業餘天文望遠鏡小史 | 肯高的鳥蛋藍

2021-02-19 中國國家天文

這幾年,高端深空攝影玩家都開始玩RC望遠鏡。

所謂RC,就是改進的卡塞格林系統。因為成像好,視場大,所以很多著名的大望遠鏡都採用RC系統,比如我國自己建造最大的通用類望遠鏡2.16米反射望遠鏡,比如哈勃太空望遠鏡,主要都採用了RC系統。所以業餘天文玩家追捧RC也是情理之中的事情。

然而對於整個卡塞格林系統而言,進入到業餘領域卻不是這幾年才發生的事情,在一百多年前,卡塞格林系統的親戚,格裡高利系統望遠鏡(那可是黃銅鎏金的哦~)就已經到處都是,準確滴講是在各種有錢人的圖書室中到處都是。

不過今天我們主要聊的並不是格裡高利系統,而是在30多年前的一類小業餘天文望遠鏡,我們姑且先叫他們:迷你卡塞格林望遠鏡。這類望遠鏡在今天看來,真是一些精緻而奇葩的小傢伙。生產這批望遠鏡的廠商,就是民用光學界大名鼎鼎的肯高。你沒聽錯,就是那個,以生產濾鏡聞名的肯高,不過在淘寶上也能找到它很多低價的雙筒望遠鏡和觀鳥鏡。在很多人印象中,肯高並不是個光學名廠,然而實際並不是這樣。

八卦一下,肯高的社長山中徹,是現在HOYA的創業者山中茂的兒子、HOYA代表執行役鈴木洋的叔父。肯高在1974年後,自行設計和販賣天文望遠鏡,最有名的是攜帶型攝星儀。有了HOYA光學的加持,肯高天文望遠鏡物美價廉,所以在70年代,也曾是日本天文望遠鏡五大廠之一。到底有多物美價廉呢,我們來看看本期的主角,肯高的卡塞格林系統代表100c和125c兩款望遠鏡。

首先看看100c,這是一款桌面望遠鏡——這種類似Jason式的設計今天已經看不到了哦,現在的桌面設計是迷你道布森的天下。100c的口徑只有100mm,卻是不折不扣的卡塞格林望遠鏡。雖然是簡易裝置,經緯儀部分的手柄設計可是不折不扣,柔性金屬延長杆,鎖死裝置,一樣不少,而且做工紮實。再來看125c,這個望遠鏡就是面向高端愛好者了,這臺望遠鏡口徑125mm,副鏡60mm,焦距1000mm,f/8的焦比是典型的卡塞格林望遠鏡常用焦比。鏡身顏色上,最開始採用白色,後來更換為這種被歐洲人戲稱為「鳥蛋藍」的特殊色彩,支撐部分為淺灰褐色,很符合前彩色時代日本望遠鏡的特徵。

肯高125c

至於這兩款卡薩格林望遠鏡的光學,因為我沒有使用過不便評說,但至今歐洲一些國家的愛好者手中,這款鏡子依然在服役,算算役齡已經近30年。即便不再使用,它依然是一臺漂亮的中古望遠鏡,被人們擺放在喜愛的位置。

肯高100c

/ 肯高喜歡折反鏡頭

肯高早期的天文望遠鏡廣告在60年代末就開始出現,一直到80年代,他的設計都中規中矩——正如很多日本望遠鏡廠,做出來的望遠鏡從外觀上根本無法區分——白色的鏡筒,黑色的赤道儀,木質的三腳架,即便一些廠家稍作設計,也只是把赤道儀變成了灰藍色、灰綠色、灰色。

除此之外依然是區分不出來,直到80年代,才稍微有了各個廠的風格。肯高也是如此。80年代日本天文望遠鏡的大發展讓其開始了有了自己的設計風格,也有了一些獨有的光學和機械設計,其中之一便是折反射望遠鏡。這個影響一直持續至今,如果你去淘寶搜折反射鏡頭,會發現一大堆肯高牌子的。

80年代肯高的折反射望遠鏡中,最有意思的是一款超小型桌面望遠鏡,不過這個望遠鏡的定位不止是天文望遠鏡那麼單一,可以說是三合一的設計:攝影鏡頭+天文望遠鏡+風光望遠鏡。這個思路如今仍有很多望遠鏡廠商在做,不過當年肯高的這個設計確實別出心裁,做到了當時世界上最為短粗的望遠鏡。

