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周有兩條關於戰鬥機的新聞筆者想略加點評,其一是拜登政府叫停向阿聯出售F-35戰鬥機,另一條則是俄羅斯國家技術集團首次「官宣」米格-41戰鬥機已經開始研製。
為什麼不賣F-35了呢
據報導,在川普離任前一小時,批准了向阿聯出售50架F-35戰鬥機的申請。而隨著拜登正式接任總統大位,隨即宣布「凍結」一系列前政府批准的軍售申請。除了阿聯的50架F-35,還有沙特訂購的7500枚GBU-39型精確制導炸彈。
儘管稍後美國政府稱這只是例行公事,新總統上任後五角大樓按慣例要凍結前政府最後籤署而尚未實施的軍售申請,以便新政府重新審查。
不過換句話來說,這個「例行公事」制度就是為了防止此類在離任前突然籤署一些特別離譜的軍售提案的行為嘛,看起來美國這個制度設計還是挺……「有預見性」的,呵呵。
按照我們熟悉的「老規矩」,美國軍售的批准套路是,五角大樓申請,總統批准,國務院批准,然後提交國會審議,國會參眾兩院批准,然後才能進入實施階段。
所以即使拜登不叫停向阿聯出售F-35,接下來國會裡面也有的要吵。
F-35對於以色列來說是保證美以特殊關係的重要標誌
我們知道中東地區嘛,以色列已經有F-35了,而阿聯只有F-16、沙特只有F-15,這些第四代戰鬥機和F-35這種第五代戰鬥機自然是沒得比了。
而美國2008年就通過法律,要求必須確保以色列在中東地區的優勢——這是出於安撫以色列的考慮,畢竟以色列現在和當年連打四次中東戰爭,從血與火之中歷練過來的國家多少已經有點差別了,再出現一次第四次中東戰爭那樣靠著戰爭藝術和美國無限量支援軍事裝備,付出慘重代價才打贏的戰爭的話,真的可能動搖以色列的國本。而以色列對美國政治有著特殊的影響力,大家也都是心知肚明的,所以,就有了這麼一說。
根據這個法案,美國就得確保以色列在武器裝備上相對周邊國家擁有相當的優勢。
此前美國向以色列出售的F-15\16都是特殊型號,裝備有比美軍自身飛機更加全面的電子對抗系統,同時配發的武器也要麼是以色列根據本國要求自行研製,要麼是美國提供的與美軍自用同期水平相當的先進彈藥。
所以雖然埃及有F-16、沙特有F-15,但和同期以色列空軍相比還是都差了一個檔次。
後來美國同意向阿聯出售F-16E,配了有源相控陣雷達,比以色列的F-16I在局部性能上要更先進,不過以色列成為全球首個F-35國際用戶,也算是找補回來了。
阿聯的F-16E已經是F-16系列裡面很先進的型號了
以色列F-16I雖然在雷達和發動機方面還不如阿聯F-16E的配置,但其電子對抗系統的配置還是獨一份的
那你說現在如果阿聯獲得了F-35,美國該給以色列什麼呢?把F-22打包送給以色列?
F-22和F-35說起來畢竟都是第五代戰鬥機,雖然F-22顯然更厲害一些,但是還沒有到讓以色列有明顯優勢的程度——當然這也不是不行,只是美國本身只有178架F-22,在歐洲、亞洲兩個「主戰場」和對保衛北美防空安全至關重要的阿拉斯加之間來回趕場子,都要折騰「快速猛禽」了,你說還能不能給以色列勻點出來?
當然了,川普作為一個門外漢,他是大手一揮,說給以色列F-22,但這真的不現實。
而且,更重要的是,對於霸權國家,維持「地區力量平衡」對於美國也很重要——如果給了阿聯F-35,那麼阿聯空軍實力一夜之間就超越了遜尼派盟主沙特,這就可能會在阿拉伯國家當中引起一些意想不到的變化,美國肯定不喜歡看到這個。
此外更實際的,阿聯目前也在積極參合諸如利比亞內戰等國際衝突——如果阿聯用F-35把利比亞的土耳其軍隊炸個人仰馬翻,順手把土耳其的F-16當火雞給獵了,這會引發什麼樣的反應?更難預料啊。
而且此前就有不少美國軍政界人士提出,阿聯和中國、俄羅斯的軍事合作關係緊密,尤其是阿聯空軍還裝備著中國提供的翼龍2無人機,成飛和洛克希德的技術人員本來就已經在阿聯基地裡低頭不見抬頭見了,你這把F-35弄過去,被摸了怎麼辦?
