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首支維和步兵營裝備點評

2021-02-19 瞭望東方周刊

文|黎雲

  中國首支以營為建制的700人維和作戰部隊剛一亮相,新型單兵裝備即驚豔四方。而前不久媒體還在為解放軍單兵裝備值幾部iPhone而爭執不下。

  

誰才是單兵裝備的靈魂


  聯合國在各個任務區內,通常部署多個國家的維和部隊。對於單兵裝備,聯合國會提出通用標準,由各出兵國按清單採購和配發部隊。

  筆者曾在聯合國多個維和任務區採訪,觀察到各國部隊的單兵裝備五花八門,但有兩樣必不可少:一是頭盔,二是防彈背心。

  中國維和部隊也因此成為中國解放軍唯一成建制裝備防彈背心的部隊。在國內,防彈背心一般只裝備特戰分隊。

  這一次,維和營的頭盔並無什麼變化,防彈背心卻早已經不是背心,而是堪稱鎧甲的重型防彈服——無論是防護面積還是防護能力,都明顯優於中國其他維和部隊的「背心」。乍看和電影裡拆彈專家身上的防爆服差不多,除了可以防護心臟等重要部位,還加強了檔部和頸部部位的防護。

  有來自蘇丹達爾富爾任務區的消息說,有叛軍武裝狙擊手專打維和人員的脖子,已造成多人傷亡。

  維和營的防彈服引起了網友的爭論。反方意見主要有兩點:一是認為過於厚重,全重超過40公斤,影響了單兵機動性;二是認為防彈服和戰術背心分離,不利於戰場救護。

  在雨季氣溫20~40攝氏度、乾季氣溫30~50攝氏度的南蘇丹,負重數十公斤,穿得像個未來戰士,然後鑽進裝甲車,想起來就讓人冒汗。可戰爭就是這麼殘酷,如果多穿10公斤可以多一些生存機會,相信大多數人會選擇穿上。

  與美軍寧願放棄部分靈活性而選擇高達60公斤的全戰鬥負重來說,解放軍的單兵裝備不算是最重的。

  還有人提出為什麼不將防彈衣和戰術背心合二為一,一旦人員受傷就需要像剝洋蔥一樣一件件脫下裝具。但事實上,這樣的設計仍然是「模塊理念」,可以根據任務性質選擇是否穿戴戰術背心。

  

一個手鍊反射出的光芒

  細心者會發現,步兵營的士兵右手手腕上都戴著一條軍綠色的手鍊。

  這就是傳說中的「救生手鍊」——由高品質的傘繩編織而成,拆開後可以成為一根約4米長的救生繩,可以承受約100公斤的拉力,鏈扣還是一個救生口哨。

  關鍵時刻,也許這條繩子就能救命。這樣的細節,在維和步兵營的單兵裝備中隨處可見。

  頭盔雖是全軍通用頭盔,但加裝了風鏡、戰術手電;四肢配備了護膝、護肘和戰術手套,可以加裝一個圖囊;作戰靴也有改進,更加輕便透氣。

  在經過改進的戰術背心上,一個細節值得關注。以往穿上戰術背心後,軍銜和軍兵種標識很容易被遮蓋。新的戰術背心除了功能上的改動外,還特別增加了顯示軍銜的位置,在作戰條件下便於友鄰識別。在軍裝胸前,還增加了中英文姓名牌。

  同樣有人提出疑問:這麼多的零碎物件,有幾個用得上?比如風鏡,可能在風大沙多的西北地區管用,在高熱的南蘇丹也許就是個擺設。

  這顯然也犯了邏輯錯誤。過去,我軍在單兵裝備的設計和配備上,一個顯著缺陷就是種類不全、功能單一。比如個人用品中,很多年來一直沒有枕頭,夏季沒有輕便被褥,一年四季只有一床棉被。襪子也只有一種,不分冬夏。

  這些問題近年來引起了後勤和裝備部門的重視,已有改觀,單兵裝備的種類不斷增多。有或沒有,全或不全,不僅是一支軍隊現代化水平的體現,更是戰鬥力生成的手段之一。

  遺憾的是,在步兵營的單兵裝備中,仍然沒有看到「狗牌」的身影。這種誕生於一戰時期,用來記錄軍人姓名、血型、部隊番號的金屬「身份確認牌」,已被全世界大多數軍隊採用,並在戰爭中為搶救傷員、搜尋陣亡者起到了積極作用。

