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歐峽灣幻影】瑞典斯米格號氣墊飛彈艇

2021-02-24 中外艦聞

全球海上武裝力量資訊平臺「中外艦聞」原創稿件,作者:齧花熊,謝絕轉載

在水面艦艇領域,如今的瑞典很難稱得上是強國,不過在艦艇隱身設計方面,瑞典人卻有著獨到的見解。瑞典皇家海軍現役維斯比級飛彈護衛艦就是為數不多的全隱身艦艇。不過這次我們要聊的不是維斯比這個北歐明星,而是另一艘不為人知的小精靈——斯米格號(SMYGE)。

瑞典皇家海軍在上世紀80年代就將驅逐艦類型的中型戰鬥艦艇全部退役,海軍的主要作戰艦艇由各型飛彈艇、巡邏艇及魚雷艇構成。在和平時期,主要負責近海巡邏和監視潛艇,戰時主要負責反艦、近海巡邏、反潛、反登陸作戰及對敵水面編隊進行突襲作戰。瑞典海岸多峽灣的地理條件使得皇家海軍有著獨特的小型艦艇使用優勢。作為一支近海防禦的小型海軍,瑞典皇家海軍很難承受較大的傷亡和損失,為了提高艦艇的打擊能力和生存能力,瑞典人很早就開始關注艦艇的隱身技術,並開始研製相應的隱身艦艇,上世紀七十年代末,瑞典在艦艇隱身技術方面取得重大進展,成果之一就是後來的斯米格號飛彈艇。

斯米格號是瑞典皇家海軍為了測試艦艇隱身技術而建造的一艘試驗艇,採用側壁式氣墊船構型,並採用全隱身設計。該艇於1991年完工並交付海軍,瑞典皇家海軍隨後在該艇上進行了多方面的研究測試和評估。測試結果對瑞典新一代艦艇設計和建造產生了很大的影響,1993年8月,根據「斯米格」的初步試驗結果,瑞典海軍規劃了兩型水面艦艇,分別為YSM-2000巡邏艦和YSB獵掃雷艇,後來兩個項目合併成後來的「維斯比」(Visby)級。

作為一艘側壁式氣墊艇,斯米格號排水量140噸,全長僅有27米,寬度卻達到7.6米,滿載吃水深度1.8米而空載吃水深度僅有0.7米。斯米格採用側壁式氣墊船設計和先進水面效應船技術,以突出航速和淺海機動性。艇體採用複合材料建造,內層使用薄板,外層使用玻璃鋼和碳加硬纖維-乙烯酯-聚酯樹脂壓制的塑膠材料。這種設計可以有效吸收雷達波以提升隱身性能。除了建造材料外,斯米格號在外形設計中也突出了隱身性能。艇體採用傾斜的外形;艦炮採用隱身炮塔;所有外部設備裝在艇體內;對暴露在外面的設施如進氣管,排氣管等進行特殊處理;採用可伸縮式天線減少暴露在外部的天線的數量。

除了降低雷達信號外,斯米格號在抑制紅外信號方面也下了苦功,重要部位採用GRP複合材料,具有良好的絕熱性。由於發動機排氣管道和通風口是主要的熱源,所以在斯米格號上採用水冷式排氣管道,將廢氣直接排放到艇體下的氣墊中。斯米格號為氣墊船型具有超淺吃水、水下物理場很小、對水下爆炸不敏感等一系列優點,並採用噴水推進裝置,與傳統艦型相比水聲特徵很低。

動力方面,斯米格號採用 2臺MTU l6V 396 TB94柴油機(推進),單臺最大/持續輸出功率為1.88/1.57MW(2560/2130hp),驅動2臺卡米瓦公司的63型噴水推進器,最大航速55節。值得一提的是普通艦艇的推進軸一般採用金屬材料,而斯米格號採用的是碳纖維玻璃鋼材料,這項技術使得其磁特徵僅為一般艦艇的40%,並且採用彈性聯軸節提高了裝配精度,降低了重量,和造價。氣墊則由卡米瓦公司的兩臺雙進氣離心式風扇負責,該風扇由2臺斯堪尼亞公司的DSI 14型柴油機帶動,氣體流量達到43m³/S,壓強6000Pa。由於外部環境原因會造成的氣墊壓力不穩,該艇還安裝了由卡麥瓦公司生產的控制系統來對氣墊進行壓力損失補償。全艇電力由兩臺72kW的柴油交流發電機提供。

