殲-31近照公開:鈦合金材料佔比高,上百零件3D列印製造

2021-03-02 軍工黑科技

自美軍的F22戰機服役以來,掀起了世界空軍戰鬥機領域的革命,隱身戰機成為各強國空軍紛紛追求的最高目標。

為了能擁有本國自己的隱身戰機,俄羅斯、日本、韓國、印度,甚至伊朗都有自己的計劃,其中有的造出了原型機,有的還在PPT階段;而歐洲則想跳過現有隱身戰機,發展更新一代武器。

但從現在情況來說,上述國家都難以稱得上成功。除了俄羅斯的蘇57戰機勉強堪用之外,其餘均差距極大。

而中國則獨立研製了殲20戰機,並且成功裝備了部隊。目前,最早列裝的部隊已經形成了戰鬥力,更多的新戰機還在源源不斷地交付部隊。

此外,中國還是世界上除美國之外,唯一一個研製了第二款隱身戰機的國家。

第二款隱身戰機就是曾經大名鼎鼎的鶻鷹戰機,由中航工業沈飛集團自籌資金研發。因該機驗證機試飛時機頭部分有31001的編號,因此網友也俗稱其為殲31戰機。

2019年10月10日,央視中文國際頻道發布的一段視頻,31001戰機再度成為了主角。視頻中,31001不是飛行狀態,而是靜止狀態,並且進行了近距離的拍攝。

記者採訪中航工業沈飛副總工程師孫金萍時,孫總透露了關於鶻鷹戰機的一些新信息:

鶻鷹戰機的製造都是用統一的數據,都是三維數模;

鈦合金和複合材料的用量,基本上是很大了;

這個飛機上大約有100多個零件用的是3D列印。

這款戰機可以說是我們國內比較先進的技術都得到應用。

鶻鷹戰機是在2012年10月31日首飛成功的,距離殲20技術驗證機首飛的時間不到兩年的時間。

當時正是美軍加速推進F35戰機的時候,因此外界普遍推測中國空軍的發展模式可能與美軍類似,也是走重型隱身戰機外加中型隱身戰機的路子,高低搭配,實現戰鬥機的全隱身化。

如今將近7年時間過去了,殲20戰機已經正式服役部隊,並形成了初始戰鬥力。而鶻鷹戰機則罕有音訊,若不是這次短暫地出現在新聞中,恐怕很多人已經將這款戰機遺忘了。

那麼這7年時間中,鶻鷹戰機經歷了什麼?我國軍隊會裝備這款戰機嗎?

其實我們在新聞中看到的這架31001的飛機只是鶻鷹戰機首飛時的機型,被稱為是鶻鷹1.0版本;之後沈飛在1.0版本基礎上又推出了2.0版本,並進行了試飛。

但是2.0版本的鶻鷹戰機,也沒有造出多架原型機來,大多數時間都是單打獨鬥,而且也沒有更多的信息流出。

而在航空展覽領域,2014年的珠海航展上31001戰機驚鴻一現。而在2016年、2018年的珠海航展上,則是殲20壓軸出場。鶻鷹戰機更多作為模型出現在航展中。

兩者之間的根本區別是一個是集全國之力搞出來的,一個是集團以自身資金和能力,通過先進技術快速設計並製造出來的。

如果我們未來要打造全隱身化空軍,全部戰鬥機都是殲20顯然成本太大,這時就需要一款低成本隱身機,鶻鷹戰機的底子就比較合適。

但是通過近幾年中美空軍的發展來看,全隱身化空軍未必是合適的。

以美國空軍來說,大規模服役F35戰機不假,但有相當大程度是彌補F22戰機數量的不足;而且F35戰機項目立足於三軍通用,結果招致的諸多問題直到現在也未能解決;更關鍵的是美軍也沒打算全部用F35替換掉現有的F15和F16等常規戰機。

