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現有技術能仿製圖160嗎?能造出來,但已經不實用

2021-12-21 彼岸超越者

Tu-160有三個特別吸引大家的地方,巨大、高速、可變後掠翼。這三個特點結合幾乎純白的機身也就成了讓無數軍迷心馳神往的「白天鵝」。

但畢竟這是一型三十年前的巨型轟炸機。我們來解構一下,看看如果我們要製作這麼一架飛機需要哪些技術門檻。

首先是巨大,Tu-160是目前世界上最大的一型轟炸機,它的長度達到了54.1米,空重就已經是118噸,最大起飛重量是276噸。

如果單說數字大家可能會比較模糊,和Tu-160外觀十分相像的轟炸機B-1B在正常的時候起飛重量為148噸,用Tu-160的最大起飛重量和空重做一個減法,你就會發現,Tu-160的載彈量和燃油量比一架B-1B的重量還要高。

巨大首先要面臨的是一個結構性問題,必須使用高強度材料才可以支撐這架飛機在高速飛行的時候不被自身的結構強度所拖累。

大家有的時候可以看到Tu-160的結構圖,大體上是這個樣子:

但很少會看到Tu-160的骨架圖,目前最精準的一個是下面這張:

整個的Tu-160用了大量高強度的鈦合金骨架,以當時的技術,這骨架以及飛機的翼匣都是以鈦合金在真空下焊接成型,ELU-45焊機消耗能量巨大,雖然不像是傳說中並不會真的消耗半個喀山城的能量,但也達到了相當客觀的能耗水平。

所帶來的結果就是Tu-160中最大的尺寸達到12.4米長,2.1米寬的鉸鏈節部件可以在一次焊接內完成,同時滿足1毫米的焊接精度。這個部分是目前世界上最大的一個鈦合金單體部件,同時也是Tu-160最關鍵的承重結構。

我們能不能做呢?理論上能,我們軍工製造工藝中突破了大尺寸3D鈦合金列印技術。

現在我們的第四代3D鈦合金列印技術已經做到了世界最大,當然了和Tu-160上面12米的巨型構件相比,我們的3米半長的零件還是很小,不過對於雷射3D列印技術來說,擴大尺寸並不會收到太大的限制。理論上我們是可以製造比Tu-160更大尺寸規模的鈦合金部件的。

所以尺寸難關我們是可以跨過的。

其次速度,也就是發動機的能力,在Tu-160上面有四臺尺寸巨大的NK-32發動機。

這是世界上迄今為止最大最強的軍用噴氣式發動機,每臺發動機可以提供137千牛的巡航推力以及最大245千牛的加力推力。雖然指標很高,但是我們如果注意到這臺發動機的尺寸就會發現這臺發動機就是「大」而已,長度6米,直徑1.46米,乾重量達到3.4噸,而真正的推重比只有7.35。其實發動機的水平並不高,只是秉承了戰鬥民族用大尺寸大重量來彌補設計上不足的一貫做法,並不是十分先進的噴氣發動機。

這點我們是可以攻關的。例如現在的國產發動機:

如果採用犧牲一定的發動機推重比,將發動機直接放大是可以做到NK32的水平的,推力問題其實我們也可以解決掉。

最後就是可變翼結構了。Tu-160的設計其實是有一段很長時間的演進過程的。可變後掠翼的設計也是在向性能指標做出的一個妥協。

最早的蘇聯遠程轟炸機計劃中是蘇霍伊進行的早期設計。

到T-4MS的時候由於一些運作原因轉到了圖波列夫設計局。後來T-4MS也就被認為是俄羅斯接替Tu-160的「下一代」遠程轟炸機了,其實T-4MS要遠比Tu-160要老得多。

可變後掠翼技術實際上並不難,更多的是由於推力的不足要在低空低速的時候加大展弦比提高升力的一個妥協方案。

在當年可以說是用來彌補動力不足飛機又重的一個解決方案。但到了現在,可變翼雖然很帥氣但已經都被扔到故紙堆裡面不再採用了。原因也很簡單,在發動機推力不斷上升的今天,為了可變翼所付出的結構重量並不能抵償它們所帶來的好處。

我們如果硬著頭皮非得造一架可變翼大型轟炸機也是可以做得出來的,但並沒有什麼真正的用處。

不過,T-4MS的結構是可以有很大參考性的。

嚴格意義上說T-4MS也是飛翼布局,可以最大限度地提供載彈量和載油量,同時可以設置巨大的內部彈倉。這個彈倉就比Tu-160要更加巨大。

可以做什麼?我們一直有一個夢想,就是通過大型轟炸機在空中發射彈道飛彈。

不論是從突防能力還是射程上來看,空射彈道飛彈都比普通的巡航飛彈有著巨大的先天優勢。

這是一個以後大型轟炸機的發展方向。

如果採用類似於T-4ms的長飛翼布局是更容易達成這個方向的。所以說,Tu-160我們可以仿製,但是現在看沒有太大的意義。更需要採用的思路還是要想想未來20年轟炸機的作戰方式和50年前是不是一樣的。

當然了,雖然話這麼說,但是Tu-160上還有很多迷一樣的設計,現在我們都很難參透。例如他垂尾吧,大家見過這樣的嗎?