作為一艘技術驗證艇,斯米格號的武備較為簡單,不過相較其140噸的排水量,仍然稱得上強大。該艇的主要武備包括安裝在艇中部的兩座四聯裝的RBS-15MK2型反艦飛彈發射架(可升降收放)。艦橋之後的甲板上還有一座帶「特裡尼蒂」近程防禦系統,簡單說就是帶有隱身炮塔的博福斯40mm速射炮,艇體兩側還裝有兩組45型400mm反潛魚雷發射管(也可收放)。不過就憑斯米格的配置,反艦作戰基本無法發揮RBS-15的最大射程,反潛武器也是聊勝於無。

前兩者都是比較出名的武器,而這個45型魚雷還是比較偏門的。45型反潛魚雷是博福斯公司水下武器分部在1989年研製的(都知道博福斯擅長造炮,沒想到它還是世界上為數不多的具備魚雷研製能力的公司吧),魚雷導引頭借鑑了義大利A244S的主動聲吶技術。該魚雷於1991年投產,1993年進入瑞典皇家海軍服役。作為瑞典特色,45型繼續保留了雙向傳輸線導+主/被動聲自導的模式,全重330公斤,最大航速35節,最大射程20公裡(25節模式)。這個航速指標並不算高,還沒斯米格號自己跑得快,主要因為瑞典人面對的還是各類常規潛艇,而且反潛作戰也是以驅潛為主,畢竟是中立國,打得太難看大家都不好辦。瑞典也是目前唯一堅持在輕型反潛魚雷上使用線導制導模式的國家。

作為新生代水面艦艇的引領者,斯米格號的自動化水平很高,全艇共編制14人,其中6名軍官(官兵比例有點高),對於一個防空反艦反潛功能齊全的艦艇來說,人員已經很少了。全艇所有的航行,裝備操作,監視和報警裝置都由安裝在駕駛臺上的兩個集成的微處理器系統控制,也可由本戰位獨立控制。

雖然斯米格號的測試工作推進的很順利,實踐證明這類全隱身設計的小型艦艇在瑞典近海作戰是十分有效而致命的,不過由於噸位太小,瑞典在斯米格號之後沒有嘗試再建造同類的側壁式氣墊艇。也沒有在建造全隱身設計的小型突擊飛彈艇,而是延續飛彈巡邏艇這類的多用途配置建造了維斯比級輕型護衛艦(維斯比本質上就是放大的全隱身飛彈艇)。斯米格號上的許多使用經驗,都被用到了維斯比級輕型護衛艦的設計上。正是有了斯米格的驗證,才會有維斯比的閃亮登場。不過牆內開花牆外香,瑞典皇家海軍沒有看上的東西被隔壁挪威海軍看上了。

挪威海軍在90年代末開始陸續接收了6條盾牌星座級飛彈艇,盾牌星座級飛彈艇也應用了側壁氣墊艇和全隱身設計,不過配置比斯米格要高級很多,噸位更是大了一倍。除了斯米格和盾牌星座外,蘇聯也曾建造了布拉風級側壁式氣墊艇,這個家族的最新成員是朝鮮海軍的新銳——椒島級飛彈艇。

在結束測試工作後斯米格號在2005年5月17日被分配到瑞典海軍學院作為教訓用途的訓練船,原本的數碼割裂迷彩也在2008年換成了淺灰色。斯米格號對於瑞典水面艦艇發展具有歷史性的地位。瑞典國內目前也有組織一直在四處活動,希望能將這條功勳隱身艦艇送入海軍博物館隊對外公開展出,可能在不遠的將來我們會看到修繕一新的斯米格號對外開放。

