短短4個多月,新潮流系、蘇貞昌系、陳菊系幾乎已將公營事業肥缺瓜分一空,引發民進黨內派系角力暗流湧動
9月28日就要過所謂的30歲「生日」的民進黨,正面對一個新問題:「執政」後一夜之間坐擁豐盛資源,如何實現雨露均沾?據臺灣媒體報導,短短4個多月,新潮流系、蘇貞昌系、陳菊系幾乎已將公營事業肥缺瓜分一空,引發民進黨內派系角力暗流湧動。
分贓不均
新潮流系曾是民進黨內最大派系,如今雖缺少明星人物,實力仍在。民進黨執政後,新系在「部長」搶奪戰中出師不利,缺乏斬獲。不過,在新系林錫耀接掌了「行政院副院長」,並主導公營事業人事案後,公營事業就成了新系的天下。
據臺媒報導,臺灣公營事業幾乎所有重要職缺,新系猶如擺出「流刺網」大小通吃,從最大的臺電、中油、中鋼,到中型的臺水、華航,甚至是稱不上公營事業、僅有官方色彩的「中央社」人事,均是斧鑿斑斑。
「天王」蘇貞昌系和高雄市長陳菊派系,也各有分潤。
肥缺落入特定派系口袋,已引發民進黨內不滿。新系段宜康對「中央社」董事長磨刀霍霍,綠營就有人批評他「用政治鬥爭取代行政手段」。這樣的批評居然出自綠營,很難相信是出於為藍營抱不平的正義感,更多的應是對分贓不均的嫉恨。
有民進黨「立委」指出,原以為公營事業會雨露均沾,誰知道玩得太難看,已成部分派系禁臠。只是,誰接董事長都還事小,重要的是,這些公營事業的子公司、轉投資公司一堆,動輒數十上百家,「被特定派系一條龍經營,才是可怕的事」。
最大挑戰
民進黨當政才4個月,為何新系等搶奪資源如此猴急?島內觀察人士分析,一方面是因為新系最初爭取「部會」負責人不順,另一方面是當局執政情況不妙,民怨四起,聲望直落,2018年地方選舉眼看勢危,若不及早下手,過了這個村,後面恐怕就沒那個店了。
派系搶大餅吃相難看,對民進黨本就不順的執政不啻雪上加霜。一位民進黨高層坦言,民進黨全面執政,有些人並沒有把心力放在落實政策與改革上,反而戮力於利益鬥爭,甚至是「對執政有不當期待」,以為執政後,就能大肆搶爭資源、官位,反成拖累民進黨前進的絆腳石,民進黨若要邁向下一個10年、20年,還需要派系收斂對利益的盤算。
然則,蔡英文在黨內既已定於一尊,為何不加以約束,反而放任派係為所欲為?島內媒體分析指出,其關鍵有二:
如此,則民進黨中央和派系之間將繼續維持既合作又鬥爭的關係。島內媒體斷言,在「會吵的孩子有糖吃」邏輯下,各派係為強化影響力,雖仍會結合當權派,但對蔡英文當局的「監督」力道,恐怕只會增加不會減少,透過恐怖平衡保持政治實力。而這,自然也就成為蔡英文在黨內遭遇的最大挑戰。
「江山」難坐
回顧民進黨30年,派系曾經為這個黨增添了所謂「百家爭鳴」的多元氣象。但在民進黨執政後,派系鬥爭與思想、路線之辯日漸疏離,卻快速向爭權奪利靠攏。
民進黨人士分析,許多新一代的政治人物,著眼在眼前利益、派系利益,為此明爭暗鬥。這將成未來民進黨面對島內外政經難題時的一大隱憂。
民進黨發展的另一個趨勢,是縣市長勢力的崛起。2014年臺灣縣市選舉後,民進黨在「六都」中佔了4席、縣市長佔了8席。地方諸侯擁有大量行政資源,影響力已超越派系,當地的議員、樁腳不分派系都得靠攏。
跟派系一樣,縣市長們同樣嗷嗷待哺,甚至胃口更大。蔡英文1月份剛剛勝選,高雄市長陳菊、臺南市長賴清德及臺中市長林佳龍,就不約而同喊話要求「中央部會」「立法院」甚至「總統府」南遷,就是明證。
此外,民進黨中生代崛起,也對蔡英文的「共主」地位形成隱形挑戰。包括賴清德、林佳龍、「立法院副院長」蔡其昌、桃園市長鄭文燦等人,都是被媒體點名的未來人選。若蔡英文繼續執政不力,2020年就得面對這些人的挑戰。
利益分配從來是不患寡而患不均。民進黨過去一直是光腳上街的角色,就算陳水扁當政時,也在「立法院」和執政縣市是弱勢一方。資源少的時候,還可相濡以沫共患難,資源太多,反而人人眼紅,更易滋生矛盾。
打「江山」易,坐「江山」難。蔡英文除了要面對兩岸困局、深綠綁架,還要面對派系和縣市的「吃拿卡要」,處理起來難免按下葫蘆起了瓢,治絲益棼。難怪民進黨內有人說,本屆民進黨當局執政的難度將超過以往任何一屆。
記者丨王平
原題《民進黨派系鬥爭愈演愈烈》
☞ 解局丨民進黨「去獨」「脫中」大交鋒
☞ 解局丨蔡英文端出「新南向政策",葫蘆裡賣啥藥?
☞ 解局丨國民黨運臺黃金今何在?
歡迎關注瞭望微信
點擊【閱讀原文】訂閱我們
給你權威的新聞洞察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