其實Tu-160還有一個全動式垂尾。

相關焦點

  • 以我國航空技術水平能仿製圖160嗎?除了發動機,還有一大難點
    戰略轟炸機是核大國特別是美俄空基核力量的主要投射平臺,「國之重器」不輕易示人。但歷史上,圖-160也曾旁落他國,遺留在烏克蘭普裡盧基空軍基地的蘇聯空軍遠程航空兵第184重型轟炸機團的圖-160多達19架,美國慫恿下,烏克蘭銷毀了10架(保留1架在博物館展出),為償還俄羅斯的天然氣債務,有8架圖-160被俄羅斯「搶救性」贖回。
  • 055萬噸大驅真香,美軍開始偷中國技術,然而真能造出來嗎?
    即使中國海軍崛起,美國海軍仍坐擁著全球最強海軍頭銜,不僅僅在技術上領先其他國家,在規模上更是號稱強過全球其他國家海軍之和。然而他們在驅逐艦領域,卻兜了一個大圈子,斥重金打造的朱姆沃爾特驅逐艦成為了忽視現實需求的反面教材,整個瀕海戰鬥艦項目遭遇失敗,航母在新技術發展上也是困難重重。接連的打擊導致美海軍的發展遭到了前所未有的挫折。但如今美軍卻拉下臉,向我軍學習了起來,時代終於還是變了。
  • 俄大驅火力遠超中國055,這次能造出來嗎?
    由於採用了核動力,這艘設計滿載排水量超過了2萬噸的超級驅逐艦航速依舊能達到三十節。而且俄方設計局還在這個二號方案中,計劃在這型驅逐艦巨大艦體上布置200多枚各型飛彈,包括60枚"鋯石」高超音速反艦飛彈和「口徑」巡航飛彈、128枚海基S-500防空飛彈,以及16枚反潛飛彈等。
  • 「潛艦國造」一定能帶來「驚喜」!!!
    年初的時候偽國防部就被質疑「潛艦國造」計劃已經花了200多億新臺幣,卻連設計圖都沒有出來,第二階段的原型艦籌建計劃遲遲不能開始。現在看來偽政府當局恐怕也知道自己搞不定「先進潛艦」,於是開始找外援了。        但是找了這麼多外援,至少7個國家,看起來陣容龐大,實則是除了大漂亮和那個宇宙大國,剩下幾個裡一個能打的都沒有。
  • 俄國MS-21能壓過中國C919嗎?
    現有美歐市場的適航標準很苛刻,具體適航標準制定者是美國聯邦航空局(FAA)和歐洲聯合航空局(EASA)。以圖-154為代表的這類俄系客機很難在國際市場立足,因為它的設計製造是另行一套的,所以在世界範圍內打開市場就越來越難了。即便不太講究的第三世界,那些資質尚可、錢包還算充裕的國家也在考慮用美歐適航審定過的飛機。
  • 圖160如此強大,我國為何不仿製一批?兩大技術難題目前無法突破
    但與此同時我們也要清楚地認識到,我們中國空軍在取得了巨大成就的同時也存在非常明顯的短板,比如說我們中國空軍對比美俄這樣的老牌空軍強國,缺少對於大國而言相當重要的戰略轟炸機。在這一點上,有很多軍迷朋友都對俄羅斯空天軍的圖160戰略轟炸機情有獨鍾,這不僅僅因為圖160那顏值頗高的外表,同時還有圖160彪悍的綜合戰力因素包含其中。一個隨之衍生出來的問題是圖160既然如此強大,那麼我國為何不仿製一批?
  • 為什麼發達的美國、英國要和我們進口龍門吊,他們造不出來嗎?
    隨著中國這幾十年的不斷發展和進步,現在的中國已經成為了世界第二大經濟體,在大國重器的建造方面,很多都實現了完全的國產化,龍門吊就是其中之一。
  • 中國連原子筆芯都造不了?被忽悠了!真相在這裡…
    由此可知,說中國不會生產筆頭是不成立的,嚴格地說,是「不能使用國產設備生產國產筆頭」……繞嗎?據磚家的觀點,要判斷一個國家是不是工業強國,主要看你能不能生產原子筆頭。而能不能生產原子筆頭,又有若干限定,包括:1.
  • 一粒米大小的原子彈威力有多大,能造出來嗎?
    核武器還包括氫彈,這裡不展開來說。    原子彈的結構主要有引爆控制系統、高能炸藥、中子源、中子反射層、核裝料、彈殼等部分組成,核裂變裝藥主要為鈾-235或鈽-239。其爆炸原理是利用這些裝藥的質量臨界點,將每一塊裝藥設置在臨界點之下,然後通過常規炸藥,將這些核裝藥塊迅速擠壓到一起,從而形成連鎖反應,爆發出巨大能量。何謂質量臨界點?
  • 臺灣偽政權的自製潛艇將於下個月開工,這次造出來能浮起來麼?
    臺灣潛艇計劃的模型日前,在高雄的臺船「潛艦國造建造專用廠房」在2019年5月9日由臺當局領導人蔡英文主持動土典禮後,已經建設完成。在其廠房內配備包括專用大型吊車、壓力殼自動焊接機組等建造設備,並且已經全部測試完畢,臺當局的確獲得了製造潛艇的必要設備。