這個短粗折反射望遠鏡的焦距是300mm,焦比是f/5.0,可以算出口徑只有60mm。配一個目鏡,倍率達到25倍。由於只是300mm的折反射設計,所以鏡身非常之短,再加上其焦比相對較快,達到5.0,所以鏡身主題部分厚度可能還不到80mm,幾乎和口徑相當。現在一些300mm鏡頭的焦比大多是6.3的,所以看起來遠沒有這個鏡頭短粗得喜感。

肯高mirror scope 300

這個望遠鏡的另一個有趣的設計是豐富的後端配件,首先是相機的T2卡口,在80年代,T2卡口的通用性較高,可以方便的順接為尼康、佳能、賓德等相機,所以當做便攜長焦鏡頭來用沒有問題。第二是為了觀鳥方便,製作了水平和45度正向兩種後端,這就是大家看到為什麼這個望遠鏡又個能拆下來的圓錐狀結構了。第三是為了天文觀測,製作了90度天頂鏡。不過這個望遠鏡只能安裝在小型相機支架上,並沒有看到肯高專門為它設計別的赤道儀或者其他天文附屬裝置。

/ 星野赤道儀的先驅者

以前我收藏過臺灣一位資深愛好者者關於日本天文望遠鏡發展的文章,寫得非常好,其中他對於肯高望遠鏡,有這麼一段描述:「KENKO最有名的長壽機是SKYMEMO攝星儀,SKYMEMO的第一代P型機是70年代初期最早採用極軸望遠鏡和音叉式振蕩(800Hz),可野外12v和AC100V使用,開發者是富士電子工業,就是交給KENKO所販賣。這個設計堅固耐用,且容易攜帶!先進的外型和性能一推出就豔驚四座!多年來設計僅在內部更改,外型幾乎沒變,銷售也細水長流。後期是Q型的水晶震蕩晶體電路和ST型大型化載重機型,而最後一代是簡化型的R型機,到現在還在銷售!主因是便宜耐用且精度高。」這大概是我引用別人文章最長的一段了,因為總結的實在是好。不過我最喜歡的,還是SKYMEMO早期的造型設計。

早期的SKYMEMO星野赤道儀

早期SKYMEMO是採用了淡綠色的色調,與80年代肯高自行設計的一些產品色彩相仿。早期星野赤道儀大多沒有重錘設計,多是雙側各帶一個相機,比如威信的GPD,以及國產的晶華J120,SKYMEMO也是如此,且兩段各帶伸縮杆,具有很強的調節能力。一套裝置下來,總有一種機器人的既視感。