  

微聲衝鋒鎗彰顯自衛原則

  除了軍迷們熟悉的95式自動步槍,還有一款不多見的短款槍械也在誓師大會上亮相。

  這款槍學名叫「05式微聲衝鋒鎗」,是一種近距離自衛武器,其威力與精度都比不上95槍族,但後坐力小、射速快、裝彈量大。也就是說,攻擊時不好使,但近距離防衛卻比手槍強太多。

  在聯合國對於維和部隊的要求中,有非常重要的一點:非自衛不使用武力。這次中國派出的是一支硬朗的作戰部隊,其中包括了在抗日戰爭時期以82人抗擊日偽1000餘人進攻、最後全部壯烈殉國的「劉老莊連」。步兵營進行這樣的單兵武器改裝,體現了中國維和部隊恪守聯合國憲章、維護世界和平的基本準則。

  說到維和部隊的裝備,不得不再說一說軍車。

  筆者曾參訪過多個維和任務區的戰區司令部,也到過多國維和部隊的營地,包括巴基斯坦、蒙古、柬埔寨等亞洲國家,也包括奈及利亞、肯亞等非洲國家。印象最深刻的是,日本車遍地都是。

  知情人介紹說,這是日本採取以裝備抵聯合國會費的方式,推廣日本汽車。這個說法未得到證實,但在有聯合國維和軍人的地方,就有日本的尼桑和豐田,目測其通用車輛的份額能達到90%左右。

  在中國已派往其他任務區的幾支維和部隊中,使用的是國產的「猛士」和「勇士」。中國工兵裝備的大型挖掘機、壓路機也是清一色的國產貨。中國軍車停靠在路邊,會有其他國家的軍人好奇地湊上來這裡摸摸、那裡看看。

  前不久,伊波拉病毒在西非爆發後,國內又緊急向賴比瑞亞任務區部隊增派了在「猛士」底盤上改裝的新型防疫車,也被熱切關注。

  維和步兵營的中國戰車中,「猛士」的改裝種類和功能又有所增加。除了指揮車外,還有突擊車、運兵車、通信車、救護車等多種改裝型號。特別是突擊車,具備清障、防暴和攻擊能力,在處置突發事件時有較強的優勢。

  在維和任務區裡,還能見到裝備給其他國家的「中國造」輪式輕便步戰車輛,但「中國造」目前的份額還很少。這次組建的步兵營,秉承了中國維和部隊裝備國產化的一貫傳統,各型裝備100%國產,且實現了零配件的通用化。

