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3日,俄羅斯總統普京在瓦爾代國際辯論俱樂部全體會議表示:俄羅斯正在協助中國建造飛彈襲擊預警系統,這將從根本上提高中國的國防能力。
俄總統新聞秘書佩斯科夫表示:俄羅斯協助中國建造飛彈襲擊預警系統將按期建造完畢。
預警系統是飛彈防禦系統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中俄都是國土面積遼闊的國家, 一旦中俄飛彈預警系統走向融合,中國可獲得俄北部、甚至是北極圈內的基站信息。中國可贏得時間上的提前量,儘早做好準備。
另一方面,俄方也可獲得中國南部和西南部基站數據,大大提高對某國在印度洋和太平洋水域核潛艇發射飛彈的預防性。
飛彈防禦系統,只屬於大國,也只有大國會有決心打造,它具有高度敏感性,對美國來說,只有與它存在軍事聯盟的鐵桿盟友才有可能得到相關數據和預警信息。
中俄飛彈預警系統合作,意義不言而喻,中俄「背靠背」格局形成以來,一直極力淡化雙方軍事方面的聯盟。這次普京講話,也沒有提及軍事聯盟,但聯盟事實已經從側面得到證實。
一,這種合作基礎是兩國都相信對方不是飛彈攻擊方,這是一種戰略互信。
或許有人記得,2018年10月26日,美國前國家安全顧問博爾頓跑到喬治亞裝神弄鬼,提醒俄羅斯注意中國飛彈對其心臟地區的威脅性,公開挑撥離間。現在,美國可以死了這條心了。
二,美俄(蘇聯),是全球飛彈防禦系統的領先者,起步時間早,技術,經驗豐富,是超級大國綜合國力的體現。蘇聯解體後,俄羅斯非常虛弱,掙扎了將近十幾年,普京將這個國家漸漸帶出了泥潭。
俄羅斯從「民主典範」重新變成了美國的「致命威脅」,北約東擴到俄羅斯家門口,在這一地區部署了大量進攻性武器。真正威脅別人的是美國,俄羅斯重視打造飛彈防護系統,也是基於這一點。
從安全戰略上來說,俄羅斯不可能去將中國作為假想敵,在東西兩線耗費巨資去打造防禦系統。當中俄飛彈預警合作開展後,對俄羅斯而言是一種戰略上的成功。還有什麼比信任更可貴的東西?這比部署多少套飛彈防禦設備更加安全。
三,中國被美國公開視為「將來最危險的對手」,我們除了要擁有震懾性的進攻性武器外,也需要打造飛彈防禦系統,而且中國有這方面的基礎和實力,比如即將完善的「北鬥」導航系統。而俄羅斯的真心幫助,讓中國如虎添翼,走上了快車道。
以上三點,就是中俄合作打造飛彈預警系統的主要因素。
每當中俄加強合作時,國內就會有一些網上「博爾頓」跳出來混淆視聽,挑撥離間,黑完俄羅斯黑中國。
這次也不例外,惡意揣測言論不斷出現。這證明了一件事,凡是讓美國感到焦慮的東西,它們會比美國更焦慮,然後向中國網友販賣焦慮。
預警系統合作就讓它們如此坐立不安,那以後再有別的合作,怎麼辦?剖腹自殺?
