淺在長江江陰段。很多中國海軍資料上說被日軍擊沉,顯然是不正確的,「寧海」號巡洋艦的結局是被日本海軍航空母艦空襲炸傷,後擱淺被俘獲後編入了日本海軍運輸艦隊序列。 1930年中華民國時代的中國海軍向日本兵庫縣播磨造船所訂造一艘輕巡洋艦「寧海」號。造艦費用為法幣432萬元,以中國東北大豆折價分期支付。 「寧海」號是民國紀元以來外購的最大型軍艦,長106.7米,寬11.9米,吃水3.96米;排水量2,526噸,部分位置有1英寸的裝甲。動力部分為四部油炭混燒式鍋爐,三部往復式主機三軸推進,10,579匹馬力,最高航速23.2節,12節巡航時續航力5,000海裡。配備140毫米(5.5英寸)雙聯裝炮3座6門,最大射程10000米;76毫米(3英寸)高炮6門,機關炮10門;535毫米(21英寸)魚雷發射管4具,魚雷8枚;設深水炸丵彈投放裝置,配深水炸丵彈9枚;可載水上偵察機2架,無彈丵射器,使用時由吊車吊至水面從水上起飛,系由日本時計社研製,愛知廠建造,代號為「愛知AB-3」(即「寧海-1號」,巡航時速137公裡,升限4300米,航程970公裡)。1937年駐紮江陰,自9月22日起,日軍連續轟炸,最終於9月23號被日機數枚炸丵彈命中,遭到重創,在長江岸邊擱淺坐沉。日本海軍在戰役結束後的1938年即將此艦浮揚起做應急的修理,1938年初改裝為海防艦兼海兵學校練習艦,並將「寧海」改名「御藏」,1944年6月,由於日軍一線艦艇損失嚴重,被重新改回艦籍,為對空護衛艦兼航空基地移動設營艦,「寧海」號更名為「五百島」號,武備改為2門127毫米高炮和15門25毫米機關炮,並安裝了22號雷達。「寧海」號1944年9月19日御前崎南方八丈島被美國潛艇「鮒魚」號發射的3枚魚雷擊沉。


、「平海」號巡洋艦

1936年「平海」號巡洋艦完工後,載齊主艦炮等武備回國的照片,為當時中國內部拍攝

1937年,二戰中日戰場全面展開後,「平海」號駛往江陰前線的照片。

同上面的內容一樣,只是此照片為「平海」號後背的角度拍攝。照片右下角有英文寫著「1937年,陳上將所贈」,這個陳上將應該是指當時中國海軍總司令陳紹寬上將。照片左下角有一個人的姓名「皮諾·海」,可能是某外國友人的珍藏

1937年2月23日,被日本海軍航空隊炸傷坐沉長江江陰段附近的十二圩淺灘的歷史照片,照片為某日本海軍軍官所攝。「平海」號巡洋艦的命運和其姊妹艦「寧海」號一樣,未被日寇完全炸沉,只是坐灘擱淺被日軍俘獲,爾後被編入日本海軍運輸艦隊序列。 「平海」號巡洋艦是民國海軍向江南造船廠訂購的輕巡洋艦,與「寧海」同級,原訂預算458.8萬元,是中國自造的第一艘巡洋艦.1936年完工。 排水量2,383噸,動力裝置為五部鍋爐四部燒煤炭,一部燒重油,兩部往復式主機雙軸推進,馬力較寧海略小,約7,488馬力,最高航速21節,12節巡航時續航力5,000海裡。本艦尺寸與「寧海」略同,不過吃水稍淺,原預定裝備與「寧海」相同的140毫米主炮6門,76毫米高炮4門,533毫米魚雷發射管4具。另增加57毫米高射炮4門,高速機丵槍4挺。但在本艦赴日裝配武器時中日關係已經十分緊張,有關高炮與高射機丵槍部份遭日本拒裝,只好透過上海的德國洋行改購克虜伯和博福斯槍炮代替。 1937年9月23日被日機連續轟炸後坐沉長江江陰段附近的十二圩淺灘。 1938年初被日軍打撈修理後改名「見島」,為海防艦兼海兵學校練習艦,1944年改為對空護衛艦兼航空基地移動設營艦,改名為「八十島」,武備同「寧海」號.,「八十島」號擔任新成立的第一運輸戰隊旗艦參加雷伊泰灣海戰,率領由驅逐艦組成的運輸隊支持補給日軍駐守的島嶼,於1944年11月25日在呂宋島被美國海軍軍機擊沉。


