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遠的烏裡揚諾夫斯克號

2021-02-08 綠色旋風003
圖為烏裡揚諾夫斯克號航母

烏裡揚諾夫斯克號航母是美蘇爭霸的產物。1987年,為了在能夠與美國海軍相抗衡,思想觀念發生轉變的蘇聯高層終於通過了建設新的烏裡揚諾夫斯克號航母方案,該航母不同於以往的蘇聯航母,基本上是一個全新的設計方案,參照能夠對抗美軍航母的要求,提出很多新的觀點和設計,1988年,這艘被寄予厚望的新船便在黑海之濱開始鋪設龍骨,如果一切順利的話,那麼蘇聯紅海軍也勢必進入一個新的爭霸時代,但是隨著蘇聯的轟然倒塌,整個航母的建造進度實際完工了45%,整個反應堆動力裝置的模塊化部件已經建造完畢了,核動力設備全部到,可他的建造者,可以說是一個巨大的遺憾。

要說它有多先進,只能說它比以往的蘇系航母在設計上要先進。我們可以從它的幾個方面可以看出來。

圖為烏裡揚諾夫斯克號航母設計圖

一是整體設計方案比較新穎。按照設計規劃,烏艦原計劃建造4艘,設計全長324.6米,寬39.8米,載排水量7.9萬噸,飛行甲板全長322.7米,寬75.5米,面積已經達到尼米茲級的96%,可以搭載70計劃搭載蘇-33、米格-29等艦載機以及固定翼預警機,核動力驅動,最大航速可以達到30節,計劃安裝4部蒸汽彈射器,保留了滑躍起飛甲板,升角為11°使用兩種起飛方式,全艦編制僅2300人,包括約1500名航空勤務人員。並設計搭載當時最為先進的「神話」衛星偵察系統等先進電子雷達系統。整體性能上可以比肩美軍尼米茲號核動力航母,不過該航母在設計風格上,依然保留了蘇式航母濃重的「載機巡洋艦」風格,除了防空飛彈以外,該艦依舊布置了大量的重火力,比如保留了P-700花崗巖反艦巡航飛彈,已然是一座武庫艦。

圖為KN-3-43核子反應堆
圖為搭載的預警機

二是首次使用動力裝置和搭載了預警機。不同於以往的是,該艦首次採用核動力裝置,也是該型號艦不同於蘇系航母的最大特點。蘇聯高層決定不再研發新的核反應堆,在技術成熟的「基洛夫級」核動力巡洋艦所用的KH-3型核反應堆的基礎上研製出了KN-3-43核子反應堆,結果令人滿意,通過了技術部門的驗收,新型反應堆的單堆熱功率為305兆瓦,每小時可以產生900噸溫度高達475攝氏度的高溫蒸汽,遠遠超過同期美國核反應堆的性能,完全滿足了蘇聯海軍的需要,也有傳聞我國也在考察該反應堆的性能。為了保證萬無一失,「烏裡揚諾夫斯克」號航母還配備有2臺燃油鍋爐,用於保證在核動力系統出現故障之後依然擁有足夠的動力維持航行。

圖為彈射起飛和滑躍起飛

三是安裝了彈射器擁有兩種起飛方式。該型航母在保留傳統的滑躍起飛方式上,為該艦首次安裝了蒸汽彈射器,這在蘇系航母裡面絕對是一個亮點。軍方高層認為安裝彈射器可以保障預警機能夠順利起飛、提升戰機的掛載能力和作戰半徑,於是為「烏裡揚諾夫斯克」號航母首次安裝了2部剛剛通過驗收的了蒸汽彈射系統,可以彈射14-17噸重的物體,但是在陸地起飛訓練中,當局還是把精力用在滑躍起飛上,並沒有對彈射起飛進行過陸地實驗,這也是一大遺憾。

圖為走向深藍的中國海軍

當然還有其他方面沒有一一細說,該型號航母要說先進,只能比以往的先進,對比美帝艦載機數量、性能、電子系統、航母戰術運用等等,要是比肩美軍航母,蘇聯人還有很多的路子要走,現在我國也正在大力發展航母,在建造之前也充分借鑑了美軍航母和蘇系航母的優缺點,希望我們的航母能夠少走彎路,向強者學習,設計建造符合我們自己需要的航母,保衛祖國的海疆!