美國傳統上軍事外貿是有點繡花功夫的,給什麼用戶什麼型號的武器,具體配置如何,如何防範技術外流,如何防止美國技術神話破滅……那都是有一大套考慮的,這給阿聯F-35,不論從哪個角度來看,都是……大有問題啊。
川普在任期最後蒙著眼睛瞎籤合約,就是給拜登埋雷嘛,F-35這個雷算是明的,其實還有大量類似的明雷——現在問題是拜登可能也還沒弄明白,川普到底埋了多少雷,而這些「雷」當中,有些因為涉及到美國國內的複雜「鬥爭形勢」,還沒那麼好排呢。
當然了,畢竟F-35這問題還是比較敏感而且肯定要優先解決掉——接下來重新審核然後否決向阿聯出售F-35並不是個大問題,改為出售更多F-16就行了。
我們應該從中看到的是美國對軍火出售的一些「標準」,其實因為美國現在新型武器裝備開發速度比較慢,所以至少在空中力量方面倒是不難列出來。
F-35,只出售給最親密的盟友和夥伴,而且這裡面還得排除掉東歐那些「赤膽忠心」但是可能會主動招惹俄羅斯的麻煩鬼。
東歐國家如果有了F-35,他們要是去主動招惹俄羅斯……那豈不是麻煩了,所以即使是「赤膽忠心」如波蘭,也只能給點F-16
對了,最近希臘還提出想要買F-35,不過這與其說是認真的提出要購買,不如說就是為了去噁心他們的老對手土耳其罷了……畢竟土耳其的F-35已經被美國給掐了。
F-15,出售給所有買得起的夥伴……
F-16V、F/A-18E/F,只要是美國的盟友和夥伴,想買都可以買,而且是以相當低廉的價格來賣。
對於那些實在太窮,連F-16V都買不起用不起的,那就出門左轉找韓國買F/A-50吧——當然現在美國已經有了新的選擇,就是波音T-7A教練機將來可能會改個輕型戰鬥機,也差不多。
實在這都不行,那就「超級巨嘴鳥」,雖然是巴西飛機,但現在波音控股,也無所謂了。
這樣看來,第五代戰鬥機的外銷其實等於「出售空中優勢」,誰買了基本都能佔優勢——當然可能在亞太地區,如果要以中國為假想敵的話,那可能不怎麼好使,但它即使是對俄羅斯都能有效佔到便宜。
能外貿的五代機,本身就是一種足以改變地區「平衡」的外交武器,還是很重要的
所以說F-35是美國一種非常有力的外交武器,它直接能夠改變地區力量對比,而美國就以此為籌碼,繼續維持自己的霸權地位。
這樣的東西,你說我們是不是也該有一個呢?
米格-41可能是什麼樣?
