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黎雲
中國首支以營為建制的700人維和作戰部隊剛一亮相,新型單兵裝備即驚豔四方。而前不久媒體還在為解放軍單兵裝備值幾部iPhone而爭執不下。
誰才是單兵裝備的靈魂
聯合國在各個任務區內,通常部署多個國家的維和部隊。對於單兵裝備,聯合國會提出通用標準,由各出兵國按清單採購和配發部隊。
筆者曾在聯合國多個維和任務區採訪,觀察到各國部隊的單兵裝備五花八門,但有兩樣必不可少:一是頭盔,二是防彈背心。
中國維和部隊也因此成為中國解放軍唯一成建制裝備防彈背心的部隊。在國內,防彈背心一般只裝備特戰分隊。
這一次,維和營的頭盔並無什麼變化,防彈背心卻早已經不是背心,而是堪稱鎧甲的重型防彈服——無論是防護面積還是防護能力,都明顯優於中國其他維和部隊的「背心」。乍看和電影裡拆彈專家身上的防爆服差不多,除了可以防護心臟等重要部位,還加強了檔部和頸部部位的防護。
有來自蘇丹達爾富爾任務區的消息說,有叛軍武裝狙擊手專打維和人員的脖子,已造成多人傷亡。
維和營的防彈服引起了網友的爭論。反方意見主要有兩點:一是認為過於厚重,全重超過40公斤,影響了單兵機動性;二是認為防彈服和戰術背心分離,不利於戰場救護。
在雨季氣溫20~40攝氏度、乾季氣溫30~50攝氏度的南蘇丹,負重數十公斤,穿得像個未來戰士,然後鑽進裝甲車,想起來就讓人冒汗。可戰爭就是這麼殘酷,如果多穿10公斤可以多一些生存機會,相信大多數人會選擇穿上。
與美軍寧願放棄部分靈活性而選擇高達60公斤的全戰鬥負重來說,解放軍的單兵裝備不算是最重的。
還有人提出為什麼不將防彈衣和戰術背心合二為一,一旦人員受傷就需要像剝洋蔥一樣一件件脫下裝具。但事實上,這樣的設計仍然是「模塊理念」,可以根據任務性質選擇是否穿戴戰術背心。
一個手鍊反射出的光芒
細心者會發現,步兵營的士兵右手手腕上都戴著一條軍綠色的手鍊。
這就是傳說中的「救生手鍊」——由高品質的傘繩編織而成,拆開後可以成為一根約4米長的救生繩,可以承受約100公斤的拉力,鏈扣還是一個救生口哨。
關鍵時刻,也許這條繩子就能救命。這樣的細節,在維和步兵營的單兵裝備中隨處可見。
頭盔雖是全軍通用頭盔,但加裝了風鏡、戰術手電;四肢配備了護膝、護肘和戰術手套,可以加裝一個圖囊;作戰靴也有改進,更加輕便透氣。
在經過改進的戰術背心上,一個細節值得關注。以往穿上戰術背心後,軍銜和軍兵種標識很容易被遮蓋。新的戰術背心除了功能上的改動外,還特別增加了顯示軍銜的位置,在作戰條件下便於友鄰識別。在軍裝胸前,還增加了中英文姓名牌。
同樣有人提出疑問:這麼多的零碎物件,有幾個用得上?比如風鏡,可能在風大沙多的西北地區管用,在高熱的南蘇丹也許就是個擺設。
這顯然也犯了邏輯錯誤。過去,我軍在單兵裝備的設計和配備上,一個顯著缺陷就是種類不全、功能單一。比如個人用品中,很多年來一直沒有枕頭,夏季沒有輕便被褥,一年四季只有一床棉被。襪子也只有一種,不分冬夏。
這些問題近年來引起了後勤和裝備部門的重視,已有改觀,單兵裝備的種類不斷增多。有或沒有,全或不全,不僅是一支軍隊現代化水平的體現,更是戰鬥力生成的手段之一。
遺憾的是,在步兵營的單兵裝備中,仍然沒有看到「狗牌」的身影。這種誕生於一戰時期,用來記錄軍人姓名、血型、部隊番號的金屬「身份確認牌」,已被全世界大多數軍隊採用,並在戰爭中為搶救傷員、搜尋陣亡者起到了積極作用。
微聲衝鋒鎗彰顯自衛原則
除了軍迷們熟悉的95式自動步槍,還有一款不多見的短款槍械也在誓師大會上亮相。
這款槍學名叫「05式微聲衝鋒鎗」,是一種近距離自衛武器,其威力與精度都比不上95槍族,但後坐力小、射速快、裝彈量大。也就是說,攻擊時不好使,但近距離防衛卻比手槍強太多。
在聯合國對於維和部隊的要求中,有非常重要的一點:非自衛不使用武力。這次中國派出的是一支硬朗的作戰部隊,其中包括了在抗日戰爭時期以82人抗擊日偽1000餘人進攻、最後全部壯烈殉國的「劉老莊連」。步兵營進行這樣的單兵武器改裝,體現了中國維和部隊恪守聯合國憲章、維護世界和平的基本準則。
說到維和部隊的裝備,不得不再說一說軍車。
筆者曾參訪過多個維和任務區的戰區司令部,也到過多國維和部隊的營地,包括巴基斯坦、蒙古、柬埔寨等亞洲國家,也包括奈及利亞、肯亞等非洲國家。印象最深刻的是,日本車遍地都是。
知情人介紹說,這是日本採取以裝備抵聯合國會費的方式,推廣日本汽車。這個說法未得到證實,但在有聯合國維和軍人的地方,就有日本的尼桑和豐田,目測其通用車輛的份額能達到90%左右。
在中國已派往其他任務區的幾支維和部隊中,使用的是國產的「猛士」和「勇士」。中國工兵裝備的大型挖掘機、壓路機也是清一色的國產貨。中國軍車停靠在路邊,會有其他國家的軍人好奇地湊上來這裡摸摸、那裡看看。
前不久,伊波拉病毒在西非爆發後,國內又緊急向賴比瑞亞任務區部隊增派了在「猛士」底盤上改裝的新型防疫車,也被熱切關注。
維和步兵營的中國戰車中,「猛士」的改裝種類和功能又有所增加。除了指揮車外,還有突擊車、運兵車、通信車、救護車等多種改裝型號。特別是突擊車,具備清障、防暴和攻擊能力,在處置突發事件時有較強的優勢。
在維和任務區裡,還能見到裝備給其他國家的「中國造」輪式輕便步戰車輛,但「中國造」目前的份額還很少。這次組建的步兵營,秉承了中國維和部隊裝備國產化的一貫傳統,各型裝備100%國產,且實現了零配件的通用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