歡迎關注全球海上武裝力量中文資訊平臺「中外艦聞」,微信搜索即可關注

相關焦點

  • 北歐
    斯堪地那維亞半島是北歐地勢最高的地區,斯堪地那維亞山脈縱貫半島西部,居挪威與瑞典,山脈南段最高,北段較高,中段低,南段伸入挪威領土,高峰超過2000米;山脈西坡陡,直逼挪威海沿岸,東坡緩,逐漸向波的尼亞灣降低。挪威是北歐地勢最高的國家,地形以山地為主,西部沿海並多峽灣地形。丹麥全國是一個和緩起伏的低地。丹低地向東延伸到瑞典南部平原,再向北與瑞典中部低地相連,然後跨越波的尼亞灣與芬蘭低平原相接。
  • 北歐四國七天遊,只能說還不夠
    相比之下,丹麥和瑞典之類的名字,對於我們來說似乎還是很陌生的。本來原計劃中,我計劃是去奧地利和捷克等中歐地區,一來離德國比較近,二來也比較喜歡這些地方。不過後來還是由於各種原因選擇了北歐。北歐對我而言充滿了神秘和寒冷,所以一直沒有去。但這次就讓我們一起去聆聽北歐的神話故事,去看北歐的冰天雪地揭開它神秘的面紗吧。
  • 北歐軍事強國-瑞典
    瑞典工業基礎雄厚,也帶動了軍事工業的發展,不僅研發獨一一無二的無炮塔坦克,還有世界先進的鷹獅三代半戰鬥機,以及戰力倍增器愛立眼預警機。瑞典的武器裝備性能優異,本身需求不多,出口量非常可觀。陸軍瑞典陸軍有3.51萬人,是三軍中人數最多的。主力裝備為700多輛坦克,其中包括200多輛豹2主戰坦克,1200多輛步兵戰車,還有裝甲運兵車600多輛。
  • 隱身飛彈艇外形不輸美軍
    去年公開亮相,讓西方大跌眼鏡的「椒島」 級隱身飛彈艇就是其中典型作品。去年2月,朝鮮中央電視臺公布了一段罕見的電視畫面,十分時髦的側壁式氣墊飛彈艇——「椒島」 級(朝鮮海軍艦艇,通常以首艦發現地命名,有點旅大的那種意思)首度披露。
  • 北歐三國行
    烏斯別斯基大教堂建於1862至1868年間,13個金色蔥頭和紅磚牆很為醒目,具有俄羅斯的建築風格,是北歐最大的東正教堂。瓦薩號是瑞典有史以來耗資最巨(2.25億瑞典幣),裝潢最精美的一艘船,它承載著皇家的榮耀與全瑞典人民的期望出航,所以,當Anders Franzen於1956年在波羅的海海底發現它的蹤跡時,瑞典人激動的心情可想而知。
  • 北歐奇蹟:瑞典鷹獅戰鬥機
    只要飛行員按下炮鈕,整個飛機會自動跟隨目標機動,成為全自動的射擊機器(auto-aimer);這是一個變型金剛,通過軟體的調整和外掛改變,能執行對空、對地、反艦、偵察等多種任務;這是一架適應性極強的飛機,在幾乎所有高度都能超音速飛行,可以藏在一個大車庫裡,只要八百米長的高速公路就能起降,維護人員站在地上,就能進行大多數修理;它,就是薩伯-39鷹獅戰鬥機,一個北歐小國打造出的精緻的戰鬥機器
  • 4個詞語揭開北歐生活幸福秘訣
    每年,聯合國都會發布一份《世界幸福報告》,盤點世界各國的幸福指數,去年中國位列93,而北歐國家似乎總能拔得頭籌。(北歐五國 芬蘭、丹麥、挪威、冰島、瑞典均位列其中)近年來,北歐風也越來越受大眾歡迎了。印象中,北歐國家風景優美,人少卻富有,社會福利保障特別好。
  • 為何北歐小國瑞典有這麼發達的軍事工業?
    瑞典立國於十六世紀,一開始就是典型的戰鬥民族,曾在北歐擊敗俄羅斯等強國。瑞典可以說從一開始就是真正的戰鬥民族。
  • 全解北歐小鋼炮——瑞典JAS-39「鷹獅」戰鬥機,乾貨!
    瑞典JAS-39「鷹獅」戰鬥機靜態圖「鷹獅」單座多用途戰機由瑞典薩伯公司研製並開發,該機於1988年成功進行了首飛,1997年正式進入瑞典皇家空軍服役,是一種較為先進的第三代戰鬥機。「鷹獅」戰機研製於20世紀80年代初,但是瑞典軍方急需一種輕型戰鬥機以替換以往的老式戰鬥機,作為瑞典最大的防務承包商,薩伯公司自然全力參與瑞典軍方的招標,在經過一系列角逐後,薩伯公司以自己的設計打敗了美國F-16等同量級輕型戰機,成功吸引到政府的投資和軍方的青睞,這也是後來的「鷹獅」戰機。
  • 北歐勇士——瑞典軍隊掠影(1)國防力量