相關焦點

  • 深度揭秘中國首支維和步兵營
    新華社北京4月8日新媒體專電 4月7日,中國首支整建制的維和步兵營最後一個梯隊乘坐聯合國包機從濟南出發,飛赴南蘇丹首都朱巴。
  • 分享|首支維和步兵營的戰地故事
    10月1日早7時,我國首支赴南蘇丹維和步兵營在朱巴聯合國營區莊嚴列隊。伴著雄壯的《義勇軍進行曲》,維和官兵目送鮮豔的五星紅旗冉冉升起。  他們是我國首支整建制派遣的維和步兵營,隸屬於聯合國南蘇丹特派團(以下簡稱聯南蘇團)南戰區,硝煙戰火中,擔負城區巡邏、武裝護衛、警戒防衛等任務。在維和的日日夜夜裡,他們有著怎樣的戰地故事呢?
  • 大揭秘 中國首支維和步兵營與以往有何不同
    4月7日,即將奔赴南蘇丹的130名維和步兵營官兵抵達濟南遙牆國際機場。仇成梁攝影 4月7日,中國首支整建制的維和步兵營最後一個梯隊乘坐聯合國包機從濟南出發,飛赴南蘇丹首都朱巴。此前,維和步兵營先遣分隊已於2015年春節前後抵達任務區並完成任務部署。
  • 我軍首支維和步兵營明天走上戰位
    1【我軍首支維和步兵營最後一梯隊出徵!8號全部部署到位】 今天下午,我軍首支維和步兵營最後一個梯隊在濟南遙牆機場舉行出徵儀式,130名官兵將於今晚出發,明天完成南蘇丹任務區所有部署並執行任務。該維和步兵營由陸軍第26集團軍某摩步旅、陸軍第54集團軍某師等單位抽組而成,編制官兵700人,包括3個步兵連和1個保障連,配備了無人機、步戰車、裝甲運兵車、反坦克火箭、迫擊炮、輕重機槍、防彈衣、頭盔等武器裝備。
  • 聯合國維和部隊:中國從敵視到積極參與
    但另一方面,有收穫就必然有犧牲,這次為祖國在遙遠的異國他鄉南蘇丹獻出自己寶貴生命的維和戰士就是如此。而作為祖國的人民,我們也將永不會忘記這些為中國在世界崛起道路上流血流汗甚至犧牲的可愛的維和戰士們!附:中國駐南蘇丹維和步兵營首支執行海外維和作戰任務的整建制步兵營,2015年4月部署到南蘇丹朱巴任務區。
  • 中國維和步兵營圓滿完成170公裡武裝護送任務
    近日,中國第六批赴南蘇丹(朱巴)維和步兵營根據聯合國駐南蘇丹特派團授權和朱巴戰區命令,前往往返行程170多公裡外蒙格拉地區
  • 《維和步兵營》聚焦「藍盔戰士」, 比《戰狼2》更燃更熱血!
    首部維和題材的《維和步兵營》的開播,對於熱衷軍隊武器裝備的軍事迷而言無疑又是一大福利。現場片花中,輪式步戰車、新型加榴炮、武裝直升機等國產主戰裝備可謂是種類繁多,這些先進設備也將讓人大飽眼福。作為劇中維和步兵連指導員,新戰法的探索者徐洪浩透露:「我演這個戲之前看了很多資料,充分了解了南蘇丹那批維和部隊戰士的情況,非常感慨。
  • 《維和步兵營》:在拍攝現場200米外,響起當地武裝組織的槍聲
    當維和戰士英勇完成任務時,中國首部維和軍旅題材電視劇《維和步兵營》也應運而生。《維和步兵營》由寧海強、翌翔執導,劉克中、戴嶸、寧海強擔綱編劇,杜淳、賈青、徐洪浩等主演。該劇以全能戰神林浩楠(杜淳飾)與中國維和步兵營這支隊伍的共同成長為主線,講述了中國維和步兵營從無到有,並在一次次流血與犧牲中不斷成長、壯大的故事,全景展現了中國維和作戰部隊的發展軌跡。
  • 悲痛|又有我維和士兵遇襲犧牲!這次是在南蘇丹
    當地時間18時39分,我赴南蘇丹維和步兵營一輛步兵戰車在聯合國南蘇丹特派團總部營地執行難民營警戒任務時,突遭一發炮彈襲擊,造成中國維和人員一人犧牲三人重傷三人輕傷。經證實,犧牲的維和士兵是中國維和步兵營的下士李磊。另外,上士姚道祥、中士吳樂、下士宋曉輝、下士霍亞會、上士陳英、四級軍士長楊樹朋受傷。中國國防部回應稱,對襲擊深感震驚並強烈譴責,對犧牲者深感悲痛並深表哀悼,正全力搶救傷員並加強安全防範。
  • 我南蘇丹維和部隊遇襲畫面曝光!
    當地時間18時39分,我赴南蘇丹維和步兵營一輛步兵戰車在聯合國南蘇丹特派團總部營地執行難民營警戒任務時,突遭一發炮彈襲擊,造成中國維和人員2人犧牲2人重傷3人輕傷。  經證實,在這次遭受武裝分子襲擊中,中國維和步兵營下士李磊頭部胸部重傷搶救無效犧牲。上士姚道祥、中士吳樂、下士宋曉輝、下士霍亞會、上士陳英受傷。
  • 軍團策劃 | 守護和平,中國維和軍人一直在路上!