小而美。

業餘天文望遠鏡小史|日本的上古三鏡

業餘望遠鏡小史|歐洲的灰色時代

業餘天文望遠鏡小史|50年代的美國夢

業餘天文望遠鏡小史|迷霧重重的Unitron

業餘天文望遠鏡小史 | 考爾特的奧德賽

天文博物館

與天文相關的塵封往事

中國國家天文

Chinese National Astronomy

微信號:chineseastronomy

《中國國家天文》雜誌由國家天文臺主辦。

本刊面向廣大公眾,關注天文與人文相結合,

提供科學性、文化性、藝術性、收藏價值兼備的天文學內容及文化生活。

中國國家天文願與你一同守望宇宙星辰。

新媒體投稿:cinastronomy@163.com   

紙刊訂閱請洽:15910825311

相關焦點

  • 新手入門——天文望遠鏡使用小常識
    三是不要被看到的上下、左右顛倒的圖像所困擾,對天文望遠鏡來說這是正常現象。 四是尋星鏡固定後,就不要觸碰。 五是千萬不能通過尋星鏡或主鏡筒直接觀測太陽。注意:找到目標是望遠鏡觀察的前提條件。只有目標進入望遠鏡,才能觀察到。找目標要由近到遠,由大到小,同時要學會使用尋星鏡快速尋找目標。 天文望遠鏡的影響因素 觀測結果並非全取於望遠鏡的光學性能,還有下列因素的影響:1、地球大氣的運動,在高倍率下會造成不良影像。 2、地球表面的熱氣,也會成使得影像扭曲、變形。
  • 小小望遠鏡,是一個國家光學工業的縮影
    於是他回到店裡,將兩塊透鏡放在筒裡,反覆試驗後發明瞭望遠鏡。同年,他為自己的發明申請了專利,並在當地政府要求下設計了一個雙筒望遠鏡。1609年,伽利略製造了40倍雙鏡望遠鏡,也是第一部投入科學應用的實用望遠鏡。作為第一個認識到望遠鏡可用於天文研究的人,伽利略對望遠鏡的改進主要是增強其放大功能。也正是他,讓天文學從此進入望遠鏡時代,並改變了整個世界。
  • 什麼望遠鏡好?軍用望遠鏡和民用望遠鏡又有什麼區別?
    總有朋友在問軍用望遠鏡和民用望遠鏡的區別,什麼是軍用望遠鏡,軍用望遠鏡和民用望遠鏡並沒有截然分開的標準。通常我們所說的軍用望遠鏡限指手持式以觀察搜索為主要目的的列裝部隊或按列裝部隊的標隹生產的雙筒望遠鏡。 目前,大家比較認可的軍用望遠鏡,它由正規軍工廠或者軍工廠延續廠家生產達到軍用標準的產品。因戰場,一般情況下軍用望遠鏡的設計必須考慮比民用望遠鏡更多的環境。
  • 回顧2020年重大天文事件
    極端巨大望遠鏡在智利奠基5月26日:世界上地基極端巨大望遠鏡,歐洲極大望遠鏡(European Extremely Large Telescope,E-ELT)正式在智利奠基,建成將是全球最大的光學望遠鏡。旨在探索外星生命等天文前沿問題,預計2024年開光。
  • 如何優雅地挑選望遠鏡(4)
    經過精心調試的這種支架可以慢慢的控制望遠鏡的轉動,這樣就能使觀測視野平滑的移動(這一點在高倍率時特別吃香)。這個優點也會很明顯的體現在你在高倍率望遠鏡下跟蹤一個天體時。一旦組裝好(對準天球的南/北極),望遠鏡要想跟蹤一個天體,就只需要轉動一個軸。更重要的是,配上一個電動跟蹤儀,這件事還能自動完成。如果要進行長時間的天文攝影,赤道儀是必須要配備的。長時間天文攝影天體會在天球上旋轉,如下圖。
  • 如何選購望遠鏡——軍用篇
    很多人選購望遠鏡都會覺得,軍用的望遠鏡一定性能不俗,質量可靠。很多商家會利用買家的這種心理,稱自己所售的望遠鏡為軍用望遠鏡。
  • 「天文學衛星」(AstroSat)——來自印度的首顆天文觀測衛星
    多家機構參與了該衛星的研製工作,其中包括:塔塔基礎研究院、印度天體學研究所和拉曼研究所、印度天文與天體物理校際中心。「天文學衛星」載有6個有效載荷,其中2個有效載荷是由加拿大航空航天局和英國萊切斯特大學共同研發的。
  • 最遙遠的紅外天眼——回望斯皮策望遠鏡15年
    細說「紅外天眼」之前,先說說為啥要搞紅外天文觀測?我們都知道,紅外線應用遍地都是。地球之外,太空、深空、整個宇宙,紅外線更是無處不在。不能發出可見光、卻可以發出紅外線光譜的各種宇宙暗貨,比如暗星雲、星際塵埃、褐矮星、紅移星系等等,都得靠紅外天文觀測才能探個究竟。
  • 大倍率大口徑望遠鏡
    大倍率大口徑25x100望遠鏡、20x80望遠鏡高清高倍遠景。
  • 韋伯太空望遠鏡:或許遠超人類想像—新聞—科學網
    11月,隨著美國航天局正式宣布韋伯太空望遠鏡建成,哈勃太空望遠鏡終於有了「接班人」,可以安心「退役」了。
  • 阿雷西博望遠鏡