2019年俄羅斯國家技術公司總裁在杜拜航展上首次提到了米高揚設計局正在研製米格-31後繼型號,並宣稱將在2030年前完成研製,還表示「空軍如果要求它能夠飛高超聲速,或者能進入太空,那麼設計師們就會努力去達到這個目標」。
而1月23日,俄羅斯國家技術公司官方網站貼了一個文章,文章本身是慶祝「防空軍航空開放日」(雖然防空軍現在已經併入空天軍,但這個節日還是延續了下來)的,介紹米格-31BM截擊機,文章最後提到了一句:「研發下一代截擊機的工作已經開始。目前『先進遠程截擊航空系統』(PAK DP)的項目正處在研製階段。」
這句話很快被各國媒體轉發,因為這算是ROSTEC第一次以書面官方形式確認了米格-31後續型,也就是米格-41項目(雖然最後未必叫這個型號)的存在。
米格-31改裝到米格-31BM後應該還能再用個十年,所以要求2030年前開發個後繼機出來,很合理嘛
當然了, 美國《防務周刊》馬上援引相關專家的說法,表示俄羅斯航空工業現在主要精力都集中圍繞蘇-57相關工作上,應該很難在2030年前研製出一種新的第五代戰鬥機。
但這並不影響大家對米格-41展開更多的遐想,畢竟,蘇-57大家也都知道,和殲-20、F-22這些典型第五代戰鬥機相比,在隱身、航電等方面似乎差了點意思。此前更是有俄羅斯方面的消息直接稱俄空軍,乃至普京總統都對蘇-57的表現不太滿意——當然具體是對共青城飛機製造廠的生產速度,還是對「產品30」發動機的研製速度,還是對蘇-57哪個具體性能不滿意,現在也沒什麼完全確切的說法,但總之就是不滿意嘛。
俄羅斯空天軍的官方說法當然是堅決駁斥這種傳言,並且2019年,通過下了……76架的訂單來表示他們對蘇-57的全力支持,不過這個交付時間已經排到2028年了。
這也正是美國方面對於俄羅斯工業界沒有能力按時完成米格-41研製計劃的一個論據。
那麼我們且拋開已經半死不活,總設計師2018年還差點因為企業不景氣想不開而抹脖子自殺的米格設計局到底有沒有能力完成這個項目不說,先看看米格-41到底可能是什麼樣子。
大家都知道這俄羅斯現在搞新飛機、新項目啊,首先得「考古」……看看蘇聯時期相關項目的進展,畢竟俄羅斯90年代後大量蘇聯時期的秘密項目被公開了嘛,而中間又經歷了漫長的「休克」,現在要說研製點什麼新玩意,大家肯定是要拿蘇聯時代的這些「考古成果」先來套一套。
我們下面的內容是轉譯自美國《航空新聞》網站的文章《米格-41究竟是什麼,不是什麼》
米格設計局曾經出售給伊朗的I-2000設計方案,曾經被說成是「俄羅斯F-35」,但其實你看著外型就知道了……就是個採用RD-33發動機的輕型遠程攻擊機,談不上什麼第五代戰鬥機
那麼米格-41項目最早的源起呢,是蘇聯在研製米格-25和米格-31的時候對SR-71流的口水……
1975年,也就是米格-31戰鬥機的研製基本上塵埃落定,開始試飛的時候,米高揚設計局就開始了研製一種真正「蘇聯版黑鳥」的工作,這個項目的名字也很牛,叫做「極限工程」,其領導人就是米格-25總設計師尼古拉·馬特尤克(Nikolay Matiuk)。
該項目分為兩個分支項目,301項目旨在研製一種能夠以3-3.5馬赫巡航飛行的截擊機,而321項目則是相應的轟炸機。
301\321工程設想圖
這兩種飛機的基本氣動外形設計相似,都計劃採用變後掠翼和可收放的鴨翼。
而發動機則是類似美國SR-71的J-58的可變循環模式發動機,在高速飛行時為衝壓原理,低速飛行時為渦輪噴氣原理。不過「極限工程」預計採用的D-102發動機的設計將比J-58更勝一籌,因為J-58的變循環原理相對還是比較原始,D-102則將真正地把衝壓和渦噴發動機融合在一起。不過,這種發動機並未進入原型製造階段,可能僅僅停留在構想之中。
但這不影響米格設計局先定出301型戰鬥機的預計性能,巡航速度4250公裡/小時(3.5馬赫),最大速度5馬赫。這意味著它將成為世界上第一種達到高超音速的戰鬥機。
