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二戰時期,主要的戰爭參與國基本上在海洋、陸地和天空三者的軍隊都有獨立編制來管理,作為主戰國的日本,居然沒有獨立專門的空軍編制,只有依附在海陸軍的航空兵,被海軍和陸軍分別管理。雖然這樣子說出來,很多網友都會秉著懷疑的態度,但事實就是如此。這還得從日本的地理環境和歷史說起。眾所皆知,日本四面環海,是名副其實的島國,這也使其海洋事業發展更為良好,國家也會更重視海上軍隊的建立和發展。因此,日本國家軍隊一般都會將發展重心放在海軍,其次是陸軍。得益於國家地理環境而獲得大力發展的海軍,自然而然擁有國內很高的權利和地位,在政府參與的許多戰爭中都有很大的決定權,直接影響了軍隊建設和戰爭走向。即使在工業革命的發展之後,各國致力於建設空軍隊伍,但日本的空軍只能由於國內政治勢力原因被附庸於海軍和陸軍下。
同時,海軍和陸軍又是勢不兩立的兩個隊伍,日本的海軍一向看不起比較傳統的陸軍。這兩者本身就經常因為物資軍費分割產生諸多矛盾。這樣一看,空軍更是不可能來分一杯羹。更何況當時日本軍政府並不認為空軍能成為戰鬥的主力,不需要獨立指揮。因此,日本的空軍被分成兩派,一種是由陸軍支配的陸航,另一種是由海軍支配的海航。海航隨著海軍的航母一同徵戰,成為了日本軍國主題的重要作戰手段,而陸航只配合陸軍作戰,在陸地上空飛行。由於海軍和陸軍素來不和,陸航和空行也是鮮少交流輪換,只有等到了二戰後期,航空兵犧牲太多,才轉了部分陸航到海航,一起作戰。後來二戰結束,日本不少參與過二戰的航空人員紛紛建議發展獨立的編制,以便能夠名正言順的維護國家的制空權,這也為其後來航空自衛隊的成立做了基礎鋪墊。
因為空軍...不是戰鬥的主力...大本營認為...空軍不需要獨立的指揮...再者...如果空軍獨立...會侵害傳統海軍和陸軍派系的既有利益...空軍根本獨立不了~...大日本帝國海軍航空隊...以及海軍航空本部...其實就是當時皇軍的空軍部隊...日本當初學習歐州大陸的航空戰術...但是...日本是1個島國...4面是海...當時的戰機...也沒有空中加油技術...不能遠飛...作戰半徑不大...日本本土也沒有大型的空軍補給基地...為了綜合航空...海上...海下的戰鬥能力...實行"海空戰鬥立體化"...因此...皇軍大力發展航母技術...所以...空軍就跟著戰艦群1起...形成空軍依賴海軍...這是當時實行的戰略...也配合當時的實際需要...海軍領著空軍...在海上戰鬥...上岸以後...空軍也是支援陸軍的作戰...因此...構成大日本帝國陸軍飛行戰隊...以及陸軍航空本部...始終不讓空軍獨立..
0式戰鬥機是二戰時期日本最出名的戰機,幾乎成了日軍二戰戰鬥機的代稱,性能特點是爬升率高,轉彎半徑小,速度快,航程遠,在太平洋戰爭初期沒有空中對手,說的極端一點0戰就是日本敢於發動太平洋戰爭的本錢,因為有了0戰日本才敢於發動太平洋戰爭
0戰設計成功一個關鍵因素是日本住友金屬公司當時合成了一種超級鋁合金,日本稱50風金屬,這種鋁合金比鋼還硬,因為有了這種金屬0戰設計時就採用了很細的飛機框架,並且敢於在上面鑽孔減重,此外鉚釘尺寸也非常小,在能保證戰機強度的情況下大大減輕了飛機重量,如果沒有住友金屬的這種鋁合金,0戰是根本生產不出來的。因為有了超硬鋁合金,對飛機主桁梁進行革新,其抗拉強度好,耐疲勞強度更好,而且機體重量極輕,空重(21型)僅1570千克。零式的性能優勢最大來源就是輕,特別輕,翼載極小,完全彌補了發動機動力的不足,而且保證了極大的續航力。
1944年10月,美軍第3艦隊所屬的空軍大隊,在東南亞一帶對日軍佔領地實施毀滅性的空中打擊。在盟軍的空中、海上與陸地的全面進攻面前,日本以常規戰術難以抵擋,便把最後希望放在一種自殺行動方式——「神風敢死隊」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