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是所有人都會愛上模聯。但無論你是誰,無論你參加模聯的目的為何,模聯永遠歡迎渴望公平、正義、進步、知識以及友誼的你。」
United Nations (UN) 是什麼
WW2(二戰)之後主權國家組成了一個政府間國際組織,主要目的是保證國際和平與安全的同時維繫國家之間的關係。現在 UN 有 193 個成員國 。
模聯是什麼
模擬聯合國 (Model United Nations 又稱 MUN) ,主要討論國際事務,模擬 United Nations 各個委員會成員國而進行的一項教育活動。
MUN 雖然叫做 Model UN,但它其實早在 1946 年四月, UN 成立以前就有存在了。MUN 的最初形式是 20 世紀初由學生組織的 MUN League Of Nations (模擬世界聯盟)。直到 1945 年世界聯盟被 UN 代替,北美的高校學生才開始組織模擬 UN 的活動,也就是現在我們知道的模聯。
在活動中,學生們紛紛變身 「小外交官」,參與對熱點活動的討論。他們並不是以個人的身份站在場上,而是以國家代表的身份在進行互動。
學生需要在活動前對自己國家的立場有充分的了解,並在活動中積極和其他國家的代表協商。在活動最後共同擬定決議草案並且以投票的方式來決定草案是否通過。
模聯使用的會議流程和真實的 UN 其實不是完全一樣的。比如模聯使用的三分之二多數通過規則,表面上看起可行,但在真正的 UN 裡並不存在。
事實上,現實中的國際組織遵守的大都是 Unanimity Rule (全票一致)。
那麼究竟什麼是 Unanimity Rule (全票一致),為什麼 UN 會採用它呢?
這裡引用一個模聯活動演講嘉賓提供的例子:有十個人要點披薩,其中有一個人是素食主義者。其中九個人都想要吃 pepperoni 披薩,素食主義者想吃菠蘿披薩,大家決定投票來選擇。
那結果顯而易見,一定是想要點 pepperoni 的人會贏得投票。而素食主義者根本沒有辦法吃 pepperoni 的 pizza,他的權益就被犧牲掉了。與此同時,除了素食主義者也就是少數群體之外的所有人都得到了自己想要的。
少數群體的正當權益被犧牲,換來多數人的利益,這就是 ⅔ majority rule 的弊端——多數人的暴政。
那麼在真正的 UN 中推行的是一個達成共識的方法,也就是說要考慮到所有人,包括少數群體的利益。
如果 pepproni 有一個人不能吃,那點芝士的好不好?什麼?有人對芝士過敏,那要不點番茄的吧.就是這樣通過一輪一輪的磋商和交涉來得到一個所有人都滿意,沒有犧牲掉任何人的方案才算結束。
想要真正的體驗到模聯的魅力,而不是當一個 「划水」 的代表,全面了解模聯的會場規則是至關重要的。不同地方舉辦的模聯,它們的規則是統一且通用的嗎?其實並不是這樣。
在這麼多規則中,最為常用的三個規則分別是海牙式(THIMUN Procedure),北美式以及 WIMUN Approach。
@Timon (PUXIMUN2019 秘書長小組成員)
1. 海牙式
海牙式會議:大多由海牙基金會或國際學校贊助,由高中生組織,舉辦,參賽選手大多為國際學生。除了北美外的地區基本都通用 THIMUN Procedure。
THIMUN Procedure 的特點是會設置時間讓代表寫演講稿並且做演講,注重於演講與寫決議兩項活動的平衡。
2. 北美式:大多由北美的本地大學(如喬治城大學舉辦的 NAIMUN)或本地高中所舉辦,規則比較隨性。會議的特點是:北美當地學生多。所以,如果想要參加這類會議的朋友們,不要被別人說的很溜然後自己就嚇到。並且這裡悄咪咪說一句,有些北美會議會注重於 「暗箱操作」,選手對於獎項看得很重,大部分的時間用於寫決議以及私下與它國代表討論,演講基本上沒有實質性的用處且相對隨性 。
