烏裡揚諾夫斯克號航母是美蘇爭霸的產物。1987年,為了在能夠與美國海軍相抗衡,思想觀念發生轉變的蘇聯高層終於通過了建設新的烏裡揚諾夫斯克號航母方案,該航母不同於以往的蘇聯航母,基本上是一個全新的設計方案,參照能夠對抗美軍航母的要求,提出很多新的觀點和設計,1988年,這艘被寄予厚望的新船便在黑海之濱開始鋪設龍骨,如果一切順利的話,那麼蘇聯紅海軍也勢必進入一個新的爭霸時代,但是隨著蘇聯的轟然倒塌,整個航母的建造進度實際完工了45%,整個反應堆動力裝置的模塊化部件已經建造完畢了,核動力設備全部到,可他的建造者,可以說是一個巨大的遺憾。
要說它有多先進,只能說它比以往的蘇系航母在設計上要先進。我們可以從它的幾個方面可以看出來。
一是整體設計方案比較新穎。按照設計規劃,烏艦原計劃建造4艘,設計全長324.6米,寬39.8米,載排水量7.9萬噸,飛行甲板全長322.7米,寬75.5米,面積已經達到尼米茲級的96%,可以搭載70計劃搭載蘇-33、米格-29等艦載機以及固定翼預警機,核動力驅動,最大航速可以達到30節,計劃安裝4部蒸汽彈射器,保留了滑躍起飛甲板,升角為11°使用兩種起飛方式,全艦編制僅2300人,包括約1500名航空勤務人員。並設計搭載當時最為先進的「神話」衛星偵察系統等先進電子雷達系統。整體性能上可以比肩美軍尼米茲號核動力航母,不過該航母在設計風格上,依然保留了蘇式航母濃重的「載機巡洋艦」風格,除了防空飛彈以外,該艦依舊布置了大量的重火力,比如保留了P-700花崗巖反艦巡航飛彈,已然是一座武庫艦。
二是首次使用動力裝置和搭載了預警機。不同於以往的是,該艦首次採用核動力裝置,也是該型號艦不同於蘇系航母的最大特點。蘇聯高層決定不再研發新的核反應堆,在技術成熟的「基洛夫級」核動力巡洋艦所用的KH-3型核反應堆的基礎上研製出了KN-3-43核子反應堆,結果令人滿意,通過了技術部門的驗收,新型反應堆的單堆熱功率為305兆瓦,每小時可以產生900噸溫度高達475攝氏度的高溫蒸汽,遠遠超過同期美國核反應堆的性能,完全滿足了蘇聯海軍的需要,也有傳聞我國也在考察該反應堆的性能。為了保證萬無一失,「烏裡揚諾夫斯克」號航母還配備有2臺燃油鍋爐,用於保證在核動力系統出現故障之後依然擁有足夠的動力維持航行。
三是安裝了彈射器擁有兩種起飛方式。該型航母在保留傳統的滑躍起飛方式上,為該艦首次安裝了蒸汽彈射器,這在蘇系航母裡面絕對是一個亮點。軍方高層認為安裝彈射器可以保障預警機能夠順利起飛、提升戰機的掛載能力和作戰半徑,於是為「烏裡揚諾夫斯克」號航母首次安裝了2部剛剛通過驗收的了蒸汽彈射系統,可以彈射14-17噸重的物體,但是在陸地起飛訓練中,當局還是把精力用在滑躍起飛上,並沒有對彈射起飛進行過陸地實驗,這也是一大遺憾。
當然還有其他方面沒有一一細說,該型號航母要說先進,只能比以往的先進,對比美帝艦載機數量、性能、電子系統、航母戰術運用等等,要是比肩美軍航母,蘇聯人還有很多的路子要走,現在我國也正在大力發展航母,在建造之前也充分借鑑了美軍航母和蘇系航母的優缺點,希望我們的航母能夠少走彎路,向強者學習,設計建造符合我們自己需要的航母,保衛祖國的海疆!
不足之處還請批評指正。
我是綠色旋風,期待您的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