不足之處還請批評指正。

我是綠色旋風,期待您的關注!

相關焦點

  • 生不逢時的典範——淺談蘇聯「烏裡揚諾夫斯克」號核動力航母
    蘇聯鉛冷快堆結構圖另外,「烏裡揚諾夫斯克」號航母還配備有2臺KVG-4型燃油鍋爐,用於保證在核動力系統出現故障之後,「烏裡揚諾夫斯克」號航母依然擁有足夠的動力維持10節的航速航行。五、建造歷程與最後的走向經過多年的準備工作,「烏裡揚諾夫斯克」號航母於1988年11月25日在尼古拉耶夫的黑海造船廠0號船臺開工建造。「烏裡揚諾夫斯克」號航母的前期建造工作也算順利,到1991年11月份時,船體建造率已完成30%,並且船廠已經為「烏裡揚諾夫斯克」號航母加工出了29000噸的鋼材,原子蒸汽發生器等重要設備也已經在車間進行組裝。
  • 蘇聯末日航母:從未服役的烏裡揚諾夫斯克號航母
    冷戰時期,美國在1961年就擁有了世界上第一艘核動力航母「企業」號,對於蘇聯海軍來說,這是一個不小的衝擊。然而一直到上世紀80年代,蘇聯解體的前夕,蘇聯才將自己的核動力航母建造計劃提上日程,不管是「基輔」級這樣的假航母,還是庫茲涅佐夫這樣的短距起降航母,都是蘇聯在探索航母道路上走過的彎路。
  • 與中俄失之交臂的核動力航母,被美國坑殺的烏裡揚諾夫斯克號
    蘇聯航母始於莫斯科級直升機母艦,終於庫茲涅佐夫號。蘇聯第一型核動力航母,代號1143.7型的烏裡揚諾夫斯克號最終胎死腹中,直到蘇聯解體前也只完成了40%。當年蘇聯為建造這艘航母下足了血本,雖然僅建造了40%,但是僅為建造該艦擴充的工廠設施,大型加工和裝配設備等等就耗費了大量的資金。
  • 超級巨艦的悲慘結局:烏裡揚諾夫斯克號核航母的唏噓艦生
    因此,前蘇聯發展的大多都是「載機巡洋艦」,直到冷戰的後半段才開始了「曲線救國」的方式,名義上是還是「重型載機巡洋艦」,項目代號1147.7型,首艦為烏裡揚諾夫斯克號,而這一切還要「得益於」前蘇聯航母發展的「攔路虎」烏斯季諾夫在1984年逝世。
  • 蘇聯下馬的核動力航母計劃:烏裡揚諾夫斯克號只是「小妹」
    12月11日一艘退役的潛艇在被運往拆解廠的路上沉沒;12月11日晚間一架米-28N直升機在進行訓練時墜毀;12月12日唯一的航母「庫茲涅佐夫」號發生火災,12月14日PD-16浮船塢進水沉沒,浮船塢內搭載的B-380號柴電潛艇也隨之側翻。可以說,這樣的接二連三的打擊,或許連小說都寫不出來。
  • 烏裡揚諾夫斯克號有多強?制空不輸美國航母,自衛能力遠超美國
    時至今日全球公布艦名的8萬噸以上的非美國核動力航母,有且只有一艘,那就是前蘇聯最後的載機巡洋艦1143.7烏裡揚諾夫斯克號!一旦烏裡揚諾夫斯克號問世,美國的核動力超級航母將不再獨美於前!二十世紀唯一有潛力超越美國航母的烏裡揚諾夫斯克烏裡揚諾夫斯克級核動力航母:長324.6米、寬75.3米、吃水深度11米機庫尺寸長175,寬32,高7.9 m標準排水量60000噸、滿載排水量79758噸,最大排水量約85000噸。4座KN-3-43核反應堆、4座蒸汽輪機。4軸推進最大航速30節。
  • 中國第3艘航母有沒有可能以烏裡揚諾夫斯克號為藍本設計?
    我們知道,我們的第二艘航母與遼寧號對比的話,其實在本質上是沒有太大的區別的,還是常規動力,排水量也差不多,只是在一些細節和造型上做了相應的技術性的改變,而對於第三艘航母會是什麼樣子,這是很多人都關心的一個問題。