@Harry(WIMUN New York 2020 GA2 Committe Secretary)
3. WIMUN Approach:WIMUN Approch 更加貼近真實的聯合國會程,採用上文說到的 Unanimity Rule(全票通過)。WIMUN Approach 的特色是能讓代表們更好的體驗真實 UN 的氛圍。採用這個規則的會議主要鍛鍊外交能力以及制定政策,還有寫作的能力。
模聯可以理解為比賽,因為一些模聯是有設立相關獎項的,其中比較常見的獎項有以下幾個:
1. Best delegate
簡稱 BD,即 「最佳代表」,一般在會場中只有一個,數量可能會視委員會規則和人數增加。最佳代表自然是在模聯會場中表現最佳的代表,通常在會前做過大量準備,會中領導自己的 bloc(即會場內由不同國家組成的利益集團)、主導會議流程、積極參與並引導討論。會議後期與小組成員合作寫好 Draft Resolution(簡稱 DR,即「決議草案」)。
通常來說,最佳代表會扮演成符合國家形象的外交官,熟悉所代表國家的外交風格和政治立場,對會場裡的國家都有所了解,十分善於演講和寫作,而且有較強的領導力和合作精神。對會場規則的了解和運用也是 BD 的核心素質。
2. Outstanding delegate
簡稱 OD,即 「傑出代表」,一般在會場中會有二到三個,數量可以隨會場規則和參會人數變化。BD 和 OD 是模聯中最有含金量的兩個獎項。如果說 BD 是會場中的冠軍,那麼 OD 就是會場中的亞軍。拿到 OD,說明代表在會場中排前三或前四。
和 BD 相比,OD 在會場中的表現可能會有一些短板。例如,對會場中各國的立場不夠了解、發言不夠積極、不太清楚會場規則和文件格式等。但一般瑕不掩瑜,仍然有符合國家形象的外交官形象、成熟的談判和寫作技巧、合作精神、作為領導者的個人魅力等等優秀品質。
3. Honorable mention
簡稱 HM,即 「榮譽提名」,一般在會場中會有三個及以上。HM 和 BD、OD 等含金量最高的獎項相比,類似三等獎,大約是會場的前四名或者前五名。
獲得 HM 的代表可能準備充足且在某些方面表現突出,但是在其他方面會有明顯的短板,或者在會議前期/後期表現不穩定(比如有些代表最開始可能因為緊張而發言很少,在會議中後期才開始發表非常精彩的意見)。和 OD 一樣,這些短板也沒有掩蓋 HM 的優秀表現,反而體現了代表的進步。
4. Best position paper
除了 BD、OD 和 HM 以外,Best Position Paper(最佳立場文件)也是對代表能力的肯定。我個人認為這個獎項會發給在會場討論時不是特別突出,但立場文件寫得很好的代表。
一份優秀的立場文件會有鮮明的立場、堅實的證據、清晰的結構和流暢的文筆。只要有認真查閱資料,然後寫作時注意格式並不斷修改和潤色文件。無論是否有模聯經驗,每個代表都有希望獲獎。
雖然有獎項設置的模聯佔了市面上模聯會議的大部分,但是也有沒有獎項的模聯會議。譬如說 THIMUN(海牙式模聯)官方的會議是不發獎項的,海牙式會議對於獎項的注重和北美式相比會更低。
我們相信:THE PRACTICE OF DIPLOMACY is the true spirit of MUN instead of the competition element。模聯的精神在於外交實踐,而不是賽場撕咬。
模聯規則多樣,對於參賽者寫作、做研究、演講和磋商的能力都有要求,有些同學可能會擔心是不是有年齡上的門檻。再加上國內模聯主要的參與者就是留學生和高中生,因此常常會聽到向我們諮詢模聯活動的小夥伴問這些問題:
「我已經上大學,模聯是不是不適合我了?」
「我是要走高考路線的,我到底要不要參加模聯呢?」
「我英語不好/不了解政治,可是我對模聯有興趣,可以參加嗎?」
總而言之,這些問題都指向同一個問題:模聯適合哪些人?