  • 印度能在2025年趕上中國現有發展水平嗎?印自家網友回答的太過扎心
    此前,有外國網友在美版知乎上提出了一個問題,那就是印度能不能在2025年達到中國現有的發展水平線?其實從這個問題中大約就能猜到,能問出這種問題的除了印度自家的網友也沒誰了,畢竟在這個問題的答案下面,所有回答幾乎都是一片倒地認為印度沒有這個能力。
  • 踢館 毛熊圖160轟炸機究竟有多牛?與B2比如何
    武裝直升機當年興起,很重要的原因是反坦克和對地飛彈發射後需要人繼續管理控制,固定翼飛行速度太快了,飛彈當時射程和飛行速度又在成本限制下做不上去,實際上沒法用。進一步說,現有技術體系下,像戰鬥機劃代一樣,下一代武裝直升機的作戰效能出現本質性突破的點在哪裡?有什麼其他類型飛行器不能取代的優勢?各國目前看並沒有找到,目前的結論是並沒有。
  • SR-72能成為美國」高超音速殺手鐧「嗎?
    先是空軍寫公開信,指出高超音速發展的重要意義,已經美國在這一方面的領先地位可能受到動搖。此後,洛克希德·馬丁公司總裁親自宣布,該公司著名的「臭鼬工廠」已經開始研製「飛行速度6馬赫」的高超音速飛機,也就是已經宣傳了有幾年的SR-72高超音速偵察機,聲稱這種飛機的研製經費將「可以承受」。那麼,美國是否真的已經如洛馬公司宣布的那樣,已經在高超音速飛行器研製的主要技術難題上取得了突破嗎?
  • 還記得威力堪比核武器的N2爆彈嗎?中國造出來了
    」N2爆彈」嗎?中國造出來了。南京理工大學化工學院胡炳成教授團隊近日成功合成世界首個全氮陰離子鹽,佔領新一代超高能含能材料研究國際制高點。相關研究論文27日發表在國際頂級期刊《科學》上,這也是我國在《科學》上發表的含能材料領域第一篇研究論文。
  • 不造超級戰列艦大和武藏,能換回5艘正規航母嗎?
    有人說不但如此,日本海軍還在1937-1942年間耗費巨資建造了人類歷史最大的兩艘戰列艦大和號和武藏號,結果它倆幾乎沒有給戰爭做出任何貢獻,如果不造大和武藏改為建造航母,按噸位計算至少能換回5艘翔鶴級大型正規航母,那麼太平洋戰爭的航母對決就更精彩了。
  • 「威名赫赫」的B2轟炸機為什麼別國都造不出來,不單單是技術問
    但是,相應的飛翼布局也有很大的缺點,即機翼過厚不利於高速飛行,這導致B2的最高速度只有0.95馬赫,連超音速飛行都無法做到,要知道B1B和圖160的最高速度都突破2馬赫了。這並不是說飛翼布局不好,而是因為受限於當時機械技術水平以及傳統飛控系統的限制,這些飛機故障不斷且操縱不易,這才是導致那些項目下馬的根本原因。
  • 有「沙雕」說日本要想造航母,分分鐘造出來!那麼造一艘航母有多難?
    我覺得挺高興的,但是卻偏偏有日吹說:「有啥好激動的,因為我們到現在也就兩艘能打的航母而已。日本只要想造,分分鐘造出來,畢竟日本二戰時期就有幾十艘航母了.」J15空重近18噸,正常起飛重量27噸,最大起飛重量達33噸。
  • 中國「拯救」特斯拉,馬斯克卻進軍印度,印度也能給馬斯克驚喜嗎
    以前我們就跟大家聊過,馬斯克成為世界首富,他絕對要感謝中國,正是因為中國上海特斯拉,超級工廠的建成並投產,使得特斯拉的產能急劇擴張,才把他送上了世界首富的位置,過去這些年來特斯拉一直受困於產能,手裡拿到大筆訂單,你就是生產不出來這麼多車輛,當然資本市場是無法看好你的。
  • 把 14 億中國人都拉到一個微信群,在技術上能實現嗎?
    (給程式設計師的那些事加星標)作者:Max  來源:騰訊知乎官號 www.zhihu.com/question/293021546/answer/487157602「最近,知乎上有一個非常熱門的問題:「把 14 億中國人民都拉到一個微信群裡在技術上能實現嗎
  • 中國蒸汽彈射器已出局, 可賣給俄羅斯, 換取圖160戰略轟炸機技術!
    當今世界,能夠造核武器的國家不少、能夠造航母和核潛艇的國家也有很多,但是能夠造大型航母使用的彈射器,卻只有中美兩國。因此,蒸汽航母彈射器在國際上也是有市場的。 不過,能夠使用彈射器的航母,必然是大中型航母。而這個世界上裝備,或者計劃裝備大中型航母的國家不多,除了中美之外,只有英國、法國、俄羅斯和印度這幾個國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