  • 外媒稱俄下代航母將基於烏裡揚諾夫斯克號發展
    據美國海軍識別網站1月30日報導,俄羅斯下一代航空母艦可能從蘇聯未完成的11437項目,烏裡揚諾夫斯克號核動力航空母艦發展而來。 核動力航空母艦想像圖俄羅斯造船業的兩個消息來源最近告訴塔斯社,有關俄羅斯新型航空母艦的建造以及11437號項目的技術轉讓信息,技術文檔設計的截止日期在2023年。新型航空母艦由內夫斯科厄(Nevskoe)設計局設計。
  • 【百科】世界十大現役航母——第3名俄羅斯「庫茲涅佐夫「號
    建造於前蘇聯時期,原名蘇聯號、克裡姆林宮號、布裡茲涅夫號、提比里西號,1991年服役時易名為庫茲涅佐夫號,舷號063。與其他俄制航空母艦一樣,扣除艦載機仍有相當強大的戰鬥力量。現部署於俄羅斯北方艦隊,是俄羅斯唯一一艘航空母艦。1983年2月22日,前蘇聯在尼古拉耶夫船廠開工建造第一艘大型航空母艦,該艦又被稱為1143.5級。
  • 決戰在斯摩稜斯克
    1941年7月,剛剛結束國境線之戰的德軍乘著勝利的餘威,大踏步向蘇聯內地前進,其前先頭部隊已經推出到第聶伯河、別列津納河與西德維納河一線,矛頭直指蘇聯西部重鎮——有「莫斯科門戶」之稱的斯摩稜斯克。斯摩稜斯克,斯摩稜斯克州首府。該城橫跨第聶伯河,城市被滾滾的第聶伯河水分成南北兩個城區,南部為老城區,大約佔整個城市總面積的百分之七十,北部則為新興的工業區。
  • 新銳S巡斯摩稜斯克的細緻解讀~
    本期戰艦解說正式開講~歡迎主播666小朋友帶來S系新銳斯摩稜斯克巡洋艦傾情解析這條船長得有些像庫圖佐夫,艦炮和哈巴羅夫斯克一樣是130炮。生命值和核心防護是比較差,畢竟噸位跟驅逐艦差不多。斯摩稜斯克的防空總傷差不多445,再配合加一倍傷害的二級防控技能,比興登堡這類戰艦比算是不錯了。雖說不能做到一鍵刪除,但也能噁心來襲的飛機。二級聲吶可以說比較針對驅逐艦了,一旦驅逐艦貼臉襲擊失敗,拉煙都不頂用。5秒左右一輪16根管子過去,這投射量就是驅逐艦的噩夢。插件第一個推薦帶精度插件,加強16根管子的直接火力收益。
  • 生死看淡,不服就幹,德軍靠「莽」打贏的斯摩稜斯克戰役
    只不過在攻擊莫斯科之前,霍特他們還要先拿下擋在莫斯科和明斯克之間的斯摩稜斯克,這樣才能打開莫斯科的門戶。為什麼這麼說呢?在這裡簡單介紹一下斯摩稜斯克。這個斯摩稜斯克是蘇聯西部重要的一個交通樞紐,西邊靠近白俄羅斯,東北邊不到400公裡就是莫斯科,連接莫斯科、明斯克兩地的鐵路和公路都從這裡經過。
  • 蘇德斯摩稜斯克戰役,為何蘇軍兵力懸殊也要打,其真實目的是什麼
    蘇德戰爭斯摩稜斯克戰役,雖然蘇軍以傷亡近40萬人、被俘45萬人的代價以失敗告終,但也造成德軍損失25萬人,拖延德軍進攻莫斯科時間兩個多月。在這個危急關頭,史達林及時提出了積極防禦的方針,要求蘇軍在德軍進攻莫斯科之前,在斯摩稜斯克一帶建立防禦陣地。但是,由於前期受德軍閃擊戰術影響,蘇軍的損失實在是太大了,僅粗略統計,蘇軍這一時期損失達到:28個師被擊潰,70個師的人員和裝備損失一半以上,更重要的是,有200多個燃料、武器和彈藥倉庫落入德軍之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