    5支維和待命分隊經聯合國審核全部晉升至三級待命等級。2003年4月,我軍派出首支赴剛果(金)維和工兵、醫療分隊。截至目前,中國已派出23批赴剛果(金)維和部隊。——中國第22批赴剛果(金)維和醫療分隊隊長雷權「我覺得軍人就應該在戰場上實現自己的價值,也希望有更多的中國軍人走向國際舞臺。」——中國第23批赴剛果(金)維和醫療分隊曹文峰2006年3月,我國維和工兵營182名官兵開赴黎巴嫩,這是中國首次向中東地區派出維和部隊。截至目前,中國已派出18批赴黎巴嫩維和部隊。
  • 《維和步兵營》大劇獻禮,「藍盔戰士」不負使命震撼出擊
    《維和步兵營》的點睛之處,在於演繹陣容的實力集結,新老面孔全新搭檔,為樹立血肉化英雄人物奠定基礎。已在多部電視劇中體現紮實演技功底的杜淳,此番擔當現代劇軍人形象尚屬首次,他所扮演的林浩楠有著「全能戰神」之稱,他有勇有謀、運籌帷幄、從不退縮;青年演員劉潤南以活力形象本色出演步兵營戰士戈睿,衝動善良、有著敢於冒險和打破常規的血性;軍旅劇專業戶徐洪浩飾演老班長嶽東明,從一介書生到爆破專家,從營區大院到異國他鄉展現軍人錚錚鐵骨等,以他們為代表的演繹陣容實力集結於沙場熱血聯盟。
  • 中國參與聯合國維和行動30年:為了和平 我們出發
    30年間,一批批中國維和軍人不畏艱險,前赴後繼,為衝突地區和當地民眾帶來和平與希望  從首批軍事觀察員到首支維和醫療分隊,再到首支維和直升機分隊,一個個故事,講述著中國維護世界和平的擔當和作為,見證著中國為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所作的不懈努力  1990年,首批軍事觀察員——  參與維和行動的「開門紅」
  • 中國維和部隊展示了什麼樣的「中國形象」
    就在前日中國赴南蘇丹維和部隊成功撲救當地火災之時,第三批赴南蘇丹維和步兵營第一梯隊已乘坐聯合國包機飛赴南蘇丹首都朱巴,開始執行為期一年的維和任務
  • 透視中國維和軍人「三原色」
    「共同命運-2021」國際維和實兵演習,既是檢驗我維和待命部隊建設成果的平臺,也是了解中國對聯合國維和事業作出重要貢獻的窗口——「共同命運-2021」國際維和實兵演習中,參演國步兵分隊正在巡邏。中國軍隊主辦的「共同命運-2021」國際維和實兵演習,日前在陸軍確山某訓練基地落下帷幕。
  • 中國為聯合國建了一個維和部隊師?
    知識點一:8000人規模不等同於一個師規模有媒體稱,8000人規模,意味著中國組建了一個維和師,或者3個維和團。 顯然不是這樣的,他們並不是一個師的編制,然後下轄6個營、4個醫院……絕對不能用人數這個標準來定義維和待命部隊的建制,如果非要通俗易懂地來對比,最多只能說「僅人數而言接近一個師」。
  • 中國維和戰士南蘇丹遇襲已致2死5傷,中方要求嚴懲肇事者
    當地時間18時39分,我赴南蘇丹維和步兵營一輛裝甲車在聯南蘇團總部營地執行難民營警戒任務時,突遭一發炮彈襲擊,造成中國維和人員2人犧牲,2人重傷,3人輕傷。犧牲及受傷人員名單如下:中國維和步兵營下士李磊光榮和四級軍士長楊樹朋犧牲,上士姚道祥、中士吳樂、下士宋曉輝、下士霍亞會、上士陳英受傷。
  • 盤點俄軍維和部隊裝備,這真的不是去幹架的?
    2000名俄軍士兵全部抵達預定的觀察哨執行維和任務。◎從俄軍駐亞美尼亞第102軍事基地拉過去的T-72主戰坦克這1960名俄軍維和士兵從俄羅斯中央軍區第15摩託化步兵旅抽調,該旅是俄軍首個也是唯一一個專業維和旅,由3個摩託化步兵營、1個坦克營、1個防空營、1個偵察營、1個工程營、1個通訊營和保障部隊組成,總兵力約2500人,此前曾參加過阿布哈茲維和任務。
  • 這些在非洲維和的中國軍人,在炮火紛飛中寫出感動人心的詩!
    ,貢獻中國力量,發揮中國作用。值「八一」建軍節之際, 「新華非洲」特從中國第四批赴南蘇丹(朱巴)維和步兵營收集一批詩詞。這些詩詞大部分來源於維和一線官兵們,少部分也來自藍盔勇士的親人。他們將為國出徵的壯志情懷、非洲大地的火熱生活、時刻面臨的生死考驗,賦予到創作的詩歌作品中,有的展現了「不教胡馬度陰山」的英雄氣概,有的抒懷了「位卑未敢忘憂國」的使命擔當,也有的表達了「萬水千山只等閒」的樂觀浪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