、「逸仙」號巡洋艦

「逸仙」號巡洋艦1931年完工下水試航時的照片,該艦下水時逢九·一八事變,中國海軍各造船廠奮力造艦之時

另一張有關「逸仙」號出海航行的照片,地點估計在福建某處近海。

1937年9月25日,「逸仙」號在長江江陰段被日本海軍航空隊的攻擊機群炸傷坐沉,艦身傾斜入水

與上一張歷史照片相同,另一角度看「逸仙」號的傾斜沉沒。 本艦中國海軍將之列為輕巡洋艦級,但實際噸位和當時列強國家海軍的護衛艦相差無幾,上海江南造船廠1931年建造完成。造價300萬元, 本艦無裝甲,艦身長270呎,寬34呎,艙深17.5呎,吃水12.4呎,軟鋼船殼,排水量1,650 噸,三部燃煤鍋爐,兩部往復式蒸汽機雙軸推進,4,000匹馬力,最高速度19節, 編制乘員軍官22人,士官兵160人,前方裝備6吋主炮,後方裝備140公釐主炮各一門,75公釐單裝高炮四門,47公釐速射快炮一門,無魚雷發射管。 1937年抗戰爆發,9月24日在「寧海」與「平海」兩巡洋艦相繼被日攻擊機機群擊傷坐灘後由「逸仙」艦接續擔任旗艦任務,而在25日上午敵機十六架攻擊本艦,在擊落敵機兩架後終因多處中彈進水而沉沒,陣亡官兵十四人輕重傷八人;當時艦長為陳秉清。 日軍後來將"逸仙"艦浮揚整修,將之改名為「阿多田」 ,拖回日本做為潛水艦學校的練習艦;裝上雷達與聲納,武器改為一門4.7吋炮,兩座雙聯裝40公釐機炮,五門25公釐機炮與六挺7.7公釐機丵槍,並將後甲板增建一層。 1945年二戰結束,日本戰敗後本艦被盟軍接管,直到一年後的1946年8月9日方自日本吳港駛回上海歸隊, 並回復舊名「逸仙」。 「逸仙」艦回國後曾參加國共內戰之葫蘆島一役,在1949年四月廿三日的南京第二艦隊叛變事丵件中據說曾掛白旗詐降, 不過最後仍突圍而出,當時艦長為宋長志(後曾任參謀總長與國防部長)。「逸仙」艦來臺後亦曾多次參與臺海巡弋,並且獲得艦艏編號「78」。 本艦一直服役到八二三炮戰前夕1958年的六月一日方才除役,然後於1959年五月十九日標售予拆船商,得款2,682,500元。「海容」號巡洋艦 巡洋艦是清末總理衙門於1896年5月下令中國駐德國公使許景澄向德國伏爾鏘造船廠訂造的,單艦造價為163000英鎊。該三艦的主要技術數據為:艦長95.77米,寬12.4米,吃水5.79米,排水量2950噸,主機推進功率7500馬力,航速19.5節,艦員263名;艦載武器有3門150毫米口徑克魯伯式主炮,8門105毫米口徑克式炮,2門60毫米口徑克式炮,4門37毫米口徑哈乞開斯炮,5挺8毫米口徑馬克沁機關槍和1具魚雷發射管;載煤量580噸,載淡水量270噸。


、「海容」號巡洋艦

1900年時的一張「海容」號巡洋艦照片,當時屬於清末中國海軍的巡洋艦隊。

「海容」號在1898年在德國伏爾鏘下水後,裝齊武備,在海上試車時的歷史照片。

1918年「海容」號巡洋艦,載4000中國陸軍,由北洋陸軍將領林建章督率開赴俄國遠東護僑。當時俄國爆發布爾什維克大革命,俄國大亂,中國僑民的生命財產陷入危險,紛紛向中國告急。北洋執ΖF為了保護僑民,決定出兵西伯利亞,這是中國數千年歷史中,執政者第一次在海外動用軍事力量,以保護僑胞的利丵益和安全