認為模聯有年齡限制或是 「只」 適合留學生其實是很多人都有的誤區。
@Kelly (MITMUNC CHINA 2019 副秘書長)
其實,「MUN黃金年齡」 並不存在。19 年的暑假我以副秘書長的身份參加了麻省理工模聯大會。我認為 MIT 的 MUN team 代表的是無數所謂的 「超齡」 MUNers。他們過了所謂的 「MUN黃金年齡」 之後,仍然選擇繼續參與到模聯事業中來。
MUNers 可以以各種各樣的方式參與到模聯這個活動中來:無論是作為選手,作為培訓師,作為後勤,還是作為組織會議的一方等等。
我個人就是從初中開始參加模聯,直到我現在要上大學了,我也沒有停下模聯的 career。我深深感受到在不同的年齡階段參加模聯都會收穫不同的體驗和收穫。模聯真的是一個像黑洞一樣的活動,不論是什麼年齡,不論你拿過多少獎項,組織過多少場會議,它總能給人帶來你驚喜。
國內有很多有留學意向的同學把模聯當做大學申請的工具,認為獲得的一張張 MUN 獎狀將是打開夢校的敲門磚,卻沒有意識到真正能讓招生官記住你的是模聯幫你培養的 「軟技巧」。
亞洲學生偶爾會被看作是 「智商高情商低」 的機器人,模聯則直接抨擊這一刻板印象。像模聯這種能夠把你自己的判斷力,分析力,團隊合作能力相結合併且解決現實問題的活動是非常稀有的。
其次,中國學生中最不缺的就是理科生,而理科生最大的弱項往往是是公共演講,領導力,團隊合作能力等軟實力。因此理科生有模聯為活動之一能夠展現出自己願意闖出 comfort zone 且不懼挑戰的心態。
如果招生官在閱讀你的履歷時能看出來你是真心喜歡模聯而不是只是為了刷刷獎的話,一定是加分的。
模聯能幫助學生融會貫通在學校學到的知識,找到自己的特長和興趣。
比如留學生小 K 參加模聯後對 UN 產生了興趣。在一次學校組織的 UNESCO(聯合國教科文組織)的會議後發現 UNESCO 所倡導的讓學生成為 Global Citizen 的宗旨和自己當初加入模聯的期待不謀而合,便運用自己的熱情和在模聯會議裡積累的知識,成立了校內的 UNESCO 俱樂部。
再比如,小 A 平日就有了解時事新聞的習慣,但從沒想到這個小愛好有任何特別的地方。然而,在一次由國內某高校舉辦的模聯活動中,小 A 驚喜地發現自己的知識儲備讓他在討論中有了一席之地。他還發現自己非常喜歡和人交流對政策的不同看法,並且對國際事務很感興趣。
在這次模聯活動的鼓舞下,小 A 發現了自己的特長和興趣所在,最後選取了一所非常適合學習國際關係的大學,並持續在模聯界發光發亮。
就累計知識而言,講究的是一個細水長流,厚積薄發的過程。學生可以在模聯中學到如何做研究,如何寫作,如何挑重點表達自己的觀點,怎麼發表觀點別人才會接納你的意見。
模聯除了常見的 committee,例如 UNSC(聯合國安全理事會),ASEAN(東南亞國家協會)等等之外,一些會議也會設置非常特別的 Crisis Committee(危機會場)。Crisis Committee 會給學生設置一系列 crisis 的場景(例如某國總統被綁架啦,全世界突然停電啦 etc.),然後臨時讓代表對此作出回應。
雖然聽上去還是很嚴肅的,但是實際場面完全不是這樣。Crisis 一般會在會議快結束的時候出現,個人認為趣味性大於學術性,也算是給代表們放鬆一下。
對於 Crisis 的內容,大多數會議不會做任何限制,所以留給了這個會場的同學和主席非常多發揮想像的機會而且非常考驗演技 :)
之前已經提到,模聯適合全年齡,無論留學不留學的學生都可以嘗試。即便這樣,無法否認的是,國內主流的 MUNer 群體還是高中生。然而,在這裡給大家提一個不主流的觀點:其實無論是國內還是國外的大一新生,都更應該參加模聯的活動。
大學和高中、初中的設定是非常不一樣的。大學人數很多,學生來自五湖四海,並且沒有班級這麼一個概念。在上千人的講座中,你和身邊的同學一年不說一句話都是有可能的,畢竟你們的相似點只有選了同一節課。
在這個時候,參加一個像模聯一樣高含金量、考驗學生辯證思維、溝通技術、時間管理等多方面能力的社團活動,絕對是學生想要交到志同道合和共同進步的朋友的不二選擇。