因為隱身戰機在武器掛載上的選擇餘地不如常規戰機;如現有隱身戰機足以確保制空權,那麼仍需相當常規戰機執行正常的綜合性攻擊任務。

而從我國空軍來看,近年來服役量較大的是殲16、殲10C等三代半戰機。最早服役的殲20與這兩款戰機甚至編在同一支部隊,其聯合作戰的模式已經不是秘密。

可見我國空軍當下的現實選擇也是以頂級隱身機搭配先進三代半戰機的構成。為確保制空權,我們只需更多的殲20即可,而綜合性能要低一檔的鶻鷹戰機的準備必要性就大大降低了。

因此後續鶻鷹戰機主要瞄準的是海外市場,至於國內市場,一方面可作為技術儲備,同時也可在鶻鷹基礎上進行艦載機的探索,也是非常有意義的。

首先,目前有能力在海外銷售隱身戰機的國家只有美國。出於種種因素,有相當一部分國家是不可能引進F35或者無力引進的,而鶻鷹如果能吃掉這塊潛在的市場,意義是非常大的。將意味著未來海外戰機市場是中美之間的角逐,而不是美俄歐三足鼎立。

其次,從歷次航展來看,殲20最多只是展示我國航空實力,而且從未出現在國外舉辦的航展中,連模型也沒有,這說明殲20是不可能外銷的。而在多次展覽中,鶻鷹的模型及概念的宣傳是很多的,可見確有瞄準海外之需求。

而從最近鶻鷹的亮相來說,不再央視綜合頻道,也不在央視軍事頻道,反倒是出現在了中文國際頻道,也是頗有些意味的。

-END-

本文轉載自微信公眾號:熊熊點兵(ID:XXdianmbing)