再說飛彈防禦系統本身,中國起步不算晚,早在1957年10月,毛澤東主席訪問莫斯科時,在觀看蘇聯製作的尖端武器紀錄影片時,就對國防部長彭德懷說過:矛和盾總是同時產生的,有矛就有盾。
毛澤東是站在哲學高度看待飛彈防禦系統這個問題的,矛和盾,中國都得有。
1963年12月16日,聶榮臻元帥向主席匯報十年科學技術規劃時,主席首次明確提出研製反飛彈武器的想法。26日,聶帥便召集錢學森,王諍,張勁夫,王秉璋等人開會,研究反導問題。
1964年2月6日,毛澤東會見錢學森,竺可楨,李四光三人,請他們談談對反導武器計劃的看法。錢學森表示,第三個五年計劃期間,條件還不夠。主席表示:有矛必有盾,五年不行,十年,十年不行,十五年,總要搞出來的。
這時,離「矛」已經很近了,八個月後,中國第一顆原子彈爆炸成功。當全世界為之震驚時,毛澤東已經在思考如何儘快將反導武器研製計劃上馬。
錢學森等人回去後,3月23日,他在國防科委主持召開了「彈道式飛彈防禦科學討論會」,當時錢老的職務是國防部五院副院長。
會上確立了三種技術途徑:
一,「以飛彈反飛彈」,由五院負責;
二,「以超級大炮反飛彈」,由炮兵科學研究院負責 ;
三,「以雷射反飛彈」,由科學院上海光電所負責。
由於主席是在1964年提出,因此被稱為「640工程」,在很長一段時間內處於絕密狀態。
1966年2月23日,工程細化為一個防區和五個子系統:
「640防區」
「640-1工程」:反彈道飛彈。
「640-2工程」:超級大炮。
「640-3工程」:雷射炮。
「640-4工程」:預警雷達。
「640-5工程」:彈頭再入物理現象研究。
參加研製的單位包括國防科委、國家計委、國防工辦、總參、空軍、炮兵、一機部、二機部、四機部、五機部、七機部、中國科學院等十餘個單位。
在毛澤東主席指示下,經周恩來總理批准,七機部二院被改組為「反導、反衛星總體研究院」,開始實施中國版「星球大戰」計劃。與80年代裡根敲鑼打鼓式「星球大戰」計劃不同,中國比他們早了十幾年,而且是默默努力。
為了攻克技術難關,1971年改組後的二院進行了「天津會戰」,主要項目有:反導系統精密跟蹤相控陣雷達,飛彈發射架,飛彈自動駕駛儀,無線電控制儀,固體發動機殼體,控制指揮用數字計算機等,取得豐碩成果。
1972年5月15日,遙測彈「反擊一號」,在昆明基地進行飛行試驗,不久在空中爆炸。周總理指示:不著急,把失敗原因搞清楚,考慮再打第二發。
1979年8月「反擊一號」在昆明基地成功地進行了兩發模型遙測彈飛行試驗。在此同時,「反衛一號」(反衛星)設計和部份試驗,也獲得也成功。
預警方面,中國建成兩套防飛彈攻擊預警系統,一直運行到80年代中期。
1980年3月19日,考慮到以經濟建設為中心的基本方向,以及中美關係緩和的國際背景,中央負責同志決定讓「640工程」下馬。
1982年,國家航天部正式作出下馬決定,只保留下雷射破壞原理和核電磁脈衝技術兩項。
1986年3月,王大珩,王淦昌,楊嘉墀,陳芳允聯名給中央寫信,反導項目才沒有被完全停止,在「863 計劃」中,反導項目研究重新啟動。
2010年1月11日,我國成功進行了第一次陸基中段反導攔截試驗。
2013年1月27日, 我國再次成功地進行了陸基中段反導攔截試驗;
2014 年7月23日,我國又成功進行了第三次陸基反導技術試驗。
這三次成功意味著中國已完全掌握了反彈道飛彈技術。
可見毛澤東「有矛必有盾」的戰略防禦思想是具有何等戰略眼光,「640工程」給中國反導事業不但留下了寶貴的經驗,還培養了一大批技術人才。
80年代中國真的沒錢,魚和熊掌不可兼得,不得不放慢了打造中國飛彈防禦系統的腳步,今天,我們一定會完成毛澤東主席,周恩來總理那一代人未了的心願。
俄羅斯的幫助,對預警系統完善非常重要,而且中國有這方面技術條件,說句不好聽的話,像印度,再怎麼幫,有什麼意義?
中俄互信比任何防禦系統都重要,這一點,美國人永遠理解不了。
美國有NMD,TMD,那中國為什麼不能有CNM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