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12日的正午國防軍事出現了新一代的「海上英雄艇」,一艘22級飛彈艇的內部畫面,使我們對其官兵的生活有了深入認識。
1965年8月6日凌晨,在著名的「八六」海戰中,62級護衛艇611艇(原稱587艇)和其它三艘護衛艇一起擊沉了國民黨海軍的「章江」號獵潛艇,611艇中彈17發,三個艙室進水,4部主機被打壞3部,輪機兵麥賢得被一塊彈片打進右前額,插到左側靠近太陽穴的額葉裡導致失去知覺,甦醒後由於頭部失血過多腦漿溢出眼睛不能視物,他堅持排除艦艇故障,保證輪機正常運轉,堅守戰位3小時直到戰鬥勝利。1966年,國防部命令授予麥賢得「戰鬥英雄」的光榮稱號,被譽為「鋼鐵戰士」,他所在的611艇被海軍授予「海上英雄艇」榮譽稱號。2017年在新中國成立70周年之際,他獲得「人民英雄」國家榮譽稱號。611艇經歷3代,現為東部戰區海軍某飛彈快艇大隊2319艇,正是22型隱形飛彈艇。
22型隱形飛彈艇是2004年4月中國建造的新一代採用高速穿浪式艇設計的鋁合金飛彈快艇,該艇由中船工業廣州船舶設計院設計,共8個船企建造,已經生產了83艘。22型隱形飛彈艇滿載排水量250噸,艦長42.6米,寬12.2米,吃水1.4米,安裝有14000匹馬力的兩組MTU V16 396 TE74L柴油機,早期型使用英國羅爾斯·羅伊斯的KaMeWa 71 SII噴水推進器,額定功率為2200KW,SII為系列號,71為泵直徑71cm,2001年國內708所曾在羅•羅公司引進過一批60多臺2200KW的的噴水推進器,還引進了生產許可證。後期則安裝了708所國產仿製版MARIC HL710噴水推進器,最高航速50節,作戰半徑約240海裡。
在視頻中我們能夠看到在艙外採訪士兵的畫面,出現了該艇的隱形設計細節。該艇整體輪廓非常低矮,艦體側面採用內傾設計,上層建築採用大傾角設計,發動機排氣口位於雙船體內側降低紅外信號,幾乎所有外露設備都包上了隱身形狀外殼,所有開口都用捲簾門進行遮擋,2座4聯裝鷹擊-83反艦飛彈發射箱被隱藏在隱身化的艦體內,轉管近防炮也採用了隱形設計,因此這艘標準排水量220噸的小艇在雷達上還不如一艘30噸級漁船大,隱身性能不錯。
我們可以在畫面中近距離看到其窗口鋸齒設計,顯然其窗口鋸齒是通過螺栓與艦體結合的,僅僅是一圈突出的金屬。其中一個天線處理成了多邊形,十分特殊。當然這樣設計也會影響其內部空間,可以看到內部駕駛室比較小,上方有縱橫交錯的加強筋和管路,顯控臺的集成度很高,火控室採用多個大屏幕顯控臺,可能是ZBT-1型群指臺,能夠控制全艦的武器。飛彈艇內部空間十分狹小,士兵臥室是上下鋪,臥鋪高度比較矮,每個臥鋪都有照明燈,用風扇使空氣流動,臥鋪內壁是傾斜的,估計其外面正是鋁合金艦體一側,因此特意用加強筋加固。22型飛彈艇的廚房就更小了,總共一個大電飯煲,一個湯鍋,一個炒菜鍋,甚至沒有專屬廚師,而是輪流幫廚,還是非常辛苦的。
22型飛彈艇桅杆向後傾斜,前部安裝有導航雷達,桅杆頂安裝有H/LJQ-362型對海/低空搜索雷達和656型敵我識別器,兩側安裝有未知型號的天線,疑似電子對抗用途、HN-900戰術數據鏈等設備。362型低空/對海搜索雷達,作用距離100千米,但是一般不開機,依靠HN-900戰術數據連結受海軍預警系統傳來的信息作戰,因此頗具隱蔽性。本次演練中該艇使用728-2型幹擾彈發射裝置發射了釐米波紅外幹擾彈,這是一種固定式2×2結構的幹擾彈發射裝置,主要裝備於22型飛彈艇的艦橋前,其釐米波紅外幹擾彈能夠有效幹擾來襲飛彈的釐米波末制導雷達。
本次飛彈艇還使用H/PJ-13型6管30mm艦炮進行了對空射擊,該炮其實是俄AK-630艦炮的仿製改型,換裝了隱身外殼,依靠347B型跟蹤雷達、OFD-630型光學指揮儀/GDG-775型光電指揮儀、001型捷聯垂直基準和1A型火控系統控制打擊,其光電指揮儀由1個窄視場熱相儀、1個CCD攝像機、1個雷射測距儀構成,瞄準精度很高。H/PJ-13型艦炮主要用於艦船防空反導,其最大射速3000發/分鐘,對飛機目標的最大攔截距離為4000米,對飛彈目標的最大攔截距離為1500米。
海上英雄艇已經是第三代了,變化的是裝備,不變的是一代代官兵對榮譽的繼承和發揚,該艇曾經湧現出濱海救人英雄唐健,全軍優秀士官人才獎杜青合,海峽尖兵聶志龍等一批先進典型,全艇官兵一定會在今後的日子裡貫徹海上英雄精神,繼續守護祖國的海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