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幾年,高端深空攝影玩家都開始玩RC望遠鏡。
所謂RC,就是改進的卡塞格林系統。因為成像好,視場大,所以很多著名的大望遠鏡都採用RC系統,比如我國自己建造最大的通用類望遠鏡2.16米反射望遠鏡,比如哈勃太空望遠鏡,主要都採用了RC系統。所以業餘天文玩家追捧RC也是情理之中的事情。
然而對於整個卡塞格林系統而言,進入到業餘領域卻不是這幾年才發生的事情,在一百多年前,卡塞格林系統的親戚,格裡高利系統望遠鏡(那可是黃銅鎏金的哦~)就已經到處都是,準確滴講是在各種有錢人的圖書室中到處都是。
不過今天我們主要聊的並不是格裡高利系統,而是在30多年前的一類小業餘天文望遠鏡,我們姑且先叫他們:迷你卡塞格林望遠鏡。這類望遠鏡在今天看來,真是一些精緻而奇葩的小傢伙。生產這批望遠鏡的廠商,就是民用光學界大名鼎鼎的肯高。你沒聽錯,就是那個,以生產濾鏡聞名的肯高,不過在淘寶上也能找到它很多低價的雙筒望遠鏡和觀鳥鏡。在很多人印象中,肯高並不是個光學名廠,然而實際並不是這樣。
八卦一下,肯高的社長山中徹,是現在HOYA的創業者山中茂的兒子、HOYA代表執行役鈴木洋的叔父。肯高在1974年後,自行設計和販賣天文望遠鏡,最有名的是攜帶型攝星儀。有了HOYA光學的加持,肯高天文望遠鏡物美價廉,所以在70年代,也曾是日本天文望遠鏡五大廠之一。到底有多物美價廉呢,我們來看看本期的主角,肯高的卡塞格林系統代表100c和125c兩款望遠鏡。
首先看看100c,這是一款桌面望遠鏡——這種類似Jason式的設計今天已經看不到了哦,現在的桌面設計是迷你道布森的天下。100c的口徑只有100mm,卻是不折不扣的卡塞格林望遠鏡。雖然是簡易裝置,經緯儀部分的手柄設計可是不折不扣,柔性金屬延長杆,鎖死裝置,一樣不少,而且做工紮實。再來看125c,這個望遠鏡就是面向高端愛好者了,這臺望遠鏡口徑125mm,副鏡60mm,焦距1000mm,f/8的焦比是典型的卡塞格林望遠鏡常用焦比。鏡身顏色上,最開始採用白色,後來更換為這種被歐洲人戲稱為「鳥蛋藍」的特殊色彩,支撐部分為淺灰褐色,很符合前彩色時代日本望遠鏡的特徵。
肯高125c
至於這兩款卡薩格林望遠鏡的光學,因為我沒有使用過不便評說,但至今歐洲一些國家的愛好者手中,這款鏡子依然在服役,算算役齡已經近30年。即便不再使用,它依然是一臺漂亮的中古望遠鏡,被人們擺放在喜愛的位置。
肯高100c
/ 肯高喜歡折反鏡頭
肯高早期的天文望遠鏡廣告在60年代末就開始出現,一直到80年代,他的設計都中規中矩——正如很多日本望遠鏡廠,做出來的望遠鏡從外觀上根本無法區分——白色的鏡筒,黑色的赤道儀,木質的三腳架,即便一些廠家稍作設計,也只是把赤道儀變成了灰藍色、灰綠色、灰色。
除此之外依然是區分不出來,直到80年代,才稍微有了各個廠的風格。肯高也是如此。80年代日本天文望遠鏡的大發展讓其開始了有了自己的設計風格,也有了一些獨有的光學和機械設計,其中之一便是折反射望遠鏡。這個影響一直持續至今,如果你去淘寶搜折反射鏡頭,會發現一大堆肯高牌子的。
80年代肯高的折反射望遠鏡中,最有意思的是一款超小型桌面望遠鏡,不過這個望遠鏡的定位不止是天文望遠鏡那麼單一,可以說是三合一的設計:攝影鏡頭+天文望遠鏡+風光望遠鏡。這個思路如今仍有很多望遠鏡廠商在做,不過當年肯高的這個設計確實別出心裁,做到了當時世界上最為短粗的望遠鏡。
這個短粗折反射望遠鏡的焦距是300mm,焦比是f/5.0,可以算出口徑只有60mm。配一個目鏡,倍率達到25倍。由於只是300mm的折反射設計,所以鏡身非常之短,再加上其焦比相對較快,達到5.0,所以鏡身主題部分厚度可能還不到80mm,幾乎和口徑相當。現在一些300mm鏡頭的焦比大多是6.3的,所以看起來遠沒有這個鏡頭短粗得喜感。
肯高mirror scope 300
這個望遠鏡的另一個有趣的設計是豐富的後端配件,首先是相機的T2卡口,在80年代,T2卡口的通用性較高,可以方便的順接為尼康、佳能、賓德等相機,所以當做便攜長焦鏡頭來用沒有問題。第二是為了觀鳥方便,製作了水平和45度正向兩種後端,這就是大家看到為什麼這個望遠鏡又個能拆下來的圓錐狀結構了。第三是為了天文觀測,製作了90度天頂鏡。不過這個望遠鏡只能安裝在小型相機支架上,並沒有看到肯高專門為它設計別的赤道儀或者其他天文附屬裝置。
/ 星野赤道儀的先驅者
以前我收藏過臺灣一位資深愛好者者關於日本天文望遠鏡發展的文章,寫得非常好,其中他對於肯高望遠鏡,有這麼一段描述:「KENKO最有名的長壽機是SKYMEMO攝星儀,SKYMEMO的第一代P型機是70年代初期最早採用極軸望遠鏡和音叉式振蕩(800Hz),可野外12v和AC100V使用,開發者是富士電子工業,就是交給KENKO所販賣。這個設計堅固耐用,且容易攜帶!先進的外型和性能一推出就豔驚四座!多年來設計僅在內部更改,外型幾乎沒變,銷售也細水長流。後期是Q型的水晶震蕩晶體電路和ST型大型化載重機型,而最後一代是簡化型的R型機,到現在還在銷售!主因是便宜耐用且精度高。」這大概是我引用別人文章最長的一段了,因為總結的實在是好。不過我最喜歡的,還是SKYMEMO早期的造型設計。
早期的SKYMEMO星野赤道儀
早期SKYMEMO是採用了淡綠色的色調,與80年代肯高自行設計的一些產品色彩相仿。早期星野赤道儀大多沒有重錘設計,多是雙側各帶一個相機,比如威信的GPD,以及國產的晶華J120,SKYMEMO也是如此,且兩段各帶伸縮杆,具有很強的調節能力。一套裝置下來,總有一種機器人的既視感。
小而美。
業餘天文望遠鏡小史|日本的上古三鏡
業餘望遠鏡小史|歐洲的灰色時代
業餘天文望遠鏡小史|50年代的美國夢
業餘天文望遠鏡小史|迷霧重重的Unitron
業餘天文望遠鏡小史 | 考爾特的奧德賽
天文博物館
與天文相關的塵封往事
中國國家天文
Chinese National Astronomy
微信號:chineseastronomy
《中國國家天文》雜誌由國家天文臺主辦。
本刊面向廣大公眾,關注天文與人文相結合,
提供科學性、文化性、藝術性、收藏價值兼備的天文學內容及文化生活。
中國國家天文願與你一同守望宇宙星辰。
新媒體投稿:cinastronomy@163.com
紙刊訂閱請洽:159108253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