相關焦點

  • 中國鈦合金武器技術趕超歐美:我們能3D列印一架鈦金的殲-20!
    ,鈦合金憑藉強度大、抗腐蝕、無磁性、高韌性、可焊接等突出特性,已被世界多個軍事強國列為具有戰略意義的新型結構金屬材料。飛機上大型機構件的傳統生產主要採用「鍛造+機加工」的方法,該方法工序繁多、工藝複雜、材料利用率低、機械加工量大、數控加工效率低、製造成本高、生產周期長,採用雷射製造技術直接製造大型鈦合金結構件顯示了巨大的優勢。對於戰鬥機的結構製造來說,機身的大框是最重要、最耗時、也是最昂貴的部件,同時還是限制戰鬥機產能和性能壽命的關鍵環節。
  • 中國創新 鈦合金3D列印後來居上
    目前,我國已經具備了使用雷射成形超過12平方米的複雜鈦合金構件的技術和能力,並投入多個國產航空科研項目的原型和產品製造中。成為目前世界上唯一掌握雷射成形鈦合金大型主承力構件製造並且裝機工程應用的國家。
  • 3D列印材料及其應用概述
    霧化法主要包括水霧化法和氣霧化法兩種,氣霧化製備的粉末相比於水霧化粉末純度高、氧含量低、粉末粒度可控、生產成本低以及球形度高,是高性能及特種合金粉末製備技術的主要發展方向。3D 列印所使用的金屬絲材與傳統的焊絲相同,理論上凡能在工藝條件下熔化的金屬都可作為3D 列印的材料。絲材製造的工藝很成熟,材料成本相比粉材要低很多。
  • 三分鐘了解3D列印技術
    模具製造、工業設計常將此技術用於建造模型,現在正向產品製造的方向發展,形成「直接數位化製造」。發展歷史3d列印技術起源於20世紀80年代中後期的美國,當時的3d印表機非常巨型而且昂貴。應用領域目前,3d列印已經廣泛應用於軍工、航天、醫學、建築、汽車、電子、服裝、珠寶首飾等領域。優點3d列印技術能夠快速生產高端的定製化產品。3d列印技術可以在不用模具和工具的條件下生成幾乎任意複雜的零部件,極大地提高了生產效率和製造柔性。
  • 【技術】常見3D列印材料簡介
    這種逐層堆積成形技術又被稱作增材製造。與傳統製造技術相比,3D列印不必事先製造模具,不必在製造過程中去除大量的材料,也不必通過複雜的鍛造工藝就可以得到最終產品,因此,在生產上可以實現結構優化、節約材料和節省能源。
  • 全面盤點3D列印材料
    3D列印技術適合於新產品開發、快速單件及小批量零件製造、複雜形狀零件的製造、模具的設計與製造等,也適合於難加工材料的製造、外形設計檢查、裝配檢驗和快速反求工程等。因此,3D列印產業受到了國內外越來越廣泛的關注,將成為下一個具有廣闊發展前景的朝陽產業。目前,3D列印已應用於產品原型、模具製造、藝術創意產品、珠寶製作等領域,可替代這些領域所依賴的傳統精細加工工藝[。
  • 金屬3D列印技術及專用粉末的研究
    其特點是: 直接製造形狀結構複雜的金屬功能零件或模具; 可加工的金屬或合金材料範圍廣泛並能實現異質材料零件的製造; 可方便加工熔點高、難加工的材料。近幾年,3D 列印材料發展比較快,2013年,金屬材料列印增長了28%,2014年達到30%多, 約佔 3D列印材料的12%, 金屬材料以鈦、鋁、鋼和鎳等合金為主,鈦合金、高溫合金、不鏽鋼、模具鋼、高強鋼、合金鋼和鋁合金等均可作為列印材料,已經廣泛應用於裝備製造和修復再製造。  但目前還沒有一個 3D 列印材料體系, 現有材料還遠不能滿足 3D 列印的需求。
  • 難熔金屬製成的PBF 3D 列印零部件面面觀
    以經濟高效的方式製造熔點幾乎是 INCONEL、哈氏合金和其他流行的耐熱高溫合金 (HRSA) 兩倍的金屬部件,金屬3D列印難熔金屬為一些令人興奮的可能性打開了大門。更高的溫度意味著更省油和更持久的燃氣渦輪發動機,這對商業航空和發電行業至關重要。
  • 期刊在線 | 鈦合金及鈦基複合材料在航空航天的應用和發展
    1.1 鈦合金的發展現狀自20世紀50年代起,鈦合金作為工業新金屬材料在全世界範圍出現後,航空工業鈦材用量已佔到全世界鈦材市場一半以上[2]。目前,飛機的結構材料主要是鋁合金、鈦合金、鋼、鎂合金及複合材料[3],其中有優異減重效果的鈦合金在各個國家商用及軍用飛機上的用量佔比越來越高(如圖1)[4-6]。波音第一架客機Boeing 707機身鈦合金僅佔到總質量分數的0.2%,到最新一代客機Boeing 787,鈦合金佔比已達15%[5]。
  • 3D列印的分類