「海容」號駛入中國山東近海的歷史照片,年代應該是下水來華不久

編入中國北洋政府海軍的「海容」號,其艦首已升起五色旗。

1937年9月25日自沉於江陰沉船要塞,和其一起自沉的有「海籌」號和「海琛」號兩艘與該艦同級的巡洋艦。


五、「海籌」號巡洋艦

該艦各項數據與其姊妹艦「海容」號相同,在艦長、艦寬、吃水、排水量、還有艦裡主機推進速度、航速、所載艦員。

1900年「海籌」號巡洋艦從德國來華不久,艦上的中國海軍官兵在操練,這是該艦最知名的一張照片

「海籌」號在南中國海行駛的一張照片,該艦曾在南中國海宣示過主權,此事還驚動英法。

比較模糊的一張該艦的照片,年代應該在1901年,拍攝地點應該在廣東外海。

所擁有武備為:

150mm40倍徑克虜伯速射炮3門(艦艏左右2門、艦艉1門)

105mm40倍徑克虜伯速射炮8門(分布於兩舷)

37mm哈乞開斯機關炮6門

8mm馬克沁機關炮6門

60mm克虜伯行營炮1門

魚雷發射管3具(艦艏水線下一具,左右舷甲板上各一具)

「海籌」號巡洋艦上的魚雷兵正在操練魚雷射擊,艦上有專門傳送魚雷的吊架,用專門的管道將魚雷送進兩側的發射管。

1937年9月25日自沉於江陰,1964年上海市政府組織打撈公司在江陰阻塞線南北浮間撈起該艦。



點擊左下角閱讀原文進入手遊資料資料庫

(很多朋友說找不到數據在哪裡,在這裡特別提示一下,點擊左下角的閱讀原文四個字,即可進入資料庫主頁)


