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殲-20與美F-22同屬於世界先進戰機,但是孰強孰弱的爭論喋喋不休,反而愈演愈烈,那麼到底他的空戰能力處於什麼樣的水平呢?
通常來說,對於戰鬥機而言,一般的空空作戰能力分為兩點。第一是中遠距離作戰能力,第二是近距離作戰能力。而我們這次主要先說的是中遠距離的作戰能力。
殲-20戰鬥機
機載雷達水平相比:從中遠距作戰能力來看,發現對手相當關鍵,因為只有先發現對手,才能先進行攻擊。而這些的決定因素無疑就是機載雷達、無源探測系統、數據鏈系統、空空飛彈性能和隱身性能等。
殲-20目前採取的1475型雷達採用了1856個砷化鎵T/R組件,而F-22配裝AN/APG-77有源相控陣雷達,使用了2200個T/R組件。由於採取了相同的材料,二者的供料差距最大為1.18倍,引起的探測距離差距為1.04倍。1475型雷達的探測距離坑為187-227千米之間,和F-22相比略遜。
但是在真正對決時,由於雙方均隱身的影響,相對於對的的探測距離不會超過187千米,孰強孰弱,沒有太大區別。
殲-20戰鬥機
無源探測系統對比:無源探測系統可以再對手雷達開機時,利用被動探測的方式探測到對手,從而在較遠的距離發現目標,這是一種對抗隱形飛機良好的好辦法。F-22的AN/APG-77雷達是典型的低可探測度(LPI)雷達,可以通過類似通信擴頻的方式將雷達能力分散在一個較寬的頻段上,並且使用瞬開瞬關的模式減少被對手探測到的概率。
在這方面,殲-20與F-22還有一些差距,但如果使用的是進口電子元器件,則差距基本可以忽略,因此二者的無源探測系統都不能發現對方的雷達掃描信號。
殲-20戰鬥機
空空飛彈與隱身能力對比:殲-20的隱身性能比F-22弱這是公認的事實,鴨翼、腹鰭、尾噴管都會影響隱身能力。如果取消鴨翼,機頭更加細長,機身更薄,機頭隱身則不會輸給F-22。
另外一個可能會影響飛機整體RCS的是殲-20的光電傳感器,這是F-22所沒有的。該設備位於殲-20機頭的下方,是一個菱形的窗口。
總的來說,因鴨翼和光電傳感器的影響,會讓殲-20比F-22的RCS大約高出一個數量級。
綜上討論,在中遠距離空空作戰中,F-22憑藉雷達和隱身性能的優勢可以首先在正面發現殲-20,這一距離差距大約為1.76倍左右。
F-22戰鬥機
外媒評價:俄專家蘇-27的設計師西蒙諾夫認為:飛機的隱身性能不必要做的太低,因為可以確保使用光電傳感器時在50千米外發現隱形飛機。也就是說,假如50千米是殲-20發現F-22的臨界值,而F-22發現殲-20距離為63千米,F-22必須開雷達鎖定殲-20,然後引導飛彈飛行至少20千米才能打開主動雷達導引頭,這需要半分鐘左右的時間。而這段時間不被殲-20所察覺,這一可能性實在太低。所以F-22正面攻擊並不能對殲-20做的絕對的優勢。
不過如果側面進行攻擊或者咬尾攻擊,就對殲-20不利了,總體來說,F-22隻要戰術得當,殲-20在中遠距離與其對抗還是有不少差距的。
註:本文轉載自網際網路,不代表公眾立場。僅供讀者參考。版權的所有權屬於創始者。我們分享這篇文章是為了傳播更多的信息。如有侵權,請在後臺聯繫我們刪除留言,謝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