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的歲末,對於俄羅斯來說只能以「年關難過」來形容。在蘇-57墜毀之前,俄羅斯軍方已遭遇到了一連串打擊。12月11日一艘退役的潛艇在被運往拆解廠的路上沉沒;12月11日晚間一架米-28N直升機在進行訓練時墜毀;12月12日唯一的航母「庫茲涅佐夫」號發生火災,12月14日PD-16浮船塢進水沉沒,浮船塢內搭載的B-380號柴電潛艇也隨之側翻。可以說,這樣的接二連三的打擊,或許連小說都寫不出來。
一架即將交付的蘇-57戰機,摔了!
這樣的慘狀只有蘇聯剛解體時可以相提並論。所不同的是,如今俄羅斯損失的大多是現役裝備或者是退役裝備。而那個時候,除了大量現役裝備被迫「閒置」之外,很多武器還在車間、流水線和船臺上就成為了「廢銅爛鐵」。這其中不僅有先進的戰機、堅實的裝甲車輛,還包括蘇聯造船工業巔峰之作「烏裡揚諾夫斯克」號核動力航母。這艘滿載排水量達到75000噸的大型航母,最終只能以150美元一噸的價格,當成廢鐵出售。
雖然,「烏裡揚諾夫斯克」號航母的命運是曇花一現,只留下了剎那間的芳華,但在短暫的一生裡,她還是展示了自己的魅力,並吸引了全世界的目光。其實,在蘇聯航母發展史上,除了這艘被稱之為1143.7型的「烏裡揚諾夫斯克」號外,還曾經有過兩個型號的核動力航母方案。這兩個型號分別是滿載排水量85000噸的1160型,以及滿載排水量70000噸的1153型。可惜的是,這兩型號的核動力航母,根本沒有留下任何痕跡,就徹底地消失了。
將時間回溯到1970年,此時美國已經擁有了「企業」號核動力航母,同時也開始建造「尼米茲」級核動力航空母艦。所以,時任蘇聯海軍司令戈爾什科夫認為,未來想要能夠抗衡美國海軍,必須建造大型核動力航空母艦。所以,他命令涅瓦設計局,設計一款名為1160型核動力航母。這款要與「尼米茲」級媲美的蘇聯航母,設計指標為艦長323米,最大寬度75米,吃水11米;可搭載80架蘇-27和蘇-24戰機;採用4座核反應堆,總功率24萬馬力,最高航速可以達到30節。當然,為了減少阻礙,這艘航母還是需要用「載機巡洋艦」之名進行掩護。所以,1160型航母還搭載著16枚反艦飛彈,192枚中程防空飛彈,256枚近程防空飛彈,以及60枚反潛飛彈。
可惜,無論戈爾什科夫如何進行掩護,1160型核動力航母都沒有被逃脫被蘇聯國防工業部門否決的命運。因為,這艘航母的成本過於昂貴。於是,戈爾什科夫立即讓涅瓦設計局在1160型航母的基礎上,重新設計了一個「簡化版」,這也就是1153型核動力航母。1153型的排水量是70000噸,艦長為265米,艦載機也減少到了50架。可惜,排水量減少了15000噸,艦長縮減了近60米,艦載機減少了近30架之後,1153型核動力航母依然沒有逃脫無疾而終的命運。
但是,讓戈爾什科夫感到欣慰的是,在提出設計建造1153型航母的同時。他還提出了效仿美國的艦載機陸地訓練中心,為1153型航母建造配套的訓練設施。而這一方案,竟然奇蹟般的沒有被否決,這也就是保留了後來的「尼卡特」試驗中心。而正是「尼卡特」試驗中心的保留,讓蘇聯有機會研製蘇-33和米格-29K這兩型艦載機。而這兩型艦載機,則為後來蘇聯,以及今天的俄羅斯能夠研製大中型航母,保留了關鍵的「種子」。或許,這就是所謂「塞翁失馬,焉知非福」吧。
到了今天,俄羅斯的「庫茲涅佐夫」號已經從「北方孤獨女皇」,變成了重返大洋遙遙無期的「船塢女皇」。但是蘇聯時代海軍的先驅們曾經設計過的各種核動力航母,依然會提醒任何輕視俄羅斯的人,不要輕視「戰鬥民族」的雄心!
(作者:蘇鵬宇 版權作品 未經許可 禁止轉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