相關焦點

  • 罕見老照片:二戰時中國海軍主要艦艇
    《戰艦帝國》在內容上完美還原了二戰時期的經典海戰及傳奇名艦。將戰艦改造、編隊陣容等軍事理念融入其中,今天小編就來帶領指揮官一起欣賞一下罕見老照片:二戰時中國海軍主要艦艇。  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中國海軍各種艦艇在噸位、性能、火力上遠不如死敵日本帝國海軍。
  • 《中國武器裝備》-海軍艦艇
    本文通過三張時間線圖表展開艦艇介紹:一、(1949-1980)「鞍山級」613型潛艇製造技術出口到中國和朝鮮,在1949年至1958年間,全世界建造的總數達到了約236艘,成為二戰之後建造數量最多的一級潛艇。「成都級」護衛艦
  • 強大又脆弱的獵手,二戰德軍大麥克斯自行火炮|老照片
    我們用照片帶你看以前的世界是什麼樣的——老照片系列一名軍官與大麥克斯合影。繪畫中的大麥克斯形象。-作者簡介-就是一些老照片,沒有時光機怎麼辦,用照片帶你看以前的世界是什麼樣的。點擊下方小程序即可購買商品海量軍武設計款服裝,軍迷的心思誰最懂?
  • 二戰美海軍艦艇防空炮,1945年達到巔峰,艦艇擁有多層保護傘
    本文要講的並非現代化海戰體系中的艦隊/艦艇防空,而是把時間線往前推,來帶探尋下二戰乃至二戰前,美國的艦隊/艦艇的防空武器和防空發展。一戰日本海軍的水上飛機母艦"若宮"號第一次空中攻擊軍艦世界上第一次有證可尋的,以戰機投放炸彈的方式來攻擊軍艦,應該是在第一次世界大戰期間,日本作為同盟國的一方參戰,對德國等國家宣戰。
  • 【艦艇命名】中國海軍艦艇命名規則
    中國海軍擁有數量龐大的各式艦艇,其大小作戰、支援艦艇的數量之多,完全可以躋身世界前3名。為便於領導指揮、通信聯絡和保守機密,每艘艦艇從誕生起就有它的編號和大名。所以就產生了中國海軍軍艦命名規則。條例內容  根據《海軍艦艇命名條例》,艦艇命名需遵循以下原則:區別於國際上其他國家和地區的艦艇命名;區別於國內地方船名;條理性強,便於記憶;字音清楚,不易相互混淆;名稱響亮,有意義,能夠體現祖國的尊嚴,表現出中國的悠久歷史和文化;能夠經得起歷史的考驗,使用長久,在相當長時間內,能夠滿足裝備發展的需要。
  • 中國海軍艦艇抵日參加海上閱艦式
    這是中國海軍艦艇時隔10年再次訪日,也是首次赴日參加海上閱艦式。境外媒體稱,中國人民解放軍海軍展開魅力攻勢,派驅逐艦赴日參加閱艦式。▲10月10日上午,中國海軍「太原」號飛彈驅逐艦抵達日本橫須賀港。這是中國海軍艦艇時隔10年再次訪日,也是首次赴日參加海上閱艦式。
  • 北約組織,給中國的海軍艦艇,起了哪些「中文」代號?
    國外的海軍艦艇,大多按照體量規模來劃分級別,例如,英國海軍有Queen Elizabeth class伊莉莎白女王級航空母艦,美國海軍有Ohio class俄亥俄級戰略核潛艇。 中國的海軍艦艇與之不同,主要採用數字編號作為類型標稱。為了便於識別,歐美的北約組織NATO,主動給中國的海軍艦艇起了一系列級別名稱,而且使用的是漢語拼音。
  • 中國海軍艦艇模型展登陸西海岸,這個五一新區人恣兒了
    中國海軍成立70周年海軍艦艇編隊參加我國向太平洋海域發射運載火箭任務5月1日-5月4日,青島出版集團城市傳媒廣場策劃舉辦首屆「中國海軍艦艇航模展」!用40多個中國海軍各時期明星艦艇模型,向人們講述中國海軍裝備知識,展現中國海軍70年風雨歷程。
  • 考考你 中國海軍艦艇的命名規則是什麼?
    4月23日,海軍三型主戰艦艇——長徵18號艇、大連艦、海南艦在海南三亞某軍港集中交接入列。為什麼是長徵、大連、海南這三個名字?
  • 沒有航母的民國悲劇: 抗日戰爭江陰海戰一役, 中國海軍全軍覆沒
    江陰海戰是江陰保衛戰中的海軍戰役,是抗日戰爭中罕見的陸海空三棲立體作戰,也是中日甲午戰爭以來中國海軍最重大的損失。由於日軍擁有強大的海空力量,戰爭中中國海軍力量很快損失殆盡,但中國海軍仍表現出了異乎尋常的勇氣。幾乎每一艘艦艇都在與敵血戰後壯烈殉國,海軍將士死傷枕藉,連當時的海軍部次長陳季良中將都血灑戰艦。
  • 美國海軍的總部機關及主要軍官(一)
