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社北京4月8日新媒體專電 4月7日,中國首支整建制的維和步兵營最後一個梯隊乘坐聯合國包機從濟南出發,飛赴南蘇丹首都朱巴。此前,維和步兵營先遣分隊已於2015年春節前後抵達任務區並完成任務部署。
維和步兵營的出徵,恰逢中國參與聯合國維和行動25周年,不僅對維護地區和平有起到積極作用,同時也是中國維和部隊25年來的一個重要裡程碑,引起了廣泛的社會關注。
這是一支什麼樣的部隊,他們與以往中國派出的維和部隊有什麼不同,我們可以從四個方面進行解讀。
在中國20多年的維和歷史中,中國人民解放軍首先派出的是工兵、運輸和醫療三類支援保障力量。其中,工兵分隊主要承擔道路、機場和營地的修建、維護;運輸分隊主要負責物資、給養、生活用水和人員的運輸;醫療分隊則一般配屬給聯合國的戰區司令部,擔負衛勤保障任務。
2013年年底,應聯合國請求,中國向位於西非的馬裡任務區派出了一支170人的警衛分隊。這支警衛力量以步兵為主組建,他們的任務,是負責位於馬裡東部城市加奧的一個聯合國戰區司令部的安全和防衛。
而對於此次出徵的步兵營而言,雖然它在聯合國的詞典裡與中國赴馬裡的警衛分隊同屬「安全部隊」範疇,但承擔的職能已經不再局限於「警衛」。
在聯合國的各個戰區,一般來說,會根據需求編有步兵營、警衛連、工兵連、醫院、警察防暴隊、憲兵排、通信排等。在大多數任務區,「營」是維和部隊中最大的建制。
中國之前在6個國家派出了成建制的維和部隊,均為「連」或相當於連級的規模。從組建規模、編制、人員、裝備和任務性質看,此前中國的成建制維和部隊,在任務區均不佔主導地位。
這回,中國首次派出維和步兵營,單從人數看,已經超過了國內作戰部隊一個「營」的標準建制,接近於戰爭時期的加強營。維和步兵營下轄三個作戰連隊和一個保障連隊,包括步兵、裝甲、特戰、炮兵、通信、救護等多個陸軍兵種。維和任務區很可能有女性工作人員和女性民眾,為此步兵營還編有一個13人的女兵戰鬥班。
這種混合編組的模式,使中國維和步兵營成為一支較為完整的作戰單元,既可以獨立執行戰區司令部賦予的各種任務,也可以與友鄰部隊相互支援配合,完成更為複雜的工作。
與工兵、運輸和醫療分隊的保障任務相比,維和步兵營承擔的任務更多樣化,主要包括:保護、護衛、支援、巡邏、守衛等任務。
保護,指保護聯合國的各類裝備、營地和基礎設施,也指為難民、工作人員以及在該地區活動的人道主義者提供保護;護衛,主要指為友鄰部隊、聯合國車隊提供武裝伴隨護衛;支援,主要是指為當地正在開展的監督核查行動提供武裝支援;巡邏,指為防範可能發生的襲擊,在重點地域開展武裝巡邏;守衛,指守衛聯合國基地、臨時營地和施工點。
值得注意的是,各方報導中,均沒有提及中國維和步兵營將參與武裝隔離衝突的內容。這意味著中國在參與聯合國維和行動中,雖然已經派出了戰鬥力很強的作戰部隊,但並不會以傳統的作戰方式捲入各武裝派別的衝突,更不會以武裝介入的形式幹涉別國內政。
1992年,中國派出首支工兵維和部隊赴柬埔寨執行維和任務時,僅攜帶了自動步槍等單兵裝備,這次派出的維和步兵營,裝備狀況大為改善。該部裝備有輪式步戰車、裝甲運兵車、反坦克火箭彈、無人機、迫擊炮和重機槍等武器裝備。其中,中國多種型號的「猛士」系列戰車可圈可點,除了指揮車,還有突擊車、運兵車、通信車、救護車等多種改裝型號,尤其是突擊車,具備清障、防暴和攻擊能力。
在多達108件套的單兵裝備中,單兵防護裝備尤其值得一提。其不僅能保護心臟等重要部位,還加強了襠部和頸部位置的防護,無論是防護面積還是防護能力,都明顯優於中國其他維和部隊的「背心」,堪稱「鎧甲」。
步兵營,秉承了「中國維和部隊裝備國產化」的一貫傳統,各型裝備是清一色的「中國造」,且實現了零配件的通用化。當然,南蘇丹雨季氣溫20至40攝氏度、乾季氣溫30至50攝氏度,中國維和部隊遠離祖國和後方基地,處於準戰爭條件下,且需要使用相當數量的特種裝備。這給後勤保障能力,提出了很高要求。(新華社「中國網事」記者 黎雲)(圖片來源於新華社 仇成梁 李恭銘 攝)
關注新華社發布微信公眾帳號①點擊微信右上角的「+」,「添加朋友」中進入「查找公眾號」,輸入 「 新華社發布」或「xinhuashefabu1",搜索號碼關注。
②點擊文章右上角,查看公共帳號,添加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