    瑞典由中世紀該國南部的「斯維亞國」一名演變而來,瑞典語有「親屬」的意思。由於國內林木覆蓋率極高,因此出口木材的瑞典又有「歐洲鋸木場」之稱。瑞典是一個名副其實的「女權國家」。2000年,瑞典與它的北歐鄰國芬蘭一起被聯合國評為世界上男女平等的「模範國家」。瑞典的議會中,女議員的比例約佔40%,在1986年,瑞典的32個部長中一度由女性佔據了其中的16席。
  • 現代單兵武器系列8:北歐雙雄的維京利刃 瑞典AK5與芬蘭Rk62突擊步槍
    AK5自維京人之後北歐國家歷來都不是世界舞臺的主角,除了芬蘭靠著硬抗蘇俄在二戰前小小的秀了一把外,大多數時候北歐諸國不是歷史背景板,就是喝茶看客。但說到武器裝備從號稱「最貴衝鋒鎗」的芬蘭索米,到瑞典博福斯40mm高射炮,北歐國家倒是不乏有精彩之作。今天棟哥要給大家介紹的便是北歐雙雄瑞典和芬蘭的制式突擊步槍AK5和Rk62。
  • 週遊丨北歐長船揭開維京人的古老秘密
    在北歐地區,只有最勇敢的戰士們有資格進入榮耀之地——瓦爾哈拉神殿(Valhalla),而只有他們生前所使用的戰船能將他們的靈魂擺渡到回歸之地。優秀的戰士和傑出的女性常常在武器、珍寶甚至是陪葬奴隸的圍繞下,安息於船中。
  • 北歐留學 | 瑞典名校篇:烏普薩拉大學2020年招生信息
    烏普薩拉大學(http://www.uu.se)創立於1477年,是北歐國家最古老的大學。其具有深厚歷史積澱的知識傳統是今天教研工作取得進步的基礎。
  • 二戰時北歐幾乎全部淪陷,為何唯獨瑞典能夠倖免?
    除此之外,還有位於北歐的瑞典王國。那時,瑞典的西部鄰國挪威在1940年6月被德國佔領,東部鄰國芬蘭跟著德國混,卻被蘇聯藉機好一頓收拾。事實上,就連「童話之國」丹麥,也於1940年4月被德國佔領。可以說,瑞典周邊各國都已經先後淪陷,為何瑞典本身卻能逃過戰火呢?實質上,瑞典也宣稱「中立」,但這是一種假的中立,瑞典在某種程度上可以說是德國的盟友,所以才能做到免遭侵略。
  • 北歐留學 |北歐國家國旗為什麼都有十字架?
    細心的人會發現,北歐五國(即:丹麥、瑞典、芬蘭、挪威、冰島)的國旗圖案都非常相似,上面都有十字架的標誌,只是顏色不同而已。
  • 北歐留學知識 | 北歐五國的國旗為何都有十字架圖呢?
    北歐諸國的國旗,從左至右分別為芬蘭、冰島、挪威、瑞典和丹麥。忽然間,他看見天上的金色陽光在藍天中,呈現出十字光芒,他認為這是上主對他的啟示,於是以金黃十字架和藍底作為瑞典的標誌。不過瑞典並沒有一開始以十字旗作為國旗,直到1906年才正式確定。最早使用十字旗的北歐國家是丹麥,同時丹麥國旗也是當今世界上最古老的國旗之一(有些學者認為丹麥國旗為世界上最早的國旗,並認為北歐五國的國旗是從丹麥國旗發展而來。)。
  • 刀槍劍戟"爆紅"的年代,北歐軍隊為何選擇斧子
    北歐主要指的是最北邊的冰島,從西北部斯堪地那維亞山脈開始的挪威瑞典,最東邊的芬蘭,隔著眾多海灣海峽的最南部的丹麥,以及這些國家附屬領土發落群、奧蘭群島和斯瓦爾巴群島。在古代,埃裡克·哈拉德森(Eric Bloodaxe)作為公元十世紀時期的挪威統治者,他有個讓人聞風喪膽的綽號——血斧王埃裡克(Eric Bloodaxe)。
  • 《戰艦》黑色星期五:1945年2月英德費爾德峽灣海空戰記
    然而,即使在穩操勝券的情況下,盟國空軍也難免有馬失前蹄的時候,1945年2月在挪威費爾德峽灣上空爆發的激烈空戰就是一例,參戰的英國皇家空軍部隊後來將這場戰鬥形容為「黑色星期五」!最後的生命線1944年底,隨著盟軍在西北歐戰場的節節勝利,德國艦船的活動範圍被限制在挪威水域和波羅的海。
  • 又一張北歐風格地圖?超測新圖「極北之地」全解析!
    不過在南北兩線,戰鬥就要艱苦許多,重巡布呂歇爾在奧斯陸被岸炮擊沉,輕巡科尼斯堡和卡爾斯魯厄也被岸炮重傷,後被英軍補刀擊沉;驅逐艦隊在納爾維克被厭戰和暴怒堵在峽灣裡一頓胖揍,無一倖免,在此登陸的第三山地師一度被盟軍的反攻逼到瑞典邊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