    >美國海軍航空兵中的Wing為上校,Group為準將,剛好和空軍的倒過來美國海軍航空兵的Group只出現在太平洋艦隊和艦隊部隊司令部下轄的岸基航空兵中,而航空母艦搭載的單位正是Wing,事實上,美國海軍航空兵的序列和英國空軍完全是一樣的,Wing為大隊,Group為聯隊,美國海軍航空兵的Wing根本不該稱聯隊,而應是大隊另外美國海軍的艦艇部隊Squadron也是上校銜
  • 英國國防研究所稱中國海軍艦艇將達500艘,逐漸趕超美海軍
    圖片:英國皇家聯合軍種國防研究所是惠靈頓公爵於1831年創立的,稱中國海軍艦艇規模將達到500艘。英國皇家聯合軍種國防研究所是一個致力於尖端國防和安全性研究的獨立智庫,也是英國國防政策的主要機構,歷史悠久,是由惠靈頓公爵於1831年創立的。RUSI的官方網站主要提供科研、新聞分析和專題演講等內容。文章認為,中國人民解放軍海軍正在快速增長,甚至比西方預期增長得更快。
  • 中國海軍艦艇到底怎麼命名:為什麼第二艘航母可能命名為廣東號?
    ,亦稱水面部隊或水面兵力,是一個國家海軍的主要作戰力量。目前,中國海軍擁有數量龐大的各式艦艇,其大小作戰、支援艦艇的數量之多,已經躋身世界第二,僅次於美國海軍。為了管理量多類雜的各型號艦艇,也為了在海上「碰面」時能夠迅速辨認出對方的「身份」,每一艘艦艇都需要有一個清晰可辨的名稱。實際上,一艘軍艦怎麼命名可不是那麼簡單的事,中國海軍艦艇命名有著嚴格的標準和切實的條例條令依據。
  • 「下餃子暫停」,中國海軍2020年服役艦艇不多,卻是承前啟後的一年
    回顧一整個2020 年,相信大家都注意到了,對比前幾年中國海軍規模盛大的造艦計劃,2020年的中國海軍在新艦建造方面可謂是「低調」了不少!回顧過去,2018年,中國海軍一共下水了3艘052D型驅逐艦,2019年甚至一口氣就完成了7艘052DG的下水工作,還下水了1艘075型兩棲攻擊艦,1艘901型「大補」,1艘071型「大塢登」。
  • 中國海軍艦艇總噸位突破240萬噸!中國海軍繼續下餃子,總噸位還能提近百萬噸
    從2011-2021年這11年間,中國海軍的主戰艦艇年均20艘以上的數量下水,短短10多年時間中國海軍的總噸位就從
  • 罕見!中國海軍特種「四棲」突擊隊曝光!
    在人民海軍的戰鬥序列中有一支神秘的部隊,官兵們身著黑色特戰服,留著極短的板寸,個個目光犀利,在公開的媒體報導中很少能看到他們的身影,他們就是海軍陸戰隊「蛟龍突擊隊」。近日,一則報導讓這支神秘部隊罕見曝光。
  • 菲律賓海軍退役4艘老舊艦艇,加強現代化建設
    3月1日,在菲律賓呂宋島甲米地市桑萊岬的阿拉諾海軍基地,菲律賓海軍4艘最老艦艇宣布退役。在菲國防部長德爾芬·洛倫扎納的指導下,老舊裝備退役為菲律賓海軍現代化建設鋪平了道路。菲海軍正在從老舊傳統艦艇向新型、性能強大的現代化水面艦艇過渡。
  • 盤點中國海軍仍在服役的外國艦艇 未來20年內將全部淘汰
    中國海軍的發展雖然出現了井噴,但現在是一個尷尬的時間節點:新裝備大量裝備、老裝備還沒到點退役。所以中國海軍現役裝備中仍然有很多90-00年代「應急」進口的原裝外軍裝備或者成套的國外系統。1999年以「瓦良格」號購入時只是個空殼,剛下水沒有安裝任何雷達、武器和艦載機操作設備,動力系統也被破壞。當然,「瓦良格」的回國曆程比較艱辛,關於如何被「趕」回黑海、如何作為交換條件在這就不多贅述了,好在最後還是回來了。
  • 二戰時蘇軍士兵為什麼這麼喜歡穿披風?
    摘要:在很多二戰時期的老照片上,都可以看到蘇軍士兵穿著披風的形象,其他國家的士兵很少有穿披風的,為什麼蘇軍士兵這麼喜歡穿披風?
  • 手動海水淡化器--------海軍艦艇救生水新思考
    這也促使美軍研究艦艇救生水這一課題。  在正常情況下,成人每日攝入和排出的水量大致相等,一般為2500毫升左右。在軍事作業中,每天消耗的水量隨溫度,溼度,作業強度和其他因素而改變。在野戰條件下遇到特殊困難的時,通常規定應急水按照每人每天為2000毫升配備,時間不超過三天,水面艦艇應急水每人每天為3000毫升,時間為三天,潛艇應急水為每人每天1200毫升,時間為5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