    平面列印是為了傳遞信息,而 3D 列印作為一種製造加工的技術,卻可以直接實現功能。此外,3D 列印又稱為增材製造,這個概念是與「減材製造」相對比而言的。我們通常所使用的材料加工技術多為「減材製造」技術,即對原材料進行去除、切削、組裝等加工,使原材料具備特定的形狀並可執行特定的功能。而「增材製造」直接將原材料逐層堆積成特定的形狀,以實現特定的功能。
  • GE Additive:3D列印應用將從零件級邁向系統級集成
    3dpbm:增材製造在零件生產方面可以為這些公司帶來哪些利益?CS:「為了採用增材製造,他們需要研究系統級架構,而不僅僅是零件更換。汽車公司是出色的系統集成商:增材製造迫使他們在不同層次上考慮這種集成。他們現在需要查看整個系統,並開始系統地進行設計。這種集成功能使粘合劑噴射技術更好地發揮了作用,因此,在擴大生產規模時,無論是在性能還是在成本上都將獲得巨大的成功。」
  • Go Beyond,航天製造領域的3D列印應用是怎樣不斷超越自我的?
    (延伸閱讀,請查看3D科學谷發布的《胞元建模四大類型》,以及《3D列印胞元結構建模的六大挑戰》)拿點陣結構來說,這種材料特點是重量輕、高強度比和高特定剛性。並且帶來各種熱力學特徵,晶格結構的超輕型結構適合用在抗衝擊/爆炸系統、或者充當散熱介質、聲振、微波吸收結構和驅動系統中。點陣結構材料的一大應用領域是太空探索,空間應用要求所使用的材料具有很高的強度、剛度和耐腐蝕性。
  • 全球13款金屬3D列印的火箭發動機
    與傳統的發動機製造技術相比,使用增材製造不僅能夠顯著地縮短火箭發動機的交貨期和並降低製造成本,而相比傳統製造發動機的成本,而且可以實現「材料的高強度、延展性、抗斷裂性和低可變性等」優良屬性。這是一種非常複雜的發動機,其中所有的冷卻通道、噴油頭和節流系統都很難製造。EOS能夠列印非常高強度的先進合金,是創造SuperDraco發動機的關鍵。
  • 金屬3D列印材料廠商6K Additive收購特種冶金產品公司SMP
    導讀:金屬3D列印正在朝著更高要求、更苛刻製造條件的金屬材料邁進,因此,新一輪技術融合開始了。
  • 金屬3D列印技術前沿:尺寸、精度、效率和材料
    2019IAME旨在搭建增材製造(3D列印)科技創新的開放合作共享交流平臺,匯聚全球頂尖的增材製造(3D列印)領域成果及人才,促進行業各環節、產業鏈的銜接融合。南極熊作為戰略合作媒體,在西安現場全程報導。2019年9月 20 日「增材製造工藝與裝備論壇」,華南理工大學教授楊永強做了《金屬3D列印技術前沿與挑戰》的專題報告。
  • ExOne與福特合作:突破鋁材6061粘合劑噴射3D列印技術
    據南極熊獲悉,金屬3D印表機全球領導者ExOne於2021年3月11日宣布與福特汽車公司合作推出新型粘合劑噴射3D列印技術,以及首個成功被燒結的高密度鋁製零件。兩家公司正在對新研發的工藝申請專利。新工藝據說可以製造性能堪比壓鑄工藝的金屬零部件,且密度大於99%。目前,這項技術已經成功應用於燒結鋁6061材料(世界上最常用的鋁合金之一)。
  • 高功率13KW動態光束雷射器,CBC金屬3D列印速度可快1000倍
    這種新型金屬3D列印技術的可行性一旦得到應用,將會在3D列印行業掀起一場革命,它會為大批量增材製造金屬零部件鋪平道路。△雷射增材製造據悉,這家研究所的裝置重點在於一個高功率的13KW "動態光束雷射器",它能夠迅速產生不同的能量分布模式,並精確地列印出極為複雜的材料。
  • 2020年中國航天領域3D列印8大應用成就和案例
    由航天五院總體部主導研製的直徑達4米的超大尺寸整體鈦框架全部採用3D列印工藝製造,成功實現了減輕重量、縮短周期、降低成本的目標。鑫精合雷射科技發展有限公司是承擔該防熱大底框架增材製造工作的主要企業之一,在研製過程中,成功克服了大尺寸零件變形開裂、冶金缺陷等諸多難題。
  • 為大型強子對撞機提供-40℃環境,3D Systems金屬機3D列印鈦冷卻組件
    他們使用3D Systems公司生產的DMP Flex 350 PBF系統列印了一套定製的鈦冷卻棒,用於粒子碰撞檢測實驗,如果不使用3D列印那麼這些零件將無法製造。3D Systems也因為這一貢獻在2019年末被授予LHCb行業獎。
  • 3D列印航模,不同的材料各有哪些特點和優勢?
    近年來,3D列印航模快速興起,從穿越機到固定翼的個性化,從功能性配件到固定翼的整機,以及直升機配件等。車船坦克,靜態手辦,可謂每個模型領域皆能找到3D列印的身影。3D列印使玩家能更好地控制每一個零件的精度以及契合度,按照自己的想法加工飛機。另外,3D列印也令航模炸機後的修復變得頗為便捷,且修復完成度高。