畢竟還有什麼比模聯更有效 social network 的活動呢?模聯是一個國際化,並且非常適合交友的平臺,甚至還有學生戲謔模聯比起一個競技場更像是一個 「牽線」 活動。這麼說十分搞笑,但是也有它的道理在,在模聯的活動上非常容易碰到價值觀相同,性格合拍的知心小夥伴,在參賽的過程中收穫一波摯友。
小夥伴們完全不用擔心每年參加 MUN 的機會很少,根據 Best Delegate 的 2019-2020 的統計數據顯示,初中,高中,大學,每年就各自有將近 200+ conferences,也就是合計約 600 場會議。
那麼對於不想要折騰出國參會的同學而言,每年都會有非常多的海外高中和大學的 MUN coference 來到國內會場舉行活動。其中比較著名而盛大的包括 OxIMUN(牛津大學國際模擬聯合國大會),MITMUNC(麻省理工學院模聯大會),MUNUC(芝加哥模擬聯合國大會)等等。
由於今年的特殊情況,有些模聯會議已經轉戰線上,例如 MITMUNC China 2020。線上開會雖然不如實體開會那麼熱熱鬧鬧,但也在某些程度上省去了同學們通行和住宿的困擾。除此以外,還有一些國內的高中也會每年舉辦學校模聯,請出最專業的團隊為同學還原一場 MUN 的盛宴。
首先不得不否認的一點就是,模聯是個在中國非常受歡迎的活動,而且由於不少申請生喜歡隨大流參加比賽就導致很多代表在互動中 「全程划水」。
這些因素疊加起來就造就了模聯 「鍍金」 的一面——申請生本人對活動沒有太多興趣,對模聯不夠了解,可能交了模聯的費用卻沒有獲得和費用相稱的成長。
當然,這只是模聯對申請中 「人民幣玩家」 露出的 「鍍金」 的一面,這種鍍金我是很反感的。而另外一種鍍金,就是敢於嘗試自己不感興趣的活動、並認真準備模聯,真正用模聯學到的知識把自己的視野提高一個層級。
今年由於疫情,不少課外活動都受到影響。就算疫情結束,未來的申請也不會變得更輕鬆——周圍同齡人動不動就託福 110、SAT 1500 還帶各種有一定知名度的活動。
沒有人能在這種時候完全無視壓力,更沒有人願意在這種競爭激烈的時候放棄一個不錯的機會。很多申請者的學校也沒有那麼豐富那麼有含金量的資源,那麼為什麼不試試模聯呢?
除了申請以外,對政治、法律、國際關係、外交談判等感興趣的同學也可以把模聯當做一個興趣愛好,一個更好了解更多實時信息,外交內容的媒介。這些話題聽起來比較宏大,不過絕對沒有很多人想的那麼高深。哪怕只是為了增加談資去參加模聯、了解這些話題,也能發現不少有趣的東西。
對於所有人來說,模聯培養的是公民責任感。簡單來說,就是你對自己國家和其他國家的興趣、你在政治問題中的參與度、你對政治現狀的了解、以及你通過政治改變現狀的意願。
有句話說得好,Just because you do not take an interest in politics doesn't mean politics won't take an interest in you (你對政治不感興趣,不代表政治對你不感興趣)。模聯彌補的短板,除了刻板印象裡的 「高智商+低情商」,更是中國學生對政治話題的冷漠和茫然。
「因此,與其說是模聯不鍍金,不如說模聯是個能暴露本性的活動。你能否面對壓力和誘惑堅持住自己的底線,不作惡不趟渾水,才是模聯最大的挑戰。」
最後的最後,希望這篇文章能讓你窺見模聯的一角,稍稍牽動你對模聯的好奇心和熱情。模聯的價值和意義對於每個人來說都是不同的,正所謂 「吾之蜜糖,彼之砒霜」。
有些人視模聯為申請的救命稻草,有些人把模聯當作投機主義者的樂園,有些人將模聯作為通往理想的道路,有些人以為模聯是拒人於千裡之外的門檻。
這些對模聯的看法都有各自的道理,我真心相信模聯是願意接納所有獨立思考、敢於發表自己對時事的看法的人。它屬於有勇氣站出來改變世界的人,屬於要把未來和命運握在手中的人。
更多模聯內容,歡迎關注帳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