至少從我們目前所知的證據看,301\321工程都沒有進入原型製造階段。然而,90年代的一些信息顯示,到80年代後期,301\321工程的機身設計已經完成,已經做好製造的準備——但是關於它計劃使用的發動機就不清楚了,這可能就是導致項目失敗的主要原因。
但是,另一個繼承了「極限工程」雄心的新項目上馬了,它由一些從蘇霍伊轉入米高揚的工程師主導,項目代號「7.01工程」,這個項目的目標是製造一種多用途遠程截擊機,它的很多方面都繼承了301\321工程的特性,不過它取消了變後掠翼,改為一種三角翼設計。
而當然更重要的是,它比較務實地取消了過於先進的變循環發動機的設想,7.01工程計劃的最大飛行速度降低到2500公裡/小時(2.0馬赫),重點是提高航程。
7.01工程線圖
而它所計劃使用的飛彈則是後來米格-31BM所裝備的R-37,這種飛彈的飛行速度達到了6馬赫,射程300公裡,可以彌補截擊機本身飛行速度上相比301工程的降低。
90年代初的時候,這個中規中矩的7.01項目基本已經準備好製造原型機,但是蘇聯解體了。
這裡我們還要補充一些美國人文章裡沒有的內容,就是7.01工程設計過程中也有過使用變循環發動機,大幅度提升高速性能的研究——相關研究成果也沒有被埋沒,不過可能這就和俄羅斯或者米格-41關係不大了。
今天的PAK-DP,則是俄羅斯2013年時提出的新項目。根據俄羅斯試飛員的說法,它可能是米格-31的某種進一步升級改進型,飛行速度將提升到4馬赫。
不過值得注意的是,迄今為止米格-41這個型號其實並沒有在俄羅斯官方文宣或者專家、政治家的嘴裡被說出來過,大家說的都是PAK-DP。真正提到米格-41這個型號的,只有俄羅斯試飛員科夫契爾(Kovchiur)。
所以,未來PAK-DP很可能不會叫米格-41,而飛行速度4馬赫也僅僅是有記者說美國黑鳥能飛到3.5馬赫,我們俄羅斯飛機應該更快,達到4馬赫……
所以,名字沒譜,4馬赫更沒譜……
2017年俄羅斯媒體刊發的PAK-DP想像圖,但它基本上應該是不符合空氣動力學原理的……
唯一有譜的是,俄羅斯正在為米格-31研製一種後續型號,而它究竟和當年的301項目或者7.01項目有沒有關係,還是米格-31BM的進一步升級改進,性能如何——這都是未知數。
從現在的情況看,俄羅斯很可能並沒有能力完成變循環發動機的研製,如果僅僅是使用現有的渦輪發動機,要達到「高超聲速」、或者「進入太空」基本上都是不可能,更不可能實現3馬赫以上的巡航速度,只能是在米格-31基礎上進一步提高飛行性能。而如果再考慮隱身要求,那就更麻煩了,因為隱身對氣動布局肯定是有所限制的。
所以綜合考慮的話,如果我們參考當年7.01工程的結果,米格-41或許會是一種飛行速度並沒有那麼快,但是尺寸很大的截擊機——有點類似於美國波音公司此前提出的B-1R,也就是在B-1B基礎上研製一種能夠攜帶大量AIM-120空空飛彈為F-22提供遠程空空飛彈火力支援的截擊機。當然它也能夠發射各種新型的空空\空地飛彈武器,從而真正成為一種「多用途」截擊機。當然如果在此基礎上還能實現更好的隱身性能,那就更理想了。
由於冷戰時期的俄羅斯空軍和海軍當家轟炸機圖-22M3實在是被放爛了沒法修,所以現在如果有這麼一種飛機,那麼它確實可以承擔今天米格-31BM的任務,並且大大擴展其任務範圍。這或許才是真正的「米格-41」。
至於當年「極限工程」的「紅色黑鳥」夢,或許要由另一個紅色大國來實現了——目前變循環發動機正是這個大國「發動機專項」項目中非常重要的一個分支,而這個大國的國家科研機構在超音速渦輪、超音速燃燒室等「新原理發動機」方面也已經官宣取得突破了。不知為什麼,寫到這兒筆者的眼睛突然有些溼潤了呢……
本文轉自網絡,「閱讀原文」連接到文章出處,有異議聯繫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