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一條消息著實有點扎心了:參考消息11月24日引述香港媒體的報導稱,日本航空自衛隊近日在百裡基地舉行儀式,宣告F-4EJ"鬼怪"/"醜八怪"戰鬥機將於12月停止所有飛行活動,正式退役。這意味著,日本航空自衛隊的二代機全部退役,以後就只剩下F-15J/DJ、F-2和F-35三種戰鬥機,空自全面進入四代和五代戰鬥機時代。但是與此同時,解放軍空軍至今還裝備有大約500架左右的殲-7、殲-8系列戰鬥機,大約佔當前我國戰鬥機總數的四分之一。
(日本的F-4EJ戰鬥機,兼具空戰和對地對海精確打擊能力,堪稱是日本空自多面手)
客觀上說,F-4EJ型戰鬥機一直在日本空自中佔據重要地位,即使在日本空自列裝F-15戰鬥機後,由於美軍的限制,日本的F-15被取消了所有的對地對海攻擊能力,僅能掛著鐵炸彈實施凌空轟炸。在早期美軍也曾經"閹割"過日本的F-4EJ戰鬥機,但是在日本列裝F-15戰鬥機後,為了加強日本空自的作戰能力,美軍同意為日本的F-4EJ戰鬥機升級安裝了F-16戰鬥機同型號的AN/APG-66型脈衝都卜勒雷達,這樣日本的F-4EJ戰鬥機就具備了攜帶和發射魚叉反艦飛彈的能力,等於是恢復了F-4EJ的反艦作戰能力。而且有趣的是,當年美國在"和平典範"計劃中,為我國升級殲-8II型戰鬥機所提供的也是AN/APG-66型雷達,不過如今早已經物是人非,連F-4EJ戰鬥機都已經全部退役了。
(AN/APG-66雷達,這種雷達差一點裝在我國殲-8II戰鬥機上,而最終只安裝了F-16和F-4EJ戰鬥機)
單從四代機的數量而言,我國已經遠遠超過了日本,日本在1981~1999年間總共獲得了213架F-15系列戰鬥機,這些戰鬥機和日本自行研製的F-2多用途戰鬥機(F16的日本版)曾經是日本空自的核心主力,不過日本目前一共還剩下大約189架F-15戰鬥機還能使用,另外還有大約80架F-2戰鬥機。與日本相比,當今的中國空軍總計裝備有大約300架各型號殲-11戰鬥機、450~500架各型號殲-10戰鬥機,以及若干蘇-30、蘇-35戰鬥機,並且正在不斷增加殲-16和殲-20戰鬥機的裝備數量。
(由於生產時間長,產量大,中國空軍保有大量的殲-7戰鬥機)
根據外媒的報導,中國空軍在2018年時超越俄羅斯,成為僅次於美國的全球第二大四代機裝備國,而且,中國列裝的四代和四代半戰鬥機90%是完全國產的戰鬥機。說到這裡,肯定會有很多朋友說,殲-11、殲-16的初始設計是俄國的,這確實不假,但是中國已經吃透了蘇霍伊的飛機設計技術,再加上中國自己先進的航電飛控系統,所以雖然氣動還是蘇霍伊的氣動,但是內部已經完全"脫胎換骨",說是中國自主也沒什麼大問題。按照國際慣例:一架飛機如果有超過70%的部分重新設計,就可以算是一架全新的飛機。所以不要在氣動外形上糾結,殲-11、殲-16和原版蘇霍伊戰鬥機相比,早已經不是同一個東西了。
(近年來,解放軍也一直在挖掘殲-8戰鬥機的潛力,比如將其改裝成為殲-8T偵察機)
雖然我國殲-7、殲-8戰鬥機的生產一直延續到2000以後,如今解放軍空軍的殲-7、殲-8戰鬥機還有相當的使用壽命,但是在現代空戰中,殲-7、殲-8這種戰鬥機已經完全不能適應,這些飛機現在存在的價值只是執行日常巡邏任務、給部分新飛行員練手,從而不斷消耗自身的飛行小時數,等到壽命耗盡後自動退役。
(殲20和殲16)
目前我國四代和五代戰鬥機換裝主要是三種型號:殲-10C、殲-16和殲-20(海軍殲-15不在此列)。但是客觀上說,中國的航空工業和美國相比確實還存在一定的差距,例如,美國現在全力生產F-35型戰鬥機,所以F-35戰鬥機的年產量一直在100架以上,2019年時更是達到了驚人的134架!而根據公開的數據顯示,中國一年各型號戰鬥機加在一起大約有100架左右,和美國一個型號年產100架相比,確實還有較大的差距。
(殲-10C)
所以,當前我國的殲-7、殲-8等戰鬥機還需要大概5~8年時間才會真正退役,這是因為,目前我國四代半和五代機的數量還相對較少,因此出於保密工作的需要,要儘可能使用技術相對比較老舊的飛機執行日常勤務(再說了機體壽命沒耗盡的七爺八爺也不能浪費啊)。
(八爺:扶我起來,我還能再戰幾年~)
這一點我們從近年來中國空軍出國訓練演習就可以看出端倪:中國派往俄羅斯參加"航空飛鏢"比賽的,依然是老式的殲-10A和飛豹A戰鬥機;和泰國空軍合練的也是原版的蘇-27SK戰鬥機,包括採購的24架蘇-35戰鬥機,也主要用於在南海和東海巡邏。
(年底還得出來給大傢伙兒拜年呢,怎麼能輕易退役~)
這樣,派遣老式飛機外出執行勤務任務,一方面可以減少先進戰鬥機的損耗,另一方面也可以保密,讓外界儘可能少地知道我軍先進戰鬥機的參數和性能。所以,從實際使用的角度上去考慮,我國的殲-7、殲-8戰鬥機也許還需要服役很多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