    工程師改造了當地自然形成的碗狀的石灰巖地形,利用地形的支撐,建造了一個口徑305米的巨大的射電望遠鏡。射電望遠鏡,可不是普通的望遠鏡。普通的望遠鏡,就跟我們人眼一樣,只能接收可見光。但是在可見光之外的輻射,比如說宇宙星空的射電波,普通望遠鏡就看不到了。觀察那些信號,我們就得用特殊的金屬結構的望遠鏡來接收,信號經過處理器處理之後,再通過計算機呈現出影像,讓天文學家研究。
  • 詹姆斯·韋伯空間望遠鏡有多牛 為什麼發射一再難產?
    這臺望遠鏡可謂20年磨一劍,1996年NASA向全國招標,最終TRW公司擊敗了著名的洛克西德-馬丁公司和美國鮑爾航空宇宙公司,拔得頭籌成為這款望遠鏡的承造商,至今已經過了23個年頭。韋伯空間望遠鏡是以NASA第二任局長詹姆斯·韋伯的名字命名的,一臺望遠鏡研究開發製造了20年還在不斷的測試攻關中,可見這臺望遠鏡的科學性、技術性、複雜性之高。
  • 除了韋伯望遠鏡,未來4大巨型太空望遠鏡
    隨著最近發射的系外行星勘測衛星(TESS)於2018年4月18日(周三)發射,許多人的注意力都集中在下一代太空望遠鏡上,這些望遠鏡將在未來幾年內進入太空。這不僅包括目前計劃於2020年發射的詹姆斯·韋伯太空望遠鏡,還包括將於本世紀30年代部署的其他先進太空飛行器。
  • 克卜勒空間望遠鏡專題(上)——克卜勒望遠鏡:從難產到新生
    原因比較直接:NASA太缺錢了,為了保證哈勃空間望遠鏡的項目能夠存活下來,其他所有空間望遠鏡的項目都被取消了。 ▲克卜勒望遠鏡的傳感器    ▲克卜勒望遠鏡的傳感器陣列奔向太空的NASA的預算比起努力稱霸全球的軍費預算來說,還是太少了。
  • 八仙探天: 事件視界望遠鏡巡禮
    全稱:阿塔卡瑪大型毫米波/亞毫米波陣列(Atacama Large Millimeter/submillimeter Array)地址:查南託高原海拔:4576~5044米(大部分地區高於5000米)場所:露天裝置類型:亞毫米波幹涉天線陣列光學儀器:卡賽格倫望遠鏡主鏡直徑:54×12.0米(歐洲AEM
  • 國傷則器損,盤點那些命運多舛的蘇俄知名太空望遠鏡
    作者 | 《衛星與網絡》特約專欄作者 劉進軍1983年3月,蘇聯發射了與法國合作開發的太空天文觀測臺——「斯皮卡」(Spika)。這架太空望遠鏡載有一臺紫外望遠鏡,主鏡直徑為0.8米。蘇聯的天文衛星項目由克裡米亞天文物理觀測站負責人安德烈·塞佛尼領導的一個團隊負責。塞佛尼和他的同事博亞爾丘克和格拉尼斯奇將太空天文觀測項目整合到所有開發階段。
  • 盤點全球光學望遠鏡之 TOP 5
    從古至今,幾乎所有的天文觀測資料都來源於光,這裡的光並不僅僅是可見光,它包括了能量從低到高的各種不同形式的電磁輻射。對應地,研究人員針對不同種類光波設計了:無線電望遠鏡(也叫射電望遠鏡,比如FAST、阿雷西博)、微波望遠鏡(普朗克宇宙微波探測器)、紅外望遠鏡(細分為亞毫米、遠紅外線、中紅外線、近紅外線,比如斯皮策太空望遠鏡、詹姆斯·韋伯太空望遠鏡)、可見光望遠鏡(也叫光學望遠鏡,歐洲極大望遠鏡、哈勃太空望遠鏡)、紫外望遠鏡(凱克望遠鏡、哈勃太空望遠鏡)、X射線太空望遠鏡
  • 探索哈勃望遠鏡!人類天文史上最重要的儀器
    01 哈勃空間望遠鏡13.3米直徑4.3米,重11.6噸造價近30億美元以2.8萬公裡的時速沿太空軌道運行清晰度是地面天文望遠鏡的10倍以上▼億光年的原始星系平均每個月哈勃都會產生829G觀測數據截至2015年4月,直接或間接通過哈勃望遠鏡發表論文數目達到12800篇包括幾項問鼎諾貝爾獎的成果 ▼
  • 美國最牛「黃金」太空望遠鏡2018年升空!
    據國外媒體報導,21年來,運行在近地軌道上的美國國家航空航天局哈勃可見光/近紅外空間望遠鏡真實記錄了各種宇宙奇觀,捕捉到宇宙深處令人震驚的圖像。位於美國科羅拉多州的空間望遠鏡主鏡面製造商Ball航空航天技術公司打造了一個由21個鏡面組合而成,其中18個六角形鏡面通過微型電機控制自動調整鏡面朝向,形成直徑6.5米的組合式主鏡面,美國宇航局科學家稱詹姆斯·韋伯空間望遠鏡將於2018年由阿麗亞娜系列火箭發射升空。望遠鏡主鏡面有鈹材料製造而成,其重量輕並具有足夠的強度,在宇宙空間的低溫環境中保持穩定性。
  • 俄羅斯唯一的太空射電望遠鏡失聯,而中國的天眼今年要開始探尋外星人了
    ,空間射電望遠鏡採用一副由27塊碳纖維板拼接成的可摺疊、展開的拋物面天線,直徑10m,焦距4.22m,表面精度0.5mm。(圖源:russianspaceweb)這項計劃由俄羅斯科學院列別捷夫物理研究所轄下的俄羅斯天文航天中心資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