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下滑動 查看更多)
2020年,註定是不平凡的一年,突如其來的新冠肺炎疫情對我們的經濟和社會都造成了嚴重的影響。儘管如此,我國科學家仍以實驗室為戰場,爭分奪秒,奮力拼搏,取得了一個又一個新突破、新發現。
2020 中國光學領域十大社會影響力事件(Light10)評選活動的推出就是為了追尋中國光學領域的那些高「光」時刻,那些讓我們感動、自豪、永遠銘記的時刻。
Light10評選活動自2019年推出以來,已贏得了社會各界的廣泛認同和大力支持,在學術界和期刊出版界引發了熱烈的反響。中宣部傳媒監管局原局長、中國期刊協會副會長李軍在談及Light10評選活動時曾說:「感謝Light團隊,為我們完成了一個期刊的實驗樣本——關於光的科學與社會連接的樣本。使我們不再自說自話、自拉自唱。讓公眾認知科學、學習科學、掌握科學、尊重科學、敬畏科學。使科學不神秘、不隔膜、不遠離,並在深刻的影響著我們,改變甚至創造著我們的生活方式。在科學與大眾、科學發明與社會文明、科學技術與人類進步之間,架起橋梁,人類社會和我們的生活,科學從未缺席,但易被人們忽略。」
經過三輪的評選,最終根據第三輪終選的投票結果,現由《Light: Science & Applications》與科學網聯合發布:「2020 中國光學領域十大社會影響力事件(Light10)」入圍榜單。入圍榜單
我國自主研發成功商用毫米波相控陣晶片
如何讓消費者享受價格低、速度快的通信解決方案?1月,網絡通信與安全紫金山實驗室宣布:我國自主可控、成本超低的毫米波相控陣晶片問世,它速度快、覆蓋廣,一腳踢開了毫米波通信技術商用的「絆腳石」。
北大:拓撲保護下實現單向輻射導模共振態
北京大學信息科學技術學院電子學系、區域光纖通信網與新型光通信系統國家重點實驗室副教授彭超課題組與其合作者,從拓撲光子學視角提出一種在單層矽基板上不依靠反射鏡而實現定向輻射的新方法。該技術有望顯著降低片上光埠的插入損耗,大幅推動高密度光互連和光子晶片技術的發展。
中國科學家攻克地月雷射測距技術
中國科學院院士羅俊在接受《中國科學報》記者採訪時表示,中山大學「天琴計劃」雷射測距臺站成功測得了月球表面上五組反射鏡的回波信號,測出國內最準的地月距離,且精度達到國際先進水平。這意味著中國科學家攻克了地月雷射測距技術,至此,中國成為世界上第三個成功測得全部五個反射鏡的國家。
高維量子糾纏光源製備又闢蹊徑
南京大學固體微結構物理國家重點實驗室研究團隊與合作者在高維量子糾纏光源研究中取得的重大突破。研究人員使用超構透鏡陣列與非線性晶體結合,成功的製備出高維路徑糾纏和多光子光源,突破了現有量子光源的技術瓶頸和信息編碼維度限制,對於發展具有更高信息容量和更高安全性的量子信息技術具有重要意義。
新研究揭示黑磷光免疫療法可增強抗腫瘤療效
深圳大學教育部二維材料重點實驗室教授張晗團隊與其合作者提出了基於黑磷材料的光免疫療法,該療法結合CD47抗體增強了抗腫瘤免疫反應。張晗表示,鑑於黑磷具有出色的生物降解性和光免疫性能,將在生物醫學應用和臨床轉化中展現巨大潛力。
我國科學家把微波測量靈敏度提高1000倍
山西大學雷射光譜研究所賈鎖堂教授和肖連團教授帶領團隊,在國際上首次實現裡德堡原子微波超外差接收機樣機,極大提升了微波電場場強的探測靈敏度,微波測量靈敏度優於之前國際最好水平1000倍,最小可探測微波場強優於之前國際最好水平10000倍。該項研究成果極大地推動了微波電場精密測量領域的發展,在國防安全、微波通信、量子計量、電子信息等領域具有重要的應用價值。
中科院物理所等提出狄拉克渦旋拓撲光腔
中國科學院物理研究所/北京凝聚態物理國家研究中心光物理重點實驗室L01組陸凌研究員等人的團隊與合作者,理論提出並且實驗證實了一種全新的拓撲光子晶體微腔——狄拉克渦旋腔,不但可以支持任意簡併度的腔模,而且是目前已知光腔中, 大面積單模性最好的。這個拓撲光腔填補了半導體雷射器在選模腔體設計上的空白,為下一代高亮度單模面發射器件提供了符合商用雷射器歷史規律的新發展方向,對雷射雷達和雷射加工等技術有潛在的積極意義。
我國研發出24億年不差一秒的車載光頻標
中國科學院精密測量科學與技術創新研究院成功研發24億年不差一秒的車載光頻標。據團隊專家介紹,光頻標是一套超高精度儀器設備,用於實現超高精度的時間測量。時間的超高精度測量是科技創新和國民經濟建設的重要技術支撐,也是國際上競爭激烈的關鍵科技領域。作為超高精度儀器設備,實現光頻標的應用首要是做到「可搬運」,因此研發車載光頻標具有重大現實意義。
最快!我國量子計算機實現算力全球領先
200秒只是短短一瞬,6億年早已是滄海桑田。12月4日,中國科學技術大學宣布該校潘建偉等人成功構建76個光子的量子計算原型機「九章」,求解數學算法高斯玻色取樣只需200秒,而目前世界最快的超級計算機要用6億年。這一突破使我國成為全球第二個實現「量子優越性」的國家。
編號「1217」:嫦娥五號回家,我來記錄和直播
12月17日凌晨,嫦娥五號返回器攜帶月球樣品,在內蒙古四子王旗預定區域安全著陸。返回時,它一切的舉動,都在我的掌握中。我是光電跟蹤測量設備,編號「1217」,離開我的媽媽——中國科學院長春光學精密機械與物理研究所研發中心團隊後,已經在四子王旗著陸場住了五年,主要任務是仰望星空,觀察太空飛行器,將它們發射和返回時的每個動作記錄下來,供科學家掌控太空飛行器性能及做好全程調度工作。嫦娥五號返回器回來了,我成功完成了對它的觀測。
原標題:重磅發布!2020 中國光學領域十大社會影響力事件(Light10)
來源:中國光學
編輯:他和貓
近期熱門文章Top10
1. 究竟是什麼神秘力量,讓中國孩子集體扁了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